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朝女子都偏愛男裝出行?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沒有之一,一代女皇武則天能出現在唐朝,不是沒有道理的,說明唐朝一是開放,二是女子地位是相當的高,至少遠遠高於其它朝代。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男權社會,男子在社會中的地位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女子一般都是男子的附庸,唐朝之前的女子一般不隨便出門,即使出門也要用衣服把自已裹得嚴嚴實實的,還要帶著紗帽,只露出2個眼睛的那種,然後有一幫人跟著,不會單獨一個人出門。

李唐王朝建立後,民風開放,由於李唐有胡人血統,因此生活習慣中難免帶有胡人的習慣,比如穿衣、男女交往等,都比其它朝代開放,漸漸影響整個社會。

而且李唐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對待胡人最開放的朝代,沒有之一,李唐王朝不修長城,不防胡人,不服就直接干,就滅了你,而且對待胡人非常寬容,唐朝內部有大量的胡人擔任要職,如凌煙閣名將尉遲恭、屈突通是鮮卑人,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哥舒翰是突厥人等等。

正因為胡人大量加入唐朝內部,擔任官職,所以胡人的生活習慣大量融入漢人,民族進一步融合,由此帶來最直接的反映,就表現在當時女子的著裝上。

由於胡人的大量湧入,胡服開始流行,讓人耳目一新,漢族人也喜歡嘗鮮,於是開始有一批漢人開始穿胡服,而漢族的女子最喜好的胡服中是幕籬、幃帽、回鶻裝、胡帽和靴子。

幕籬和帷帽就是前文所講的類似紗帽,是為婦女出行方便所設計,用來遮擋臉容,不讓路人窺視的帽子。

到了武則天時代,民族進一步融合,最早是在當時的達官貴人和皇室女子成員,為了出行方便,不再遮遮藏藏,開始穿起男裝,正大光明的出行了,要知道在封建社會,婦女是不能拋頭露面的,這會被認為不守婦道。

而當時的這種女子著男裝的現象也得到了武則天的默認,最高統治者的默認讓這種著衣方式立即得到了流行,上行下效,於是婦女著男裝,也流傳到民間,大街上開始流行女子穿男裝出門。

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當時的大多數婦女的喜歡,也成為封建社會最具挑戰性的著裝。

當時唐朝男子的服飾也有很多胡人的風格,與漢、魏、晉時期的漢服風格完全不同,唐朝男子服飾主要為襆(fú )頭、圓領袍衫、革帶和長靴。

襆頭是一種包頭的頭巾,革帶是一種腰帶,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流行的服飾,這種袍服的特點是左右襟在胸前交疊掩合後,以衣帶或紐扣將衣襟提至頸部,固定在頸一側,配合適當的裁剪形成一個圓形領口,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穿的最多的就是圓領袍衫,而當時婦女穿的男裝大多就是這種圓領袍衫。

唐朝女子除了穿男裝,還穿袒胸裝,這是一種將領口開得很低大的裙裝演變而來,可以看到女性的乳溝,這種服飾通常不穿內衣,但也只有貴族女性才能穿這種袒胸裝,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子是不允許穿的,可見唐朝的女子著裝之大膽,就是現在也過之不及。

為什麼女子偏愛男裝呢?

1、因為婦女地位提高,為了方便出門,不再遮遮擋擋。

2、嘗鮮,女子穿男裝讓人耳目一新,當時又沒有規定不能穿。

3、流行。看到有人穿,顯得很特別,因此在社會上流行起來,流行的東西大家都喜歡,因此女子就穿了男裝。


唐朝女子是很偏愛男裝的,因為在當時這是一種流行時尚。

據《舊唐書·輿服志》記錄,唐代玄宗時期宮中諸婦人,「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表裡,斯一向矣」。

在出土的唐代墓葬壁畫也發明了些許的身穿男裝的宮女圖畫。由此可見,在大唐盛世里,女子著男裝成為一種現象。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唐高宗李治在宮中設宴,太平公平以歌舞助興。當時太平公主身穿紫色襕衫,腰系玉帶,頭戴皂羅折上巾,完全一副男子裝扮。李治就笑著對武后說:「女子又不能做武官,打扮成男子模樣想幹什麼啊!」從唐高宗的平和慈愛的語氣中可以看出,他允許女兒的男裝扮相。

慢慢地女扮男裝的風俗就從宮裡流傳開來了,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


第一、,唐朝統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喜著胡服;第二,唐絲綢之路的進一步開通,異國人們把大量少數民族金銀器、頭飾、服裝帶入中原,相互交流融合,也使得大唐的貴族婦女爭相女扮男裝起來;

第三,唐朝的社會風氣非常開放,婦女參加的社會活動比較多,男裝更為方便。另外不同於女裝的寬袍大袖,男裝大多比較緊窄,可以更好的體現女性的曲線美。史料記載唐高宗和武則天舉行家宴,他們的愛女太平公主以一身男性裝束赴宴。到了唐玄宗時期,無論宮廷還是民間,女扮男裝已經十分風靡。


唐朝社會開放,女性自我意識強,加上女性參與社會活動較多,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樂於打扮,樂於開創新的服飾與妝容。


推薦閱讀:

城憶 | 拆開時間的舊信封,帶你見一個素顏的老漢口
回答姓氏的時候為什麼要"免貴"呢
史上最勵志皇后 -- 劉娥 (二)
李鴻章自立門戶的機遇:凡成大事者,必不能昧於歷史大勢
蒙古大汗直屬的察哈爾部之歷史源流

TAG:歷史 | 唐朝 | 時裝 | 男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