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是什麼學問?


易經是伏羲所書,文王周公之演變相傳至今。

易經卦爻彖象之義,天地萬物之情,是聖人憂天下而產生的。先天下而開其物,後天下而成其務,故極之數以定天下之象,預先推之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變化之道。易經有太極生兩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相互而成道也。太極無極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組成交感,變化無窮,陰陽互配萬緒起矣。易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業,故易經系陰陽之道,卦者陰陽之物,爻者陰陽之動。卦雖不同,所同者奇耦,爻雖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為體,三百八十四爻互為其用。遠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瞬息動靜莫不有卦之象也,莫不有爻之義矣。其道至大其用之神而無不存在,而卦未始有定位,以一時之心智:情偽而求卦實非易也,故知卦爻彖象之義,而難知卦爻彖象之用。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時事合其吉凶,這樣才是知易也。易經有卦而成形,卦中有爻,己形己見才可知吉凶,未形未見不可以名求,所謂易經矣


就「《易經》是什麼學向?」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從《易經》的來源看,它是關於中國華夏民族初始文明的學問。伏羲氏是中國華夏民族的「人文初主」和「天下共主」。《易經》由伏羲氏「仰觀天文,伏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按照「易有太極,是分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則,創立「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並由「陰陽」符號組成的「先天八卦」。

後世的人,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礎上,使這八卦「兩兩重疊」,形成了後來「夏有《連山》、殷商《歸藏》、周朝《周易》」的64卦的《易經》,由於《連山》、《歸藏》的遺失,後人就把《周易》直接稱為《易經》了。

及至孔子遇到《周易》,發現《周易》博大精深,「韋編三絕」,深鑽細研,並帶領弟子為其添「十翼」,這就是從孔子之後,一直傳到現在,人們所能見到的《易經》這一門學問。

(二)從《易經》的影響看,它是中國華夏民族哲學、思想、文化的源頭。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哲學、思想、文化非常鼎盛的時代。這一時代是一個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創了類似西方文明」文藝復興」的,中國哲學、思想、文化的大繁盛的時代,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農家、雜家,等等各種哲學、思想、文化的學派,紛紛箸書立說,活動、參與並嚴重影響了那個時代的變化和變革,而且很多學派領袖、弟子及其思想著作的成就,後世2000多年一直無人能夠超越。

諸子百家中,道家的老子、莊子、烈子,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法家韓非子、李斯,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孫武子、吳起、孫臏,縱橫家的鬼谷子、蘇秦、張儀,等等,尤其是《道德經》、《孫子兵法》和鬼谷子的思想,既便放到現在這個時代,甚至當今的全世界,人們都不得不學習、敬佩中國諸子百家哲學、思想、文化水準的博大精深。

其實,如果深入研究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著作和思想,我們不難發現,「諸子百家」無不有從《易經》中汲取營養,根據《易經》的思維、思想、方法,闡述自家學說體系、並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痕迹。由此可見,他們均受《易經》影響,或者說,《易經》是中國民族哲學、思想、文化的最早源頭。

(三)從《易經》的內容看,它是包括天地自然、人類社會變化和變化規律的大學問。儒家以之為重要經典,道家視之為本門典籍,兵家、陰陽家、縱橫家無不把《易經》當作其門派、學派思想、思維的活水源頭。因為《易經》本身就是研究變化和變化規律的思想學問,「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經》中記述的有歷史、典故、戰爭,分析的有人文、情感、社會的變動。

《易經》採取「萬物類象」的思維模式,按照「一分為二,連分六次」形成八、八「六十四卦」,以卦說事,以卦爻演變,其中「卦爻象形」、「陰陽乾坤」、「九六初上」、「時位中正」、「應比乘承」、「大小往來」、「錯宗本之」、「變動消息」等很多邏輯次序,規定細密,互相聯繫,環環相扣,可以說,《易經》本身除了具備哲學、里想、文化諸多內容外,其內在本具的方法推演的邏輯、程序,是非常嚴謹、周密和科學的,其原著本身,並沒有任何迷信色彩,更嚴格、嚴肅地講,《易經》是一門不可缺少、難以超越的研究變動和變化規律的頂頂經典著作。

《易經》由六十四卦」經部」和繫辭、彖辭、卦序、說卦傳、雜卦傳「十翼」這兩大部分構成。「經部」前30卦以講自然規律變化為主,以31卦「姤卦」到64卦「未濟卦」以講人文、社會規則變化為主。「十翼」應作為孔子及其弟子,對《易經》六十四卦研究的心得、體會、總結、成果和對《易經》思想的提練。我們通常應把「十翼」算作《易經》「經部」的導讀。因為,不讀「十翼」,往往無法搞清《易經》是什麼、說什麼,它是怎麼表述、描述的,以及64卦的順序、關係,尤其是爻與爻、爻與卦、卦與卦之間的內在和變化的邏輯。

最後,總結一句,一家之言,私下以為《易經》是研究變化、變化規律的學問,它更是一門智慧學研究的經典大作。

(謹此!謝謝您的閱讀!????????????,


《易經》告訴人們:1、修善積德;2、謀事逢凶化吉;3、認識自己。《易經》講人的本質就是人總是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哪怕錯的都是對的。其實人有時心裡想什麼就連自己也未必清楚,只有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原來吃飯、睡覺、呼吸都是錯的。《黃帝內經》認為:「吃飯不能暴飲暴食,八分飽就行了;睡覺要睡子午覺,子、丑、寅這三個時段必須睡;呼吸左鼻孔吸氣,右鼻孔出氣。」就連清華大學的校訓是乾卦的精神和坤卦的精神,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不是有一對聯:《周易》六十四卦唯以乾坤中有文言,《論語》二十篇唯以鄉黨中無子曰。尤其是《易經》修心開智的方法:白天禁語,晚上小參;靜坐靜心,布衣素食;音樂洗腦,清茶洗腸;六療修心,六根清靜;參悟話頭,覺悟人生。當你遇到困惑時:在入境的時候你去想是哪種潛意識的去想,自然會冒出一個念頭出來,告訴你怎麼去做。《易經》還告訴我們「太極思維」和的精神。1、中和: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交換想一下。也就是交換思維;2、平和:在浮躁當中是沒有智慧的,只有平和的心態下才會產生智慧。也就是體悟和意象思維;3、合和:要先識人,天地人的性格特徵,賞識的眼光看人;有的時候,人們事業進入迷茫期,家庭進入困惑期,夫妻進入涼拌期,子女進入叛逆期,這時最需要的是溝通。4、保和:經常做,重複做;成功的絕招:「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只要修身、修鍊、修養,人人都能成聖人,人人皆能成真人,人人皆能成為富人,有覺悟的人。總之,《易經》的精髓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它的學問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小學一年級就明白的「先天八卦為本,後天八卦為用。」也就是當今社會天天喊到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易經的本意不是來預測,易經只是去闡述天道規律。

很多人都以之為迷信,卻從未知道迷信只是中國特有詞,即便英文中的superstition單詞也是被國人翻譯成迷信。大家都在說唯物科學主義,大眾卻從未真正的用唯物主義去對待科學。

易經只是告訴人們在天道規律之下事物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狀態,而它的延伸用法就是可以預測占卜。

一說到預測就會被人抨擊為迷信,如果這麼說的話,那中國有多少股民就有多少迷信教徒!股民們天天樂此不彼的研究著股票的預測,無數人篤信股票可以預測,這不迷信是什麼?不是真正懂金融和經濟的,都在相信股票可以精確預測,而且被公認為真理!實乃荒天下之大謬已!

在股票上預測就是天下真理,易經預測就變成封建迷信?其實這是現代文化造成的後果!

易經的預測並不應該用現代人理解算命的方式去理解,也許用物理或者化學知識中的公式推理預測的邏輯更貼切。物理化學的推理是反應物質的一種變化規律。而易經反應的也是天地之道的變化規律。物理化學只是因為可以被主觀意識可見證的實驗證明,所以被認為符合唯物主義科學觀。易經是因為無法被現代科學實驗以可見方式證明,所以被認為是唯心主義學術。

然而,易經的預測如果只是總在算命上,確實是小術,哪裡當得群經之首?

易經更多可以用來論證其他哲學的真理性,可以用來分析判斷所謂的學問是否符合天道規律。

所以在古人評判某些著作的時候,都會用易經去分析評判,看其是否符合易理。比如中醫之學,甚是如此。醫聖孫思邈曾言,不學易不可為太醫!說到這,又會有人抨擊中醫偽科學,國家都承認中醫,設計中醫院,葯監局允許中成藥,韓國日本也大力推行中藥,怎麼就還有人抨擊中醫迷信?他們這種自身不懂其理,卻又盲目信仰和盲目排斥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迷信!學都沒學過,更不懂它講了什麼、說了什麼,更沒有去驗證什麼,就盲目信或不信,這不是迷信還什麼是迷信?總不能說我們不懂量子物理學就說他是迷信吧?愛因斯坦極為反對量子物理學也從不敢說量子物理學是迷信,更不敢說它是假的!

所以,我們既然好稱是唯物主義擁護者,那就請拿出唯物主義科學觀的態度來對待《易經》。


《易經》是什麼學問?這個問題有點問題。應該是《周易》中包含有哪些學問?

一、天象與地理宏觀論。推測了天地形成之原理,以及天地之間的關係,萬物的生成,人類的發展等等,儘管是模糊的,但與後來的科學實證,有相應之處。

二、哲學辯證觀。《周易》中的所有推論,都不是靜止的、片面的,陰陽、正反、吉凶、禍福等等,都在運動中不斷變化,進而相互轉化,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三、管理運籌原理。上到國家治理,下到企業運籌,都有系統的闡釋,從原因到結果,從條件到決策,都有推論,而且,切准了事物的本質,很有科學價值。

四、人生成功學綱要。從時空變化、天緣地勢、人情世理,正與邪、謬與真等等方面,設計了一套完整的人生路線圖,而且,隨著時勢地情的變化,人的意識與思維,精神與行為,應時順情會有什麼結果,逆時悖理會有什麼結果,進行了嚴密的推論,最可貴的是教人正心、正德、正路、正行,宏善而棄惡,對人生具有非常意義。

五、領導學指南。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種自然情境,更是六十四種社會關係。如果是一個領導者,六十四卦的每一根爻,都是一個特定的事或人,如何處理好這些人與事,不僅是管理問題,而且有更深刻的領導學問和藝術。

六、占卜算命之術。這方面,一是由於古代社會文化局限,加之後來江湖之士借"易"騙錢,把《周易》中筮卜的內容誇大,甚至歪曲,造成舍本求末,誤說《周易》是算命書,大錯特錯了。


感謝樓主細心解讀。但恕我宜言,易經是部偉大著作,它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水平,人們的猜想,對預言的渴望。但不要把形而上學的東西當科學研究,不要硬靠。絰你解釋,對易經更不理解了。試問,《連山》《歸藏》,既然這麼重要,為什麼失傳,難道古人不認為重要嗎?64卦中哪些最準確?你能算準嗎?二三千年前科學水平怎樣?怎麼能產生如此高深的思想??名人的隻言片語,能作為科學依據嗎?聽以,應實事求是對待《易經》,不能過度解釋,把《易經》毀了。


《易經》是我國古代一部神秘著作,儒家尊稱群經之首。《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是周文王所著,所以叫《周易》。由於編著早,在文字含義隨朝代演變,其內容在春秋時期變得深奧難懂。後人又選編了《易傳》,所以現在的周易是《易經》和《易傳》的合二而一。中國哲學中的陰陽相生相剋便是來自於《易經》。後人儒家和道家在學術中因受《易經》的影響,從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文化……等的研究價值。時至今日因同類之書不勝枚舉,從義理闡述,從象數描述,眾多不一,所以我們要從正確的角度去理解《易經》,從中窺探高深摸測的豐富智慧。


用易經的「乾卦」的「龍」來解釋易經的學問:

龍的概念,深入國人之心,有人說出自「伏羲」,也有說出自「蛇」的體貌特徵,各種說法,均不一樣。但「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蒼龍」的形狀很像我們印象裡面描述的「龍」,張牙舞爪有頭有角,故認為國人心中的「龍」出自「二十八星宿」。《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宵中,星虛,以殷仲秋。」(28星宿分四季需要慢慢思考增加記憶才能準確理解)。古人對龍的解釋,許慎《說文解字》:「....春分登天,秋分潛淵。」民間的「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講的內容與星宿位置是重合的,「二月二」是春分時節,朱雀七星中的星宿位置在初昏的正南方天空里,這時「青龍」星宿的「龍頭」在東邊天空的位置剛剛出來露出頭部的星辰,這叫「龍抬頭」。且看《易》爻辭:「潛龍勿用」,這句話里的「潛」指的是潛藏,好比說龍在水下隱藏著。為什麼古人會這樣認為呢?因為在冬至日初昏的時候看天空正南方二十八宿,是白虎星宿中的昴宿星,與這個白虎星宿對立的青龍星宿正好處在180°的正下方,也就是地球的另一側,這個時候叫「潛龍」。「勿用」是說現在是冬天,天氣狀況不能用來進行農耕活動,即便你種植莊稼也不會發芽結果,這一爻很明顯是古人這個時候是利用「二十八星宿」區分季節,得出了冬天的結果然後告誡人們這時不能進行農事活動。接下來過程裡面的各種「龍」狀態是整個農業社會前半年的勞作過程,這些自己腦補就可以了。最後這一句「見群龍無首,吉」是很多人都會誤解的一句,這也是最吉祥的一句了,只是大家沒有從「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來看待這個問題,28星宿是古人為了區分四季所使用的天象工具,如果「天球」裡面沒有坐標體系,根本無法劃分任何節氣和時間概念。「群龍無首」指的是「夏至」這個節氣的那一天初昏時正南方天空中的星宿是「青龍」里的心宿,由於整個「青龍」星宿中間的那顆星星位置想要出現的正南方天空中,就必須是頭部的星辰看不見的時候,它的出現就代表「夏至」的到來,也就是緊跟著就是秋天的到來,秋天到了是什麼概念?是收穫的季節到了。辛苦勞動了大半年了,眼看就要收穫了,這難道不是整個農耕文明社會裡最瑞意吉祥的時刻嗎?我們現在的生活整天是高樓大廈,忘記了頭上的天空和星辰(當然霧霾也是主因),所以很難理解古人當時的生存狀態,也就無法理解他們的書里在描述什麼。所以在此呼籲,請回過頭去站在古人的位置上想像一下當時的天空,綜上所述:易經就是天文曆法的描述。如果不能懂就多了解一下天文術語的意義然後就能知道古籍里在講什麼了。


謝謝題主邀答。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通常會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以之來言《易經》,可謂恰如其分、名符其實。《易經》僅用兩個字就闡述清楚了宇宙世界萬事萬物的本質特徵,無論世事如何紛繁複雜,都逃不出不正即反的兩面性,《易經》概括其為「陰陽」,何等精闢精道,實在沒有比「陰陽」更精準的詞語可以同樣表達,這是《易經》之「精」;但物事並不僅僅停留在陰陽表象上,陰陽以分合形式逐一衍生出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層次逐漸深入,這是《易經》之「深」;由一陰一陽衍生出的六十四卦,並不是終結,它繼續以綜變、錯變、互變、逐爻輪變等方式,來反映世界千變萬化的無窮無盡,以萬花筒般的變化反映著世間永無終結的現象,可謂廣博弘大,這是《易經》的「博大」,由此毫不誇張地說,《易經》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伏羲創八卦,是為了要了解宇宙世界,弄清楚它的兇險福地,弄清楚世事變化的規律,以趨吉避凶,更好地延續人的生存適應,也就是說要去如何順應客觀自然;這種意識積澱出後來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其時的最初使用動機應該是通過卜筮方式求得答案,而非是出自於建立某種哲學的思想體系而創《易》,《易經》的哲學意義是從陰陽變化的本身體現出來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什麼人附加上去的;因為陰陽本質上就極度精準地概括了萬物萬象的本質特徵,它的變化推演必然存在著必然的合理的哲理邏輯的自然形成。

宇宙是變化的,世事也是變化的,世事無常,陰陽卦符變化也無常,因此,以陰陽之變來推斷世事之變也就合拍,陰陽卦符的變化也自然對客觀自然的變化產生對應反映,折射出其中的規律;之所以如此,誠如《易傳·繫辭》所言:「古者包犧(伏義)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可見卦符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與天地萬物的實際寫照相吻合的,以之推天地變化的吉凶,自然能知得失,明白取捨,明白趨避;可以說,《易經》是對應自然天地變化而變化,是反映天地間萬物變化規律的應變學問。

《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沒有一卦是全吉或全凶的,凡是順應客觀實際,與事理相符的,都是吉利的,凡是與客觀實際相逆的,與事理悖離的,都是兇險的,而吉的狀態總是多於凶的狀態,說明古人對現實的認識是正常而合乎情理的,並不認為生存條件及狀況是極度兇惡多險的;所以才有了趨避吉凶的必然;而往往是處於極端而不知,一意孤行,才是最大的兇險的禍根;因為已經沒有了退路和繼續生存下去可能,還不識時務,這就是「物極必反」;如乾卦的「亢龍有悔」,坤卦的「其血玄黃」,都是有恃無恐帶來的結局;可以說,《易經》是使人明智的學問。

《易經》中有兩卦,一曰「噬嗑」,一曰「蠱」,前者講的是用獄治刑之事,後者講的是糾治父母過失的事;辭有「屨校(刑具)滅趾」、「噬膚滅鼻」、「何(戴)校滅耳」、「干(矯治)父之蠱」、「干母之蠱」這樣的語句,但斷語多為「無咎」,即沒有災害;入獄治罪、大義滅親,這不就是「咎」嗎?怎麼會「無咎」呢?通常順理思維不可理解,但在這一點上,在蒙卦初爻辭中已有「利用刑人用說桎梏」,「說」,即「脫」,解脫;給人用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受刑人解脫刑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得到重新做人的機會;這是有「利」的。這是一個延續的主導思想,因此,《易經》教會了我們如何去逆向思維,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處理問題,把握問題的實質。所以蠱卦上六辭曰「不事王事,高尚其事」,即不進入官場高層,仍然把糾治家人過錯的事放在首位;噬嗑卦上爻「何校滅耳凶」,因為走到末路,不可赦,不再「無咎」,這都可從逆向思維中得到啟發。可以說,《易經》是關於思辯的學問。

六十四卦中有個比卦,告訴人們如何去依附和親近於人,就是要「親諸候」,建立人脈,如果「比之匪人」,依附了不該依附的人,那麼就會遭到傷害;「外比之貞吉」,親近外面的賢人,結果就會吉利;這無疑是如何面對世人的方法和態度,這在很多卦爻中都有體現;可以說,《易經》是有關如何處世的學問。

伏羲早期之易,是應該未繫辭的,後人繫上辭,使卦符豐滿了,哲理外透了,卦符有時位,從下至上,尊卑分明,雖為六爻,實又是上下兩卦,二五兩爻即上下兩卦的中位,得中即貴,儒家的中庸思想、「和為貴」等皆來自於《易經》;從古至今,邊境犯事,都是出兵禦敵抗犯,從不主動外侵,這與《易經》產生的文化影響無不關係;不僅於文化、哲學、軍事,乃至對家庭、教育、人之生存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影響,可以說,《易經》是集各種學問於一體的實用匯總;它不同於一般書籍,它屢看屢新,每次都會有收穫;因而是久用不衰之書。《繫辭》曰:「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以卜筮者尙其占」是聖人之道,讀《易經》不懂卜筮是不全面的,因此,用卜筮讀之,領悟更深。可以說,《易經》並不專門指向某一方面的學問,而是專註於答策的學問,悟得即答;只有學有所答,才能真正體會到《易經》意義的深邃,體會其博大精深的所在,體會到它何以不愧為群經之首!


《易經》文化很多是上古上帝派兩百多個天使下來幫人類造房子,與人類女子通婚遺傳給諾亞一家八口的占卜文化,我們是諾亞大兒子黃種人閃的後裔。上帝讓人類順服天道主耶穌,不喜悅占卜。因占卜易拜偶像假神,即理念行淫。

《易經》里有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農業、醫學天文地理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等,是無所不包的奇書。

《易經》主要可以學到梅花占,納甲六十四卦等占卜預測。能算準的幾率不能達到半數。否則你們若吹牛兩天全准,買彩票,炒兩百倍槓桿期貨一萬第二天兩百萬。


推薦閱讀:

上聯:霧落峽山似飛瀑,下聯如何對?
《悲慘世界》和《安娜卡列尼娜》對比,哪本更好看?
從古至今「紅顏禍水」歷來褒貶不一,您對紅顏禍水的看法是什麼?

TAG:文化 |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