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這麼多年了,為什麼還比較鋒利?
越王勾踐劍是我國的國家一級文物,是1965年的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出土的。這把劍雖然歷經兩千多年,但是劍身上沒有銹跡,劍身上的花紋光亮如新,至今劍鋒閃爍寒光,依舊非常鋒利。之所以越王勾踐劍到如今依然鋒利,這是因為越王勾踐劍是青銅材質的,而青銅本身就不愛生鏽,青銅劍出土保存比較往好的非常多,而鐵劍大多都鏽蝕的不成樣子,就是因為青銅沒有鋼鐵那麼愛生鏽。
早在1977年,當時為了迎接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黨中央決定去拍攝一部叫做《古劍》的科教片,以此片來反映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當時在拍攝過程中,當年第一次用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去劃紙做實驗,竟然一劍就劃破了二十幾層紙,可見越王勾踐劍的鋒利程度。
為了研究越王勾踐劍為何歷經兩千多年依然如此鋒利,經過當時的湖北省委書記陳丕顯批准,《古劍》攝製組將越王勾踐青銅劍送到了復旦大學去作了科學檢測。利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技術,實驗室對越王勾踐青銅劍進行無損傷的測定,根據檢測數據顯示,越王勾踐劍的青銅合金主要是由錫、銅以及少量的鎳、鐵、鋁、硫組成的。根據檢測顯示,越王勾踐劍整體合金比例並不均勻,劍脊含銅較多,銅的韌性好,所以劍身的韌性就更好,更不易折斷;但是劍刃部分的含錫量更高,這樣就增加了寶劍刃部的硬度,使得越王勾踐劍至今依然鋒利。同一把寶劍,但是劍的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金屬配比,這種工藝非常複雜,表明至少在鑄造的過程中,就得分兩次澆鑄才能使劍刃和劍身複合成一體,這種工藝被稱之為「複合金屬工藝」,而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這項複雜的技術,在這讓我們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
但是為什麼越王勾踐劍兩千多年依然沒有生鏽,青銅雖然不容易生鏽,但是並非絕對不生鏽。法國人曾經提出過一種假說,他們認為越王勾踐劍上,存在著一種神秘的今人尚不知曉的人工外鍍技術,比如經過硫化處理,可以使得青銅器的器表產生了覆蓋層,這樣就能隔絕空氣絕不生鏽。但實際上,湖北省博物館的研究員後德俊認為,越王勾踐劍並不是絕對沒有生鏽,而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基本難以看出。但是在越王勾踐劍出土這幾十年來,越王勾踐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剛出土時那麼明亮,這說明了在博物館這樣專業的保管條件下,越王勾踐劍的鏽蝕的進程也是難以絕對阻止的。所以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工藝,只是因為望山一號楚墓的密封性非常好,導致了青銅器沒有生鏽而已。
推薦閱讀:
※一寸短一寸險,到底是指自己危險還是對方危險?
※如何看待仍有杠精死犟認為「刺刀完爆刀劍」?
※匠人工坊: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且真實存在的冷兵器?
※冷兵器時期與熱兵器時期哪個人的傷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