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國皇帝劉裕的廟號是宋高祖,其子的廟號反而是宋太祖呢?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的廟號都是太祖,像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趙匡胤,可是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廟號不是宋太祖,而是宋高祖,反倒是他的兒子是宋太祖。

被稱為高祖的皇帝還有劉邦,他之所以被人稱為「漢高祖」,要歸功於司馬遷,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劉邦記載為《史記·高祖本紀》,久而久之人們就稱其為漢高祖。而劉裕被稱為宋高祖與當時的社會條件可能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當時廟號的稱謂並不多見,劉裕廟號稱為宋高祖,可能也是沒有考慮到太祖的意義。至於他的兒子被稱為宋太祖,這裡可能存在一個政治鬥爭的問題。因為劉義隆是被自己的兒子劉劭殺死的,而劉劭的皇位沒坐多久就被劉駿幹掉了,劉駿起兵時是打著為劉義隆報仇的旗號,所以他為了自己政治上的合法,就要千方百計地塑造劉義隆的正面形象來表現自己的合法性。在政治作用下,劉義隆的廟號變成了宋太祖,以表示劉義隆立下的豐功偉績,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都知道劉義隆並沒有干過什麼大事情。

要分析為什麼劉裕是宋高祖,而他的兒子是宋太祖,這隻能由後人通過有限的史料進行推測,假設回到當時那個時代,以此來推測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但我們現在的人畢竟不是歷史的見證者,也不能完全地分析出原因,只能做個大概的推測。


福垊認為這是一個好問題,雖然有些難,但非常值得去探討。一般而言,開國皇帝廟號太祖居多,高祖其次。福垊認為太祖和高祖的區別就在於,自己的事業是不是靠爸爸甚至靠爺爺,是的話。太祖那是尊給祖先的,不是的話就開國皇帝死後,其子尊給他自己的。舉例晉太祖是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隋太祖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唐太祖是李淵的爺爺李虎。劉裕出身寒微,手持三尺劍,平叛興邦,滅國五個,收復河山,也是千古一帝,廟號怎麼著也得是宋太祖,怎麼就給上了個宋高祖呢?更可氣的宋太祖的廟號竟被他孫子送給他兒子了!

劉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

在福垊看來,劉宋高祖要比趙宋太祖厲害多了。從血統上劉裕比趙匡胤高貴,劉裕起點趙匡胤低得多,地盤和趙宋的地盤差不多,趙宋打北方非常吃力,劉宋打北方卻輕鬆很多了。劉裕沒能統一北方的原因有二:第一後院起火,他滅火去了。第二、劉裕發跡太晚(57歲稱帝),不到花甲(59歲)就去世了。在福垊看來劉裕是劉邦和項羽的完美組合,那麼劉裕赫赫戰功怎麼就是宋高祖呢?

劉裕之前開國皇帝是高祖的,有魏國曹丕(符合有個好爸爸)、趙國石勒(從奴隸到皇帝)、秦國苻健(王二代升級為帝一代),只後有梁武帝蕭衍(靠自己)、陳武帝陳霸先(靠自己),隋文帝(靠爸爸)、唐朝李淵(靠爺爺)等。劉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史書沒有記載。《資治通鑒》里說,劉裕死後一個月後,即422年七月已酉,其子少帝劉義符尊他為高祖。

福垊認為尊他為高祖大概是受了司馬遷的影響。這還要從漢太祖說起,劉邦的廟號和謚號合在一起是漢太祖高皇帝,司馬遷給簡化成了漢高祖。曹丕孝順老爹曹操,自然將太祖廟號讓給開創基業的曹操。司馬炎孝順他爹司馬昭,將太祖位相讓,至於他爺爺司馬懿只落個了高祖的廟號,那是因為司馬昭被正式封為晉國公(晉公),一年後就是晉國王(晉王)。石勒最崇拜劉邦,他的兒子就滿足了他的心愿,他的廟號就立為了高祖。劉裕和他的兒子自然最崇拜也是他祖先劉交的哥哥劉邦了,試想劉邦就是漢高祖了。宋少帝劉義符基於對劉邦的敬仰對父親的崇拜才立其廟為高祖。再說了,劉義符繼位時才16歲,您能指望他考證出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嗎?

劉裕的兒子廟號為什麼是宋太祖?

宋太祖不是劉裕的嫡長子少帝劉義符,而是劉宋第三代皇帝即使劉裕的三子宋景帝(後改為宋文帝)劉義隆。有人要說了,為什麼少帝駕崩後不讓他的兒子繼位呢?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有兒子,而且大概是因果報應吧。劉裕殺死了六位皇帝,他的兒孫們也沒有得到善終。劉義符就是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所廢所殺,才十八歲,就因為好(四聲)玩!其皇子歷史沒有記載,福垊猜想大概劉義符的兒子也被他們殺了吧。那是不是該輪到老二繼位呢?老二跟老大的關係不好,輔政大臣也討厭老二,故而老大還沒被弒,老二就被廢被殺了。於是他們迎立了老三劉義隆繼位。

老三是個有理想的君主,一上台先把輔政大臣給殺了,然後進行改革,收攏君權,大力發展,形成盛世。就開始學習漢武帝了,他要開拓疆土,向北收復領土。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裕駕崩之後,北方魏國趁著宋國辦喪事,就欺負小皇帝就把洛陽盆地給佔了。北邊是新銳國家北魏,拓跋燾也是一代雄主,他還想南征。南北一PK,南方宋朝就敗了。失敗的原因,除了天太冷、麻痹大意外就是皇帝干涉太多。想當初,天暖和的時候,拓跋嗣說你們隨便占,等天冷了再說。佔領後大家都開心,天一冷魏軍奇襲,從失而復得又變成了得而復失。19年後,北魏南下攻打「南宋」,宋軍擊退魏軍後,決定宜將剩勇追窮寇,再次北伐,收復河洛之地,結果又敗了。兩年後,再次北伐,小有斬獲——恢復許洛之地,但基本是勞而無功。辛棄疾都說他這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宋對外無功也就算了,關鍵連他的後院也起火了。大概太子劉邵太想當皇帝了,就跟著他弟弟劉濬受女巫的唆使,興巫蠱之事。巫蠱之事在古代可是大罪,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就有巫蠱之禍,劉義隆有漢武帝的雄心卻漢武帝的成就。對外他是失敗,對內更是失敗的。對外失敗是丟臉,丟內失敗是喪命。他一心軟原諒了孩子們後,又發現他倆還不老實,窩藏巫蠱案犯,就準備廢太子殺皇子。結果孩子們先下手為強,一代雄主隕落。劉邵繼位,立其廟號為中宗,謚號為景皇帝。三個月後,宋中宗的三子劉駿起兵滅掉劉邵,自立為帝。

劉駿這個連親媽都不放過的皇帝(不過存在著爭議,因為是魏國人寫的歷史),他繼位後削藩殘殺宗室,不過他也是名有為的君主,不斷改革富民強國。劉駿的廟號為世祖,他重立宋中宗的廟號為宋太祖。福垊認為原因就是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性和正統性。他不僅不承認劉邵和劉濬的皇帝和先皇子身份,甚至他倆列入二凶。他出於對父親的同情和敬重以及向天下彰顯自己的孝心,就不斷通過拔高父親讓自己獲得正統性。遂將廟號中宗改為太祖,謚號景皇帝改成文皇帝。

謝謝大家。


所謂的太祖、高祖,是廟號。

主要作用,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最初興起於商朝,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便被稱作商太祖。所以,商湯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廟號為太祖的君主。歷史上第一個太宗,卻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中間的兩位,因為沒什麼功績,甚至沒有廟號。

所以最初的廟號制度,以「祖有功而宗有德」為標準,嚴格執行。

從商朝廟號的沿革也可以看出來,太祖一般是開國君主,太宗為繼嗣君主而有治國才能。

周朝時,廟號被廢止,開始採用謚號。不論君主或大臣,在死後都會有一個評語,這個評語的概括版,就是謚號。

秦朝時,把謚號也廢止了。因為秦始皇覺得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評價他。所以,他給自己的後代繼承者們,起好了帝號。就是按照數字,二世皇、三世皇這樣傳下去。

漢代時,又否定了秦朝給皇帝編號的做法,重新採用周朝的謚號。也謹慎採用了商朝的廟號。所謂謹慎,就是整個西漢擁有廟號的君主只有四位: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而中宗劉詢的廟號,還是東漢的劉秀上的。

物以稀為貴,廟號一下顯得金貴起來。由此可見,漢朝對於廟號制度,執行的嚴格程度。

具體到高祖和太祖,通常用作開國皇帝的廟號。但也有區別:

廟號為太祖的皇帝,基本是白手起家得天下。例如劉邦,廟號為漢太祖(高帝是謚號,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把劉邦叫做高祖。後世也就將錯就錯)。

廟號為高祖的皇帝,基本是得到祖先的蔭蔽,以此為基業,建立江山。例如李淵,廟號唐高祖。而唐太祖李虎是李淵的祖父,生前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唐國公。連唐朝的國號,都是來自於李虎。

可見,大一統王朝時期,廟號的用法還算規矩。基本上,如果這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是太祖,那麼高祖只能是追封的祖先,而太祖之後,一般會可能再有高祖。

廟號,在亂世被亂用

進入東漢末年,亂世開始。君主的稱號也開始紛亂起來。各種的「祖」滿天飛。

曹丕(魏世祖)、司馬炎(晉世祖),甚至五胡十六國等割據小政權,也無一不是「祖」。

有了這樣的先例,南朝宋時的劉義隆又來了個臨門一腳,也就不算奇怪。

不過,這還真不是劉義隆的錯。因為廟號是皇帝死後,被後人上的。劉義隆最初的廟號,是中宗。之後他死於政變,繼任者宋孝武帝劉駿以報仇為名,奪取政權。為了開創一番新的氣象,便給自己老爹上了這麼個不倫不類的廟號。


廟號的使用一開始就有嚴格的規定,不僅每一個廟號都有講法,而且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擁有廟號。

比如西漢,皇帝十二位,擁有廟號的皇帝卻只有四位: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漢中宗劉詢。

太祖一般指創立基業的開國皇帝,比如劉邦,有意思的是,劉邦還有一個「高祖」的說法,他是第一個使用「高祖」廟號的人,總的來看,他是「太祖高皇帝」。

這是後代君王為了表示崇敬,刻意抬高的一種做法,實際上,劉邦還是應以太祖為主。

高祖亦指開國皇帝,但在劉邦之後,為了顯示與太祖之區別,高祖一般指在先祖的基礎上創立王朝。

也就是說,太祖是白手起家,而高祖不是。

比如唐高祖李淵,他是以隴西李氏的身份起家,這是關隴集團之貴族,他能創立大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祖上的積累。

廟號這個東西,在魏晉南北朝之後開始泛濫,已經到了人人稱宗的恐怖地步,大臣們為了吹捧無所不用其極,皇帝們也很喜歡這種做法。

比如唐之一代,除了最後不被待見的傀儡唐末帝,其他皇帝全都有廟號,宋、明、清更是全部稱宗,哪怕是昏君,都能夠得到這個待遇。

言歸正傳,本題中提到的宋太祖,就是劉裕第三子劉義隆,南朝宋第三位皇帝。

嚴格意義上講,這個宋太祖根本就是錯的,他既不是開國皇帝,又沒有白手起家。

實際上,劉義隆的最開始的廟號是中宗,他的廟號變為太祖,是因為多場連續的政變。

劉義隆被長子劉劭殺死,劉義隆第三子劉駿為父報仇,又把大哥殺死了,然後奪取帝位。

宋孝武帝劉駿打的是報仇之旗號,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義,他自然要千方百計拔高劉義隆,就給他改成了太祖。

前文提到,這個時候廟號已經爛大街,為了逢迎皇帝,也沒有誰會真的去計較廟號的對錯了,於是劉義隆成為太祖一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首先,廟號在商超時期就已經設立了,對國家有功值得後世諮詢祭祀的先皇就會追加廟號。廟號一般分為四種:創立基業的叫做太祖、功勞高的稱作為高祖、世代祭祀的稱之為世祖、帶領國家中興的稱之為中祖。

第二開國皇帝劉裕的廟號是宋高祖、而他的兒子的廟號是宋太祖,在我們看來這個這兩個皇帝的廟號追反了,其實在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也很多,廟號是一個嚴格的規定,但是也有不一樣的追封,除了祖還有總,像太宗之類的。

第三、如果廟號是太祖的話意味著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如果廟號是高祖的話那麼就意味著其能夠建立王朝,所以宋高祖和宋太祖的廟號是根據歷史來確定的。


簡單來說,是因為當時廟號比較亂。

太祖和高祖都是廟號,而廟號起源於重視祭祀的商朝,是用於君主宗廟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分為兩大類型,即「祖」和「宗」。

「祖」和「宗」的區別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功指開創之功,德指守成之德,有功曰祖,有德曰宗,所以開國之君的廟號都是「祖」,至於是什麼祖,就另算了。

商朝滅亡之後,周朝用謚號來蓋棺定論,廟號被廢除,秦朝更是連謚號也一併廢除了,到西漢建立後,一起把廟號和謚號都恢復了,但西漢對於廟號有自己的一套,畢竟八百多年過去,商朝怎麼搞廟號誰清楚,很多東西都是漢朝人自己來搞。

廟號事關宗廟,漢朝對此比較謹慎,兩漢總共也就那幾個皇帝評上了廟號,漢武帝都差點給弄沒了。這其中,前兩位是一對父子,即漢太祖劉邦和漢太宗劉恆,太祖太宗萬世不祧,也就是永遠不從天子祭的七廟中撤出來。

在漢朝的定義中,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過於文皇帝,漢高帝劉邦和漢文帝劉恆的地位是無比穩固的,劉邦的高皇帝本身就是漢朝的原創,按照「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的方式搞起來的。

不過當時剛剛使用廟號,漢朝人更喜歡把廟號謚號合稱,稱劉邦的宗廟為「高祖廟」,於是有了高祖這個全新的稱呼。《漢書》試圖矯正這個錯誤,寫了《高帝紀》,但它跟《史記·高祖本紀》的知名度和傳播差遠了,最後大家將錯就錯,把高祖也當成了一個廟號。

漢朝之後,就是曹魏,這是高祖廟號登上前台的第一個王朝。曹魏是廟號濫觴的開始,曹操太祖,曹丕高祖(《資治通鑒》誤作世祖),還有個曹睿烈祖。之後的西晉卻反了過來,司馬懿是高祖,司馬昭是太祖,真正的開國之君司馬炎只是世祖。

然後我們跳到隋唐,稱帝的楊堅為高祖,其父楊忠為太祖。唐朝沿而用之,受封唐國公的李虎為太祖,稱帝的李淵為高祖。

為什麼直接跳過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呢?就是因為這時候的廟號比較亂,而劉裕恰恰就是南朝第一帝。

據《全唐文》記載,後唐張昭(不是三國的張昭)有一篇奏疏,其中曆數了歷朝歷代的太祖廟號:「漢以高祖父太上皇執嘉無社稷功,不立廟號,高帝自為高祖。魏以曹公相漢,垂三十年,始封於魏,故為太祖。晉以宣王輔魏有功,立為高祖,以景帝始封晉,故為太祖。宋氏先世,官閥卑微,雖追崇帝號,劉裕自為高祖。南齊高帝之父,位至右將軍,生無封爵,不得為太祖,高帝自為太祖。梁武帝父順之,佐佑齊室,封侯,位至領軍、丹陽尹,雖不受封於梁,亦為太祖。陳武帝父文贊,生無名位,以武帝功,梁室贈侍中,封義興公,及武帝即位,亦追為太祖。周閔帝以父泰相西魏,經營王業,始封於周,故為太祖。隋文帝父忠,輔周室有大功,始封於隋,故為太祖。唐高祖神堯祖父虎為周八柱國,隋代追封唐公,故為太祖。唐末梁室硃氏有帝位,亦立四廟,硃公先世無名位,雖追冊四廟,不立太祖,硃公自為太祖。此則前代追冊太祖,不出親廟之成例也。」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漢朝魏晉和隋唐都是有規律的,漢朝劉邦受封漢王,又奪取天下稱帝,跟他爹是沒關係的,所以他是太祖高皇帝。曹操封魏王,司馬昭封晉王,楊忠封隨國公,李虎封唐國公,都是太祖。

然而南北朝那一塊,劉裕封宋王,又稱帝,雖為高祖,但也沒什麼指責的,關鍵是他兒子怎麼成了太祖呢?宋文帝劉義隆治國理政是在行,但這完全是守城之德,給他太宗都算過譽,北伐慘敗的他怎能稱祖,還是太祖!這隻能說是因為亂了。

不僅是劉宋,南北朝的其他朝代也挺亂的,比如北魏的廟號,經常改而且可以重複,祖也是一大堆,孝文帝是一個中興之主,也是高祖。


按道理講,劉裕應該是太祖的,在廟號中,含金量最高的傳承就是太祖、太宗,太祖為受命肇基之祖,最合法正統的,太宗是太祖的正統繼承人,因此才說,太祖、太宗這一組廟號是含金量最高的,非高祖、世祖之流可比的。

劉宋的受命肇基之祖不是別人,就是劉裕自己,所以,他建國後沒有追尊自己的父祖誰為太祖,私心自然是希望兒子給他抬到太祖的位置,成為大宋萬世一系的肇基之祖。

只是沒想到,他兒子劉義符比較混球,偏偏給他上了個高祖,大概這貨想自己做太祖,不想到最後連個帝號都沒混上就被弄死了。

劉義符的弟弟劉義隆被擁立為帝後,雖然元嘉草草,倒也兢兢業業,他也並沒有更改他爹的廟號,自然是覺得自己坐在太祖位上更好。

只是他也沒想到,臨老被兒子劉劭兄弟所害,劉劭這混小子給他爹上一個不倫不類的中宗,後來劉劭被弟弟劉駿打敗,劉駿為了顯示自己的合法性,就把太祖給了他爹,因此,劉義隆就成了宋太祖,劉駿心想,我到時候就是名正言順的宋太宗,我們才是父子相承合法的。

後來大家都知道,他的廟號是世祖,他那個篡位的弟弟劉彧成了太宗,都想讓自己佔據合法制高點,反而亂成一鍋粥。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這是一個好問題,雖然有些難,但非常值得去探討。一般而言,開國皇帝廟號太祖居多,高祖其次。福垊認為太祖和高祖的區別就在於,自己的事業是不是靠爸爸甚至靠爺爺,是的話。太祖那是尊給祖先的,不是的話就開國皇帝死後,其子尊給他自己的。舉例晉太祖是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隋太祖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唐太祖是李淵的爺爺李虎。劉裕出身寒微,手持三尺劍,平叛興邦,滅國五個,收復河山,也是千古一帝,廟號怎麼著也得是宋太祖,怎麼就給上了個宋高祖呢?更可氣的宋太祖的廟號竟被他孫子送給他兒子了! 劉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 在福垊看來,劉宋高祖要比趙宋太祖厲害多了。從血統上劉裕比趙匡胤高貴,劉裕起點趙匡胤低得多,地盤和趙宋的地盤差不多,趙宋打北方非常吃力,劉宋打北方卻輕鬆很多了。劉裕沒能統一北方的原因有二:第一後院起火,他滅火去了。第二、劉裕發跡太晚(57歲稱帝),不到花甲(59歲)就去世了。在福垊看來劉裕是劉邦和項羽的完美組合,那麼劉裕赫赫戰功怎麼就是宋高祖呢? 劉裕之前開國皇帝是高祖的,有魏國曹丕(符合有個好爸爸)、趙國石勒(從奴隸到皇帝)、秦國苻健(王二代升級為帝一代),只後有梁武帝蕭衍(靠自己)、陳武帝陳霸先(靠自己),隋文帝(靠爸爸)、唐朝李淵(靠爺爺)等。劉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史書沒有記載。《資治通鑒》里說,劉裕死後一個月後,即422年七月已酉,其子少帝劉義符尊他為高祖。 福垊認為尊他為高祖大概是受了司馬遷的影響。這還要從漢太祖說起,劉邦的廟號和謚號合在一起是漢太祖高皇帝,司馬遷給簡化成了漢高祖。曹丕孝順老爹曹操,自然將太祖廟號讓給開創基業的曹操。司馬炎孝順他爹司馬昭,將太祖位相讓,至於他爺爺司馬懿只落個了高祖的廟號,那是因為司馬昭被正式封為晉國公(晉公),一年後就是晉國王(晉王)。石勒最崇拜劉邦,他的兒子就滿足了他的心愿,他的廟號就立為了高祖。劉裕和他的兒子自然最崇拜也是他祖先劉交的哥哥劉邦了,試想劉邦就是漢高祖了。宋少帝劉義符基於對劉邦的敬仰對父親的崇拜才立其廟為高祖。再說了,劉義符繼位時才16歲,您能指望他考證出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嗎? 劉裕的兒子廟號為什麼是宋太祖? 宋太祖不是劉裕的嫡長子少帝劉義符,而是劉宋第三代皇帝即使劉裕的三子宋景帝(後改為宋文帝)劉義隆。有人要說了,為什麼少帝駕崩後不讓他的兒子繼位呢?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有兒子,而且大概是因果報應吧。劉裕殺死了六位皇帝,他的兒孫們也沒有得到善終。劉義符就是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所廢所殺,才十八歲,就因為好(四聲)玩!其皇子歷史沒有記載,福垊猜想大概劉義符的兒子也被他們殺了吧。那是不是該輪到老二繼位呢?老二跟老大的關係不好,輔政大臣也討厭老二,故而老大還沒被弒,老二就被廢被殺了。於是他們迎立了老三劉義隆繼位。 老三是個有理想的君主,一上台先把輔政大臣給殺了,然後進行改革,收攏君權,大力發展,形成盛世。就開始學習漢武帝了,他要開拓疆土,向北收復領土。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劉裕駕崩之後,北方魏國趁著宋國辦喪事,就欺負小皇帝就把洛陽盆地給佔了。北邊是新銳國家北魏,拓跋燾也是一代雄主,他還想南征。南北一PK,南方宋朝就敗了。失敗的原因,除了天太冷、麻痹大意外就是皇帝干涉太多。想當初,天暖和的時候,拓跋嗣說你們隨便占,等天冷了再說。佔領後大家都開心,天一冷魏軍奇襲,從失而復得又變成了得而復失。19年後,北魏南下攻打「南宋」,宋軍擊退魏軍後,決定宜將剩勇追窮寇,再次北伐,收復河洛之地,結果又敗了。兩年後,再次北伐,小有斬獲——恢復許洛之地,但基本是勞而無功。辛棄疾都說他這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宋對外無功也就算了,關鍵連他的後院也起火了。大概太子劉邵太想當皇帝了,就跟著他弟弟劉濬受女巫的唆使,興巫蠱之事。巫蠱之事在古代可是大罪,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就有巫蠱之禍,劉義隆有漢武帝的雄心卻漢武帝的成就。對外他是失敗,對內更是失敗的。對外失敗是丟臉,丟內失敗是喪命。他一心軟原諒了孩子們後,又發現他倆還不老實,窩藏巫蠱案犯,就準備廢太子殺皇子。結果孩子們先下手為強,一代雄主隕落。劉邵繼位,立其廟號為中宗,謚號為景皇帝。三個月後,宋中宗的三子劉駿起兵滅掉劉邵,自立為帝。 劉駿這個連親媽都不放過的皇帝(不過存在著爭議,因為是魏國人寫的歷史),他繼位後削藩殘殺宗室,不過他也是名有為的君主,不斷改革富民強國。劉駿的廟號為世祖,他重立宋中宗的廟號為宋太祖。福垊認為原因就是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性和正統性。他不僅不承認劉邵和劉濬的皇帝和先皇子身份,甚至他倆列入二凶。他出於對父親的同情和敬重以及向天下彰顯自己的孝心,就不斷通過拔高父親讓自己獲得正統性。遂將廟號中宗改為太祖,謚號景皇帝改成文皇帝。


高祖,太祖都是廟號,都可以用於開國皇帝。


推薦閱讀:

杜甫的詩作為什麼到了宋朝被大加推崇?
唐宋八大家有幾個宋代人?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後,把兵權給了誰?
宋代鈞窯出戟尊那位藏友看好了?

TAG:趙匡胤 | 歷史 | 宋武帝 | 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