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颱風戰鬥機和陣風戰機哪款更先進?
陣風更先進啊,那還用說,陣風別看比颱風小,但是人家憑藉著各方面的技術設計優勢取得了更好的性能,在國際市場上也遠比颱風受歡迎的多。陣風還是一個艦載機,陣風M型戰鬥機的對地和對海打擊能力都比颱風強得多。
陣風戰鬥機最大的優勢是飛的遠,人家在攜帶3個副油箱的情況下能夠有1850公里半徑的高高高快速攔截距離,而在高低高曲線航線下,攜帶3個副油箱也有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作戰半徑比我國的殲10都大,比颱風的不到1000公里更是大的沒邊,這一方面是因為陣風戰鬥機發動機M88發動機更加省油,另一方面也因為人家陣風能掛,可以掛3個大型副油箱。
陣風戰鬥機可以發射飛魚反艦導彈,可以發射暴風雪隱身巡航導彈,對地對海打擊力更強,而且飛行的速度更快,在海上作戰和攻擊作戰中比颱風更加強大。這也是法國為什麼當初選擇推出颱風戰鬥機發展計劃的原因,因為英國等國只是想發展一款對空作戰空優戰鬥機,而且側重於快速攔截轟炸機目標,法國要的是可以在航母上使用的戰鬥機,需求不同。
法國的陣風戰鬥機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價格比颱風更加便宜,而且易於維護,在勤率很高,颱風戰鬥機在勤率很差,德國的颱風戰鬥機有一半不能用,英國的也超過了一半,這樣的在勤率簡直讓人汗顏,體現出這款飛機難以維護的特點。其實也好理解,作為多國研發的戰鬥機,颱風的各個子系統的維護和升級要在不同的國家完成,這對後勤簡直是災難。
所以,陣風遠比颱風要強,而且強得多,再說人家陣風還在一直改進中,加裝了相控陣雷達,作戰性能更加優秀了,颱風可以說是追不上嘍。
關於歐洲雙風誰更強的爭議,由來已久,網路上一堆「飛機都沒摸過的專家」拿著一堆網路圖片能給你分析個三天三夜,所以是時候拿出來一些乾貨了。想要說清楚颱風戰機和陣風戰機誰更強一些,還得讓真正開過、測試過、對比過而且立場中立的人來說比較靠譜。
手頭正好有一份「瑞士空軍司令」,2008年簽署的「瑞士空軍下一代戰鬥機(NFA)選型分析報告」(上圖)。雖然資料差不多有10年來,但是關於這份資料肯定比網路上各位「嘴上專家」說的客觀。首先,瑞士作為中立國無論是跟法國(陣風)還是英德意西(颱風)的關係應該都很好,所以評價具備中立性;其次,各國廠商為提供了「陣風戰鬥機、颱風戰鬥機、鷹獅NG」三種戰機供瑞士空軍測試、考核、試飛、模擬攻擊,並提供了機密/非機密技術資料供其測評,同時與瑞士空軍現役的F-18C/D進行對比,所以這份報告具備客觀性,人家是真的都飛過一遍並且對戰過的。最後,各廠家不僅提供了08年狀態的各種飛機,還提供了2015年以後的將進行的各種改進,以供測評飛機的升級潛力。所以,我們以這份報告為基礎,分清颱風和陣風的優劣,總比隨便搜幾張參數圖來的真實可靠吧。
整個戰機的評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評估辦法是「每一種戰機1-2架去完成每個評分項下的約10個任務,颱風、陣風和鷹獅戰鬥機實際上一共飛行測試了4個多月。此時飛行測試的是生產商提供的08年版本的各種飛機。
第二階段的評估一共進行了接近6個月,用以評估2015年以後預計交付狀態時的飛機,由生產商提供技術資料、機密文檔、模擬器、飛行資料、新開發技術的測試等,用以評估未來這些飛機的升級潛力。
通過兩個階段,共計10個多月的測試評估,可以說颱風和陣風都不會對瑞士這個國家藏私,這份報告應該是具有一定含金量的。
根據整個NFA的評估報告,基本結論就是:陣風戰鬥機的對地打擊、偵查能力明顯優於其他兩種戰機,空戰任務優勢少一些但也強於其他戰機(畢竟當時陣風掛載的「米卡」空空導彈確實槽點不少,不過現在「流星」遠程空空彈已經形成戰力,陣風的唯一弱點也沒了);颱風戰鬥機的1.4馬赫超音速巡航是亮點,除此之外就全是弱點了,例如航程短、電子戰能力差、可靠性低、數據融合能力不足、不能同時攻擊多個地面目標、偵查吊艙解析度低等等(這個颱風的高速性能好,這個我們是知道的,畢竟羅羅的EJ200發動機功力還是比法國的M88強,只是我們沒相到其他方面會這麼弱)。
找了一下,網上已經有人講這份報告的評分情況漢化如上圖了(如侵刪),方便大家觀看對比,這裡我就不費勁再翻譯了。看以看到所有評分項目上陣風都強於歐洲颱風的,我想瑞士人買飛機肯定是盡心儘力測試了,出這份報告也是實話實說(犯不著為了討好法國,得罪英德意西四國吧?)
話說回來,陣風這小身板的強悍掛載能力確實令人嘆為觀止。雖然這報告10來年了,當初陣風就能完全碾壓颱風,十年後的今天你覺得颱風還有跟陣風叫板的能力么?看看陣風的升級計劃:遠程空空導彈(流星)、PESA雷達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都已經按計劃完成了,法國空軍現在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依靠陣風戰機,當然盡心竭力的升級;反觀颱風,計劃中的各種升級拖延不前,早就說的機掃雷達換裝相控陣雷達任然進度緩慢,只因為英德意西等四個颱風研製國中,英國和義大利都算是放棄颱風了,兩國的F-35都形成初始戰鬥力了,西班牙情況不明,德國也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考慮引進F-35,自己裝備的那些颱風戰機能飛的都沒幾架。這種情況下,你覺得當初都不怎麼樣颱風,現在還能強的過陣風么?
颱風、陣風和瑞典薩博JAS-39,因其優異的性能表現,在戰鬥機領域,並稱「歐洲三雄」。
其中,颱風和陣風,都是風,不明就裡的人,倘若按字面意思來論高下,當然是颱風比陣風厲害了,確實沒錯,但那也只是風而已。
(颱風戰鬥機)
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四國合力研發的戰鬥機叫颱風,而法國達索也即那家研發幻影2000戰鬥機的公司獨家研發的戰鬥機稱陣風,許多人迄今為止,依然搞不清楚颱風和陣風,因此本文作者藉機科普一下。
撇開瑞典薩博JAS-39,論颱風和陣風,歐洲這兩大戰鬥機,究竟孰強孰弱,其實,四國合力研發的,卻並不一定能勝過一國的成果。
(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設計成雙發、三角翼、鴨式布局,屬於高機動性的多用途第4代半戰鬥機;陣風戰鬥機,也是雙發、三角翼、鴨式布局,也屬於高機動性的多用途第4代半戰鬥機,兩者即便在外觀上都非常相似,非資深軍迷們,或對航母器不感興趣的人,傻傻地分不清楚。
將颱風和陣風相比較,只要是不抱偏見的軍迷,都會得出陣風優於颱風的結論,陣風的小身板確實厲害,外掛多飛得遠等。
首先,颱風戰鬥機裝備脈衝多譜勒雷達,僅能發現80公里左右的目標,在性能上落後於陣風戰鬥機的相控陣雷達,兩者之間存有技術代差。
(陣風戰鬥機)
其次,在多功能戰鬥性能上,颱風戰鬥機也遠遜於陣風戰鬥機,陣風優勢在於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多用途戰鬥機,空地海樣樣俱到,既能當航母艦載機,也能投擲核彈。
再則,在隱形性能上,颱風戰鬥機也比不上陣風戰鬥機;在最大航程上,颱風戰鬥機為2900公里,也比不過陣風戰鬥機的3700公里。
(陣風戰鬥機)
最後,軍火客戶非常看重的武器配置上,陣風除了外掛譽滿全球的米卡空空導彈以外,還研發新型流星空空導彈,戰鬥力非常強悍;而颱風卻拿不出能和米卡以及流星相媲美的的空空導彈,也影響了颱風戰鬥機的外銷。
綜合兩型戰機在各類軍演中的表現以及其設計特點看,我更看好颱風。
颱風戰鬥機是一款典型的四代半戰鬥機,也是目前為止,在各類軍事演習中「擊落」F-22最多的一款戰鬥機,幾乎每年的紅旗軍演中,在飛行員交流環節(1對1自由空戰)中,颱風都能打下來幾架F-22。
比如圖中這架德國空軍的颱風戰鬥機,就在演習中「擊落」過3架F-22,還塗了戰績噴漆,非常牛逼。颱風戰鬥機可以說是四代機中空戰能力處在最前沿的機型之一,能與之相比的,大概就只喲Su-3SK與沙特的F-15SA了。
這個和飛機的設計有非常大的關係。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四代半」,這個詞今天已經是爛大街了,稍微先進一點的四代機都敢說自己是四代半,但是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四代半專門指的是「颱風」和JAS-39,陣風這3款80年代中後期的四代機。
因為他們都研發與20世紀80年代,這個航空技術的大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是美蘇開始初步探索隱身戰鬥機的時代,大名鼎鼎的ATF計劃就是這一時期開始的。同時,現代的大離軸角格鬥空空導彈,以及較為成熟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也亮相於這個時期。鴨翼布局對戰鬥機超音速飛行性能的優勢,就是這個時期開始表現出來的。
所以20世紀80年代,是戰鬥機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這個時期出現的很多新技術,新概念,新思想,對當時研發的戰鬥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受到這種影響最深的,就是這個時期研發的颱風,陣風,JAS-39這3款戰鬥機。他們在設計理念上,相比早期的四代機如F-14,F-15,F-16,F-18,Su-27與MIG-29有一定的進步,故稱為「四代半」。
而颱風,則是這3款鴨翼布局飛機中,最側重空戰能力,設計理念最為先進的。現代中國軍迷津津樂道的殲-20上的鴨翼-邊條翼布局的雛形,最早就出現在颱風戰鬥機上。
颱風戰鬥機的遠耦合鴨翼後有一塊擾流板,承擔了邊條的作用。
在現在,「鴨翼布局+邊條翼的升力體構型」,已經是一種較為理想化的,性能極致化的鴨翼布局戰鬥機解決方案,而這個布局的雛形其實就是颱風。只不過颱風的機身不是升力體而已。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颱風戰鬥機能夠成為唯一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的戰鬥機。(颱風戰機在不攜帶武器和副油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超音速巡航)雖然這種能力沒有很大的實戰意義,但是其出色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可見一斑。
當然我並不是說陣風差,陣風戰機的多用途能力是強過颱風的,不過這完全是因為颱風設計時不怎麼考慮多用途能力造成的。
光從字面上來講颱風,陣風,颱風應該厲害可以達到15-18級,說明作戰半徑會比較廣,陣風可能偏向於局部的作戰優勢。
各有所長颱風EJ200發動機更優秀具備1.4馬赫超音速巡航能力,陣風M88則是一般般,但是強在平台的多用途性,可以掛小型戰術核導彈也能上艦同時兼顧對地攻擊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