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只有幾個蘇聯士兵押送一群日本俘虜,為何俘虜不反抗?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一下子想起了初中的時候,歷史老師也曾經說過這樣的事情,大致是說抗戰時期,幾個日本人壓著成百上千的中國軍人,但是沒有人敢反抗。當時我們就很不解,覺得就幾個日本人和幾條槍,就算一顆子彈殺死一個人,日本人又有多少子彈呢?

但是當時還年輕,沒有想到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誰去擋日本人的這幾顆子彈?

這就是「群羊效應」

什麼叫群羊效應呢?

大家都知道草原的牧民往往會訓練一條或者幾條牧羊犬協助自己驅趕羊群,在數量上來說,羊群很龐大,牧羊犬只有一條或幾條,但是由於天性中對肉食動物的本能恐懼,讓羊群不敢反抗牧羊犬,所以往往一條牧羊犬就能發揮驅趕羊群的作用,而羊群也總是遵從牧羊犬的指揮。

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著名的屠殺俘虜的事件,譬如白起坑殺40萬降卒,項羽坑殺20萬降卒,同樣包括近代屈辱史南京大屠殺。假設說這幾十萬人奮起而反抗,儘管不敢說他們能夠取得勝利,但至少也能夠給敵人造成重創。

但這是假設,實際上這其中蘊含著一種很奇妙的人類心理變化,一個士兵在戰場可能不怕死,但是當他成為了俘虜突然就會變得害怕死亡起來,其實這就是力量不對等的情況下讓人產生了退縮心理。

在戰場上的時候士兵手裡有槍,他有恃無恐,大不了殺一個夠本,但是成為了俘虜就不一樣,他手裡沒有了槍,所以他自己也沒有了底氣。而當敵人憑著手中的武器揚武揚威的時候,人的恐懼感就會成倍的增加,這就猶如一個獵人沒有弓箭,被老虎抓了起來,面對老虎鋒利的獠牙,獵人首先就會在心理上逐漸崩潰。

而說到底,俘虜之所以不敢反抗就是因為心理已經崩潰,他已經喪失了反抗的勇氣,他有可能整個人是麻木的,也可能是僥倖的,但歸根結底都是對敵人的恐懼。他們興許並不害怕被敵人殺死,但由於長久籠罩在敵人所施加的恐懼之下,他們也就忘卻了反抗。

所以你會發現,這些俘虜寧願等死,也不願意主動赴死,實際上這不單單是勇氣的問題,而是整個心理防線的崩潰,信念的消散,尤其是當和敵人近距離的接觸時,這種恐懼感會被成倍的增加。

儘管明知道反抗也許還有一線生機,但這時候的俘虜已經陷入了「群羊效應」中,所以哪怕只有一個士兵押著他們,他們也不敢反抗。所以哪怕信仰「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被俘虜後,也無一例外的不敢反抗。另一方面,俘虜有時也僥倖的認為自己能夠逃出去。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士兵為什麼會做俘虜?做了俘虜的士兵無外乎兩種情況。第一喪失了戰鬥能力。第二心無鬥志自願投降。不論是屬於哪一種情況,背負的士兵都沒有能力,沒有反抗的心思。而且戰爭年代除了少數國家之外,大多數的國家都是遵守不虐待不殺害俘虜這項政策。但如果俘虜反抗作亂,那麼看守自然可以任意殺掉俘虜而不需要受到譴責或者懲罰。熱武器時代,幾個士兵押送一群手無寸鐵的俘虜綽綽有餘了。畢竟看守手裡的槍可不是吃素的。士兵既然投降了就是怕死。他也不可能在投降之後再自己找死。

蘇聯在二戰後期反攻日本關東軍的時候就俘虜過好幾十萬日本俘虜。蘇聯當時既沒有加入《日內瓦公約》又沒有優待俘虜的習慣。所以當時蘇聯人就想把這些俘虜留下來做苦力使喚。當時蘇聯看守好幾百甚至上千的日本俘虜,靠著的也就是幾十個全副武裝的士兵。日本人之所以不跑,那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大勢已去,整個關東軍都奔潰了。就算是他們逃跑又能如何?成與不成先不說,反抗肯定是會死人的。二戰後期的日本士兵可不像二戰初期日本士兵那樣悍不畏死。他們既然投降了就肯定不想死。而反抗必然會造成死亡,肯定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人心莫測啊。要是同心協力也說不定可以成功。但萬一反抗的只有你自己,那豈不是必死無疑嘛。成百上千的人你根本不能確定每個人心裡是怎麼想的。所以是人性決定了他們根本不會反抗。沒人願意當出頭鳥。反抗也是需要主導者的,沒有主導者就是一盤散沙成不了事。

再說了,蘇聯雖然沒加入《日內瓦公約》但他們在二戰時期除了故意殺德國人之外,對於日本人雖然也百般凌辱,但主動殺死的還真不多。而日本人又是出奇的能忍。既然他們決定了投降保命。那就代表他們不論如何都要活下去。所以他們就壓根兒不會去想反抗這檔子事。

戰爭是殘酷的。它最能摧毀一個人的精神意志。別看很多人說的很厲害的樣子。什麼不反抗就是叛國就是窩囊廢之類的。但實際上讓他身處在那個環境里。他可能會更加的不堪。人類的本性就是活命自保。士兵們在戰場上戰鬥的時候或許都是悍不畏死的戰士。但當他們的戰鬥意志精神意志崩潰之後,整個人多氣勢就會蕩然無存。他們會變得畏懼死亡,甚至害怕。直到後來麻木。所以他們會逆來順受。而逆來順受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情緒也會影響到周邊的人。就好像一個人瞌睡打哈欠一樣,周邊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在那種極端的環境下,求生就成了唯一的想法。反抗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關係到一種國際契約!根據日內瓦公約,各國俘虜享受人道主義待遇,只要放棄抵抗就可以保證生命的安全。但是呢,這條公約不保護武裝暴動的人,也就是說當這些人選擇反抗的時候他們將不再是戰俘,蘇聯軍隊可以採用各種方式處死這些人。比如一旦有日軍反抗,蘇聯軍隊可以用航空兵投擲燃燒彈的方式,可以用喀秋莎發射火箭炮的方式屠殺這些所謂的戰俘,而不用擔心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其次,蘇聯雖然押送的士兵只有幾個人,但是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有蘇軍150萬人,這些軍隊是全機械化部隊。蘇聯軍隊在當時已經普及無線電,只要有求援就可以隨時馳援,蘇聯人也不傻的,並不是沒有防備。

第三,當時日軍被押送的地方是西伯利亞地區。這個地方在以前叫做寧古塔以北地區,氣候比寧古塔還惡劣。在寧古塔地區,夜晚的氣溫可以降到零下40度以下,根本沒有人能夠在野外過夜。也就是說,即便日軍能夠在被押送去西伯利亞的途中逃走,那麼也絕對活不下去。當時蘇聯士兵對日軍戰俘的押送其實並不嚴格,只要你想跑他基本上也懶得去管,日軍戰俘在前往西伯利亞途中有數萬人逃走,但是這些人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回到日本。


反抗,死路一條,順從,有可能活著。

俘虜,為什麼叫俘虜,因為他們被俘了,因為他們已經放棄抵抗了。已經放棄抵抗了,就有活下去的一樣,抵抗,死路一條。

幾個士兵押送一群俘虜的事情是常事,不光是幾個蘇聯兵押著一群日本兵。就在一兩年前,網上很多鍵盤大俠就對「幾個日本兵押送一群中國人」一事進行評價,他們的觀點是,這些人已經麻木無知到了極點,知道會死,也不拚死一搏。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幾個士兵押送一群俘虜的情況

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先看一下,幾個士兵押送一群俘虜的事情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通常,兩三個人押著一群俘虜的情況,都是在戰鬥已經結束了,勝負已經分明了的時候。這個時候,反抗已經沒了意義了,決定的不是戰爭勝負,而是什麼時候死。

幾個士兵押著一群俘虜,幾個士兵面對的就是那麼一大堆俘虜,而這些俘虜面對的是更多的手持武器的敵軍。戰鬥結束後,戰鬥區域內的敗方几乎都是沒有武器了,而勝者則是全副武裝。

在一個城市內,押送俘虜的就那幾個人,而城市裡卻是到處都是已經獲勝一方的士兵。戰俘要是暴動,立馬會有一大群士兵衝過來,衝過來就是機槍掃射。這些戰俘暴動,頂多搶五把槍,而敵軍卻有不知道多少的槍,從四面八方涌過來。

反抗的結局,只能是立馬就死,而如果不反抗,興許還能活下來。當然,這是幾個士兵押送一群俘虜的時候,這個時候,勝負已分了,要不不會有幾個士兵押送一群俘虜的了。


在成功的擊敗了德國法西斯不久後,為了實踐承諾以此在戰後獲得更多的利益,蘇聯紅軍開始策劃對日本的攻勢。在他們對面的是被稱為「皇軍之花」的七十萬日本關東軍,但是蘇聯人一點也不害怕。畢竟,這個數次都差點被希特勒的軍隊消滅的國家最終成功反攻,一路打到德國的首都,消滅了納粹德軍,其中不乏精銳。所以,蘇聯紅軍沒過多長時間就準備好了。1945年8月9日,蘇軍三個方面軍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總統領下向關東軍發起了攻勢。沒過多長時間,日軍就在這些與德軍撕殺多年的鋼鐵部隊之下戰敗。

可以說,大批的關東軍並沒有戰死或自殺而是向蘇軍投降,當然,蘇軍的俘虜里不僅有關東軍,還有偽滿洲國的一批「要員」。這些要員,就像蘇軍俘虜的大批德軍高等軍官一樣,被關押在特殊的看守所,而大部分普通的士兵都被關押在西伯利亞。由於人數有限,一般幾個蘇軍士兵就要看守一大批日軍俘虜,那麼這些俘虜不會反抗嗎?反抗成功境遇更差。首先,這些俘虜人生地不熟,即使成功的逃跑由於語言、風俗習慣不通也無法生存下去,反正在戰俘營也有可能死去,逃跑了也有可能死去,兩害相權取其輕,想對比之下,在戰俘營好好乾事還能混口飯吃,而且蘇聯人對日本人也不是那麼仇恨,所以自然沒有多少日軍士兵會逃跑了。

第二,即使逃跑,往哪裡跑又是一個問題。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西伯利亞原地亂轉,照不清方向,要麼就有可能跑到蘇聯的鄰國。跑到了蒙古還是要被抓回來,因為那裡是蘇聯人的天下。跑到中國,如果被政府抓住了,還有活路,如果被老百姓抓住,後果如何這些日本人也知道。西伯利亞常年都是皚皚白雪,人少地大,跑出去可能會被活活凍死,在戰俘營人多還能互相支持。而且西伯利亞還有很多的地方沒有被開發,野獸橫行,弄不好連個全屍都留不下來。綜合上述條件,可以很容易的推出來,日軍戰俘對能夠待在戰俘營實際上是非常渴望的。


這類用少量士兵押送俘虜幾乎是全世界軍隊通用的做法,不反抗也是全世界俘虜共同的表現。原因在於俘虜已經被完全結束武裝,思想上也基本失去了抵抗意志。再說,一群手無寸鐵的軍人和老百姓其實已經沒有多大差別,面對手裡有槍的敵軍士兵心裡也發毛。而且誰第一個衝上去結果大概率是死,也就沒有人敢去冒險。

更重要的是,俘虜都是被押送到對手的後方,儘管押送兵力很少,但是周圍都是對手的力量,俘虜即使反抗,殺掉押送的敵軍士兵,僅憑几桿槍也很難衝出去。對方一旦得知俘虜造反,會迅速調集重兵進行搜捕和鎮壓。日內瓦公約雖然有不能虐待俘虜的條款,但那是建立在俘虜不反抗的基礎上的,如果俘虜反抗,那麼也就不會再受日內瓦公約的保護,可能會被對手視為作戰人員而大批被殺掉。這種後果是俘虜最害怕的,也使得他們輕易不敢產生反抗之心。(S)


參考一下波波沙的彈鼓彈容量和射速。


戰浮的軍人意識己消沉!解除了武裝!好戰尊嚴受到創傷!不用說在別國國土上當了俘虜!本身心裡上己崩潰!反抗暴動只能自取滅亡!好逮我國對浮虜實行撽槍不殺的政策!優待捊虜仁義管理!所以從生理上分析!一般在戰場上作了浮虜的兵是無力反抗的!抗日戰爭勝利!日夲戰浮遣送回夲國!浮虜的命運也是無地自容!丟了國家的臉面,有幾個存活下來的!了了無幾!這就是做了捊虜不敢反抗的原因!


日本人是最忠誠的俘虜,一旦投降,他們就會規規矩矩的。所以日本至今才不會反思二戰,因為是他們的國民性格,右翼為戰犯招魂,還指望籠絡人心,提高民族凝聚力呢。


推薦閱讀:

美軍辭彙
【每周資源】第十四期·1982俄軍20萬朝鮮AMS地圖
宋朝超有錢GDP佔世界80%?為啥養不出幾十萬能打仗的軍隊
叢林血戰~萊城(5)編年史行動
發動機突破!蘇57即將比肩F22?印度的態度即刻轉變!

TAG:軍事 | 蘇聯 | 日本 | 說說軍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