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王翦為何非要六十萬大軍才能滅亡楚國?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消滅了魏國。秦王嬴政打算攻打楚國,召集將領們議論。他先問青年將領李信,打楚國需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不過二十萬吧。他又問老將王翦,王翦回答說:楚國是個大國,用二十萬打楚國是不夠的。依臣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秦王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了,怎麼這樣膽小?我看還是李將軍說的對。於是就派李信帶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去了。王翦就告病回老家了。
李信帶大軍二十萬到了楚國,不出王翦所料,打了敗仗,士兵死傷無數,將領戰死七位,自己也只好逃了回來。秦王嬴政大怒,把李信革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長清王翦出來帶兵。
王翦還是要求帶六十萬軍馬才行。他說:楚國地廣人多,他們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難。卧說帶六十萬大軍還怕不夠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秦王嬴政答應可王翦!
王翦帶軍六十萬攻打楚國,楚國全國的兵力都用上了。王翦只修築壁壘不讓出戰,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王翦都不理睬,過了一段時間,項燕麻痹了,認為王翦是來駐防的,就不把王翦的大軍放在心上了。可是,就在項燕不在意時,王翦命令六十萬大軍排山倒海般的衝殺,使得楚軍一下子蒙了,慌亂中來不及抵抗,各自逃命。楚軍越來越少,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楚王背俘虜。項燕得知楚王被俘,過了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造了不少的船隻,渡江追擊,項燕看大勢已去,拔劍自殺了。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接著又南下橫掃白越。那麼今天咱們就說說王翦為什麼要六十萬兵力對陣楚國。
我們先來分析下楚國的形勢。
1.秦國消滅燕趙後,楚國在秦國進攻下丟掉十幾座城池,楚國嚴重感受到滅國的危機,舉國上下同仇敵愾。
2.第二年,秦國命李信為主將攻打楚國,秦軍大敗,楚軍士氣高昂。
3.楚國地廣物博,戰備資源充足,短時間內可調動兵力足有百萬。
王翦結合楚國戰爭形勢分析,向秦王嬴政提出:「大王你一定要帶兵,非六十萬不可」後來秦國取得戰爭的勝利,證明王翦戰略的正確。
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以逸待勞」的典型戰役,王翦在伐楚時不斷書信請求秦王賜田,消除了秦王的疑心,這使得王翦明哲保身。
謝謝大家的閱讀,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公元前225年,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大破楚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楚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李信奔還。《資治通鑒》李信的進軍路線大至是兵分兩路,李信蒙恬各10萬,李信率軍一鼓作氣連下兩城,約蒙恬會於城父,欲會合後進攻邾城。這時項燕率二十餘萬楚軍水路並進迎於西陵,並於魯台山諸處設下七處埋伏。李信恃勇前進進入埋伏圈大敗而走。項燕逐之,三日三夜不息,殺都尉七人,李信逃回秦國,蒙恬還沒到城父,聞李信兵敗,率軍而回。李信雖然其勇可嘉,但畢竟年少輕敵,沒料到項燕布了個口袋陣,結果慘敗逃歸。王剪則相反,憑他破趙,攻燕,滅魏的經驗,深知要佔領楚地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因此特別謹慎,正面你持優勢少則40萬人,加上助攻10萬,預備隊10萬,總兵力不能少於60萬。在具體的作戰指揮中,首先避敵銳氣,秦軍新敗士氣低落,楚軍剛勝士氣高漲,關鍵在於「養氣」。特別是戰敗後,宜「漸漸蓄氣,漸漸鼓之,養之使盛。」王剪兵屯於天中山,連營十餘里,堅壁固守,項燕率二十萬兵正面迎敵,項燕終日使人挑戰,王剪不出,休士洗沐,日椎牛設饗,親與士卒同飲食,將吏感恩,願為效力,屢屢請戰,輒以醇灑灌之。相持一年多,軍營里投石為樂,王剪每日使各營軍吏,默記其勝負。項燕這邊,看秦軍勢大,報楚王添兵助將。楚王派景騏率二十萬兵,與項燕會合。使這場大戰雙方總兵力達到百萬。由於楚軍糧草告急,項燕準備暫時後撤。當夜王剪突然召集將士,選出平日驍勇有力的士兵約2萬人,組織了突擊隊,其餘大軍分數路,吩咐楚軍一敗,分頭略地。項燕沒料到王剪突然殺到,倉皇出戰,楚軍大敗。王剪堅壁而守,休養士馬,改善飲食,這是恢復士兵的體力,撫循士卒,同食共住,這是鼓舞士卒的信心,投石超距,表明士兵們已有一定的士氣,已在自發的練兵,這是提高士卒的技藝,讓敵人多次挑戰而不出,是激勵士卒的怒氣,又避開敵人的銳氣。經過這樣的蓄氣與養氣,故而一舉而勝。
楚國是六國之中宗室 貴族勢力最為深厚國家 國家或者說楚王直接能掌握調動的資源那是相當有限的所以楚國一直無法行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 但是也因為是這樣 各地方宗室 貴族力量大 況且楚國的疆域是七國之中最大地形複雜的國家 如果一點一點的打 即使是秦國這樣的超級強國也會被拖垮 所以王翦非六十萬部隊 靠著秦國強大的後勤保證 一開始不急於作戰 等到項燕把楚國精銳部隊集結好後 來個以逸待勞 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了
推薦閱讀:
※第十二戰:王翦滅楚(2)老將軍的計劃
※秦國名將王翦出征前如果沒有「貪得無厭」,是否會死的很慘?
※長平之戰,如果是王翦出戰趙括,秦國能贏么?
※同樣都是打仗前要錢要地,為什麼王翦和韓信的命運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