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怪東林黨嗎?


歷史需要解讀,才能為我所用,歡迎關注凌煙閣邊看歷史。

東林黨只是明朝滅亡的表面原因之一,底層這另有其他原因。

這些底層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南北方經濟不同,南方是外向型經濟,北方是傳統農業經濟。遇到災害之後,內部經濟循環被打破,底層糧食供應嚴重不足,導致民變。

明朝北方是傳統的農業種植,主要出產糧食。而南方主要是種植經濟作物,養蠶繅絲做絲綢,種植茶樹賣茶葉,燒制瓷器。絲綢、茶葉、瓷器是南方對外貿易品,然後用換回的白銀從北方購買糧食。北方用糧食換回的白銀交稅(張居正一條鞭法之後,農民交稅都要折成白銀)。

但是,明末不幸趕上小冰期,糧食連續多年大幅減產。農民為了交稅,糧食不夠吃還得賣糧,結果只能吃觀音土了,最終大規模民變產生。

請看下錶,明末清初的小冰期,災害的極大值發生在1629年,此時大明正是崇禎登基第二年,當年國內大規模民變已經持續了幾年。因為小冰期,關外的游牧民族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也加大了侵擾力度,清兵一度威脅到了北京城。

二、輸入白銀短缺,在經濟萎縮的同時,通貨緊縮,導致經濟進一步下行,災害加重。

中國自己產的白銀極少,主要靠進口。兩大來源,一個是西班牙,一個是日本。

西班牙從南美洲搶來的白銀,原來一大部分都是拿到中國來換中國奢侈品的(絲綢、茶葉、瓷器),但是,歐洲爆發了三十年戰爭(基本可以理解為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戰爭),西班牙是天主教這邊的主要參戰國。因此西班牙的白銀就停止輸入中國了。

恰好在此時,日本結束了戰國時代,也開始限制白銀出口。

這一下,大明經濟的通貨極度緊縮。我們知道,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一般要用寬鬆的貨幣政策才能幫助經濟儘快走出低谷。而現在大明經濟卻是雪上加霜,因而國內災情更嚴重,農民起義也就愈發洶湧。

以上兩大原因,時導致明朝衰敗直至滅亡的根本原因,也是運行在表明之下的底層邏輯。這些需要結合現代經濟學和氣候科學的知識才能解釋。這是當時的中國人所不了解的。

除了以上兩點根本原因以外,導致明朝滅亡的還有如下一下次要原因:

明皇族格局太小,未能全力以赴共紓國難。李自成進京,發現崇禎內府還有上千萬兩白銀;而崇禎一直在哭窮,說沒錢付軍餉,還拚命向百姓加稅。近在咫尺的藩王富得流油,卻坐看災民餓死,也不去接濟附近遇到問題的大明軍隊。等等。崇禎還倔強的要命,有機會撤離卻不走。

(明朝皇帝出行排場)

官員們忙於黨爭,為自身小集團的私利不遺餘力,殊不知覆巢之下無完卵。這裡有所謂東林黨的責任。沒有幾個人認真為國家為民眾做實事,蠅營狗苟。反正無論誰來了,他們磕頭就是。

總結一下:

明朝經濟基礎被氣候和貨幣供應雙重危機搞垮,政治上皇族和官員都不作為,最終導致明朝滅亡。東林黨在明朝滅亡這事上有比較次要的責任。

(完)

以上就是凌煙閣邊看歷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交流。謝謝!


歷史上的合個朝代滅亡都有各自的原因。其中享國八百年的周朝被他所封的諸侯國取代,漢朝被魏蜀吳三國取代,隋朝被楊家的親戚李家取代,這三個朝代滅亡原因類似,內部勢力強而亡。而宋、明兩朝都是被外敵所滅。

明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比如軍隊、官員貪腐、百姓沒活路,外敵入侵等等。這些都跟一個原因有關,就是明朝中央政府沒錢!大家都認為是代表地主商人利益的東林黨人,拒絕交稅,致使朝庭沒錢,沒錢養兵,沒錢賑濟百姓,致使百姓揭竿而起,明朝滅亡!

當然作為崇禎時期,上台執政的東林黨確實有很大責任,如果他們能改革稅制,使國家財政寬裕,明朝也許不會滅亡!

但是,實際上在明朝的稅收當中,只有一成是普通百姓的,他們要交稅。東林黨的免稅部分也只佔了三成多,剩下的五成多誰佔了呢?是明朝的宗室們和軍事貴族們,宗室們雖然在政治沒權力,但是,皇帝在錢財上很大方,賜給大量土地,不用交稅,每年還發祿米,他們佔有免稅部分五成的一半。

剩下一半是誰,明朝的貴族們,是跟朱元璋打天下的軍事貴族和跟隨朱棣的軍事貴族。朱元璋殺的只是貴族的頭頭,爵位還留給他們後人繼承,這些人種田、經商也是不交稅的!在大明朝兩百七十年的時間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些人佔據了多少資源,積累了多少財產。而那些萬曆後期的東林黨人,也是比不過他們的!

上台執政的東林黨人,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魄力改變這些,這就是他們的錯誤吧!


可以負責任的講,當然怪東林黨。

東林黨由明萬曆年間,顧憲成於1604年在東林書院講學而成名,是江南士大夫組成,至明亡共40餘年,由一開始提出廉政奉公、開放言路等進號口號,逐步演變為借諷議朝政之名,行包庛和代表大地主、大富商,並為之爭利之實。

東林黨人勇於黨爭,黨同閥異。雖然他們與魏忠賢之流不共戴天,但很難分出誰更差勁。魏黨倒台後,東林黨一黨獨大,崇禎對他們也沒辦法了。他們往往站在道德制高點,死磨硬抗,使得聖意難出宮,實質上就是空談誤國。甚至於連大明是戰是和、是近是守,也爭個半天半點好主意都沒出,終於讓崇禎在煤山掛了。

東林黨人滿口仁義道德,明亡後為君盡忠者少,變節當奴才倒不少,最有名的就是錢謙益,垃圾啦!

所以,明滅原因很多,官場腐朽是重要原因,其中,東林黨罪不可恕!


一句「黨爭誤國」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了,一個團隊掌握了重要的政治資源卻不為國家百姓幹活,反過來挖國家的牆角,這種危害極大的團隊組織就被成為東林黨。

爛到骨子裡的文官集團

歷代以來每個國家最忌諱的就是當官的抱團,而明代的東林黨就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個黨派之一,他們一群人眼裡只有利益沒有國家,任何他們作對的人群都會受到攻擊,需要他們出主意的時候又不怕擔責,當別人有合理建議的時候他們又出來反對,原因是怕別人成功了沒他們的功勞,這種完全就是國家的蛀蟲,當年崇禎最大的錯誤就是殺了魏忠賢卻沒有扶持起來另一個魏忠賢,這才導致東林黨一家獨大失去了制約,後來崇禎的遺言里有句「文官皆可殺,諸臣吳我」可惜為時以晚,這裡的文官指的就是東林黨。

利益至上有奶就是娘

東林黨的成員為了斂財無所不用其極,根據明朝的法律規定是嚴禁官商一體的,結果不少黨員上朝哭窮,下朝轉身就去了教坊司胡吃海喝,關外韃子到處燒殺搶掠,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軍四處流竄,他們聽著小曲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每個官員都有自己的產業,所以各個肥的流油。後來崇禎募集軍費,這幫大臣竟然沒有一個願意捐款,讓他們拿錢還不如殺了他們,李自成攻破北京在這些官員的家裡抄出了白銀七千萬兩,金銀財寶更是無數,他們以為來了新主子自己一樣可以繼續做官,沒想到李自成不按套路出牌,這些該死的貪官不僅害了國家也害了天下百姓。

明朝的滅亡東林黨需要負很大責任,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對於明朝的滅亡問題研究了很多年,什麼明朝亡於東林黨、明朝亡於閹黨、明朝亡於外族入侵、明朝亡於生產資源分配不均,理論說了很多但是沒有實質的解決問題,我們由於基礎知識不足離真理其實還很遙遠。

隨著基礎知識的不斷發展我們有了「熵」(shang)這個概念,熵大概意思是在獨立的體系中能量總是存在高有序度向低有序度轉化的趨勢,低有序度存在向高有序度轉化的趨勢,打個比方超新星爆發形成星雲塵埃,狀態越來越穩定熵就在增加,星雲塵埃形成超新星狀態越來越不穩定熵就在減少。簡單理解就是所有的事物是能量組成的,萬事萬物是能量的一種形態,熵是能量的勢。

回到歷史長河,我們第一個統一的王朝是秦,秦把混亂的戰國體系建立成獨立的單一體系,有序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整個獨立的體系就趨於不穩定,在這個獨立封閉的體系中負能量就會不斷的增加,一直到體系崩潰,前面我們說過熵有高序度向低序度轉化的趨勢,當體系崩潰到最穩定的狀態熵又有低序度向高序度轉化的趨勢,當社會一片混亂的時候大家又迫切希望國家統一建立新的次序,這個時候正能量就不斷增加,新的體系建立,體系不斷擴張,一直到正能量耗盡又開始反轉。

明朝到了後期社會矛盾越來越大,負能量不斷積累,明王朝已積重難返。

一、分封的王爺們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四處購買土地、購置產業,並且形成龐大的特權階級與天下爭利。

二、東林黨為首的讀書人形成龐大政治勢力,通過官商勾結和資本積累,控制大量社會生產資源,還提出各種歪理邪說不交稅,形成新的特權階層。

三、閹黨倒是忠於國家,但是閹黨首腦都是在宮裡長大沒有社會的基礎認知能力,他們處理事物沒有尺度、沒有原則,解決社會矛盾的同時創造了新的社會矛盾。

四、黨爭,東林黨、閹黨、地方勢力劇烈的鬥爭,不顧國家安危、不顧社會穩定,只要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對,你反對的我就支持,毫無道義可言,搞得國家次序混亂,地方獨立自主。

五、地方勢力抬頭,江浙工商業主享有國家最好的政策卻帶頭抗稅,西南少數民族領袖不斷起兵造反,西北地區因不斷被徵稅征糧對國家越來越反感,東北地方勢力陽奉陰違,向中央政府要錢要糧前線打仗畏首畏尾,一心求自保。

六、農民起義,政策上的不斷失誤導致遊民四起,最終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起義經過兩代闖王的努力最終擊潰帝國的心臟。

七、外族入侵,女真部落在此時此刻有了低序度向高序度發展的趨勢,最終擊潰了明帝國,建立了新的體系。

明朝建立了一個高序度的體系,此時此刻體系就有趨於穩定的趨勢,什麼是趨於穩定,就像一座山跨到最穩定的狀態他就不會再垮了,這就是趨於穩定的趨勢。

從熵理論來看,東林黨還真不是明滅亡的主要原因,他只是社會負能量積累的一種形態。真正想讓明王朝不滅亡,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社會穩定下來,讓老百姓充分享有體系的權利與義務,讓高序度的體系建立在低序度充分享有的基礎之上。


明朝滅亡的原因太多,東林黨有問題,但不主要,這個朝代已經完全爛了

1.明朝分封的那些王爺,還有讀書人,官商勾結的,這些加起來

造成了土地被霸佔,而且還是不用交稅的,百姓地都沒得種

2.天災,這個時代剛好處在小冰河時期,而且時間持續很長,到清初才好點

3.明朝的皇帝太奇葩,一個比一個神

4.官員結黨嚴重,處理國事還比不上彈劾對手,競爭遠比國家重要,家族比

一切重要,為的不是國家,是自已家族。

5.海禁,你說封了就封了吧,關鍵是南方官商有權有勢的都在跑海賺錢

6.商人,這是最沒低限的一個群體,商人無國家,對這種群體居然不收稅,

不過這不怪明朝,因為古代都這樣,但商人資敵,作內應賣情報,放現在

就是帶路黨

7.明朝後期戰爭太多,邊境戰爭,加上這個時代明朝君王都是有骨氣的人

,把底子打空了。不過這點 我到是蠻欣賞的 ,再窮也要干

8.軍隊,連流民都 打不過的軍隊,這還是軍隊嗎,不過主要還是軍費不到位

加上明朝有個奇葩制度,太監監軍,文人掌兵···不說了 都是不會打架的

9.明朝國家沒錢,雖然官員,商人都有錢·····

10.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草原出了個雄主


直入正題,林哥認為,明朝的滅亡,東林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人認為,明亡始於萬曆,但我認為東林亦難辭其咎。 首先東林黨始於明末,經歷了神宗萬曆、熹宗天啟和思宗崇禎三朝, 歷史長達半個世紀。由於明朝後期君王的懶政頻現,宦官干政的政治生態 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愈演愈烈,此是東林黨的興起得到了大多數的 清流官員以及民間資本商人及地主的擁護,他們在初期的主張,對已現頹勢 的大明王朝帶來了一定的積極效應,但到後期,由於黨內派系的林立,本黨 勢力之間的爭鬥也時有發生,同時由於東林黨人威脅到其他非東林黨人官員 的仕途及利益,許多非東林黨的官員為求自保也紛紛以地域為單位,以高官為領袖, 結成幫派,宣、浙、楚、齊諸黨並存,他們或聯合起來打擊東林黨人,或委身於 宦官身下以求自保,文官們有時甚至不論事情的對錯,而只為對人不對事, 為反對而反對,黨掙之甚,歷代尤重。 有人認為東林黨人「黨同伐異」,他們的失敗是「咎由自取」,對於明朝的滅亡都負有 「歷史的罪責」。但同時也要看到,明朝的覆滅並不是那個政黨一己之力便可以做到。 嘉靖帝的荒誕開始,帝王廢於政事,勤於嬉戲,權柄下放於臣下,寵信宦官, 已內官抑制外臣,這才是明朝崩盤的真正原因。 也是清代帝王一直小心提防的重要因素,總管清代歷史,帝王大多勤政, 庸主雖多,但怠政者少,朋黨勢力一直也是清代帝王重點防範的重重之重。

我是林哥生活,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明朝的滅亡,東林黨要負很大的責任,但是並不是全部責任。

明朝滅亡的這口鍋不能讓東林黨全背著。

一、士大夫集團的黨爭、腐化、失去節操,在東林黨人身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起初東林黨是有那些失意的官員建立的,他們以天下為己任,評議朝政,成為士林領袖,然而與閹黨的鬥爭,使黨爭變成了為了反對而反對,一些人也把加入東林黨變成了自己在仕途高升的墊腳石,把東林黨變成了攀炎附勢的工具。

在東林黨人主持南明政權時,形勢危急,然而有些人仍忙於打擊異己,置國家安危於不顧,讓人無比心痛。

而明末文人也缺不了歷代文人的通病:迂腐、好高談闊論,而缺乏實際才能。

這個在盛世沒什麼,在亂世在需要能人挺身而出的時候是最可怕的,他們不但不能成事,還會壞事。

所以東林黨誤國之責是有的。

士風墮落,很多人表面上是君子,道貌岸然,說什麼忠君報國,關鍵時刻投敵比任何人都快,早將報國拋到九霄雲外了。

二、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東林黨擔責其一

明朝中後期,統治者的昏聵導致朝政腐敗,出現宦官專權和黨爭,也出現農民起義,等等這些問題,明代皇帝必須承擔首要責任。

還有人研究得出氣候變化也是明朝滅亡的另一原因等等。

這樣的原因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出多種不同的結論,東林黨只是其一。

即便說明亡於黨爭,明代的黨爭也不是東林黨時才有的。

替罪羊文化是整個世界都存在的現象,我們身為中國人可能感受地更深一點,若把明朝滅亡的原因都怪罪於東林黨,這無疑不是正確的歷史觀。

但是網路上,有很多人認為東林黨是罪魁禍首,無疑的這是不理智的,甚至很多人對東林黨的了解幾乎是零,他們聽了幾個故事就得出了片面的結論,就自認為是全部。

學習歷史,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抬杠,因為很多時候抬杠已經不屬於學術爭鳴的範疇了。


我總覺得一個王朝的滅亡不僅僅是因為某個人某個組織,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大明是漢族發展的一個巔峰,在明初諸位戰神級將軍的率領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軍隊被打回了漠北,在中原養尊處優多年的黃金家族不得不回大草原吃沙子。明成祖朱棣把首都遷到北京,天子守國門,甚至親征漠北,把蒙古軍隊打得七零八落。後續兩任皇帝甚至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盛世,仁宣之治。

但是隨著明英宗朱祁鎮的土木堡之變,大明王朝開始走下坡路了,雖然在電視劇中朱祁鎮被刻畫的有情有義,傲骨錚錚,但是他使大明精銳盡失,可以說便是永遠無法洗白的大明罪人。

之後的皇帝也忘記了老朱當年是怎麼坎坷創業,專註於修仙玩樂甚至是木匠活,把強大的大明玩的千瘡百孔。

江山傳到崇禎皇帝手裡已經是個爛攤子,說句唯心主義的話,氣數已盡,西面李子成節節勝利,東面後金蠢蠢欲動,國內軍餉本就捉襟見肘,卻偏偏天災不斷,老百姓被壓的喘不過氣來。放誰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中興大明恐怕都是做夢。

在這個時期的東林黨人想的也不是為國分憂,而是黨爭,爾虞我詐,這就註定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所以說,大明的滅亡是註定的,是幾代人糟蹋的結果,東林黨人只不過加速了這個過程。


應該說明朝是亡於黨爭,不單單亡於一個東林黨,而是亡於,浙黨、楚黨、閹黨等等各個黨之間的,鬥爭。

這種鬥爭不單單存在朝唐之上,還存在軍營里,還存在戰爭中,存在於明朝的各個角落。


推薦閱讀:

TAG:中國古代史 | 歷史 | 東林黨 | 明朝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