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胤礽轉到胤禛,康熙在確立繼承人上,有怎樣的心理歷程?


康熙八歲登基,六十九歲逝去,在位六十餘年。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改變的最大的就是人的思想,而皇家最主要的矛盾即為權利,親情不抵皇權。

皇太子胤礽,為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所出,為皇嫡子,前首輔大學士索尼的外孫,生而高貴 ,兩歲時被立為皇太子。

第一,胤礽外戚索尼家族,在康熙初期親政、除鰲拜等穩固皇權上出力很大,是康熙嫡系大臣;

第二,時局處於準備削三藩時期,康熙建立元儲,懋隆國本,安定人心;

第三,康熙寵愛皇后赫舍里氏,兩人第一個孩子夭折,第二個孩子就是胤礽,但皇后為生胤礽難產而逝,康熙寵愛皇后留下的唯一骨血;

第四,早立儲,能夠悉心栽培。

康熙對太子的培育還是很有成效的,皇太子少年英才,文武皆修,滿漢互通,刻苦端正,謙遜溫和,恭順孝敬,善於理政,康熙幾次出征,都是皇太子監國,如果依照此下去的話,哪怕自身有些許小毛病,但登大位應該沒有問題。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34歲,第一次被廢太子位。

直接導火索其兄長大阿哥向康熙打小報告,無論實或者不實,康熙皆相信不疑,充分說明了康熙此時對皇太子的不滿。

第二,太子一群兄弟沒有善人,都已成年封爵,各個結黨,大位只有一頂,太子猛虎難架住群狼。

第三,太子演技不過關,康熙寵愛,又兼做太子太久,日益跋扈,做了很多放縱的事情,越位處事。

第四,康熙生病及康熙十八子生病,皇太子沒有難過之色,還有頂撞之言,康熙認為其薄情不孝,不堪大用等。

第五,主要原因太子在位三十餘載,群臣擁戴,特別是康熙親征期間,太子監國,與索額圖等收買親信,打擊異己,權柄日甚;康熙認為:「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所以主要原因:皇權之爭。威脅到他老爸了。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諸子爭位,矛盾激烈,為緩和局勢,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太子系與皇權矛盾再次爆發,康熙再次廢太子。至康熙去世,未再立太子。

康熙晚年,國內外矛盾日益嚴重,天災,政策遲緩,官員腐化,諸子爭嫡,西部民族叛亂,主要問題:錢的問題,改革的問題,軍事問題。選了十四阿哥西征,大將軍王,打仗也需要錢,所以錢成了最急迫的問題。

四阿哥胤禛是個有魄力、有能力的人,鐵面王爺,禮佛,被打磨的很好,出身好,低調結黨少,不爭皇權,又敢於解決問題,所以脫穎而出,繼承大位。

縱觀康熙在位六十餘年,立太子,廢太子,復立太子,復廢太子,最終選擇四阿哥胤禛。初期肯定是喜歡寵愛兒子,悉心培養,時間長了,孩子大了,逐漸親情冷淡,矛盾日生,變為厭惡,成了皇家特有劇本皇帝維護自己權力犧牲掉太子,此時已無感情,胤礽復立,只是變成了康熙大帝平衡的一個工具,再廢已經是註定。

皇太子胤礽是不幸的,深處皇家,權利中心,遠有漢武大帝誅殺戾太子,沒有到輪到了自己身上。老四胤禛是幸運的,他追隨的人下去了,他上來了。康熙是不幸的,他有了權利,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我有時候臆想,或許康熙大帝不是那麼的狠冽,所以他選擇了禮佛的老四,是希望佛能夠留住他其他兒子的性命,不過又一笑曬之。皇帝的想法永遠都會是皇權的維護,然後傳承,傳承又是為了維護皇權。


對於胤礽,康熙皇帝是苦心孤詣的培養他的這位接班人。其原因在於,第一,胤礽的母親赫舍里皇后是孝庄太后欽點;第二,康熙四年九月,12歲的康熙皇帝迎娶了12歲的赫舍里氏,兩人可謂是「青梅竹馬」感情很好;第三,赫舍里給他生的第一個孩子承詁四歲是便死了,赫舍里又因為生胤礽難產而死,當時只有21歲,臨終前康熙皇帝的心都快碎了;所以,康熙皇帝把對赫舍里的愛全部轉到了胤礽身上。

在胤礽小時候,得過一次天花,康熙皇帝放下政務親自照顧得病的太子,對太子是關愛有加。

法國傳教士白晉曾經評價過當時只有23歲的太子,說他聰明伶俐,備受大臣的喜愛,大臣們認為他一定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儲君,太子自己也嚮往著自己有一天能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一代明君。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對太子是忍無可忍,決定廢黜太子。當時康熙決定費太子之時是伏地嘔血,心痛非常,自己半生心血是毀於一旦。但是後來又回心轉意,第二年又決定復立太子。到了康熙五十一年,發現太子是無悔改之意,若將祖宗江山交付於他,定上負祖宗下負百姓,所以,又將其廢掉,直到死也沒立太子。

胤禛的家世跟胤禩的差不多,母親輩上都是辛者庫即包衣奴才。他們的家世跟廢太子是比不了,廢太子母親赫舍里氏是最古老的滿族貴族。所以說,康熙皇帝罵胤禩以貝子身份覬覦太子時,破口大罵:「辛者庫賤婦所生。」胤禛的母親家族也是辛者庫。至於康熙選擇胤禛為繼承者,疑問就太多了,得另寫一篇才行。但是可以簡單羅列一下幾個疑點:

(1)史料記載雍正即位的事情即雍正自己說的一些話前後矛盾。

(2)傳位詔書並非康熙皇帝御筆。

(3)康熙駕崩前只有胤禛的舅舅九門提督隆科多一人在場。

(4)康熙對皇十四子胤褆關愛有加,特封他為大將軍王,用皇帝出征的規格讓他建功,並且平定西藏後,為這位年近36歲身體康健的胤褆立碑記功,而胤禛的身體一向不好,後來這塊碑以沒有提清聖祖為由,給拆了。

(5)即位後的雍正皇帝,索要了所有康熙與老十四的書信。

(6)胤禛的親生母親不願被封為皇太后,對胤禛即承大統,不高興反而恐慌不安。

(7)太和殿頂雲龍藻井在2005年維護時發現了雍正時期的辟邪符,據說得位不正的人坐在下面,龍嘴裡的珠子會掉下來將其砸死。

疑點重重,所以,康熙也不一定考慮胤禛為繼承人。

總之,康熙廢掉自己嘔心瀝血,苦心孤詣培養教育了近40年的太子,著實是太子做的過分了,不然他怎麼會廢掉又立,立了又廢呢?


導讀:康熙的皇后赫舍里身份尊貴。雖然是為了爭取索尼的支持剷除鰲拜才形成的政治婚姻,但是由於是少年夫妻感情一直很好。這個從《康熙王朝》裡面可以看得出來,兩個十幾歲的小孩簡單而感覺到很稀奇。這種少年夫妻的感情跟帝王成熟後的納入後宮的那些嬪妃感情自然不同。並且在胤扔出生的時候,21歲的赫舍里難產去世。所以在康熙奏請太皇太后以後,才破除大清皇帝生前不立太子的祖訓立兩歲的胤扔為太子,昭告天下。

少年胤扔

太子胤扔從小聰慧好學,文武兼備。康熙皇帝很是喜愛,經常把太子帶在身邊親自調教。所以胤扔無論經史子集還是弓馬騎射水平都十分了得。《清史稿》記載「太子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賡詠斐然。」所以說如果單從青少年時代來看,胤扔是個難得的皇位繼承人。非常符合當年康熙皇帝昭告天下所說的「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所以此時康熙對胤扔是非常滿意的。

太子第一次被廢

按說這麼優秀的太子應該在康熙百年之後順利的接掌大清王朝。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成年以後的皇子根據自己的利益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幾個小圈子。老大自己干;老三籠絡一幫讀書人自立一派。他們這個小團體乍一看似乎沒有什麼威脅,但是修書不但容易被諸位皇子忽略還獲得了康熙的喜愛。但是一旦獲得機會,老三也以讀書人特有的狠辣給對手一擊。老八、老九、老十還有老十四這幾位是一個團隊,這隊的實力最大,能量和手段也最多。是太子胤扔最大的皇帝大位最強的競爭對手。

太子胤扔、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是一個小團隊。當然太子被廢后,老四和老十三單獨組隊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但是由於由於康熙在位時間過長,這就讓胤扔成為大家攻擊的把子 。太子的一些錯誤被其他有志皇位的皇子或者他們的門人官員不斷的放大。當問題不斷傳到康熙耳朵的時候,時間長了自然心裡會逐漸產生一些負面印象。但是這些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像《雍正王朝》中太子和后妃的事情是虛構的。真正的原因是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跟著康熙去熱河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1、年幼的皇子胤祄得了急病。當康熙探病時發現太子對根本沒關心過弟弟病情。連一點手足之情也沒有的表現激怒了康熙。2、僭越擺譜。3、放任手下勒索官員等。4、在康熙熟睡的時候,偷偷從帳篷外窺視。這些除了第一條屬實外,其他都是其他皇子的推波助瀾。這些事情導致了太子的第一次被廢。說白了就是皇帝覺得太子太著急了,這皇位遲早是你的。那得等他百年之後再說吧。

太子空缺期混亂的朝局

太子被廢以後,有實力爭奪太子的各位阿哥集團紛紛行動起來。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戲碼。

首先是大阿哥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在康熙面前重重的譴責了胤扔。看到皇上沒有神色平靜,自以為受到了鼓勵說出了想親自動手結果胤扔的話來。看出老大真面目的康熙被氣得渾身立抖,自然老大出局了。

老三一看老大、老二都沒戲了,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就落井下石言明老大曾經魘鎮太子,結果被康熙看出馬腳。說老三早就知道為何現在才說。老三的真面目也徹底暴露,老三出局。

接著是老八集團弄的老道張德明說什麼八王大之類的為之際造勢。並且在康熙允許推舉太子的時候,八爺黨上下串聯弄到了大部分的推薦指標。這下可把康熙嚇住了,沒想到老八的勢力這麼大。本來就對老八沒有屬意的康熙徹底警惕起來,從心裡來說老八已經出局。

太子的短暫複位和徹底被廢

此時猜到康熙心思並且一直衷心辦差的老四胤禛推舉太子胤扔複位,這一下子說中了皇上的心思。皇上覺得莫名的覺得太子莫名其妙一定是老大魘鎮的原因,所以太子得以複位。

太子之位的失而復得使胤扔的內心變的敏感而多疑。幾年後,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企圖兵變時被康熙粉碎導致再次被廢。

從此太子之位一直空閑。晚年的康熙也在一直思索反省大清的現狀和危機,感到需要一位剛毅的帝王來為大清做響應的調整。所以康熙在病重將帝位傳給了貌似與世無爭並且能幹的胤禛。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康熙皇帝立他的嫡長子胤礽為太子,一來是康熙皇帝和胤礽的母親,從小青梅竹馬。她的母親又因為生他難產而死。康熙對他母親很愧疚,從而轉嫁到他身上的是疼愛。兩次立他為太子。至於雍親王胤禛,算是憑自己本事吧。

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感情甚篤。後來赫舍里氏因為難產而死,生下了胤礽。康熙皇帝是一個念舊情的皇帝,他把對赫舍里氏的感情全都寄託了在這個孩子身上。在清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是不能明立太子。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都是沒有立過太子。但是為了彌補赫舍里氏,康熙皇帝之直接冊立剛出生的胤礽為太子。胤礽做了太子40多年,沒有什麼才能。兩立兩廢,都是他自己作的,他常常說,哪有做太子四十多年還不登基的?而且他乖張暴戾,也曾貪腐,還勾結他的外公。但是第一次廢他的時候,康熙皇帝仍念舊情,第二次又立他為太子。但是他已經沒有威望了。不久之後又被廢了。

雍親王胤禛是老四,在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時候,他並不佔上風,遠不如八爺黨那麼風光,但他始終運籌帷幄,在康熙皇帝面前也表現出一副團結有愛的樣子。所以逐漸得到了他父親康熙皇帝的青睞。雍正皇帝的母親,還有另外一個兒子,他的十四弟,胤禛母親也一直偏向小兒子,但是後來繼位的仍然是胤禛,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把所有的怒火都發泄在兄弟們身上,他這些兄弟也的確是很厲害,只是他們大勢已去,發配的發配,圈禁的圈禁。

康熙皇帝從立嫡長子為太子,後來又選了雍正皇帝,立賢,其實他很苦,兒子們的明爭暗鬥,他看在眼裡,苦在心裡。沒辦法的。


康熙一生有35個兒子,其中長大成人的有24位,要說他心中的接班人,最先肯定是二皇子胤礽,那麼,康熙又是怎麼從胤礽,最終轉移到胤禛身上的呢?

一、公開冊封的皇太子胤礽。按清朝祖制,皇帝在位不得立太子,但當時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敏感時期,康熙立嫡子胤礽出於三方面的考慮。一是康熙立太子固國本。平西王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和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分別發起叛亂,很快康熙便在叛亂中丟掉了半壁江山,眼看吳三桂的軍隊就要進逼京城,康熙為固國本,同時也為了讓滿族政權漢化,於是他聽從了大臣「早立太子,以固國本」的勸諫二是拉攏朝臣索額圖。

索額圖幫助康熙除掉了權臣鰲拜,再加上他又是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因此很快成為康熙的心腹。然而讓康熙萬萬沒想到的是,朝中很多大臣見索額圖成了重臣,於是紛紛依附他,這樣就形成了影響皇權的「索黨」,康熙不得不把胤礽立為太子,以此拉攏索額圖。三是康熙對皇后赫舍里氏心存愧疚。

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她是索尼的孫女,是當初孝庄太后為了遏制鰲拜在朝中的權力,特意為康熙挑選的。雖說是政治婚姻,但赫舍里氏溫柔賢惠,又很有才幹,是最理想的賢內助,再加上她和康熙夫妻和睦,感情深厚,因此當赫舍里氏難產去世後,愧疚萬分的康熙便決意把還在襁褓中的胤礽立為太子。

二、疑似接班人胤禵。胤礽由於失德被廢黜後,太子之位便一直懸而未絕。眾皇子紛紛捲入儲君之爭,他們毫不顧惜手足之情,不僅互相傾軋還彼此算計,甚至因為奪嫡之爭讓諸多朝臣也參與進來。

這讓康熙大為震驚,為了阻止奪嫡之爭,康熙只得復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等到胤礽再次被廢后,仍有希望得到太子之位的只剩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康熙一向鍾愛胤禵,這是有目共睹的,雖然他也參與奪嫡,但他一直是皇八子胤禩的支持者,並沒有對帝位有非分之想,所以康熙在對其他皇子殘酷打壓的時候,雖說對胤禵有過懲戒,但對他的關懷還是沒有減少。

不管怎麼樣,康熙還是要選一個皇子做他的接班人。康熙接下來的表現,無疑用行動告訴大家:胤禵就是接班人。具體是怎麼表現的呢?胤禵是個文武全才,不像胤禛論文可以,論武就有些遜色了。康熙年老後,在政事上有些懈怠,他有意把一些政事交給胤禵去做。胤禵也能很遊刃有餘地把他交待的政務處理得很好,因此康熙對他很滿意。

重點在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首領攻打西藏。派誰去平定戰亂呢?當時諸皇子都知道這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所以大家紛紛請命。康熙卻把此事交給了胤禵,並封他為撫遠大將軍,讓他統領30萬大軍前往平亂。隨後康熙率文武全臣在郊外給胤禵送行,其規格與天子出征規格無二。

康熙還下了聖旨給青海一帶的官員,為才出征不久的胤禵樹威。除此外,胤禵還率軍在路上,康熙就接二連三,對他重賞不斷。另外還在給他的硃諭中說了很多意味深長的話。總之,康熙的種種行為不光讓滿朝文武都認定胤禵就是下一個接班人,就連胤禵也志得意滿,覺得康熙就是給他機會讓他建功樹威,就是為做接班人做準備。

三、意料之外的接班人胤禛。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在康熙的遺詔中,皇四子胤禛被指定為他的接班人,繼承了帝位。這個消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那麼康熙究竟是怎麼考慮的呢?

原來,康熙晚年因為皇子爭儲,內心極為煩悶。胤禛是成年皇子中唯一沒有參與爭儲的一個,他像個局外人一樣不是參禪論道,就是遊山玩水,更沒有與朝臣往來過密的舉動,絲毫沒有覬覦帝位的表現,因此康熙對他沒有防備之心。

除此外,胤禛做事雷厲風行,在政務處理上很有魄力,康熙很欣賞他這種風格,畢竟到康熙晚年,由於他的寬鬆,吏治上存在著很多問題,急需要一個有魄力的人來解決。

另外,胤禛誠孝,常常為康熙解憂排煩,因此康熙經常在煩悶時到胤禛府中散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看到了聰明大氣的孫子弘曆,於是把他養在宮中,享受了一年左右飴糖抱孫的天倫之樂。也許是出於看到弘曆有帝王風範的緣故,也許是真正對胤禛有了了解,總之,在康熙臨終,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韜光養晦的胤禛為接班人。

(參考史料:《清史稿》)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不可以愛中國?
追新有理|從古到今,大家都是怎麼「追新」的?
【史圖館】甲午戰爭全程戰線變化1 東學黨起義與戰前衝突
李敖怒斥龍應台:1949哪來的大江大海?【轉載】
中國人與北緯三十八度線(上)

TAG:允礽 | 康熙 | 中國歷史 | 清朝 | 中國古代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