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總喜歡跪著?跪著或蹲著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古語有云「行如風卧如弓站如松」,這是古人對於一般男子的基本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僅是對於他們形體上的一種約束,更是對於一個人的素質方面的塑造。從古至今我們有席地而坐發展為現在的坐在各種各樣喜歡的椅子上的時候,我們也發現了有一個民族,他們尤其喜歡的一個坐姿是跪姿,而這個民族的跪姿不禁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為什麼日本人總是喜歡跪著呢?他們的跪著或者蹲著對於自己的身體難道是有什麼樣的好處嗎?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他們的坐姿背後的奧秘。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非常火的亞洲蹲,當時大家一定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歐洲人做不了這樣的動作,而我們卻能夠輕鬆做出。當然我們也知道亞洲人與歐洲人的形體上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他們這樣高大的形體在沒有適應的情況之下,無法做出蹲姿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亞洲人的身形較為矮小,所以蹲著也是較為輕鬆和容易的。可是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如果一個人蹲在地上太久腿會整個感覺到不適應,那是因為這種姿勢本身並不是特別的,適合人體去適應的。

那麼我們不禁好奇為什麼日本人最喜歡的姿勢就是跪著呢?

翻開我們的歷史史書,大家就能夠發現,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些時期也是流行的跪姿。當然這個跪姿的來源,其實並不是說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而是由於在古代必須要行叩拜之禮。這種叩拜之禮必須要有跪拜的這樣一個動作在裡面包含著,而且在政治上使用的較多,在家族當中也偶爾有使用的情況。

當然我們不能夠否認的是在魏晉時期,他們所經常使用的日常的坐姿也是採用跪的方式。而日本的這種坐姿最早也是來源於中國,最重要的是日本的服裝也是改自於中國古代的服裝,由於和服的部分改變是來自於中國古代的服裝,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姿勢也能夠被理解。

當時他們所穿的這種衣服是跟現在的衣服有一定差異的,古代他們所穿的褲子叫做脛衣,而這種脛衣就相當於今天的連體絲襪,可是這個襪子的長度只在大腿左右,所以穿起來只是一個修飾作用。在這個褲子的外面穿的叫「裳」,這種類似於裙子的衣服就是起到一個遮羞的作用。為了能夠保持自己的雅正姿勢,他們在跪坐的時候,能夠用衣服來遮擋自己,讓自己顯得較為的端莊,所以這個服飾的影響下,日本人就只能夠選擇跪著的姿勢來體現自己的形象。為了能夠進行文化方面的延續和發展,他們也就一直採用的是這種方式。

很多人一定感到非常好奇,這樣的姿勢除了有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之外,對於自己的身體會有什麼樣的好處嗎?其實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傳統服裝是和服,可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那就是他們一般會在較為盛大的場合下才會穿較為嚴謹的衣服,在日常生活當中也穿的較為普通隨意,而且他們穿上了和服以後整個人都必須變得非常的嚴謹。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雖然不穿這樣嚴謹的衣服,但是依舊選擇的是這樣一個姿勢,對於他們自身來說當然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因為這個動作是來自於現在大多數人喜歡的一個瑜伽動作。

這種動作也許很多人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經常喜歡做運動的人就會非常的清楚,這個坐姿來自於瑜伽當中的金剛坐。具體的姿勢就是將兩腿併攏後跪坐於自己的腳上,這樣的姿勢能夠防止自己的血管硬化,還能夠減輕自己的壓力,同時對於自己的腸胃以及形體的塑造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這樣的姿勢對於他們來說,如果能夠習慣的話,也是一個對身體有好處的事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人其實不是跪著,而是跪坐著。

中國人的跪,是雙膝靠地,大腿和小腿基本是九十度,屁股離地很遠。

這種跪當然不可能持續很久,不然膝蓋受不了。

而日本人跪坐卻可以持續很久。這主要是,日本人的屁股其實不是懸空的,而是坐在後腳跟上,有支撐點。

當然,即便是這樣,如果給中國人或者外國人這樣坐,時間長了也是受不了的。

日本人從小就練習,自然沒問題。

其實,中國人在南北朝之前,也都是跪的。

大家看三國演義,劉備、曹操、孫權會客的時候,宴席的時候,都是跪著的。

為啥?

原因有幾個:

第一,古代沒有凳子,沒有床。

凳子是南北朝才出現的,最初是游牧民族為了上馬用的東西,到了宋代才流傳開。

而床也是一樣,最初叫做胡床。

在古代,中國人不但睡在地上,也沒有凳子可座,都是跪著的。

第二,衣服的原因。

最初之所以跪,是因為古人不穿內衣褲。

如果不跪而岔開腿坐,生殖器就會露出來,無論男女都是這樣。

女人不談,男人這樣坐等於是故意侮辱客人,嚴重可以搞出人命的。

當年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以後,就是岔開腿坐著,等於侮辱秦王。

漢代一個伺候皇太后的男性官員,由於下馬時經常動作過大,被皇帝差點殺了。

為啥?因為當時男人沒有內褲,動作過大就會露出小弟弟。

當著皇太后這個女人面暴露下體,當然是嚴重的罪行。

日本人跪著,也是類似的原因。

日本的和服中,男人尚且可以坐著,婦女根本是沒法坐的。

因為和服下面是很長的,類似於筒裙,長到小腿。日本女人走的小碎步,也就是因為和服的這種設計。

所以,日本女人穿了和服就只能跪著了,要麼就是坐凳子。

跪著的好處,薩沙認為只有一個,就是減少小腹的贅肉吧。

如果小腹的肥肉太多,這樣跪坐你會受不了的,只能減肥。

另外,很多人認為日本女人會跪迎丈夫出門和回家,薩沙也很憧憬。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今天日本女人已經不會這麼做了。


日本人習慣跪坐是一種文化禮儀,說起來和咱們華夏歷史還有著一定的淵源!

第一點原因,服裝的影響。

亞洲最早出現跪坐禮儀還是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日本也是在這個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坐姿習慣。

南北朝時保持跪坐主要是考慮到衣裝樣式,這個時期的服裝比較「不科學」,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穿的衣服都像我們今天的幼兒開襠褲,長長的褲子從兩個褲筒之間打開一個口子,方便於平時的上廁所等活動。

除了這條褲子以外,這個時期的人們還會在「開襠褲」外邊搭配一條大裳,這樣一來自己的私處就不會暴露了。

不過這樣的穿著就必須要跪地而坐了,如果像今天這樣隨意的坐在椅子之上,自己的私處很可能「走光」,這是有失禮儀的事情。

而且那個時候還沒流行高腳椅子,一般都是「榻」,即一個墊子,坐著顯得有些不雅。所以在正式場合,特別是女性,那都是得跪著的。

後來隨著「褲子」的流行,以及椅子的出現,這種跪禮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當年的日本在中原學習,跪坐的習俗也被他們照搬了回去,再加上和服的影響,他們就把這個風俗一直保留了下來。

從電視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和服的樣式,人幾乎被包到了一個「筒子」里,女性走路的時候都邁不開大步,更不用說隨意的坐下了,所以跪坐就是他們最舒服的坐姿。

以我們平常人的想法來看,跪坐姿勢保持時間過長以後一定會出現酸麻的感覺,可日本的跪坐姿勢非常科學,一般不會出現酸麻現象。

他們在跪坐時會將雙膝著地,兩腳大拇指或者腳掌進行最大限度的「重疊」,然後把屁股壓在後腳之上,女性在坐好以後雙膝需要併攏,而男性可以稍微打開一些,這樣一來身上的和服也能呈現出最端莊最美麗的狀態。

第二點原因,女性地位偏低。

如今的日本也有很多人已經不再經常跪坐,不過這些人主要是以男性為主。

說起日本的跪坐習俗,能把這個習俗完美呈現出來的還是日本的女性。

前段時間有一個關於亞洲女性地位的調查,而日本女性在整個亞洲處於最低水平。雖然說日本女性已經有一部分進入了職場,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之下,她們也基本沒有什麼作為。從日本的原生社會開始,女性就一直保持著溫和順從的形象。

除了要日常整理家務扶養孩子以外,女性在家中還要對丈夫盡心服侍,丈夫外出工作回家以後,妻子要出門相迎並幫丈夫拿公文包,回到家裡還要備好茶水供丈夫飲用。

而在整個「服務」的過程中,女性都保持著跪坐的姿態,為的就是樹立自己順從的形象,這種觀念到了今天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綜上所述,日本的跪坐一來是對文化的傳承,二來是女性地位的體現。

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日本人從小學時期就要開始學習跪坐禮儀,幾乎所有的社會人員都要掌握跪坐的標準姿態。

這種禮儀雖然來源於中國,但真正的興盛卻是在日本,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以後,跪坐也成為了如今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


日本人喜歡跪著是一種習慣,談不上對身體有好處。這種習慣最早是學習中國漢朝的禮儀姿勢——跪坐。那為什麼中國改了坐姿,日本人還是跪坐習慣呢?這大有說頭。

跪坐禮儀和漢朝的服裝

中國古代還沒有椅子的時候,人們聚會時都坐在席子上。但如果直接做地上,有客人來起立不方便,衣衫也不整,顯得沒禮貌。

另外遠古時期,君、臣、百姓之間都要講究禮儀,不像後世那麼等級森嚴,上級跪坐表示虔誠的態度,以示禮貌。

到了漢朝時期,仍保留了跪坐的習慣。但漢朝時期的服裝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華麗為美。人們開始內穿脛衣,外套長袍,束腰帶,衣服顏色也多種多樣。

其他好理解,那脛衣是咋回事呢?脛衣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長筒襪,只不過古代衣服沒有收縮功能,只能固定在腰上。但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問題,上廁所不方便,於是漢人發揮智慧,把脛衣就被設計成開襠的了。

日本學習漢文化

日本最早叫奴國,漢代時開始對中國朝貢稱臣,並學習漢文化。就這樣中國的禮儀和漢朝的服裝都被引進日本,其中就包括了跪坐和開襠褲文化。

中國從跪坐到坐椅子的歷史變遷

漢朝後期,中原地區從域外胡人那裡引進了胡床(類似於釣魚時坐的摺疊凳),於是漢人開始慢慢放棄難受的跪坐。後來逐步演化成椅子。但坐椅子成本太高,一直到宋代才普及開來。這是為啥呢?椅子能要多少錢呢?

其實沒那麼簡單,椅子讓人坐姿升高,家裡的餐桌、傢具、餐具(跪坐時都是高腳),甚至包括窗戶等房屋結構都要改,所以成本太高。直到宋代經濟高度發達,老百姓才徹底從跪坐的習慣中解放出來。

中國都改變習慣了,那日本為什麼沒改呢?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1.古代日本民族的自卑性,謙卑講禮儀讓他們能找回一些自信。

2.日本人覺得漢服確實漂亮,另外重新設計服裝,對於古代不發達的日本有難度。

3.像宋朝那樣改變跪坐習慣,成本太高,當時的日本承擔不起。

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區分享。了解更多歷史,請關注花牧童說史!


日本人在生活中喜歡跪著坐,這種坐法的正式名稱是「正坐」(せいざ)。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人們也像日本人那樣跪著坐,直到宋朝才淡出歷史。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椅子,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

古代有三種坐的方式,分別是正坐、趺坐(盤腿)和箕踞(伸腿坐)。其中,後兩種被認為是不雅觀的坐姿。最正式的坐法就是「正坐」。


在南北朝時期,情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最重要的變化是,胡床(交椅)傳入到中原地區,人們可以不用再席地而坐。

等到唐宋時期,椅子已經成為最普遍的家庭用具之一,也就自然使得「正坐」這種坐姿淡出了歷史的舞台。

正坐這種坐姿也傳入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

因此,日本人的跪著坐的傳統,其實是一個來自於中國的傳統。


那麼,這種坐法對於身體好不好呢?

當然是不好的了。跪坐的時候,整個身體重量其實都壓在了腿上,你肯定免不了腿麻這種情況。

今天的日本人仍然跪坐,主要是國土面積小,每家還在用榻榻米。如果空間拓展,不一定會繼續這種磨人的坐姿。

總而言之,跪著坐是很不人道的坐法。


通過日本的電視劇了解日本,會發現日本的服飾、飲食、建築都有華夏文明的影子,但是日本人卻喜歡跪著,有些人認為日本人比較謙卑,喜歡放低自己的姿態;有些人認為日本人文明有禮貌,跪姿會帶給別人舒適的感覺,我認為這些都未能觸及本質。

跪姿幾乎沒有好處只有壞處,特別不利於腿部的血液循環,小孩子很容易因此形成歐型腿,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日本人喜歡的跪姿是受唐朝文化的影響,幾百年前的隋唐使將大唐文化全盤複製到了日本,早已被中國廢棄的跪姿也被日本人留到了今天。

椅子的發明時間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疑惑,為什麼唐朝以前的皇帝,例如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是站著拍照,到了宋太祖趙匡胤才開始坐著拍照?

原因是唐朝皇帝沒有龍椅,椅子不是中原地區的產物,而是從匈奴地區傳來的,五胡亂華時期,匈奴、鮮卑、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先後在華北地區建立了大大小小20多個國家,對中原地區進行了幾百年的統治,在其殘暴的統治背後也促進了民族融合,許多胡人的東西也傳到漢族中,例如椅子,就是民族大融合的產物,在唐朝的統治階層流行開來。

但最初的胡床不是今天的模樣,而是融合了床和椅子的功能,後來漢人將坐和睡的功能分開,製造出了高足坐具——凳子,凳子腿比胡床高一些。到了宋朝,在凳子上加了靠背和扶手,漸漸形成今天椅子的形狀,所以這也理解了唐太宗以前的皇帝畫像是站著,而從宋朝的趙匡胤開始就變成坐著,因為以前沒有龍椅,總不能讓皇帝跪著拍照吧。

遣唐使沒有將凳子帶回日本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並且喜歡向打敗他的人學習,著名的百江村海戰,唐朝海軍打得日本落花流水,收拾得服服帖帖。於是乎日本意識到唐朝的強大,派遣了大批使者和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將中國的優秀文化搬回了日本,甚至回到日本後懷念富麗堂皇的長安城,竟然按照長安城的布局在奈良修建了縮小版的「長安城」,取名叫洛陽城,但為什麼當時的日本沒有將椅子也帶回日本呢?

原因是那時候還未形成椅子,只能成為凳子,在民間也尚未流傳開來,唐朝人依然流行「跪姿」,而日本在學習大唐文化的過程中,採取全盤照收的模式,所以唐人流行的跪姿就被日本學了回去,而忽視了凳子的偉大之處。

後來唐朝末年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國力開始衰落,日本大臣紛紛向朝廷上書,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日本就這樣與中原王朝切斷了聯繫,凳子也再也沒有機會傳到日本。

被華夏文明廢棄的跪姿卻被日本保留至今

在大化改新之後,日本被西方列強轟開國門後,見識到了西方發達的科技,再一次表現出了好學的天性,派遣留學生將西方先進經驗也學了回去,但由於跪姿已經與日本文化深深聯繫在一起,無法將其廢除。

有部分日本學者還提出,日本矮小的原因歸結到跪姿上,認為是唐朝耽誤了他們,這種說法簡直令人噴飯。唐朝的漢人也是跪姿,依舊高大威猛、玉樹臨風。

部分日本專家也會為跪姿發聲,認為可以讓上半身挺拔,不容易造成駝背,但我認為這個代價有點大。另一方面,日本的跪姿服務也被部分網友稱讚,認為日本的服務員採取跪姿服務是真正視顧客為上帝,對此,你怎麼看呢?


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從中國學過去的,跪坐也是如此。在中國,跪坐的習慣慢慢被擯棄是在南北朝時期,這段時期,北方民族大量入住中原,將胡床(就是椅子)帶入了中原,到唐宋時期,跪坐慢慢被高足坐具取代了。

所謂跪坐,就是雙腳跪地,席地而坐,臀部放在腳踝上,將上身挺直,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大腿或膝蓋上,目不斜視。因為形似騎鶴,所以在佛家中又稱為跨鶴坐。

中國古人跪坐的習俗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研究發現,跪坐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了。因為跪坐要求雙膝和小腿著地,所以一般在地面上會有鋪墊物,比如說席子、草甸子。而鋪墊物在中國新時代晚期就出現了。至少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已經發明了席。在半坡文化、紅山文化的陶器製作過程中都在器底留下很清晰的席子印痕。

雖然在唐宋之際,我們就已經從跪坐變為高足坐了,但是,由於長期以席子為坐具,所以至今漢語里把座位叫做「席位」,把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或者政黨領袖叫做「主席」,把參加會議或開某會時列於坐席叫做「出席」。

跪坐是中國古代漢人在正式場合里唯一正式的坐姿,如果在正式場合里沒有跪坐而採用其他坐姿,通常是向他人表示不尊重,因此也會受到他人的批評和指責。成書於秦漢年間的《燕丹子》記載,荊軻在刺殺秦始皇嬴政失敗後,

因倚柱而笑,箕踞而罵,曰:『吾坐輕易,為豎子所欺。燕國之不報,我事之不立哉!

箕踞的姿態為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箕。這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是對對方輕慢傲視的姿態。在這裡荊軻以箕踞的姿態罵秦始皇,可見正式場合的其他坐姿比如箕踞是充滿不敬之意的。

如今,我們早已經拋棄了跪坐傳統,而改用座椅,跪坐反而在韓國、日本這些儒家文化圈內的國家得到了保留。那麼,拋棄跪坐,帶給我們什麼影響呢,或者說,跪坐有哪些好處呢?

一君臣平等關係失衡

在先秦、秦漢年間,君臣在正式場合都要跪坐,也就是君主和大臣們跪坐在席子上,完全不像宋元明清後世,君主高高在上地坐在龍椅上,臣子要麼在底下站著,要麼在底下跪著。這個時期,君臣之間還比較平等,臣子對於君王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直言不諱,不像後世,尤其是滿清,大臣完全成了皇帝的奴才。

跪坐消亡,減弱了國人優勢思維

純粹的華夏哲學精神就是跪於天地之間思考,這種典型的東方思維修鍊講究的是頓悟,是靈光的閃現,是一瞬間就使思維達到終點。而西方人重視的是過程,是老老實實地推論。 也許是巧合,中國文明最大部分的智慧成果也正是產生在那個席地跪坐的時代,自中國人普遍地從地上站起坐到椅子上去以後,中國人的思維從此走向僵化,曾經有過先秦的深邃、魏晉的靈睿、盛唐的飛揚,而自宋以後,則漸趨僵死、老邁、枯燥、壓抑。

跪坐產生剛毅正大之氣

採取跪坐的姿勢讀書、聽課、冥想,你可以感覺到身上彷彿在醞釀著一股剛毅正大之氣。這種大氣,與那種大大咧咧、靠在椅子上的慵懶散漫之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有人可能覺得跪坐的樣子刻板,豈知那正是一種剛性的符號,那端端正正一動不動的姿勢,其實內含著一股爆發力!中國人性格最果敢剛健的時代,也正是那個跪坐的時代。

在很長的歲月里,中國人就是這樣一絲不苟的,以這種剛直、恭敬、典雅的姿態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文化。先秦人就是這樣面對面跪坐著產生了豐富的哲學理論,漢唐人就是這樣跪坐著傲視天下。

自宋朝開始,中國人的坐姿從席地跪坐變為騰空高坐的時候,中華文明卻走向了下坡路。精神也漸漸變得萎靡,宋朝之後,兩度亡國於異族,清朝更是把漢人的精神脊樑給打斷,威武不屈、剛毅勇敢的性格沒了,海納百川、開拓進取的精神沒了,包羅萬象、不拘一格的氣度沒了,剩下的只有麻木、膽小、怯弱、愚昧,被西方嘲笑成東亞病夫。

跪坐對身體也有好處

正確的跪坐姿勢很優雅,是最能體現中國文明端莊、肅穆、寧靜、謙恭等禮儀風範的一種坐姿。現在的人整天坐在辦公室,身體也出了很多問題,勁椎病、腰疼等毛病不斷找上門。而跪坐是一種利大於弊的坐姿,是一種鍛煉,對身體存在諸般好處,這已有醫學證實。首先,習慣跪坐能減少駝背的發生。第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比較低。所以,在閑暇之餘,自己練習跪坐一會,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今天,我們通過影視劇、紀錄片或者其他渠道了解日本,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就是日本人在日常的坐姿,尤其是回到家中的坐姿,往往是跪姿。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別說跪久了,哪怕跪一會兒,膝蓋和整個腿部就會嚴重不適。這也說明這種坐姿是非常不合理的,既然不合理,日本人為什麼要這麼坐呢?

事實上,這種坐姿肯定是來源於古代中國的,這就不得不提中國古代的服裝了。

古人之所以選這樣一個難受的要死的姿勢,並不是因為古人想不開,故意折磨自己,而是因為服裝所知。今天的褲子在古代並不叫褲子,而是叫脛衣,脛是腿的意思,脛衣就是腿上穿的衣服,說的再細點,脛衣大概就相當於今天的長筒襪,這個脛衣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條腿上套一條,兩條腿上套兩條,關鍵是,它是沒有襠部的!

是的,一個人要穿兩條脛衣,這也可以理解褲子明明有兩個褲管,為什麼計量單位卻是條了。由於脛衣,也就是古代的褲子沒有襠部,日常穿衣服,除了要穿褲子,還要在褲子外面穿類似於裙子的「裳」,這個裳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遮擋襠部,不至於把人最隱秘的部位暴露在外。

這點想通了,再看古人的坐姿,跪著坐,用裳來遮擋襠部,就是最持重端莊的坐姿了。在古代,如果不是跪坐這樣的姿勢,而是你把腿伸直張開的姿勢,那會被人認為極不禮貌,相當沒有教養,劉邦就經常用這種坐姿接見讀書人,來表達對讀書人的蔑視。

這樣再返回頭看日本人的坐姿,就容易明白了,這種坐姿固然有它的弊端,但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恰恰說明了日本人對固有傳統文化的繼承,雖然這個傳統其實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1. 跪坐是中國唐宋以前的流行坐姿,宋以後市井經濟的繁榮普及了椅子,跪坐才逐漸消失。但傳到日本,日本一直將這種傳統坐姿保存下來了。

2. 現代日本不流行跪坐了,只是在一些重要場合保持這種傳統,或是劍道、空手道中需要跪坐。長時間使用這種坐姿會導致人下肢短小,據說日本人二戰前後下肢長度變長,也和跪坐時間變短有關。

3. 跪坐是道家最原始的打坐姿勢,也是瑜伽中的「金剛坐」,確實對身體有各種好處。

跪坐會擠壓內臟,整個內臟肌肉會得到極好的刺激,讓內臟有更充足的營養,比較容易健康長壽。

跪坐一定程度上可以矯正駝背,還可以防止膝蓋關節炎、治療腰痛、起到幫助腸胃排毒的作用。

跪坐還能降低男性陽痿的發生率。

另外跪坐能調服情緒,降低氣血浮躁,對脾氣大,易發火的人特別適合。

長期跪坐容易影響腿部血液循環,初學不宜久練。

4. 蹲姿的好處

國學大師南懷瑾推崇倍至的健身方法「乞丐蹲」,是古時候叫花子們飯後休息的一種健身方法,他們都會放一根打狗棒在旁邊,雙手抱膝,堅持練習對調理腸胃系統,幫助消化,治療胃病非常有益,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接觸過日本文化、或者觀看影視作品的人們都會了解到,在如今的日本,特別是稍微傳統一些的家庭,人們在回家進了客廳、甚至一些吃飯的場合,都喜歡「跪著」——以跪代坐,兩膝著地,兩腳併攏,挺直身子,臀部落坐在腳後跟上。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喜歡這種「以跪代坐」呢?有什麼原因?

的確日本人如今的這種坐姿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原因。據傳,在秦始皇時期,渴望長壽的秦始皇聽聞飲下童男童女的血可以讓人長生不老,遂派遣了無數下人,前往遠在海對岸的東瀛搜尋五百童男童女。結果這些下人去了東瀛後,沒有找到足夠的童男童女,又怕回去挨秦始皇痛批、掉腦袋,遂在這塊島嶼聚居了下來、繁衍後代。

日本的來歷據說如此,但實際上無論如何,日本文化都曾受到中國的深厚影響。其實,並非日本人愛以跪代坐,在曾經的中國古代,跪姿才是人們正常的坐姿。在宋朝以前,老百姓是沒有發明出凳子的,「席地而坐」指的就是人們要在地上坐下前,鋪上一張竹草編織的席子,或者是墊子,然後再以兩膝跪地、屁股坐在腳後跟上的姿勢,代以坐姿。

早期的跪姿也是不含任何「屈辱」成分和意味在內的,畢竟這種「跪」原先只是單純的坐姿而已,而真正表尊敬的禮節含義的是「跪拜」。

早在唐代時,日本文化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這種生活習慣也向東傳至了日本。日本人也紛紛效仿大唐民族的起居方式,在家中的地上鋪上了席子和墊子,採用跪坐的方式進食、交際和生活。

至於為什麼我們對日本的跪姿印象深刻,也是因為在宋朝時,人們發明了椅子凳子,這種看上去有點難受的跪姿就被人們棄置不用了。但是在日本,椅子凳子這類東西傳入得比較晚,而跪姿又在民間普遍風靡,日本人直到到了現代也不願放棄這項傳統,所以這種姿勢被沿用到了今天,日本的一些傳統民居里依舊鋪著席子墊子,而居住在裡面的日本人也以跪姿代替坐姿。

說是這種跪姿跪著很難受,但對於「跪」習慣了的日本人來說,跪姿已經平平無奇了,無論是穿著日本傳統服飾、還是西裝革履的上班族,都有保留著跪坐的文化。這種跪坐對他們來說不僅不那麼難受,其實還有利於矯正坐姿,在這種跪坐的姿勢下,只有挺直腰背、將中心落在腳後跟上,才可以減輕對腿部的承重負擔。這樣一來,跪姿在繼承了傳統的同時,還免去了他們駝背的煩惱。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還有不定期抽獎送紅包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目前美國和日本的關係?
日本黑幫平時都是靠打什麼工度日的?
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幾乎是同時的,為什麼他們成功了,我們失敗了?

TAG:健康 | 文化 | 日本 | 生活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