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是如何成為秦國宰相的,你怎麼看?
范雎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關鍵人物,秦國實力強勁到需要其他六國聯合,使用「合縱連橫」對抗秦國的時候,秦王採納了范雎的意見,使用「遠交近和」的戰略來對抗六國。最後這個戰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可以說如果沒有范雎的策略,秦國可能走不了這麼遠。但是范雎這個人為何非常小心眼,害死白起呢?
而范雎在擔任秦國的宰相後卻沒有獲得眾人的支持,很多人都討厭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范雎這個人非常的小心眼,可以說睚眥必報,很多得罪過他的人都受到了范雎的報復。也正是這樣,范雎並不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沒有做宰相應有的氣度和品德。除了他的才智讓人信服以外,大多數人都討厭他。
並且范雎所出的計謀都是一些陰招,很多人和他相處的時候都非常的謹慎,害怕惹到范雎而被他用陰謀詭計來報復。被他害過的人有很多,其中在戰國四大名將中有兩個將領的隕落就是由於范雎。范雎原來是魏國的門客,但是被人懷疑叛國,范雎差點被打死。他逃到秦國後,向秦王上獻了「遠交近和」的戰略,隨後秦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范雎取得了秦王的信任之後,被拜為客卿。
隨後長平之戰開始,趙國指派廉頗作為大將,帶領十萬兵馬前去和秦國大戰。然而廉頗在剛剛面對秦國白起軍隊的時候,連吃好幾場敗仗,廉頗知道自己不敵,於是退守城內,避戰不出。秦軍的兵糧有限,秦王也很著急,范雎獻上「反間計」,范雎讓人在趙國散播謠言,說廉頗面對秦國的白起完全沒有作戰的能力,只會閉守,浪費趙國兵力,秦國白起只害怕趙括,只要讓趙括上戰場一定可以大獲全勝。
於是趙國將趙括派上戰場,然而趙括只會紙上談兵,面對秦國數十萬大軍時,他依舊以為自己可以將秦軍打敗。於是趙括一改防守的策略,命令趙軍進攻,白起等待的就是這一刻,於是趙軍被打敗,趙國也岌岌可危。
趙國戰敗後,白起將趙國圍城,趙國派出使者送出重金賄賂范雎,並說如果白起拿下了趙國,那麼白起一定會位列三公,你希望他以後一輩子都壓在你頭上嗎?范雎一聽,心中十分嫉妒,於是勸說秦王讓白起退兵,白起退兵後非常生氣,在下一次秦國出征的時候,白起就不願意去帶兵,范雎又在秦王面前說白起的壞話,秦王便將這位大將賜死了。
而廉頗在被趙王換下後就離開了趙國,先後去了魏國和楚國,最終在楚國鬱鬱而終。可以說是范雎的陰謀導致戰國的兩位大將的隕落,范雎為了自己的利益這樣做太過自私,這樣的人當上宰相也無法服眾,內心太過陰暗。
范雎因家境所困,屈事須賈,其後被須賈誣陷,遭魏齊迫害,他被魏齊在大會賓客的席間打斷肋骨、體無完膚,在求情不得的特殊情況下,他佯死逃生。回家後立刻對妻子安排說:「魏齊雖知吾死,尚有疑心。我之出廁,乘其醉耳。明日復求吾屍不得,必及吾家,吾不得生矣。」他讓妻子將自己身上的血跡收拾乾淨,將傷處裹敷後,將自己連夜送至結義兄弟鄭安平家中,並囑咐說:「我去後,家中可發喪,如吾死一般,以絕其疑。」妻子依言而行。次日,魏齊果然疑心范雎復醒,派人察看其屍,守卒回報說:「棄野外無人之處,今唯葦薄在,想為犬豕銜去矣。」魏齊立即派人去范雎家中窺察,知其家人舉哀戴孝,方坦然不疑。范雎到家後並不認為已逃離虎口,他料到魏齊必見自己確死方罷休,家中必是其窺察或尋找的重點,遂將自己轉移至家外,並在家中安排為自己弔喪的場面,進一步迷惑魏齊,加大自己逃生的安全度。
半年後,范雎逐漸康復,他在友人鄭安平的協助下,與出使魏國的秦國使者王稽掛鉤聯繫,王稽面談後知其大才,返秦時將他秘密載歸。進入秦界不久,一群車騎迎面而來,范雎詢問王稽,知是秦國丞相穰侯魏冉代表秦王巡察城池,他急忙對王稽說:「吾聞穰侯專秦權,妒賢嫉能,惡納諸侯賓客,恐其見辱,我且匿車廂中以避之。」魏冉車仗須臾而至,他與王稽打過招呼後目視車中說:「謁君得無與諸侯賓客俱來乎?此輩仗口舌遊說人國,取富貴,全無實用!」王稽作了否定回答,魏冉方才離去。稍走不遠,范雎從車廂中出來,要求離車先行,他對王稽說:「臣潛窺魏冉,眼白視邪,其人性疑而見事遲。向者目視車中,固已疑之,一時未即搜索,不久必悔,悔必復來,不若避之為安耳。」約行十里後,後面有二十餘騎飛速趕來,對王稽說:「吾等奉丞相之命,恐大夫帶有遊客,故遣復行查看,大夫勿怪。」將車中搜查了一遍,見無他人,方回去復命。
范雎深知政治活動的複雜,即使到了秦國後,他仍未放鬆警覺,他對魏冉看來是有一定了解的,知其專權妒能,故而急忙迴避。尤其是,他在車廂中對魏冉察言觀色,料他必然懷疑廂中藏人,又即離車前行,避免了被魏冉抓獲。王稽深感他的精明,暗中感嘆說:「此君真智士,吾不及也。」到了咸陽,王稽將范雎推薦於嬴稷,嬴稷對他不甚了解,開始並無任用之意,范雎後來又上書嬴稷,嬴稷相約與他在離宮(正式宮殿之外的宮室)相見,范雎先到,他望見嬴稷車仗相擁而來,佯為不知,故意前行不避,前導宦者驅逐他,告訴說「王來」,范雎回答說:「秦獨有太后穰侯耳,安得有王!」竟不躲避,宦者將范雎之語告知嬴稷,嬴稷亦不發怒,將他迎入內宮,待以上客之禮,又屏退左右,跪而請教道:「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含糊不答,如此三次,嬴稷請問不答之故,范雎告訴說:「今臣羈旅之臣,居至疏之地,而所欲言者,皆興亡大計,或關係人骨肉之間。不深言,則無救於秦;欲深言,則大禍隨於後,所以王三問而不敢答者,未卜王心之信不信耳。」嬴稷表示說:「事凡可言者,上及太后,下及大臣,願先生盡言無隱。」於是范雎才詳細地陳述了他對秦國政局的看法及秦國應採取的政治戰略,嬴稷深受啟發,並知道了他的才能,不久即任他為丞相。
並非善類的范雎,依靠兩點便幫助秦國統一六國
歷史上有些人、事、物總會在機緣巧合下站到風口浪尖上,真相也隨著時間碎落滿地。
范雎生於貧寒之家,生長在鄉間草野。戰國時期社會正由奴隸制向封建社會轉型,別說讀書很多人可能連吃都吃不飽。史書形容範睢相貌普通,其實就是一個字:丑。一個出身貧寒,長得還不怎麼樣的一個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就像受到重用。遊說列國,本想為魏王做事,但由於自身家庭條件限制就只好先退而求其次到魏國中大夫須賈家做事兒。
公元前283年,這一年發生了另一件知名事件「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這年魏王讓須賈出使齊國,范雎最為須賈的門人一同前往。因為齊國的日漸強大讓魏王坐立不安,加上昔日舊仇,所以想藉機修復兩國關係。但是齊襄王並沒有對魏使須賈有什麼好臉色,一時之間場面十分尷尬。這時,旁邊的范雎站出來,幾句話便施展出自己的辯才,完成了外交任務。讓齊襄王啞口無言的同時,但齊襄王不但沒生氣,反而欣賞范雎。於是就有了「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但范雎知道輕重,明確表示不敢接受。
但是,在上司面前這麼敢「秀」,回到魏國中大夫須賈就誣陷范雎是「姦細」,魏國相國魏齊大怒,專門設計一次宴會,並在宴會上針對范雎進行陷害。就這樣範雎被人用板子、荊條抽打,打的是雙肋骨折、牙齒崩裂。最後還將他用席子捲起扔到了廁所之中,並有賓客朝著他,肆意地撒溺。
這個看廁所的老頭見多了這事,後來看到這屍體在動,嚇壞了老頭兒。范雎氣虛低位的哀求道:「你如果能救我出去,日後我一定報答你」可以說跟後來的韓系胯下之辱相比,范雎的處境更加凄慘。撿回一條命的范雎躲在好友鄭安平家中,化名張祿。
就在這修養期間,范雎的機會來了。秦昭王的近侍王稽出使魏國,其實王稽就是秦昭王的「獵頭」,鄭安平便幫助范雎與這位「獵頭見面」。聊了幾次,王稽認為這個「張祿」的個大才。經過努力把「張祿」從魏國帶到了秦昭王的面前。
很快,范睢便依靠自己的獨到見解獲得秦昭王的認可,用「張祿」的名字做了秦國的相國。根據范雎的戰略布局,蠶食列國的首要就是攻打韓、魏兩國。魏王得知,便派須賈出使秦國。范雎知道來人是須賈,便專門穿上破舊的衣服,打扮成乞丐模樣來見須賈。好在須賈驚訝的見到范睢沒死,不禁生了憐憫之心,取出一件自己的粗絲袍送給他。後來須賈知道範雎就是秦相「張祿」的時候,嚇得魂不附體,趕緊脫掉上衣光著膀子雙膝跪地而行,向范雎請罪。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用「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絕不為過。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歷史人物,他顯得更為真實。范雎掌權後先羞辱須賈,後來揚言不殺魏齊就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齊自盡。後來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守。後來,另一位秦香李斯評價他:「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出色的宰相
如果說商鞅、張儀、公孫衍與司馬錯等人是秦國崛起的開始,那麼從范雎與白起開始,秦國對於一統六國才真的敢想敢做有方案。
范雎的治國戰略主要有兩點:對外實施「遠交近攻」,對內採取 「強幹弱枝」。這樣的治國戰略與秦昭王的思路不謀而合。作為一個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戰略家,范雎對秦昭王的研究十分到位。
遠交近攻
「遠交近攻」,被很多現代人簡化的不成樣子,好像說團結遠的國家,攻打近的國家這麼簡單。當然不會這麼簡單,不然秦昭王怎麼會將相國的職位交給范雎。實際上從商鞅開始到魏冉前期,秦國沒有明確的統一戰策略(魏冉似乎有一個先滅魏的策略,但是失敗了),只是利用「合縱連橫」在短時期內削弱某國,順便蠶食諸侯。而當秦昭王開始有了發動統一戰爭的心思,原來那種「合縱連橫」的不穩定和缺乏長遠規劃就暴露出缺陷來了。
范雎甚至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步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彊則附趙,趙彊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也就是說:統一戰爭要先奪取韓、魏,這是天下的樞軸,之後制衡楚、趙。聯絡齊國擄掠韓、魏。
如果只是「遠交近攻」那也太小看范雎了。范雎指出了秦國統一戰爭最大的困難,就是趙國沒有被削弱。韓國乃天下之樞,是統一戰爭必須先拿下的地方,但如果先進攻韓,趙國必然會來救;參考之前魏冉數度攻魏,被趙、楚、燕的聯軍大會:若先攻趙,那麼韓魏也會掣肘。
這時范雎解決了它,他設計出來一條新的東出路線,秦國可以兵分兩路,一路攻韓的滎陽,一路絕太行,攻野王等戰略要地謀取上黨,「斷韓望趙」。這條新路線徹底改變了秦國傳統的從豫西-豫東東出的路線,轉而從晉南豫北這條線東出,嬴政便是沿著這條路線開始他的統一之路,因此最後統一戰爭時其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先滅的韓魏,而是滅了韓之後順勢從上黨出兵滅了趙。之後的長平之戰實際上就是這個戰略的施行步驟。
范雎可以說是秦昭王的總參謀長,也是秦國唯一一個擅長軍事戰略的丞相,他提出了很多條軍事方面的計謀紛紛被秦國實踐了。
強幹弱枝
「強幹弱枝」,即剪除皇帝身邊的親信,強化大王的統治地位。范睢分析夏、商、周三代亡國的原因,就是王權的國度分散,君主將權力分散給寵臣,肆意飲酒、縱情飲酒、不理朝政。強幹弱枝可以理解成,將權力收歸統一,做到政令一致舉全國之力進行統一戰爭。
實際上,秦昭王本就有稱霸天下的雄心,但處處被秦國當朝的「四貴」制約。「四貴」指的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二舅公、以及兩個弟弟。秦昭王當初年幼繼位,宣太后垂簾聽政,掌握著決策大權。二舅公魏冉則是秦國的大將軍,後來還當上了秦國的丞相。王權被分割導致,「四貴」隨心所欲導致國家隨時都會有危險。
范雎就利用這一點來打動秦昭王,並且在整個政變的過程中,充當秦昭王的代言人身份,做「背鍋俠」。公元前266年,昭王廢太后,並將「四貴」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范睢遠交近攻的國策實施後,改變了戰國後期七國稱雄的戰略格局,為秦統一中國的前夜,奏響了勝利的號角。秦能否一統天下,何時能「統」下來,絕對是一個不可確定的未知數。是范睢,左右了大秦「統」的時間表;是范睢,讓大秦在關鍵幾步「走」在了列國的前面;是范睢,讓大秦提前有了俯視群雄的野心。
世間聰明人不少,智者卻不多見。有歷史專家分析,范睢入秦前,只見聰明,不見智慧,從而招來殺身之禍;范睢入秦後,既有聰明,更有智慧,才伴之有飛黃騰達與報仇雪恨。
秦國最終能夠一統天下,文靠范雎,武靠王翦。
之於秦,范雎有兩大卓越貢獻,一是為秦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二是幫助秦王掃除了外戚威脅。這兩條,都是功在千秋的大手筆。
而大將軍王翦,更不必說,山東六國,基本都滅在王翦之手。
咱們不說王翦,單說這個范雎。
范雎能夠成為秦相,應了那句老話:富貴險中求。
范雎本來在魏國做門客,結果遭到家主的誣陷,差點被打死,然後扔在廁所里,大家都往他身上撒尿。
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范雎都受到了巨大的羞辱。
好在他命大,裝死逃生,跑到了秦國。
范雎為何要跑到秦國去呢?因為當時的魏國是大國,能夠對付魏國的,只有秦國。可見,范雎赴秦,追求榮華富貴都是其次,核心目的就是復仇。
當時的秦王是昭王,也就是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羋月孫儷的兒子。
秦昭王這個王,當時做得並不開心。因為太后和太后的弟弟魏冉勢力太大,遮蔽了秦昭王的光芒。
范雎當然是有本事的。但有本事的人很多,不是誰都能做秦相。要想一步登天,只有找准突破口,富貴險中求。
范雎找到的突破口,就是秦昭王的心疾:太后和魏冉的問題。
昭王的這個心疾,別人未必看不到。可是沒人敢冒這個險。搞不好,腦袋立即就落地了。
范雎為什麼敢呢?因為他早就是個死人了。當初幾乎就死了,活下來只是幸運。所以,范雎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死人。既然是死人,還有何畏懼?
果然,范雎的一席話,讓秦昭王引為知己。范雎咋說的呢?他說,現在秦國只有太后和魏冉,沒有秦王。他要做的,就是幫助秦王幹掉太后和魏冉。
順理成章的,范雎被昭王任命為秦相。
范雎果然沒有食言,他上任後,幫助昭王接連清除了太后和魏冉的勢力,甚至連太后一派的白起,也被他壓抑得鬱鬱而終。
范雎確實是個人才。
當然,報仇的事兒也沒耽誤。
當初羞辱他的魏相魏齊,被逼自殺。誣陷他的主公須賈,被他安排在宴席中吃草,像牲口一樣吃草。
而虧待了他的魏國,也被范雎蹂躪得生不如死。
大仇得報,范雎也算是不虛此生了。
當我們遭遇困境,不要否定自己,哪怕所有人對你失去信心,自己也不要放棄自己。請看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屈辱無常,遭遇誣陷,大難不死,成為一代名相。同樣,在這個時代也要相信自己能創造不一樣的價值!
范雎,魏國人,想為國報效,侍奉魏王。但因家中貧困,只得先去中大夫須賈那裡做事。
魏昭王派賈出使齊國,范雎也跟隨去了齊國。齊王聽說范雎很有辯才,就賞賜給范雎金子十斤和一些牛酒,范雎不敢接受。須賈聽說此事,非常憤怒,自己在齊國沒有完成任務,齊國卻賞賜給范雎錢酒,他認為一定是范雎出賣了國家機密,他命令范雎收下牛酒,退還了金子。
回國後,須賈把這件事告訴魏相魏齊。魏齊不問緣由,叫門人鞭打范雎,打斷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齒,范雎裝死。門人用草席包了他,扔到廁所里。而魏齊在一邊宴請賓客,賓客喝醉了,都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以示懲戒」。
范雎請求看守人,放他出去,若他日富貴,定當重謝。於是看守人請求魏齊,說范雎已死,他想把死人扔出去。魏齊由於醉酒就同意了,後來反悔,又追捕范雎。范雎被鄭安平所救,又深得昭王使者王稽欣賞,歷經盤查,才被帶離了魏國。
相形之下,范雎被帶到秦國後,終因自己才華出眾,使秦王對辯士放下成見,三跪而請范雎,封侯拜相。
在范雎的策略下,「遠交近攻」,任用白起打敗了當時軍事實力相當的趙國,坑殺趙軍四十萬,贏得長平之戰的勝利,加快了秦國橫掃六國的步伐!
「一飯之恩必償,睚眥之仇必報」是范雎的人生理念,鄭安平、王稽等范雎不惜自己地位安危,多方保舉。而須賈在范雎諸多門客面前被逼吃馬食,魏齊東躲西藏,終在秦王重壓之下自盡身亡。
昔時,張儀也曾被人誣道偷玉璧,被人鞭打。卻憑藉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和一腔鬥志,終成顛覆當時局面的「傾危之士」。
朋友們,志向不改,信念不衰,頑強的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苦難,終會經歷風雨贏得彩虹!
朋友們好,我是一個喜歡用哲學思考歷史,用邏輯探索真相的人。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的長河裡遨遊。
范睢是如何當上秦國宰相的?我認為最主要還是因為秦昭王。
范睢早年遊歷列國,見多識廣,儲備的知識比較豐富,但卻未能被魏國國君所用。反而差點被殺害。
而齊王也未能好好的把握住范睢。在私底下結交不成,反而害得范睢被迫害後,齊王居然沒有跟進這件事情。我始終覺得當初齊王私底下送禮給范睢就是為了害他,不希望魏國多一個人才。至於是不是真心想要范睢這個人,不好說。
但秦昭王看到了范睢的價值。不惜奪了太后的權利,把魏冉、羋戎、贏悝、贏顯等解除職務,遣送回封邑。同時任命范睢為宰相,封應候。
也有人說范睢能當上秦國的宰相,完全是因為范睢能揣摩秦王的心思,而秦王剛好也要利用范睢來排除異己。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是范睢當上秦國宰相的原因。
其實當時的秦昭王並不羸弱。還不至於像范睢所說的齊王田地一樣被皇親貴胄所左右。否則他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廢后逐大臣。
只不過一來秦昭王想做事卻沒遇上能做事的人。范睢有想法而且比較實在,剛好符合秦昭王的要求。二來秦國素來有用外國人的傳統。在《容齋筆記》里,有「秦用他國人」這麼一篇:
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奉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為相。獨秦不然,其始與之謀國以開霸業者,魏人公孫鞅也。其它若樓緩趙人,張儀、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
從這篇短文我們可以看到,秦國喜歡用能人,而不管他是哪國人。這是秦國的傳統。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秦能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范睢能在秦國為相,真正的原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在一個能讓人施展才華的時代,來到了一個慣用能人的國家,遇上了一個求賢若渴的國君。
最後說一句,范睢雖然為秦王立下不少功勞,但當初他如果不要聽蘇代的遊說,因為害怕自己居於白起之下而反對白起長平之戰後攻打邯鄲的話,秦統一六國的時間或許還會早幾年。
從這點來看,范睢是個小人。
難怪《挺經》里要說:而秦國的相國應侯范睢為了個人名位、一已之私就壞了國家大事,任用這樣的人當政,秦王難逃用人不明之責。范睢之輩在今天數量仍舊不少,貽國害民,那些「治人」的單位對此該有警醒。與范睢相對照,那些面對齊閔王的淫威卻保持國家尊嚴的鄒魯之臣令人敬佩,要做人,我輩當學他們。
感謝閱讀我的回答。歡迎拍磚、點贊和轉發,謝謝!
關於范雎在秦國的歷史地位,李斯在給秦始皇的《諫逐客令》一文中寫到: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由此可見范雎功勞之大。
但是一個魏國人怎麼成為秦國名相的呢?當時,魏、燕、楚、趙、韓組成五國聯軍,橫掃齊國,拿下了齊國七十二座城當中的七十座。經此一仗,齊國幾近亡國。作為聯軍之一的魏國,就算和齊國結下了深仇大恨。但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知恥而後勇的齊國,經過一番勵精圖治,國勢日強,而魏國反而慢慢地衰落下去了。為了避免齊國秋後算賬,魏昭王派大夫須賈出使齊國,意圖和齊國重修於好。
范雎,當時只是須賈門下的門客,但因才華橫溢,被須賈點將同赴齊國。仰慕范雎之才的齊王,派人到范雎的住所,給范雎傳話,想拜他為上卿。齊王又特地叫人給范雎送去一批黃金、美酒,以表誠意。後來這事被須賈知道了,須賈懷疑范雎私通齊國,回國後就將這事彙報給了魏國的國相魏齊。魏齊聽完,暴跳如雷,當眾把范雎足足暴打了一夜。也是范雎命不該絕,遭此奪命毒打,卻硬是沒有死過去。買通守卒得以逃脫,之後又改名「張祿」。
在秦國使者王稽的幫助下,成功離開魏國,踏上了入秦之路,之後也是在王稽的推薦下,兩年之後得以拜見秦王。讓秦王重新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即結交遠邦,而攻伐近國,所以,秦國首先應該攻打的,是與秦相鄰的魏國和韓國,在吞併韓魏之後,再逐步向外攻打吞併。這樣,秦國每攻取一寸土地,就能真正得到一寸土地,最終蠶食天下。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秦國就成功拿下了魏國的懷邑、邢丘。連續不斷的外交和軍事勝利,使得秦王和范雎在國中的威望,也隨之與日俱增。
經過范雎的天才謀劃布局,秦國的政治天平,開始慢慢地想秦昭王這邊傾斜。公元前266年的某一天。在經過對當前的國內政治形勢,以及秦王與宣太后一派的力量對比後,范雎冒死上諫:從前崔杼、淖齒在齊國專權,後來,崔杼射殺了齊莊公,淖齒則把齊湣王弔死在廟樑上。李兌在趙國專權,可憐的一代英主趙武靈王,竟被囚禁在沙丘的宮殿里,給活生生地餓死。而如今,太后、國相穰侯專權,國中遍布他們的親信,我真為大王的處境和未來,感到擔憂啊!最後,在聽完范雎的一番形勢分析和奪權謀劃後,秦昭王痛下決心,一聲令下,宣太后這些當權派,全部一網打盡,被徹底趕出政治中心,秦昭王得以撥開雲霧見青天,獨掌大權。
奪權成功後,立下汗馬功勞的范雎,被秦昭王拜為國相,范雎由此走上人生巔峰之路。
昭王賢相一范雎,戰國時期魏國人。曾因遭須賈誣陷,被魏國宰相魏齊令人杖擊打斷了肋骨的。隨後化名為張祿,只身前往秦國遊說秦昭襄王,在驅趕了權傾朝野、專政專權的秦相魏冉之後。被秦昭襄王任命為當朝秦相。
范雎在任秦相期間,他主張實行遠交近攻的戰略,逐步吞併天下。後由於范雎推薦的將軍鄭安平率軍攻打趙都邯鄲時失敗而降趙。秦昭襄王之五十二年既前255年,因范雎舉薦的河東太守王稽又因與諸侯私通之罪,王稽隨即被誅死。范雎因此稱病辭相,不久病死。史料記載;在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太后和穰侯魏冉操縱,現在的我們都可以想像得到。他每日一定是鬱鬱寡歡的狀態,他的內心很想得到有膽有謀、有識之士助他一臂之力。以此來擺脫太后和魏冉的控制,因為他不想做傀儡似的帝王。我們查閱史書了解說,秦昭襄王在某一日接到一封信,給他上書的人說有關乎國家前途的緊急事情要親自面見秦昭襄王。於是,他立即答應離宮而去召見這位上書人。當秦昭襄王按約定乘車離宮趕去的時候,半路上偶遇有一個大漢擋著車架不肯避讓,並大聲說到,秦國還有大王嗎?我只聽說秦國有太后、有穰侯,從沒聽說有什麼大王呀!這幾句話被車內的秦昭襄王聽見了,知道這位大漢絕非等閑之輩,於是趕忙下車,扶起大漢一問,才知道此人就是上書人范雎。我們得知;秦昭襄王把范雎請到王宮裡,誠懇地向他請教治國之策。站在范雎角度來看,他剛才不肯讓道,其實就是想試探秦昭襄王的誠意。他現在看見大王確實至誠至懇的樣子,非常有誠意。於是就一針見血地說到;秦國的軍事力量足可以征服各國諸侯。可是秦國這15年來並沒有什麼進展,這不能不說是和掌握秦國大權的太后和掌握軍權穰侯不願真心為秦國出力所致。而大王你在圖霸六國的策略上也有失誤的地方啊!秦昭襄王於是點點頭,謙虛地問道;先生說的都是實話,那麼;請你詳細地分析給我說說吧!於是;范雎說到;我這次單說大王決策失誤的事。目前穰侯不是說正要出兵攻打齊國嗎?他難道就不知道齊國之地距離秦國很遠嗎,在秦國通往齊國的中間隔著韓國和魏國。大王你即使把齊國打敗了,也沒辦法把齊國和秦國連接起來的,齊國之後還會有得而復失的危險。所以;我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我們先把齊國暫時先團結起來,結成盟友。我們先把臨近的韓國,魏國攻下來,然後再大舉發兵攻擊齊國,齊國就會很容易被攻下了。秦昭襄王思考再三,於是就採納了范唯的宏篇大論之策,秦昭襄王很受啟發,並很快任命范雎為秦國宰相。從此秦昭襄王在范堆的輔佐下如魚得水,屢次擊破了其餘六國的合縱伐秦勢力,逐漸擴大了秦國的地盤。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都做好了許許多多的鋪墊和準備工作。范雎原是魏國人,字叔。他投奔秦國後,為秦制定的「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從現在來看,仍然是很有智慧的策略。
秦王國自崛起之後,大戰六國,雖然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然而收穫終究有限。范雎的「遠交近攻」的大策略確定之後,秦國如虎添翼,統一六國之勢無人可擋了。
要說范雎如何當上秦國的宰相,就不得不說起奇葩的魏國,魏國可謂是人才濟濟,然而君主不明,政府中嫉賢妒能之人非常之多,公孫鞅、張儀、范雎都先後被陷害,遊走他國。范雎算是魏王國逼反的最後一個人才了。
公元前270年,范雎跟著須賈,出使齊王國。齊襄王田法章欣賞范雎思維敏捷,口才了得,就贈送了他一些貴重的禮物,有黃金和飲食。須賈心生嫉妒,回到魏王國後,須賈就把這個事告訴了魏國的宰相魏齊。
魏齊聽了之後大怒,於是故意設宴款待,在宴席上,把范雎摔在地上,任其怎麼解釋都不聽,亂棍敲打,打得范雎肋骨骨折,牙齒都被打掉了,奄奄一息。范雎沒有辦法,只好裝死。魏齊就派人用席子把他捲起來,丟到了糞坑旁。魏齊這還不解恨,讓其他人往范雎身上撒尿,殺雞儆猴,讓其他人看看賣國的下場。
范雎被尿噁心醒了,向守衛求情說:「求您放我走吧,我日後一定會好好的謝您。」守衛於是建議魏齊把范雎的屍體扔掉,魏齊喝多了,也沒有多想,就同意了,范雎這才得以逃生。
魏齊酒醒之後,後悔了沒有仔細查看,於是派人追查范雎。范雎幸好得到魏國人鄭安平的幫助,改名叫做張祿,才得以藏身。
剛好,秦王國的禮賓官王稽,此時正在魏王國,鄭安平又是伺候王稽的差役,於是范雎得到引薦,趁天黑去拜見王稽,王稽被范雎的才華打動,決定把他秘密帶回秦王國,介紹給了秦昭襄王嬴稷。
這裡說個插曲,看過電視劇《羋月傳》的朋友就知道,嬴稷就是羋月的兒子。《資治通鑒》上記載,羋八子,也就是宣太后。
范雎見到嬴稷後,與嬴稷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為秦王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嬴稷大加讚賞,任命范雎為外籍顧問官,與他磋商軍務。
公元前266年,范雎已經得到了嬴稷的信任,掌握了實權,就以世人只知道太后和穰侯(魏冉,嬴稷的舅舅)為說辭,提醒嬴稷應將國家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嬴稷於是禁止太后再過問國事,把魏冉和幾個弟弟送回到各自的封地。
任命范雎當宰相,封為「應侯」。
都說,辦事留一線,回頭好相見。
後來,須賈出使秦王國,不知道範雎就是宰相,范雎雖沒有殺須賈,但是也把他侮辱了一番,並讓他帶話回魏王國,讓把魏齊的人頭送到秦王國。魏齊聽說後,嚇得跑到了趙王國,投靠了平原君趙勝。
公元前259年,秦王國以計謀囚禁了平原君趙勝,以此為要挾趙王拿魏齊的腦袋來交換,終於逼得魏齊自殺,大仇得報。
范雎雖然貴為宰相,也是伴君如伴虎。因為王稽、鄭安平被指控出賣國家,范雎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後來他舉薦蔡澤給嬴稷,自己藉機稱病辭職,才算是得以善終了。
范雎窮困出身,最終當上了秦王國的宰相,既有自己的能力傍身,也是因為當時的秦王國是在上升趨勢,使他們有用武之地,換成別的國家,未必就能得到如此好的機遇,功名滿天下。
縱觀歷史,確實有時勢造英雄的一面,有多少人才生不逢時,終身未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呢。
范睢,
本來想在魏國做官,魏國丞相看不起他,陷害他,打他,差點把他打死,扔到廁所里,范睢裝死,鄭安國過來的時候,他求鄭安國救他!鄭安國把他帶回家,化名張祿!
後來隨秦使臣入秦,入秦過程中,遇到魏冉車隊,第一次魏冉派人過來問是否有其他國家的人在車裡,秦使臣說沒有,就過去了,范睢就下來說,我要走小路走,我們在哪裡哪裡集合!魏冉肯定會派人再回來的!
果然如此,沒過多久魏冉派的人就到了,把馬車翻了一遍!
也可以看到魏冉在秦國執政三十多年間一直忌憚東方的名士,也是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
魏冉在前二十多年間,推薦白起為將,戰略上也不斷的擴展秦國疆域。但是他到了這個時候,越來越在意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秦國的利益,甚至要攻打齊國的邊部的一個城池來擴展自己的封地陶!范睢看出了這一點,魏冉權勢熏天,已經影響了秦國的繼續發展,秦昭襄王也是一直沒有掌握實權!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趁一次進宮面見秦昭襄王的時機,他大喊,我沒有聽說過秦王,我只聽說過太后和魏冉,秦昭襄王大怒,引起了昭襄王的注意!
然後就像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攻打韓魏,交楚國趙國齊國!攻打趙國,交其他5國,最主要的強國是齊國,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南方的楚國,如果三個大國真的鐵石一塊聯合起來和秦國乾的話,秦國真的不一定打的過。滅楚的時候就用了六十萬軍隊,秦國沒有那麼多軍隊共同對付那麼多強國,必須邊拉邊打,攻打楚國的時候交好趙國齊國韓魏等!秦昭襄王為之大喜,終於徹底搞清楚了秦國的戰略,並用這個戰略長平之戰打敗了趙國,殺趙軍45萬人,消滅了趙國軍隊的有生力量!
同時范睢幫助秦昭襄王幹掉了魏冉,吧權利從他的母親宣太后那裡搶了過來,宣太后對此是很開心的,他知道,他的兒子終於成熟了,終於知道自己要權利要掌舵秦國了,她的歷史使命也完成了!
此後,秦昭襄王認命范睢為秦國相國!此時他還是張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