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老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
我倒是反問一句:你小時候願意去託兒所嗎?即使是最美麗的、比養老院美麗很多倍的託兒所?如果大家是七零後的城裡人,大多都會有小時候被父母送進託兒所的經驗,那是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絕望不解最後黯然接受事實——老人被送進養老院時也是這種感覺吧?
「來的時候萬千寵愛於一身,走的時候孤零零一人。」這是香港的一個關於養老的公益廣告,非常殘酷凄涼,可就是事實。既然人難逃一死,能不能走得有尊嚴一點、在親人的陪伴下走?這的確是老人家心裡介懷但是難以啟齒的事,老人愛護家人、不想拖累家人,也不想家人難為(比如說很多老人是被媳婦或者女婿要求下送老人院的,兒子或女兒就成了磨心),最後只能委屈自己。
不要相信老人院比家裡更美好的許多理由,那隻不過是你不想照顧老人而找的自欺欺人的借口。你的父母在你的生命頭幾年給你全身心的照料,為你的一點小動靜而徹夜無眠,在你獨立謀生之前給你經濟支持,為你買房子耗盡一生積蓄,給你帶孩子貢獻餘暉,難道你就不能像他們照顧你那樣反過來照顧他們的最後幾年?
最近一部很棒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裡面一個主要角色老金,就是一個不願意進養老院的老爺爺。他的女兒女婿住在他的房子里,他睡在陽台,給他們帶女兒,然後女兒女婿以要搬進學區房沒有空間給他居住為理由(當然要賣掉他的老房子去換學區房)要送他去養老院。老金的唯一抗拒理由是他還有一條小狗,小狗不能帶到養老院。後來小狗被大狗咬死了,屍骨未寒,老金女兒就像送了一口氣馬上安排老金入院事宜了。老金去養老院轉了一圈,目睹養老院的死氣沉沉,回來的時候和流氓幹了一架,怯懦的女婿在樓上旁觀。最終絕望的老金決定帶著外孫女離家出走了……
你忍心把你的父母親、祖父母逼成老金嗎?
這可能和我國的大環境有關係吧。
中國的老人很大部分內心都不願意上養老院,這是我們的社會現實。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老有所養」的習慣是代代「遺傳」下來的,老人的生活是要下一代兒女來擔負的。
這種關係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範圍內孝道的一種傳承。再加上老人到老年最怕孤獨,缺乏心理安全感,長久的習慣和環境適應力變差,所以會對養老院產生排斥感。
我認識一位老人,她也不願意去養老院,她說她最怕老人在一起死氣沉沉,互相數日子,看不見人出生,只聽說誰病了,誰沒了,心裡只會越來越難受。
再好的療養設施優勢都比不了這種心理落差,雖然實際情況未必這樣,雖然很多養老院很人性化,但老人還是免不了有心理排斥。
傳統慣了的老年人不會這麼快接受這種新事物,因為他們伺候上一輩老人的習慣依然是從更老一輩人身上傳承來的習慣。
有個保姆,至少可以在家待著,更有心理安全感,守家在地,落葉歸根畢竟是我們幾千年的習慣了。
到了現代,這種傳承關係越來越脆弱。 石述思說過:現代社會中最可怕的就是每個人都活成了孤島。
留守兒童大概有6100萬,而據2013年統計,中國空巢老人人口超過1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進入老年,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數將增加到兩億多,佔到老人總數的九成。
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是缺愛,而老人是缺乏關懷,壓力最大的就是現在的社會勞動主力的獨生一代的80、90後們。
這種養兒防老的觀念,宗族觀念等也受到了極大衝擊,因為巨大的社會壓力,很多人都有遠走他鄉的理由。
「我拿著劍就無法擁抱你,我放下劍就無法保護你」這句話如果我沒記錯,應該出自日本的漫畫,但也被網友改成了「我抱著磚就無法抱你,我放下磚就無法養你」等各種無奈體。
這裡面凸顯了年輕人的自嘲和無奈。從 「只生一胎好,國家來養老」到開放二胎,「國家幫養老」也是舉步維艱。因為我們的社會福利體系還遠未發達到這種程度。
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但沒辦法,這就與二胎開放後,出生率依舊收效甚微一樣,結果從不矛盾,矛盾的是社會實際與我們的社會期望。
我們中國贍養老人文化傳統基本是在家「養老送終」。兒女的責任和報恩就是把生育養大自己的父母送完人生最後的一站。
現在千年的傳統已經逐步被打碎,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遷,養老送終成為了今天現代時代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因為社會產業結構,人口結構,婚姻結構都和舊時代完全不同。居住在城市的老人,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已婚兒女面對四個老人養老送終問題無疑壓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國家早在十年之前就出台大力開發養老產業的優惠補貼政策,現在一線,二線城市包括農村地區有條件的縣城城鎮都已經發展了許多老人養老福利院。
老人大多數不願意去養老院多數出於傳統文化影響,但是這樣舊傳統文化思想最終會被現實徹底改變,畢竟社會在發展和變化。還有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的原因就是今天養老院存在普片的一個問題:服務質量。坦白講,養老院的工作十分艱巨,也非常辛苦,工作人員面對的是一群老小孩,有的老人還身患各種各樣的疾病,還有老人的行為脾氣因為年齡關係發生了變化,變得焦慮和急躁,這就需要護理工作人員有絕對的工作責任性和無比的愛心,否則難以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任務。如何培養專職護理人員和提高她們的福利待遇是政府部門需要論證和討論的。大多數老人的經濟收入被限制在只有一般設施和護理設備條件的養老院,而老人們最擔心的就是醫療設施和醫療服務的不完善。中國老齡化人口已經接近峰值,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60歲以上的人口常年保持在300萬左右,這個壓力對國家來說真的是非常大的。現在上海街道居委都在出力幫助老年人,群策群力為老人打造服務環境,70歲以上的老人,居委專業人員會上門問寒問暖,就醫看病都有特別通道,可以定餐服務和其它特殊服務,為有具體養老困難的子女們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相信,我們國家的養老事業會越辦越好,老人們會對新的養老觀念發生革命性的思想跨越。我就是其中一個。
現在的養老院,大概有三類。
公立、私營和界於之間模糊地帶的「養老(愛晚、日間照料,夕陽...等等)中心」。
私營養老院,常以「農家樂」類似的面貌出現,有即住即租制和會員制,其主要缺點是,不是專業為養老所設,既不專業也不專心,尤其是在老人康復、康健上,準備不充分。...當然,逐利成分也較濃厚。
第二類所謂的各類「養老中心」,說白了,就是一怪胎。一方面,套吃補貼,打著養老的旗號批地修房,甚至賣房、賣床位賺錢。這類養老機構,設備設施和各類專業人員齊備,但服務的笑容下,各懷鬼胎,目的是哄信任,多收錢...況,收費也高。
這類情況下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除了獲得財務支持外,幾乎成了麻將館、棋牌室,除了收取娛樂費外,基本上沒涉及養老業務。
公立養老院,位置、衛生、態度、管理、生活...等等,都還略差...普遍上,不被看好。
...綜上所述,目前是,還沒有成孰、完善的養老機構可供選擇,現狀的問題,不完全是老人不願去養老院,主要還是,沒有較好的養老院可以選...!
去年我小孩幼兒園組織孩子們一起去福利院中的養老院探望老人,我們當時也報名了。現實中的養院跟電視里的養老院真是天然之別!
電視中的養老院,老人家三三兩兩一起聊聊家常,或者下棋什麼的,看起來心情很愉悅。但現實中的養老院,很多都是沒有子女且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或者老殘的軍人,老人們孤零零的在房間里躺著或者坐著,有些老人搬凳子來到房間門口晒晒太陽,兩眼獃滯,看到有人過來抬頭看了一下,又接著看前方,哪有電視劇中的那些吸引的畫面。如果不是生活不能自理膝蓋下無子女照顧,誰會想著去那裡養老呢?
按照中國人的觀念,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老人在家裡待了一輩子,周圍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景,待在家裡也賞心悅目,即使養老院環境很優越,我想老人家還是更喜歡呆在自己的小窩!另外有很多老人,還有一種觀念,覺得被子女遺棄了才會跑到養老院去,所以他們會覺得去養老院丟人!
為什麼好多老年人不願去養老院?有幾方面原因,傳統觀念就是養兒女為養老,兒女在家贍養到老,這是孝道。另外,到養老院似乎生命到了站,燃起生命信心都沒有了。還有對養老院服務不到位,不貼心的風言風語,到養老院有心理恐懼。老年人最怕吃不飽,遭白眼,受傷害等等。老年人是家庭問題,又是社會問題。解決孤島問題,加大投入,改善服務環境是當務之急,也是老年人的企盼。
在中國,很多去養老院的老人都是無奈之舉。身體機能下降,無法很好得照顧自己的身體,但是子女們事業繁忙,確實抽不開身來照顧老人,所以才去的養老院。老人們很多都是不願意主動去養老院的,至於為什麼,我說說我的觀點吧!
一、面子上過不去。
現實社會中,人們大多形成這樣的認知,「去養老院的老人都是子女不孝的」。所以,一旦選擇去養老院,可能會被人認為,一定是孩子們不孝順。不管是不是真的,老人們一定在心理承受不了這個事實,感覺面子掛不住!
二、被隔離感充斥內心
去養老院生活,雖然說是跟同齡人生活在一起,可能有更多的話題可聊。可是突然之間,從家庭生活過渡到養老院的集體生活,不僅有一種被家人隔離的感覺,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集體生活,這樣老人會產生一種深深的落寞感和內心被隔離感,讓老人接受不了。
三、養老院生活單調,會讓人看不到希望
雖然說老年人生命已經到了暮年,可是心中仍然期盼著美好新鮮的事務,這樣感覺日子還有盼頭。可是天天面對敬老院的一幫老人,生活沒有新鮮勁,會感覺日子很難熬。家庭生活跟自己的孩子、孫子輩在一起,可以看到年輕一代新鮮的生活氣息,這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是個人觀點!
據全國老齡辦召開的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17.3%。這個數據足以證明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而老齡化社會最嚴峻的社會現實是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問題。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多年實施,現實生活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靠子女養老已不是最佳選項,這與兒女孝不孝順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他們趕上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偽竟爭年代,既要工作掙錢養家,又要撫養一至兩個孩子,工作生活壓力山大,夫妻沒有精力能力照顧雙方老人。所以老來難的處境是身外人無法體驗的。能自理的稱不上難,難就難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侍候的階段。找保姆很難找到稱心如意且又不能長久。去養老院也是無奈的選擇。現實生活中大多老年人並不是心甘情願去養老院。主要原因是許多老年人養老金不多,只能去條件最差的私家養老院。由於服務不規範,條件環境差,缺乏人文關懷,至使一些老人有失落感和找不到家的感覺,因為服務不貼心,住的不舒心,吃的不可心,所以沒人願意去。
社會老齡化嚴峻形勢必然會推動社會化養老事業的發展,因為這是大勢所趨。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養老保障機制的不斷健全,相信不久的將來,溫暖如家的養老院將成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不二選擇。
就一般而言,貴的,服務好的,有品質的養老院,沒幾個人住得起;便宜的,服務一般,只管溫飽欠品質的養老院,沒人願意去。
當下,能住得起高品質養老院的絕對是少數。絕大多數老人與其跟幾個,十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各種矛盾頻發,不如在自己的小屋裡,養條狗狗陪伴自己開心自在。
所以,好多老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是因為沒錢。而願意去的,基本上都是有錢的。
希望政府能足夠的重視老人的生活質量,對養老院有足夠的管理,使毫無能力的老人,能生活在好一些的環境,服務也要多些人性的東西,護工要有責任心,總之只要養老院服務好些,環境好些,更人性化一些,還是有許多老人願意去的,希望少些暮氣沉沉,多些陽光燦爛,多些關愛就行了。
推薦閱讀:
※梁文道:為國生娃?今天無論做什麼選擇,都不容易 | 八分
※唐家三少:「我的木子走了」
※秦皇島:北戴河旅遊是我永遠的痛(三)
※美國有哪些世界第一?
※搖頭丸對大腦的傷害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
TAG: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