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墜落》中如果美軍不採用添油戰術(不過分看中傷員),是不是就不會陷入那樣苦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黑鷹墜落的主要原因是,低估了任務的難度。
當時艾迪德的所謂黑人民兵,說白了就是操起一支AK的老百姓。
這種武裝力量和美國特種部隊對抗,當然是不可能取勝的。
所以美軍過於輕敵,抓捕艾迪德僅僅使用了悍馬和普通卡車,並沒有使用任何裝甲車或者坦克。
如果當時有裝甲車或者坦克,哪怕有幾輛坦克,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同時,美軍空中也沒有什麼力量,只有黑鷹直升機和小鳥。而黑鷹直升機根本沒有裝甲防禦,即便被大口徑機槍射中也是很危險的。
如果能夠調動空軍戰機,或者炮艇機,就會有根本性不同。
此次美軍準備打了就走,艾迪德的民兵可以迅速出動的一多千人。
而美軍也有200多人,基本都是精銳的三角洲和遊騎兵。
雙方實力,並沒有那麼誇張。
然而,誰知道艾迪德迅速煽動整個摩加迪沙的黑人,都來打美軍。
黑人是以部族為單位,不管什麼仁義道德,也不管艾迪德做過什麼。誰敢抓他們部族領袖,他們就和誰拚命。
後來估計,和美軍作戰的黑人民兵高達6000人,也就是美軍的30倍。
美軍又沒有重武器,被割裂在4個點,哪裡能夠突圍出去?
不過,美軍此次表現還是不錯的。
100多人固守4個狙擊點,擋住了6000多黑人民兵的猛攻。
整個戰役,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兩架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
但艾迪德的民兵被打死的就超過1000人。
雙方傷亡比率還是極大的。
這裡多說一點,
美軍這次不是自己胡來,是執行聯合國的命令。
軍閥法拉赫·艾迪德伏擊了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巴基斯坦部隊,殺死24名巴基斯坦士兵,又將他們分屍。
在艾迪德伏擊了巴基斯坦部隊後,聯合國授權維和部隊要不惜一切手段抓捕到幕後者。
而駐索馬利亞的美軍也遭到兩次伏擊,所以才執行聯合國的命令。
美軍連續,持續的犯錯,才造成苦戰。
首先,美軍指揮官手上又兩支力量,他們風格各異。一支是三角洲部隊,一支是遊騎兵。
三角洲的作戰風格是零失誤,零傷亡。
而遊騎兵作戰風格是勇敢戰鬥,不懼死亡。(教條之一,戰士之間不能站的太近,免得被敵人一槍打死倆。)順便提一下,《拯救大兵瑞恩》開場,在奧馬哈搶到碉堡打開通道的就是遊騎兵,一個連只剩下十幾個人。
每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風格,強行捏合起來,並不會一加一等於二,特別是這兩支部隊,為什麼一定要混合行動,這真是個謎。
美軍的計劃也非常繁瑣,即:三角洲戰士乘坐小鳥直升機在屋頂機降,控制敵人。遊騎兵一分為二,一部分在屋子的四周索降,控制四周的形式,抵擋追兵。剩下的遊騎兵開著悍馬來接他們回基地。看到這三組人分別離開,只怕就是個悲劇了。
美軍在伊拉克部署了數百架黑鷹,僅僅墜毀五架,所以指揮官過於相信黑鷹直升機,居然讓運輸機擔當火力掩護的任務。美軍指揮官沒有做失敗推演和預案,而本人又沒有臨機處置的能力,獃獃地發布著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不停催促車隊要快一點。
車隊應該在城外不遠處建立臨時醫療點和補給點,不用來回往返送傷員和取得彈藥。而在道路被堵住的時候,應該放棄悍馬上面那一把12.7的機槍,整個班下車戰鬥前進。
第一次黑鷹被擊落的時候,所有黑鷹應該升高,停止擔任火力支援任務。
已經抓到俘虜的三角洲和遊騎兵,應該固守待援,到了晚上,不管是小鳥或者是悍馬,都可以輕鬆運走他們。
可憐的指揮官,背書上的位吧。一旦事情沒有按照他設想發展,他就完全沒有辦法了。就像是為了搶救一個已經摔到半空中的盤子,手忙腳亂的打翻整個桌子,摔碎所有盤子。
摩加迪沙戰役,美軍陣亡19人,索馬利亞千餘人被擊斃。這就直接說明了這次任務美軍失敗在哪了,被無數人包圍,美軍這160名士兵想突圍,非常困難。
我們先看摩加迪沙戰役,美軍是去幹嘛了。美軍接到情報,說索馬利亞軍閥頭子艾迪德的兩名高級助手在奧林匹克飯店吃飯,美軍決定抓捕,用來套出艾迪德的下落。這次行動,是聯合國授意的,艾迪德是聯合國維和部隊在索馬利亞最大的阻礙。
行動中,美軍一共出動160名特種兵,使用6架UH60黑鷹直升機,4架UH60小鳥,4架AH60小鳥,總共14架。遊騎兵負責警戒,三角洲進去抓人,撤退途中還有海豹突擊隊成員,美軍一共派出3支特種部隊前往摩加迪沙,參與這次的抓捕行動。計劃就是,從天上來,到奧林匹克飯店抓人,抓了人之後從地上撤退,想法很好。
美軍之所以陷入苦戰,並不是因為太看中傷員,而是行動本身問題非常嚴重。該考慮的,都沒考慮周全。
首先就是這個撤退,抓了總共24個人,從地面撤退,這是在摩加迪沙,公路非常擠,街道非常窄,還和迷宮一樣,這就直接給美軍撤退增加了難度。而美軍從奧林匹克飯店出來,傻眼了,到處都是索馬利亞民兵,像潮水一樣,向美軍沖了過來。美軍想撤退?根本沒辦法。公路上一堆路障,到處都有索馬利亞人射擊。你美軍看不看中傷員,也無法撤退了。而且打了這麼長時間,外面的支援遲遲不到,導致其在摩加迪沙街頭孤軍奮戰。此時的美軍,就像過街老鼠一樣,誰見了都得打。這些參與行動的美軍陷入重重包圍,任人宰割了。
另外,美軍這次行動,空中支援力度根本不夠用。以往,美軍的行動,都是在獲得絕對的制空權的情況下進行的,而這個黑鷹、小鳥直升機都是遠離對方重兵集團的。但是這次不一樣,14架直升機,直接擺在人家火力範圍內了,RPG基本上是抬手就能打的位置,只有一架直升機完好無損的回去了,其他的都是不同程度受損,還有兩架墜毀,直接讓美軍地面部隊失去支援了。
這會兒美軍變成什麼樣了?孤立無援,百十來號人被幾千人圍攻,就算是特種兵,也沒什麼辦法。即便放棄傷員,也逃不掉啊。總結起來,美軍這次行動失敗,就是準備不足、倉促上陣,失敗也沒辦法。
作為電影愛好者、軍事迷,我來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不喜勿噴!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想重點針對的還是歷史上的實際行動,而不是針對電影,電影的話就無需多言了,即便是沒有傷員,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其他原因讓電影的主角陷入苦戰…這個部分我們不浪費太多的文字。
針對歷史上的實際行動,摩加迪沙之戰可以說美軍確實是陷入了苦戰並且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代價之一:陣亡18人(另有1名馬來西亞籍維和人員在行動中喪生)、1人被俘、70餘人負傷,由於1名軍事人員被俘,美國政府最終不得不以交換人質的形式,將本次行動抓獲的人員全部釋放。
代價之二:聯合國及美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受損。
代價之三:此次行動的失敗間接的推動了聯合國維和部隊從索馬利亞撤出,標誌著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始終認為拋開對手的戰力不談而直接討論美軍如何陷入苦戰,屬於紙面上的耍流氓行為。不計後期解圍所派出的作戰兵力,美軍此次行動投入的作戰兵力只有120人(部分資料顯示100人),而與其對陣的索馬利亞方面,因數據統計的困難,參戰人員的數字都只是估計,有些資料分析認為是6000人上下,也有人認為是在10000人左右,我們不妨保守一點,以6000人來算。120對陣6000,考慮到當時的作戰環境,即便這6000人只有冷兵器,美軍的勝算也是極低的,更不要談這6000人還有基礎的作戰裝備,因此美軍陷入苦戰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而只付出了18人陣亡、1人被俘的代價,體現出了美軍作戰部隊極高的作戰能力,這也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所以說,美軍過分看重傷員導致其陷入苦戰的說法是不夠客觀的。
上面是從參戰雙方的兵力角度分析,那麼下面我們從其他的角度再來看。
情報失誤及作戰性質轉變:可以說,本次行動之前情報工作的失誤,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行動中美軍陷入了苦戰。一方面,錯誤的情報分析導致了美軍低估了索馬利亞方面的作戰決心以及作戰能力;另一方面,錯誤的情報分析也誤導了作戰部門,按照錯誤的作戰性質,制定了錯誤的作戰計劃。
根據後期公布出來的行動細節來看,美軍的行動計劃要點是「突襲+區域控制-抓捕-撤離」,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抓捕行動方案,而行動中體現出來的作戰性質卻並不是標準的抓捕行動,而是打出了些許城市攻堅戰的味道。
按照標準抓捕行動進行作戰準備的美軍,面對突然轉變的作戰性質和作戰內容其實是比較無力的:
作為抓捕行動的支援,黑鷹直升+小鳥的組合是夠了,可對於城市攻堅戰來講,直升機所能夠提供的支援有限不說,同時也承擔著相當大的風險,最終結果是2架黑鷹被擊落。而悍馬車作為美軍快速部署機動的基本運輸工具,直接參与到城市作戰中,會被打成什麼慘樣就更不必說了。
步兵方面,僅有的輕重機槍結合小口徑步槍及槍榴彈、手榴彈面對有大量掩體的複雜城市作戰環境,應對起來還是相當吃力的。這也是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時,地面部隊向墜機地點推進緩慢,導致車隊跟人員遭遇猛烈打擊、最終被分割包圍的一個因素。
再加上原本計劃1-2個小時的作戰任務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相對應的美軍彈藥的準備肯定是不足的,也沒有針對性的準備夜視設備,如果不是依靠空中優勢運送補給以及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此次行動的結果會是怎樣,我本人是畫了個大大的問號的。
其他方面的問題,諸如美軍無法有效分辨平民與敵對作戰人員、三角洲隊員與遊騎兵之間的協調配合不順暢、糟糕的臨戰指揮、沒有準備應急預案、沒有及時協調其他友軍協助被圍困的部隊進行撤離等等,都在某種程度上使本就應該陷入苦戰的美軍更加困窘而已。
另外,電影中有個細節,講的是國防部駁回了向本次行動提供AC130進行支援的請求。我個人認為,即便請求沒有被駁回,AC130炮艇機對整場戰鬥的局勢影響也不會太大,畢竟城市作戰雙方的交戰距離很近,可以說地面單位被分割包圍後的情況雙方几乎是扭打在一起,AC130很容易造成誤傷,況且在地面部隊都很難分辨平民跟武裝人員的情況下,炮艇機直接發動攻擊會造成索馬利亞方面很大的平民傷亡,美軍可能也是有投鼠忌器的考慮吧。
您好,軍武雜談為您解答——三流部隊拿著二流裝備就能夠喂一流空突部隊吃屎。
關於黑鷹墜落中雙方的戰損比很多人都說得很清楚了,我們今天就來談一點別的,那就是美軍的空突部隊為什麼打得這麼慘?
在關於空突部隊的很多笑話中就有這麼一條,三流部隊拿著二流裝備就能喂一流的空突部隊吃屎。
這句話並不是什麼玩笑話,因為空突部隊一般都是對敵方的戰略要點或者重要目標實施突然的空降作戰,而這些地方敵人的防守力量一般都比較強大,因此攻擊和撤離的難度都比較大。而在黑鷹行動中美軍的空突部隊本身也犯下了很多的致命錯誤。
首先,沒有後援力量;
空突部隊的職責並不是負責消滅敵人,而是對敵人的重要目標進行殲滅,或者打亂敵人本來的部署。負責完整最終一錘定音的,只有支援部隊才能夠做到。而在黑鷹行動中,美軍的空突部隊直到最後撤離的時候,才得到地面裝甲部隊的支援。
其次,從空中來從地面走;
除了空突部隊之外,美軍也安排了地面部隊配合突進,不過美軍的地面部隊屬於輕裝甲的快速反應部隊,在面對摩加迪沙民兵的攻擊時並沒有多大的防護效果。
而且地面車隊進入戰場目標太大,很多民兵在看到美軍車隊之後就開始警覺起來,最終提升了突圍的難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空中來再從空中走,在距離拉高之後,無制導的RPG對直升機的威脅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是缺乏足夠的空中火力支援;
沒有固定翼戰鬥機也就算了,畢竟是聯合國授權的維和任務,但是只有「小鳥」武裝偵察機提供有限的支援火力,阿帕奇則一架都沒有,這就有一點過分了。
之所以採用「小鳥」,估計是覺得城市巷戰街道狹窄,機動靈活的「小鳥」在使用時更加方便。不過當時使用裝甲更加厚重的「阿帕奇」,不僅攻擊能力更強,而且威懾能力更大
更多軍事資訊和軍事問答,歡迎關注頭條號——軍武雜談。
黑鷹墜落中如果不過分看重傷員,這是不符合美國人的軍事原則的,同時也是不符合國際戰爭規範的。
20世紀初在西方發達國家,在戰爭中提出一種新的作戰理論,叫致傷不至死理論,所有的武器研製都是沿著這個方向去發展的,武器的最大效能不是將人打死,而是將人致傷,增加戰場容量,擴大後勤軍需規模,將更多的人拖入戰爭泥海。
在外部宣傳上,擴大戰傷比利,以此來形成輿論威壓,通過民情民意來扭轉戰場戰爭局勢,改變決策者的決策意圖和方向,以此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從黑鷹墜落這部電影的本意來看,美國所崇尚的人權,自由和珍愛生命,這都是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所鼓吹的人道主義,這是他們征戰世界的有力武器和最好的打點,同時他通過黑鷹墜落這部電影,向全世界開始標榜自己正義的形象,這是符合美國侵略其他國家的政治意圖,從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他們的借口都是恐怖主義,恐怖主義的本質就是滅絕人性對平民的屠殺,對生命的踐踏,美國的形象就是打倒一切不公正的人權,來拯救全世界在苦難中的人民,因此在黑鷹墜落中,他們不可能放棄傷員,如果放棄傷員,他們會在全世界失掉民心,這部電影不會被美國當局審批通過,我們這些老百姓是看不到的。
綜上所述,黑鷹墜落其實是一部帶有很濃重政治色彩的片子,裡面重要的價值觀就是美國人向全世界推行的價值觀,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西方盛行的一種普世的世界觀,是基於這種理論下形成的,針對的是東方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東歐所有的獨裁的國家。
黑鷹墜落講述的是1993年10月3日,美軍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進行的一次特種作戰行動,這次戰鬥的兩方分別是美國遊騎兵以及三角洲特種部隊,和對方索馬利亞軍閥穆罕默德-愛迪德領導的民兵組織,戰鬥結果美軍雖然取得戰術上勝利,但是最終遭遇嚴重的慘敗,有19人陣亡,1人被俘,兩架直升機被擊毀,三架被擊傷,以及數輛悍馬及卡車被炸毀,受傷人數還有70多人。
無論是從電影中還是當年的實際作戰行動中來看,美軍之所以把這場仗打得如此艱苦,並最終走向失敗的主要原因並非步兵戰術上的問題。事實上,美軍利用100多名士兵對抗圍攻而來的6000多名民兵,能守住陣地並造成對方的嚴重傷亡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美軍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情報出現問題,二是戰前準備工作不足,沒有做好預案過於輕敵自負。穆罕默德.愛迪德是索馬利亞地區的一個大軍閥,美軍此次行動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抓捕穆罕默德的高級官員。根據戰前獲得的情報,美軍甚至認為可以通過一次直升機機降,配合地面部隊快速行動的機動作戰,迅速抓捕愛迪德及其主要領導,然後撤出城市,這個過程也就需要一個小時。
然而問題在於這個行動開始之初,就已經被穆罕默德.愛迪德所得知,電影中一個經典的橋段,就是民兵拿著手機對著呼嘯而過的美軍直升機,他們在專遞情報,這使得愛迪德有充分的時間組織抵抗。從這點意義上說,一次小規模的快速抓捕行動,一開始就註定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血腥槍戰。可見,是美軍自己暴露了目標讓對手有了準備,他們可以直接前去抓捕艾迪德的高級官員,而不會引起如此劇烈的反抗。
在美軍機降特種部隊抵達作戰區域的時候,各種意外層出不窮。包括士兵從直升機上摔下造成重傷,導致不得不分出大約1/4的悍馬高機動車運送士兵回營地。隨後美軍的直升機更是遭遇民兵的火箭彈射擊導致墜毀,這使得美軍車隊更是不得不分出一部分軍隊前去救援。隨後為了救援被擊落的直升機機組,又有一架前來支援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利亞民兵使用RPG擊落,墜毀在另一個位置。再加上有一個車隊,因為民兵的襲擊而被困在另一個地點,美軍在整個索馬利亞地區一共有4個防禦陣地需要防守,而美軍的總數不過100多人而已。
接下來的戰局發展,就是這些地區的美軍各自為戰,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守住陣地。最終在第10山地師派出的解圍部隊幫助下,這些美軍終於成功撤出了摩加迪沙。
總的來說美軍之所以在摩加迪沙打的如此艱難,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軍方缺乏行動的預案。他們只想到了一種快速抓捕人之後迅速撤離的方案,並沒有想到遭遇嚴重抵抗後該怎麼做。從戰後的視角看,如果真的要在摩加迪沙打那場巷戰,那麼美軍應該給進攻部隊配備更加強大的地面和空中武器。
地面部隊不應該只裝備防護薄弱的悍馬高機動車,應該裝備重防護的步兵戰車,甚至裝備幾輛重型坦克會帶來很大的局勢改觀。而本應用作運輸用途的黑鷹運輸直升機不應該成為火力支援的主角,美軍應該派出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或是ah-1超級眼鏡蛇直升機進行火力支援任務,這兩種機型較為靈活、火力較猛。相比起龐大笨重的黑鷹而言,有更小的概率被火箭彈擊中(當然還是不被擊中的好),而且30毫米機炮外加大口徑火箭彈的威力,要遠比黑鷹上的米尼岡多管機槍大的多,支援效果更佳。
至於有人擔心會對平民造成誤傷的問題,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即使是美軍使用黑鷹直升機進行支援,同樣造成了大量的索馬利亞平民死亡。穆罕默德法蘭愛迪德能夠動員的民兵人數僅在1000多人左右,戰後達到6000多人的統計,其實是當地的大量普通民眾迅速拿起武器加入了索馬利亞民兵的隊伍對抗美軍。而美軍對平民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也使得這一次行動的政治影響出現了極度不利於美國的局面。這沒有辦法,在人口稠密的區域進行巷戰,美軍猛烈的火力支援不誤傷平民是基本不可能的,更別提很多平民都是敵對的。
這次行動給美軍部隊造成了接近100人的嚴重傷傷亡,一名被俘的美軍飛行員麥克杜倫成為了穆罕默德法蘭愛迪德手中的重要籌碼。而戰後,索馬利亞民兵拖著一句美軍屍體在廣場上進行遊行的畫面,使得整個世界輿論一片嘩然,美國柯林頓政府因此大失顏面,整個美國國內的民眾對柯林頓政府介入索馬利亞內戰進行了廣泛而極為激烈的批評。反觀穆罕默德艾迪德,因為美軍在這次行動中大量殺傷索馬利亞平民,導致他在這個地區的威信不降反升,更多的黑人民兵願意追隨他。從這點意義上講,美國在索馬利亞的行動是徹頭徹尾的完全失敗,優秀的士兵所帶來的戰術上的勝利被戰略上的失敗完全掩蓋。
不過分看中傷員?如果當時美軍丟下傷員快速撤退,然後新聞媒體上報道的都是,索馬利亞民兵舉著一大堆被扒光的美軍傷員遊街,這樣的行動結束後,你對外宣稱成功了勝利了,有人信么?
另外,如果美軍士兵眼看著同伴受傷然後被拋棄,撤退途中,還會舉槍與民兵對戰的人有多少?因為如果受了傷,就意味著被拋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美軍軍心和士氣的喪失,然後,撤退就會變成爭先恐後的潰逃.....苦戰可能是沒有了,結果呢?
那老美能用什麼戰法?老美那一次在索馬利亞折戟主要原因並非戰術或者戰鬥力不足,而是準備不完善(由於很多士兵都把這個行動當短時間的臨時任務,所以大部分士兵都只攜帶了一個基數的彈藥,水和食物都沒有準備)和輕敵
以黑鷹墜落中的表現來看,美國人這一次採用的是經典的蛙跳戰術,利用自己單兵作戰能力強和空中支援以及機動能力強的優勢,爭取在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之前完成任務,在利用自己的機動能力快速撤退。
這個戰術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大問題,執行起來也不難,畢竟美國人在越南一直使用這種戰術,再加上美軍單兵作戰能力強和強大的通訊能力的支持,可以說是爐火純青。
那麼為什麼美軍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地呢?裝備沒問題,單兵作戰沒問題,情報也沒有問題,那麼出問題的多半是指揮官了。
這次行動美軍指揮官有兩個重大失誤,
一是輕敵,索馬利亞民兵戰鬥力弱沒錯,短時間他們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抗也沒錯,但是這並不表示不會遇到反擊。黑鷹墜落中第一架黑影被擊落就是錯誤的估計的索馬利亞民兵的反應能力,雖然索馬利亞人短時間不能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擊,但是零星的反抗從美軍行動開始就有了,只要被拖進持久戰和消耗戰,美軍怎麼打都是虧。雖然這些零星的反擊在美軍指揮官哪裡只能算是小問題,可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種小問題給自己釀成了大患。而對這些的輕視起源就是美軍指揮官的自信和輕敵。
第二個就是應變,第一架黑鷹被擊落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增加增援力量或者尋求重武器的幫助,畢竟當救援隊抵達墜落點的時候肯定有更多的反擊部隊在等待,所以不論美國人是否看中傷員都不應該使用幾個人幾個人去這種添油戰術來打,就和我們玩遊戲對於打不過的敵人不能一個一個去送那樣。要麼不打,要打就好幾個人一塊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打垮對方。而美軍指揮官選的方法確是讓第二架黑鷹帶著幾個人去救,而且還沒有其他的支援。直到晚上才派出小鳥提供空中火力壓制並且向隔壁的隊友尋求坦克和裝甲車的支援。
任何作戰計劃中都要考慮到可能的傷亡情況,而在戰場上拋棄傷兵從來不是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會做的事,在戰場上救援傷兵是必須要考慮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主動放棄傷兵的。這次戰鬥中美軍投入的是精銳的遊騎兵部隊、海豹和三角洲特種部隊,這些部隊都沒有拋棄戰友的傳統。
這場作戰行動在最初的計划上便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第一個就是對敵情的嚴重估計,雖然直到索馬利亞民眾普遍都擁有武器,但是美軍認為抓捕搶奪維和物資的索馬利亞軍閥是正義的行動,會得到索馬利亞民眾的支持,至少不會引起索馬利亞民眾的反感。所以美軍認為作戰目標只是那所院子附近的幾十名軍閥頭子及其手下,總數近160名士兵的美軍顯然擁有明顯的數量優勢。而且這場行動計劃時間是30分鐘,如此短的時間內武裝分子是無法迅速向那裡集中的,美軍基本是空降抓捕,然後立刻撤退,不給敵人反應的時間。事實上在軍閥的宣傳下,索馬利亞民眾已經將美軍等聯合國軍隊視為侵略者,立刻對美軍展開了圍攻,美軍實際面對的有武裝的索馬利亞民眾多達7000人。
另一個同樣致命的問題就是對這次行動的戰術安排上,根據美軍的情報顯示,索馬利亞並沒有防空導彈等對空武器,步槍、高射機槍和火箭彈並不能威脅到有裝甲防護的黑鷹直升機,所以在美軍看來黑鷹直升機在索馬利亞上空是絕對安全的,所以整個美軍行動都是基於直升機的空中機動,而事實是黑鷹直升機遭到了索馬利亞武裝分子的痛擊,數架黑鷹直升機的意外墜落是導致美軍整個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原來一發火箭彈確實無法對黑鷹直升機造成致命傷害,但是索馬利亞民眾創造性的採用數發火箭彈齊射則足以擊落黑鷹直升機,這是美軍參謀人員一開始並沒有預料到的,所以這一作戰計劃一開始就存在嚴重漏洞。
還有就是在作戰準備上,地面車隊由沒有裝甲防護的悍馬軍車和卡車組成,這種車隊是無法抵禦索馬利亞武裝分子手裡的火箭彈的,一開始美軍指揮部申請了提供裝甲車和坦克,但是沒能成功。如果一開始美軍就搭乘坦克和裝甲車執行任務,這一次行動基本不會失敗,坦克可以直接推開索馬利亞民眾臨時搭設的簡易路障,保證車隊的正常行進,而無需像實際中那樣來迴繞路和更改路線,在街巷中待著時間越長就意味著越多的傷亡和更大的直升機被擊落概率。即便美軍一開始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隊也無法改變被索馬利亞拖住的境遇,他們缺少的不是援兵,而是更加強大的載具,即坦克和裝甲車,以保證美軍的機動能力,火力支援一直由武裝直升機來完成。一架武裝直升機的火力遠遠超過美軍一個步兵連的火力強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