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怎麼區分是益蟲,還是害蟲?


最常見瓢蟲種類是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赤星瓢蟲、大紅瓢蟲等,這些都屬於益蟲。

只有十一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屬於害蟲。

以七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為例:

1、外表不同

二十八星瓢蟲典型特點就是背上有28個黑點(黑斑),這是與其他瓢蟲最顯著的區別,在昆蟲學分類上屬於鞘翅目瓢蟲科,俗稱花大姐、花媳婦。

七星瓢蟲觸角很短,不太明顯,它的腳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為它的翅膀有七個黑色的圓點點所以人們叫它七星瓢蟲 。

2、吃的食物不同

二十八星瓢蟲主要為害茄科、豆科、 葫蘆科、菊科、十字花科等蔬菜,及龍葵、莧菜等雜草,大豆、馬鈴薯等糧食作物。

七星瓢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

3、繁殖周期不同

二十八星瓢蟲1年發生2~3 代。其成 蟲在枯草、樹木裂口及石垣越冬,5月飛至苗床和大棚番茄及茄子田產卵,亦常寄生於酸漿和牛蒡上。觸摸時成蟲從體內分泌出黃色液體,由葉片滑落,卵為彈頭形,產在葉背,幼蟲 灰白色,帶有支狀刺,20d後化為成蟲。二十八星瓢蟲在東北一般1年發生1~2代。

七星瓢蟲一年發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卵於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虱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

4、形態特徵不同

二十八星瓢蟲是指兩鞘翅上共有 28個斑點的瓢蟲,而不是一個純分類學上的名詞。

成蟲:呈半球形,紅褐色,全體密生黃褐色細毛,每一鞘翅上有14個黑斑。

(1)茄二十八星瓢蟲——成蟲體略小,前胸背板多具6個黑點,兩鞘翅合縫處黑斑不相連,鞘翅基部3個黑斑後方的4個黑斑基本上在一條線上,幼蟲體節枝刺毛為白色。

(2)馬鈴薯瓢蟲——成蟲體略大,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個大的黑色劍狀斑紋,兩鞘翅合縫處有1~ 2對黑斑相連,鞘翅基部3個黑斑後方的4個黑斑不在一條線上,幼蟲體節枝刺均為黑色

七星瓢蟲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複眼黑色,內側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觸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額外側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

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


  首先,從食性上可以辨別它們。那些幼蟲和成蟲都是肉食性的瓢蟲,都可歸入有益的一類。因為它們捕食的是那些危害植物的蚜蟲、介殼蟲、軟體類昆蟲,從而保護了植物。而那些幼蟲和成蟲都是以植物為食的瓢蟲,它們直接對植物造成了危害,自然要歸入有害的一類了。

  其次,從形態上也可區別它們是益蟲還是害蟲的。有益的瓢蟲成蟲的背面無毛、有光澤。它們的觸角生於兩複眼之前,上顎有基齒,端部對裂或不裂。幼蟲身上的毛多且柔軟。有害的瓢蟲成蟲背面密生細毛,少光澤,其觸角生於兩複眼之間。上顎無基齒,端部分為許多小齒。而它們的幼蟲身上長著堅硬的刺突。所以很容易看出它們是益蟲是害蟲。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瓢蟲,我們在生活中俗稱「花大姐」。有這樣親切的稱呼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觀漂亮好看,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對瓢蟲的認識。我記得在小學有一篇課文中曾經提到過說:「瓢蟲是益蟲,它可以幫我們消滅蚜蟲。」那麼,瓢蟲真的都是益蟲嗎?

瓢蟲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全世界來看有5000多種,這麼多瓢蟲如果按照食性來分可以分成三類:植食性、菌食性和肉食性。其中菌食性的瓢蟲不多見,農業生產中主要是植食性、肉食性。植食性指的就是以植物葉片為食物,肉食性就是以蚜蟲、葉蟎、粉虱等為食物。這其中,植食性的瓢蟲代表就是茄二十八星瓢蟲,因為這個瓢蟲危害性大,在蔬菜種植中經常遇到。種植過馬鈴薯、茄子的農戶可能就比較清楚,它經常把葉片吃的七零八落。所以植食性瓢蟲是害蟲,主要有茄二十八星、十一星。肉食性瓢蟲我們也叫捕食性瓢蟲,這一類瓢蟲可以幫助農民消滅田間的蚜蟲等害蟲,所以屬於益蟲。如果按照它背上的點來分,主要是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赤星瓢蟲、大紅瓢蟲等。

所以,在你遇到瓢蟲分不清楚是益蟲還是害蟲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數一數它身上的點,然後根據上面我說的再進行對比,這樣就會很輕易的分辨出來。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學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英文名ladybirds(又稱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人們常採集成群的瓢蟲賣給農民和園藝業者以防治蚜蟲、蚧、蟎等害蟲。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瓢蟲

中文別名:紅娘、金龜、金龜子、臭龜子、花大姐

二名法: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有顎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亞目:多食亞目

科:瓢甲科

種:瓢蟲

拉丁學名:ladybird、ladybug

分布區域:北美洲

亞科分類

瓢蟲亞科Coccinellinae

七星瓢蟲Coccinella、septempunctata

七星瓢蟲Coccinella、septempunctata

紅瓢蟲亞科Coccidulinae

小艷瓢蟲亞科Sticholotidinae

盔唇瓢蟲亞科Chilocorinae

小毛瓢蟲亞科Scymninae

食植瓢蟲亞科Epilachninae

刻眼瓢蟲亞科Ortaliinae

隱脛瓢蟲亞科Aspidimerinae

外形特徵

形似半個圓球,一般5~10毫米(0.3~0.4寸)長。足短,色鮮艷,具黑、黃或紅色斑點。鞘翅顏色和斑點數因種類而異,九星瓢蟲(Coccinellanovemnotata)的圖案是在橘紅鞘翅上各有4個黑斑點,以及各有半個斑點,這是典型的瓢蟲顏色圖案。

分布範圍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英文名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

生活環境

和所有的野生動物一樣,瓢蟲不會像人類那樣擁有一個可以庇護的住宅。他們只能堅強地忍受各種惡劣的氣候,有時他們會藏身於樹葉之下,把它作為擋風遮雨的保護傘。

很少有人知道,瓢蟲還是個會游泳和潛水的能手。網友冷血鐵面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瓢蟲投放於洗臉盤中,這隻瓢蟲不僅能在水面上游泳,還能潛入水中自由行走。這個實驗反覆進行了多次,共計20分鐘。最後瓢蟲爬上洗臉盤邊沿,在陽光下打開鞘翅晒乾後飛走。

生活習性

幼蟲的生活

正在載入瓢蟲的四個成長階段

幼蟲的生活單調乏味,它們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間,瘋狂地捕食蚜蟲。瓢蟲的生命非常短暫,從卵生長到成蟲時期只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可以在花園裡同時發現瓢蟲的卵、幼蟲和成蟲。

隨著時間的推移,瓢蟲的幼蟲胃口越來越大,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斑紋,身體也在不斷地增長,他們必須掙脫舊皮膚的束縛,開始了一個艱辛的歷程——蛻皮。這個過程並不像我們脫掉舊衣服,再換一件大號外套那麼簡單。瓢蟲一生之中,要經歷5至6次蛻皮,每次蛻皮後,身體都會繼續增長,直到積蓄足夠的能量步入蟲蛹階段。當瓢蟲準備化蛹時,它會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把自己懸掛著附在葉面下,然後開始經歷驚心動魄的轉變。

它會從一個身體嬌柔的幼蟲變成體質強壯的成年瓢蟲。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過程,幼蟲的身體將被分解,然後重新組合、調整,再加以修飾裝扮,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它嶄新的生命。當它最後破蛹而出變為一隻新的成年瓢蟲時,還要經歷一些轉變,因為此時它的身體仍舊柔軟嬌嫩,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它必須暴露在陽光下,吸取氧份,使它的體色慢慢加深,斑紋也會逐漸顯露出來,幾個小時後,它就會變得和花園中其他成年瓢蟲一模一樣了。

成蟲的捕獵

正在載入成年瓢蟲

成年瓢蟲會捕食任何肉質嫩軟的昆蟲,它們最喜歡吃的是蚜蟲,但只要是沒有披戴盔甲和其他保護外套,而且身體柔軟、體型小的昆蟲,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美餐。

獵物們不會自投羅網,瓢蟲必須經常飛動去搜索目標。瓢蟲看上去不大可能會飛,它的體型不像個飛行員,而更像是個藥箱。它有一個堅硬的外套,而它那套細小精緻的翅膀會從外套下伸出,瘋狂地舞動。瓢蟲確實是一個技藝精湛的飛行家,也正是因為它們具有高超的飛行本領,所以才能在花園的各個角落裡來去自如。

雌瓢蟲會產下大量的卵,它通常把卵分布在蚜蟲時常出沒的地方,以確保自己的兒女出生後能獲取最大的生存機率。卵被孵化後,新出生的幼蟲就會把身邊的蚜蟲做為它們可口的小吃,幼蟲的模樣與它的父母區別很大,它們還沒有裝備上厚實的盔甲,身體非常柔軟,成節狀分布,但卻長著些堅硬的鬃毛,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它們的下顎強壯有力,形狀就像一把鉗子,能夠輕易地洞穿蚜蟲的身體。

成蟲、幼蟲在受到刺激時,都會分泌一種淡黃色液體(成分為生物鹼),雖然無毒,但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藉以驅散敵害。

生長繁殖

正在載入瓢蟲

瓢蟲為甲蟲類生物,會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階段的完全成長。

當瓢蟲準備化蛹時,它會先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把自己懸掛著附在葉面下,然後開始經歷驚心動魄的轉變。

瓢蟲的生活周期約需4周,故每年夏季可繁殖數代。幼蟲細長柔軟,通常灰色,具藍、綠、紅或黑色斑,以其他昆蟲或蟲卵為食。要經4個齡期,然後附於某些物體上,在最後一齡幼蟲所蛻的皮中化蛹。大群的瓢蟲常在同一處地點過冬。

瓢蟲種類

種類介紹

正在載入瓢蟲

瓢蟲的種類非常繁多,任何時候我們都能在花園裡發現不同種類的瓢蟲。我們可以從它們的顏色上加以區別,有些是黃色,有些是桔色或紅色,我們也可以根據它們的體型來區別,有些體型瘦小,有些則較為粗壯。但識別它們的最好途徑是通過它們身上的斑點,有些瓢蟲有兩個斑點,有些有9個,有些有12個,有些則一個也沒有。

全世界記載約500屬5000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其中,植食性的品種約佔1/6。食植瓢蟲亞科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蕁麻科、五味子科、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數種類取食蕨類(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種以栽培作物為食,例如分布於古北界的馬鈴薯瓢蟲和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茄二十八星瓢蟲危害馬鈴薯和茄子;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瓜裂臀瓢蟲為害瓜類;分布於印度-馬來亞區的大豆瓢蟲和分布於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蟲為害大豆。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蟲。在瓢蟲亞科中的食菌瓢蟲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絲和孢子)為食。

除此以外,瓢蟲亞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蟲亞科主要以蚜蟲為食,小毛瓢蟲亞科和小艷瓢蟲亞科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蟎;其中食蟎瓢蟲族專食葉蟎,是葉蟎的重要天敵;隱脛瓢蟲亞科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盔唇瓢蟲亞科捕食有蠟質覆蓋物的介殼蟲(如盾蚧、蠟蚧等),其唇基向兩側和向前伸展,成為掀開蠟質介殼的特殊構造;四節瓢蟲亞科和紅瓢蟲亞科取食綿蚜和綿蚧,其幼蟲背面亦覆蓋蠟粉或蠟質絲,外形與取食對象相似(擬態)。在捕食性的瓢蟲中,七星瓢蟲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中國採取助遷和保護的方法用它來防治棉蚜。

2000年以來,美國東北部也出現了七星瓢蟲,其分布區在不斷擴展。異色瓢蟲也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因其色斑變異很大,曾用於遺傳學的研究。澳洲瓢蟲於1888年從大洋洲引入美國,以防治當時嚴重為害柑橘的吹綿蚧。散放後的第二年,吹綿蚧的種群數量明顯下降。隨後,又引入到其他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都取得長期控制吹綿蚧的良好效果,成為引進天敵的第一個著名成功範例。小紅瓢蟲原產於亞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席爾共和國、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以防治塞席爾吹綿蚧。這也是引進天敵防治害蟲的成功範例之一。中國曾把大紅瓢蟲移殖到湖北省宜都縣,以防治柑橘園內的吹綿蚧,同樣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還有二星瓢蟲、四星瓢蟲、六星瓢蟲、雙七瓢蟲、九星瓢蟲、十星瓢蟲、十一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十四星瓢蟲、二十八星瓢蟲、刀角瓢蟲、大紅瓢蟲、紅環瓢蟲、縱條瓢蟲、六斑顯盾瓢蟲、艷色廣盾瓢蟲等等。

主要種類

[肉食]

七星瓢蟲(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廣泛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異色瓢蟲(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廣泛分布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六條瓢蟲(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大龜紋瓢蟲(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龜紋瓢蟲(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大突肩瓢蟲(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澳洲瓢蟲(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緣紅瓢蟲(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dus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學名里的「rubidu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Ruby。

[菌食]

柯氏素菌瓢蟲(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十二斑褐菌瓢蟲(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duodecimguttata

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草食]

瓢蟲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茄二十八星瓢蟲(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馬鈴薯瓢蟲(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布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東南亞一帶。

波氏裂臀瓢蟲(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

見於日本沖繩諸島、台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鋸葉裂臀瓢蟲(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台灣蘭嶼。

生物作用

人們常採集成群的瓢蟲賣給農民和園藝業者以防治蚜蟲、蚧、蟎等害蟲。澳大利亞瓢蟲(Rodoliacardinalis)被引進到北美西部以防治吹綿蚧(Iceryapurchasi)爆發的災害,因吹綿蚧會破壞柑橘園。集棲瓢蟲(Hippodamiaconvergens)的幼蟲和成蟲都是蚜蟲的重要天敵。有人做過統計,一隻七星瓢蟲平均每天能吃掉138隻蚜蟲。

有個耳熟能詳的童謠:「瓢蟲快快飛,趕緊往家走,你家著了火,孩子滿處游」(Ladybugladybug,flyawayhome/Yourhouseisonfire,yourchildrendoroam),說的是英國於收割後焚燒忽布藤,這不但清了地,還燒死了許多瓢蟲。瓢蟲在民間藥方中用以治療絞痛、麻疹和牙痛。

與各科區別

①典型的跗節為隱四節類,第2節寬大,第3節特別細小,第4節特別細長,第3、4節連成一體,細長,稱附爪端節,自第2節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種類第3節退化或與第4節癒合,因而附爪端節僅有1節;但在4節瓢蟲亞科中,附節的第2節不特別寬大,第3節不特別細小,第4節不特別細長,構成4節式。

②可見的第1腹板在基節窩之後有後基線,僅少數屬不具此特徵。

③下鄂須末節斧狀,兩側向末端擴大,或兩側相互平行;如果兩側向末端收窄,則至少前端減薄而且平截;但小艷瓢蟲亞科的下顎須末節錐形、長錐形、卵形或圓筒形而向末端縮小。

大多數瓢蟲同時具有上述3個特徵。僅有少數類群只具備其中的兩個特徵。

七星瓢蟲

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無毛。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頭黑色,額與複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複眼之間有兩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栗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緣有窄黃條,上唇、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

雄蟲:第六腹節後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

卵:長1.26毫米;寬0.60毫米。橙黃包,長卵形,兩端較尖。成堆豎立在棉葉背面。每塊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達80粒。

幼蟲:共4齡。各齡期的主要特徵:

一齡:體長2—3毫米。身體全黑色。從中胸至第八腹節,每節各有6個毛疣。

二齡:體長4毫米。頭部和足全黑色,體灰黑色。前胸左右後側角黃色。腹部每節背面和側面著生6個刺疣,第一腹節背面左右2刺疣呈黃色,刺黑色。第四腹節背面刺疣黃色斑不顯.其餘刺疣黑色。

三齡:體長7毫米。體灰黑色。頭、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桔黃色,刺黑包。第四節背側2刺疣微帶黃色,其餘刺疣黑色。

四齡:體長11毫米左右。體灰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桔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和第四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均有桔黃色斑。其餘刺疣黑色。蛹:體長7毫米,寬5毫米。體黃色。前胸背板前緣有4個黑點,中央2個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後緣中央有2個黑點,兩側角有2個黑斑。中胸背板有2個黑斑。腹部第2—6節背面左右有4個黑斑。腹末帶有末齡幼蟲的黑色蛻皮。俗稱花大姐。

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華東和西南等一些省區;另記載於蒙古、朝鮮、日本、原蘇聯、印度及歐洲地區。

成蟲體長5.2-6.5毫米,寬4-5.6毫米。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半個水瓢狀。頭黑色、複眼黑色,內側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觸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額外側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年發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卵於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虱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

七星瓢蟲是著名的害蟲天敵,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

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20世紀70年代在黃河下游已開始用助遷法防治棉花和小麥蚜蟲,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並用於生產。七星瓢蟲以鞘翅上有7個黑色斑點而得名。每年發生世代數因地區不同而異。例如,在河南安陽地區每年發生6-8代。北方寒冷地區,每年發生世代數則較少。七星瓢蟲成蟲壽命長,平均77天,以成蟲和幼蟲捕食蚜蟲、葉蟎、白粉虱、玉米螟、棉鈴蟲等幼蟲和卵。七星瓢蟲1頭雌蟲可產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產卵78.4粒,最多可達197粒。七星瓢蟲取食量大小與氣溫和獵物密度有關。以捕食蚜蟲為例,在獵物密度較低時,捕食量隨密度上升而呈指數增長;在密度較高時,捕食量則接近極限水平。氣溫高的條件下,影響七星瓢蟲和獵物的活動能力,捕食率提高。據統計,七星瓢蟲對煙蚜的平均日取食量為:1齡10.7頭,2齡33.7頭,3齡60.5頭,4齡124.5頭,成蟲130.8頭。七星瓢蟲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萬頭蚜蟲。

七星瓢蟲對人、畜和天敵動物無毒無害。

分布範圍

七星瓢蟲在我國分布相當廣泛,分布的地區有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四川、雲南、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常見於農田、森林、園林、果園等處。

七星瓢蟲有較強的自衛能力,雖然身體只有黃豆那麼大,但許多強敵都對它無可奈何。它3對細腳的關節上有一「化學武器」,當遇到敵害侵襲時,它的腳關節能分泌出一種極難聞的黃色液體,使敵人因受不了而倉皇退卻、逃走。它還有一套裝死的本領,當遇到強敵和危險時,它就立即從樹上落到地下,把3對細腳收縮在肚子底下,裝死躺下,瞞過敵人而求生。

瓢蟲之間還有一種奇妙的習性:益蟲和害蟲之間界限分明,互不干擾,互不通婚,各自保持著傳統習慣,因而不論傳下多少代,不會產生「混血兒」,也不會改變各自的傳統習性。

野外捕捉

七星瓢蟲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場所不一樣。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春天,一旦氣溫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蟲就蘇醒過來,開始活動,在麥類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隨著氣溫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蟲和蚧蟲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樹、槐樹、榆樹、豆類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蟲,有時甚至出現大批七星瓢蟲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蔔和白菜等處產卵,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現,需在上午7點鐘以後至太陽下山之前採集。越冬的七星瓢蟲不食不動,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節的七星瓢蟲善爬能飛,可以利用它的假死習性,用塑料袋迅速套住棲息著七星瓢蟲的枝條,抖動一下,七星瓢蟲立即掉落在袋裡,接著,把枝條抽出,紮緊口袋,就可以帶回實驗室。

人工飼養

人工飼養七星瓢蟲,首先要解決飼料問題。可以到野外採集天然飼料——蚜蟲,但這種方法費工多,有時還不易採到。所以用人工培養大量蚜蟲,滿足七星瓢蟲食用。可用蠶豆苗人工培養蚜蟲。當分栽的蠶豆苗長出3-4厘米高時,把野外採集的少量蚜蟲放在豆苗上,在室溫20-30℃、相對濕度60%-70%的條件下培養10-15天,蚜蟲就能大量繁殖,這時就可用蚜蟲作七星瓢蟲的飼料。

把七星瓢蟲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墊一張草紙,紙上放一個盛濕藥棉球的小瓶蓋,以保持瓶內的濕度,瓶口蓋上紗布,並用橡皮筋繫緊。每瓶放進七星瓢蟲1-2對,每天投一次飼料,它們就能正常生活,並能繁殖後代。

七星瓢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不同發育階段。人工飼養七星瓢蟲的成蟲,室內的溫度要控制在20-25℃之間,相對溫度在70%-80%,成蟲產卵時要求溫度較高,可在25℃飼養。但飼養幼蟲以平均溫度20℃左右為好。

田間釋放

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後,可以放到田間,幫助人類消滅蚜蟲和蚧蟲。如棉田出現大量蚜蟲危害,這時可以把七星瓢蟲散放到棉田裡,它就能將蚜蟲吃掉。

散發時,在棉田邊走邊放七星瓢蟲,走幾步放幾隻,為求散放均勻。

1掌握好散放時間,以傍晚時散放為宜。因為傍晚氣溫較低,光線較暗,七星瓢蟲活動性較弱,不易遷飛。

2採用成蟲和幼蟲混放。因為幼蟲沒有遷飛能力,不會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蟲的本領。

3散發前一天停止餵食,再進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蟲遷飛活動能力。

4散放後兩天內,不進行中耕和其他田間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蟲受驚遷逃


1、七星瓢蟲:七星瓢蟲為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在華北南部,俗稱「花大姐」。

2、十二星瓢蟲:十二星瓢蟲生活於草叢環境,屬於植物性昆蟲,是晝行性昆蟲。分布在台灣,生活於平地、低海拔地區。

3、二星瓢蟲:益蟲。體長4.5-5.3毫米;體寬3.1—4.0毫米。體周緣卵圓形,頭部黑色,複眼內側各有一個半圓形的黃白色斑,複眼黑色,觸角黃褐色,唇基白色,上唇黑色。前胸背板黃白色而有一「M」形黑斑,有時黑色部分擴大而成一個大斑。

4、八室盤瓢蟲:八室盤瓢蟲,鞘翅目,瓢蟲科,國內分布於雲南、四川等地。是一種益蟲。

5、四星瓢蟲:小型甲蟲。瓢蟲,除少數時間為植食性外,大多數時間都是捕食性,是害蟲的天敵。四星瓢蟲是農林幫手。

是害蟲的瓢蟲有:

1、大豆瓢蟲:主要分布在山東、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地。體長5.4-5.8mm,體寬4.6.4.8mm。體卵圓形,半球狀隆起,紅褐色,密被淺黃色細毛。

2、鋸葉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主要分布在台灣,雲南,菲律賓及其附近。寄主是茄木和龍葵。

3、二十八星瓢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危害蔬菜的典型有害瓢蟲,它是馬鈴薯瓢蟲和茄二十八星瓢蟲的統稱,以危害茄子和馬鈴薯為主。

4、馬鈴薯瓢蟲:成蟲、幼蟲在葉背剝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許多不規則半透明的細凹紋,狀如籮底。也能將葉吃成孔狀,甚至僅存葉脈。嚴重時受害葉片乾枯、變褐,全株死亡。果實被啃食處常常破裂、組織變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5、波氏裂臀瓢蟲:(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見於日本沖繩諸島、台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7星的是益蟲。28星的是害蟲,專門危害茄子,在茄子葉背面產卵,為黃色。,這葉子都是被它們啃的,這種蟲也危害野草龍葵。


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體色鮮艷,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金龜等,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階段的完全成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吧!

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瓢蟲既有害蟲也有益蟲。瓢蟲的種類非常繁多,從食性上可分為肉食性瓢蟲和植食性瓢蟲,成年肉食性瓢蟲會捕食任何肉質嫩軟的昆蟲,最喜歡吃的是蚜蟲,如七星瓢蟲。食植瓢蟲的大多數種類取食茄科、葫蘆科、菊科植物,如馬鈴薯瓢蟲和茄二十八星瓢蟲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

哪些瓢蟲是害蟲?

1、茄二十八星瓢蟲:茄二十八星瓢蟲的寄生植物為馬鈴薯、茄子、番茄、青椒等茄科蔬菜及黃瓜、冬瓜、絲瓜等葫蘆科蔬菜,此外還危害豆類、龍葵、酸漿、曼陀羅、煙草等,成蟲和幼蟲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呈網狀,嚴重時全葉食盡,此外尚甜食瓜果表面,受害部位變硬,帶有苦味,影響產量和質量。

2、十星瓢蟲:十星瓢蟲成蟲及幼蟲均取食葉片,便葉片呈孔洞或缺刻狀,或將葉片吃光只留葉脈,幼蟲老熟後鑽入土中築室化蛹,成蟲羽化後遷至寄主危害,主要取食葡萄、野葡萄及五斂莓等植物。

3、馬鈴薯瓢蟲:馬鈴薯瓢蟲成蟲、幼蟲在葉背剝食葉肉,僅留表皮,形成許多不規則半透明的細凹紋,狀如籮底,也能將葉吃成孔狀,甚至僅存葉脈,嚴重時受害葉片乾枯、變褐,全株死亡,果實被啃食處常常破裂、組織變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哪些瓢蟲是益蟲?

1、七星瓢蟲:七星瓢蟲是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

2、異色瓢蟲:異色瓢蟲的成蟲和幼蟲除捕食棉蚜外,還可捕食棉鈴蟲的卵和低齡幼蟲,成蟲日最大平均捕食棉鈴蟲卵70粒左右,幼蟲未見捕食棉鈴蟲卵,對棉鈴蟲初孵幼蟲,成蟲為70頭、四齡幼蟲為69頭。

3、六條瓢蟲:六條瓢蟲別稱六斑月瓢蟲,幼蟲體色黑色,體背中央有白色縱斑,取食多種蚜蟲,成蟲斑型變異多達20種以上,但前胸背板的斑紋較穩定,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有蚜蟲的植物上活動,全年可見。

4、龜紋瓢蟲:龜紋瓢蟲是益蟲,會捕食蚜蟲、葉蟬、飛虱等,在棉田7、8月以捕食伏蚜、棉鈴蟲和其他害蟲的卵及低齡幼若蟲。同時,7~9月也是果園內的重要天敵。


問什麼我就回答什麼!根據食性,瓢蟲可分為肉食性、植食性、菌食性,其中,肉食性瓢蟲以蚜蟲餵食,植食性瓢蟲以農作物的葉子為食,菌食性瓢蟲以以白粉病菌等為食。可以看出,肉食性、菌食性瓢蟲為益蟲,植食性瓢蟲為害蟲。


一,七星瓢蟲:七星瓢蟲是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

二:異色瓢蟲:異色瓢蟲的成蟲和幼蟲除捕食棉蚜外,還可捕食棉鈴蟲的卵和低齡幼蟲,成蟲日最大平均捕食棉鈴蟲卵70粒左右,幼蟲未見捕食棉鈴蟲卵,對棉鈴蟲初孵幼蟲,成蟲為70頭、四齡幼蟲為69頭。

三:六條瓢蟲:六條瓢蟲別稱六斑月瓢蟲,幼蟲體色黑色,體背中央有白色縱斑,取食多種蚜蟲,成蟲斑型變異多達20種以上,但前胸背板的斑紋較穩定,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有蚜蟲的植物上活動,全年可見。

四:龜紋瓢蟲:龜紋瓢蟲是益蟲,會捕食蚜蟲、葉蟬、飛虱等,在棉田7、8月以捕食伏蚜、棉鈴蟲和其他害蟲的卵及低齡幼若蟲。同時,7~9月也是果園內的重要天敵,在蘋果園取食蚜蟲、葉蟬、飛虱等害蟲。

五:大突肩瓢蟲:大突肩瓢蟲成蟲體長0.8~17毫米,周緣卵圓形或長卵形,背面半球形,腹面扁,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而且成蟲、幼蟲均捕食甘蔗綿蚜,分布於廣西、福建、台灣、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六:澳洲瓢蟲:澳洲瓢蟲是農業益蟲,原產於澳大利亞,喜蔭蔽環境,有假死習性,初孵時常集中取食吹綿蚧雌成蟲,以後逐漸分散。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引進澳洲瓢蟲防治吹綿蚧,中國從1955年引種開展研究利用,有效地控制了吹綿蚧的發生,已知分布於南方各柑橘產區。


這種蟲我們農村,見在稻田裡秧苗葉片,我們

買農藥高效氧馬氣拉硫磷和其它葯一起噴霧殺蟲。殺蟲時候必須晴天中午時候3點鐘最佳。


推薦閱讀:

發展生態農業 確保農業安全
榆林以「三農」改革促進現代農業紮根黃土地

TAG:今天有啥好笑的 | 瓢蟲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