《蘭亭集序》除了書法價值,文學價值有嗎?是什麼水平?


謝謝邀請!

東晉王羲之的書寫的《蘭亭序》,不僅僅是一本流芳百代的書林瑰寶,同時,其內容還是具有極高欣賞價值的文學作品,

《蘭亭序》是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當地四十多文人雅士聚集在蘭亭之處飲酒作詩,並彙集成冊,王羲之為詩集做的序言。文章脈絡清晰,順理成章,邏輯性強。沒有虛浮雕琢的痕迹,是晉代流傳下來的相當優秀的散文名篇。

一部好的藝術品,往往都不是單一性的,比如孫過庭的《書譜》,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學習草書的字帖,還是一部書法美學著作,睡虎地秦簡,不僅讓我們欣賞到了老祖宗的墨跡,還是一部大秦王朝的律典,我們在學習古人書法藝術的同時,更要重視內容的學習。


謝邀!《蘭亭集序》不僅在書法上,確定難以逾越的豐碑,在文學價值方面,也開拓了遊記文體的先河。也為後人提供了序言文本。

在魏晉時期,駢文盛興,文體講究對偶、辭藻、音律、典故。這樣的文風主要是不利於交流。《蘭亭序》之所以流傳千古,一方面是文筆樸素自然,清新流暢 ,另一方面其立意深遠。虛實結合,思想內容涉及儒、釋、道、玄方面。文章具有真實可信部分,也有空靈的氛圍。其描寫和敘述性的語言如行雲流水樸素自然,同時又暗含一種傷感。文章分為兩部分,前為寫景,後為言理。這種文風也對魏晉之後的散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在被人們所公認,關於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卻很少有人涉及,這也許是被他書法聲名掩蓋的關係。

王羲之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是不應忽視的,他的文學作品大多見於書帖,但他的文學創作不一樣:「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打下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先筆前」。他沒有長篇巨著,也不像某些文學家專註於某一文體的創作,刻意求索。他與陶淵明有相似之處,「陶淵明為文不多,且若未嘗經意。然其文不可以學而能,非文之難,有其胸次為難也。」那些文章好像是不經心寫出來的,但這種文章不是靠死工夫就能學會的,不是文章難,而是沒有那種情懷。在王羲之文學作品中,感情自然流露,題材也是根據需要信手來,不枝不蔓,或整或散,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美。他的作品與東晉時代的玄風相比顯得清新自然,特別是山水抒情散文,在當時是很負盛名的。

晉末宋初的謝靈運以山水為對象集中描寫,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準確地捕抓大自然的各種形象,形成了鮮麗清新的藝術風格。山水詩文從晉開始發展到唐代,成為中國文苑的一大宗派。謝靈運與王羲之是同時代的人,可謂莫逆之交,情誼深厚。謝靈運的山水是受到王羲之《蘭亭序》的啟迪和影響是必然的。

開謝靈遠山水是門徑的應首推王羲之。王羲之和孫綽是摯友,曾應邀參加蘭亭聚會,但《蘭亭集》一致推舉王羲之作序,而沒有請孫綽撰寫,可想而知王羲之在當時就其文來方面要比孫綽聲名大得多。王羲之的文學地位在當時超越孫綽,就其作品而言,《蘭亭序》要比《天台山賦》影響大得多。

《蘭亭序》以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的地位而流傳千載,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作為著名散文,是「文以書傳」乃不言而喻。但若說並無多少文學價值,或文學文獻價值,但以書法精妙而傳其文並非公道。如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的《祭妊稿》其文慷慨激昂,沈鬱悲壯,且無「真偽」之爭,文並未被後人所傳誦,便是一個明證。


《蘭亭集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名作。全文收錄在《晉書 ? 王羲之傳》中。這是一篇記錄王羲之與好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今天紹興,原會稽縣蘭亭雅聚時,飲酒作詩的場景描述,全文三百二十五字。它的書法價值就不必多說,號稱天下第一行書,世所共知。

它的文學價值,也足以令世人瞻望;

1、得到了歷朝歷代眾多帝王將相的臨帖、收藏、稱讚!

2、作為國內唯一的書法聖地-蘭亭,因為有了《蘭亭集序》而成為了歷年國家書法節的舉辦地!

3、目前為止,依然是大小書法愛好者,的臨帖首選。


《蘭亭集序》除了書法價值,文學價值有嗎?

《蘭亭集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名作。全文收錄在《晉書 ? 王羲之傳》中。這是一篇記錄王羲之與好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蘭亭集會的序文,全文三百二十五字。它的書法價值就不必多說,天下第一,世所共知。它的文學價值,也足以為令范。

《蘭亭序》言簡意賅,時間,地點,景物,事件,內心的情感,人生的感嘆,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沒有華麗的詞藻堆砌。即便是今天,我們讀起來,也沒有「文言文」的生澀感。這篇散文,被清代吳楚生、吳調侯編入了《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一部以收錄散文為主的著作。收錄的作品上起周代,下止明代。時間誇度二千多年。包羅了古代所有一流文學家。能夠入選的文章,萬里挑一。這就充分說明了《蘭亭序》的文學價值。

現代有學者認為,《蘭亭序》被選入《古文觀止》,是沖著書聖王羲之的名聲,才將其收入進去的。還有人說《蘭亭序》根本就是唐代的一篇偽作,不然怎麼會沒有被收入到《昭明文選》中。也有人認為《蘭亭序》的遣詞造句有誤,不能算一篇文學價值很高的文章。其實這些都是詭詞異說,想製造一些所謂的高論來博取大家的眼球。不值一駁。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唐突之輩,豈能掩世人之目。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誣罔《蘭亭序》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


歷代書法名家幾乎沒有不是士大夫階層的人物,不是大塊文章的士,就是業績不凡的官,他們基本都不是為書法而書法的人。

人們不能由此得出一條書法家一定要成為士大夫的逆定理。但士大夫作為我國古代社會特定的文化階層,在總體上具有超越的精神因素,他們以整個社會文化秩序為關懷的對象,對於自身乃至本階級的利益能置之於其次,即所謂「後天下之樂而樂」。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岭,游目聘懷。面對宇宙間的萬物,感慨人生,抒發懷抱。字裡行間,充溢著心靈和大自然交融後的情感升華。《蘭亭序》這篇不朽的散文,是官至右軍將軍的王羲之胸襟與修養的寫照,可以說,沒有這篇文章在先,就不可能有那幅行書在後。書法的高超意境盡屬文學價值的再現,不具備如此修養的其他人是寫出來的。因此《蘭亭序》這篇文章的文學價值絕不低於「天下第一。」的行書。


在清代,為了教小朋友們學習語文,兩位教書先生合力編撰了一套教材,認為所收錄的文章,代表了中國散文至善至美的最高水準。這本教材於是有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這部書,上至先秦,下至明末,僅僅收錄文章222篇,依時代分卷排列。南北朝動亂三百年,所收錄者,除卻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僅有其他兩位名家的四篇文章,分別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以及孔稚珪的一篇《北山移文》。從這個角度看,《蘭亭集序》完全位於文學上的頂級行列。

從思想藝術上看,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士族階級精神苦悶,轉而追求自然的清麗寧靜,關注宇宙的廣闊無窮,希望藉此逃避心靈上的巨大苦悶,形成了後世所謂的「魏晉風度」。中國特色的山水田園風格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成型,而王羲之及《蘭亭集序》,正是魏晉思想與審美風格的傑出代表。


蘭亭序,東晉王羲之作。永和三年,東晉名士在蘭亭修禊事、作詩,於是把這些名士作的詩編成一冊,名為《蘭亭詩集》,蘭亭序是為《蘭亭詩集》作的序。這件作品很有名,一是書法,二是文章。

這件書法作品是一般的,作品中行書筆法是學習行書最初級的筆法。如果沒有唐太宗的推崇,王羲之成不了書聖,正因為上面說好,於是下面跟著說好,古往今來一些不懂書法的人跟著起鬨,把這件書法作品推向了極致。對於王羲之的書法,唐代韓愈早就說過「 羲之俗書趁姿媚」,宋朝黃庭堅對於蘭亭序書法的影響也說「俗書喜作蘭亭面, 欲換凡骨無金丹。"

這篇文章是好文章。文章裡有一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文作者查閱了一些文學作品選本(這篇文章作為人教版高中語文範文),對這句的解釋是錯誤的----【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齊:把……看作相等;虛誕:虛妄荒誕的話;妄作:妄造、胡說。】 造成這一解釋錯誤的原因,來自《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用莊子中的話來解釋這一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死生,指人從生到死這一生。齊彭殤,和彭祖一樣的壽命。殤,死亡。此句是說「人從生到死這一輩子是虛幻的,想要達到彭祖的壽命是妄想,最終也有死的時候。」所以王羲之在前文說:「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他之所以說「 豈不痛哉,」 是因為他感到什麼都留不住、留不下。這是王羲之在生命步入「知天命」之年時對人生的感悟。這與孔子所說「逝者如斯夫」,曹操所說「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王羲之又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六百多年後,蘇軾也表達了與他們同樣的看法一一「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蘭亭序文章的結尾: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 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在此,作者撫今追昔,又一次重申對人生的看法一一美好的事物(莫過於親情和友情)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了。後世的人看到我這篇文章,想到我此時此景,就像我看先前的人的感受是一樣的。對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這一句最好的解釋,是夢奠帖中的這段話: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俱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冥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


本文脈絡清晰,順理成章,邏輯性強,沒有虛浮雕琢的痕迹。這篇散文敘事、寫景和說明,一切都圍繞著蘭亭聚會進行。由蘭亭聚會的目的引發出議論,發表了作者自己的觀點。有玄理的意味,但又不是虛妄空談,所表述的是切近的宇宙觀念和東晉人所產生的時空觀念意識。《蘭亭集序》這種由某一事物引發議論構成了後來的遊記範例,開拓了遊記文體的先河,提供了序言文體的楷模。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為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由於本帖璀璨的書法藝術價值,往往讓人忽視了它的文學價值。文學價值:這篇序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王羲之的思想觀點、志向和對人生的基本態度。本文從蘭亭聚會的時間、地點寫到周圍的秀麗風光,很自然地聯繫到氣象天體。與宇宙相比,生命短暫,在舉出對人生的幾種態度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要在有生之年作出自己的貢獻,"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表現出作者對人生的積極態度。接下去作者批判了莊子的生死觀,指出照搬他的觀點是可悲的。文章的最後又回到序言上,錄其所述。"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人們自己可以領悟到寫作、著文必須為後代負責。

本文脈絡清晰,順理成章,邏輯性強,沒有虛浮雕琢的痕迹。這篇散文敘事、寫景和說明,一切都圍繞著蘭亭聚會進行。由蘭亭聚會的目的引發出議論,發表了作者自己的觀點。有玄理的意味,但又不是虛妄空談。切近的宇宙觀念和東晉人所產生的時空觀念意識。《蘭亭集序》這種由某一事物引發議論構成了後來的遊記範例,開拓了遊記文體的先河,提供了序言文體的楷模。

作者在放情山水的同時,"感慨系之",傾吐自己的肺腑之言。"《蘭亭序》有虛有實,虛實結合,使文章既有空靈的氛圍又實在可信,它創造了序言散文化的形式。其描寫和敘述性語言都十分質樸,平和。它情理並茂,在申理時伴有感傷情緒和傷逝之感,擺脫了純粹的玄言體。這種前為寫景、後為言理的形式對後來的理趣散文產生較大的影響。


推薦閱讀:

炫耀性消費結束,有錢人都在花錢買文化了!
肖像攝影藝術|黑白肖像的學問
當十二星座修圖師遭遇「這張還要再修修」...
索尼神器D100
筆墨酣暢 氣韻生動書畫藝術家羅長勝作品欣賞

TAG:書法愛好者 | 文化 | 藝術 | 文學 | 蘭亭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