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青花瓷,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文藏來答】那就從清初說起吧~

清代自1644年順治帝入關並遷都北京,至1912年宣統帝退位,歷時268年,經歷了從順治到宣統共十代帝王。我國陶瓷業發展在這個時期臻於鼎盛,雖然晚期趨於低迷,但就清代早、中期的突出成就而言,仍不失為我國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清代最名貴、最精美的青花瓷器得到了長足發展。

清順治?青花洞石花鳥紋蓋罐 通高16.5、口徑4、底徑6厘米

順治朝紋飾特點為明末影響猶存,畫風還在延續;風格粗獷豪放,畫面趨於飽滿;分水技法出現,技法尚不成熟。在順治朝遺存的青花傳世品中,署官窯款的青花器物十分罕見,常見的多為民窯生產的日常用具和供器之類。

清順治?青花荷蓮紋花觚 高38、口徑18、底徑13.5厘米

順治朝青花瓷器的裝飾工藝,有印、刻、畫、繪等技法,圖案紋飾演變較為明顯。順治前期,基本延續了明代晚期崇禎青花紋飾特點,工筆、寫意並用,有的清晰明麗,有的激越奔放,有些隨意創作的紋飾寥寥數筆,生動傳神。順治後期晚明時富有民間氣息的繪畫題材,如捕魚、牧牛等已經消隱,代之以粗獷豪放的怪石花卉與工麗瀟洒的人物故事,呈現了較為典型的時代風格。

清康熙?青花雲龍紋蓋罐 通高11.4、口徑3.5、足徑4.7厘米

順治青花紋飾構圖飽滿,繪畫一反過去單線平塗的方法,而採用雙勾填色的技法,勾勒的線條流暢穩健,填色準確,很少溢出輪廓線,與明萬曆以來的隨意填色有明顯區別;山水、人物紋多寫實,見披麻皴、斧劈皴、塗、染等技法,也有單線白描的畫法。一些瓶、罐上使用皴染分水技法描畫,層次色階不很明顯,渲染不是很成熟,精品出現的不夠多。

清康熙?青花人物紋花觚 高45、口徑21、足徑16厘米

康熙朝紋飾特點為:早期,明末遺風尚存;中期,中西技法滲透;後期,畫風臻於成熟。

康熙時期,青花瓷器造型多樣,品種豐富,在繪畫技法上採用渲染的技法,一種顏色能表現出濃淡深淺多種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種色階。最能體現康熙青花特色的是山水人物。康熙早期,畫風較為粗獷,尚存明末遺風,技法採用單線平塗,青花呈色深沉、灰暗。

清康熙?青花花鳥蓋罐 通高57、口徑22、足徑 24.5厘米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後青花色澤逐步向高峰期那種翠藍色過渡。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1706年)之間的產品。其特點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潔,呈現出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粗獷的紋飾,已經達到歷代青花之冠。康熙晚期主要指康熙四十年以後的產品。題材廣闊。繪畫技法流暢,點藍用山水畫的披麻皴。青花的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性淺淡灰暗過渡,有的似呈色不穩,出現暈散現象。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燈籠瓶 高25.2厘米

雍正朝紋飾特點為布局與造型完美結合,疏朗明快;主題與線條交相輝映,新穎獨特;規範與隨意緊密融合,典雅優美。

雍正一朝,為時雖僅13年,但制瓷工藝卻發展到了歷史的新水平。早期雍正朝青花瓷器紋飾接近康熙時的作品,部分瓷器色調艷麗明快,中期則具有本朝特點,一部分仿永樂、宣德朝青花瓷器,有暈散,紋飾上有人工點出的小黑色斑點;一部分仿嘉靖、萬曆的青花瓷,呈深藍色艷,呈色穩定,還有仿成化時的青花瓷,顏色淡雅閃灰。雍正官窯青花瓷器總體上瓷質瑩潔,工藝精細,器型俊秀,紋飾多樣,在清代青花瓷器中非常突出。

清雍正?青花一束蓮大盤 盤口徑51.8厘米

從布局上看,雍正青花注重紋飾布局與造型的完美結合,能夠按照器物的形體,配以適當的圖案。無論什麼器型,線條都非常柔美、秀麗,比例協調,恰如其分,是清代造型設計最完美的瓷器。

從技法上看,雍正用筆精細纖柔,官窯青花以繪龍鳳及纏枝蓮花為代表。這時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層層的苔點,所繪人物從康熙時的大人小景變成小人大景,人物只是居於景中的一角。

清雍正?青花纏枝紋盤 盤口徑15.5厘米

從畫風上看,雍正青花瓷器畫風工麗,花式一致,繪畫技術法多樣化,紋飾中大量使用團花、皮球花、過枝花,圖案整體感強,規矩中富於變化,達到很好的裝飾效果。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扁瓶 高22厘米

乾隆朝紋飾特點為題材選擇更加豐富多彩,圖案繪製更加新穎亮麗,技法運用更加規範工麗,紋飾出新更加雍容奢靡。乾隆一朝,清代社會發展處於鼎盛時期。景德鎮薈萃了一批能工巧匠,青花瓷器在傳承康熙、雍正瓷器藝術的基礎上,把清代青花制瓷業推向創造性階段,也是清代瓷器製造業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清乾隆?青花雲龍紋大盤?盤口徑44.7厘米

題材的選擇更加廣泛。乾隆青花紋飾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緻精巧。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圖案的繪製更加新穎。紋飾技法的運用更加規整。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 高66.5厘米

紋飾的創新更是登峰造極。無論是數量與質量都達到了清代歷史的頂峰。新奇的器物不勝枚舉,一些青花瓷器圖案繁瑣堆砌,呈現出乾隆時典型的奢靡與張揚。


原文作者:閻萍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6年12月刊《十代王朝青花瓷:瑰麗紋飾迷人眼》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清代青花承接元明遺風,經過順治的短暫過渡,到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青花瓷的高峰,順治青花造型古樸,胎體厚重,粗製器物足底斜削草率,多沾有沙粒,器物釉色酷似卵青,口部多施醬釉,紋飾多怪石花卉、人物故事、以及芭蕉瑞獸、雲龍圖案等款識多為六字款或四字款,民窯多寫干支紀年或玉堂佳器等吉語款。康熙朝青花瓷造型眾多,官器大件較少見,以小件日用品和文房為主,民窯大器較多,胎體有糯米胎和似玉美稱,釉質早期為青白色,青花以翠毛藍為代表,圖案紋飾受四王畫風影響,刀馬人物、戰爭故事、漁樵耕讀、詩文詞賦、山水樓閣等題材,畫風生動。款識有六字款和四字款,此外還有仿前朝寄託款。乾隆瓷器造型規整,精美華麗,除常見器型外,出現大量造型奇巧的新器物,主要為玩賞品和小件玩具,青花瓷器胎潔白精細,釉面肥腴堅緻,勻凈光潤,偶有輕微的波浪釉,青花所呈藍色穩定、渾厚、沉著。紋飾以繪畫為主,輔以開光、雕塑、剔刻等工藝,多為傳統題材,繪畫工細,層次清晰,款識以篆書為主,多六字款。清代中後期青花瓷製瓷工藝漸趨低下,粗糙笨拙,色料漂浮,胎釉粗松更為明顯。多採用吉祥紋飾,筆法雅拙,畫意庸俗,缺乏生氣。


我國青花瓷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而且越來越受大家的喜愛,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於釉下彩瓷。

那麼,青花瓷有哪些特點?青花瓷是以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制而成。青花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也是我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明的方法之一。其特點一是著色力強、發色鮮明、呈色穩定;二是紋飾不褪色;三是色彩豐富,明凈素雅;四是對人體無毒無副作用。

青花瓷最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經有了,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已經發展成熟,明代青花已成為瓷器的主流,到清朝康熙年間已發展到了頂峰,新中國成立之後,景德鎮的青花瓷繼承了歷代優秀傳統,開發了清新、明麗、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品種,都得到了眾多人的追捧。

現在景德鎮青花瓷從總體上看,釉質白里泛青,青料發色青翠,造型美觀大方,裝飾有古樸典雅的藝術效果。


傳承了元明青花的特點,融入了西方的繪畫,精益求精!


推薦閱讀:

嘉慶是遭了天譴被雷劈死的嗎,死後為何要用八千人抬轎?
如果一直是明朝統治並選擇開放,是不是比清朝統治要繁榮的多?
鄔思道掌握雍正帝那麼多秘密,為什麼雍正沒有殺他?
鴉片戰爭,英國如果面對的是康熙大帝,還能打贏嗎?
嘉慶死後為何會有萬人抬棺?

TAG:清朝 | 瓷器 | 青花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