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補課班越來越多,是家長不懂不會教,還是課堂學不完?
直接上乾貨,敲黑板!
A
家長還真的不會教。
即使大學畢業,也不一定會教現在的孩子課程。原因很簡單,思維方式不同。成人化的思維和小孩子的思維不同,你認為很簡單,但他不一定懂。因為他的知識基礎很薄弱,理解不了,需要用適合的方式方法教育。
B
家長的焦慮和怕輸的心理,補課就是一種搶跑,比別人多學一點,或者進度快一點,取得比較優勢。
C
現在的教材很簡單,但考試題很難,特別是名校,光看課本根本就不可能會做作業。
D
課堂因為要照顧大多數,不可能講的太深。
所以一部分學的好的需要加強,出去補課了。一部分學的不好,沒有消化,也需要課後輔導。
E
攀比虛榮
看人家補課,自己就坐不住了,也跟著補,不管孩子需不需要。
社會競爭壓力讓教育充滿焦慮,補課只是其中一個表現而已。
我個人覺得還不存在學校課堂學不完的狀況,畢竟有教學大綱,基本都會按大綱完成教學計劃,當然這裡存在著超綱的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補課班越來越多,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超綱教學,提高難度,吸引了一部分家長的關注,還有一部分是孩子確實基礎薄弱,需要查漏補缺的狀況,這兩點都是針對學生的。
對於家長,有一些家長是因為孩子的學習難度自己的水平確實幫不上,只好送到輔導班,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家長比較「懶」,不想費那個心思,圖個省事輕快,把孩子送到了輔導班。
輔導班茂盛崛起,一定是迎合了大眾的需求,如果家長們都能更加地關注孩子,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教會孩子怎樣學習,也許就以後就不用去輔導班了,孩子最聽的絕對不是老師的話,而是父母的。
這個原因很複雜,我試著講講:
1、浮躁:這個社會浮躁,很多家長違背教育規律,一心想提早、搶先,把自己受到的競爭壓力投射到孩子教育上去,對教育理解過於功利化。
2、助長:培訓機構唯利是圖,推波助瀾,投家長之所好,更是助長了這樣的風氣。
3、無能:一些教育從業者,缺乏科學教育觀、責任心、短視,要麼片面強調分數,不著眼於長遠,導致孩子圍繞分數轉,跟不上就急;要麼教學敷衍不研究,導致教學簡單粗暴,孩子不理解。這樣把孩子推向培訓機構。
三者合力,導致這樣。特別是第三個,尤其讓人痛心,很多老師能力和眼界都有問題。
課本淺,如果考得淺,大家都高分,沒法擇優錄取,所以考得難。
考得難,光靠課堂教學,絕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對付,所以外面補。
學校大班教學,學生不分層教,適合的孩子有限,所以找適合層次的班來上。
家長一般就別摻和了,教學體系和方法能搞得清的太少了,只會解幾道題沒意義。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裡面確實有存在家長沒有足夠的能力幫助孩子輔導的原因,課堂的內容在教學計劃之內應該不存在學不完的情況,具體原因我們還是以提問的方式來分析一下。
1、如果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課,朋友們見面聊的都是孩子補課的情況,你該怎麼辦呢?
家長讓孩子補課的一方面原因來自於周圍人的行為的影響,當只有少數人會給孩子選擇補習班時,補習行為便是家長的一種低調的炫耀的行為。因為通過這部分花費是自己的孩子得到提高,這是自己的經濟的付出得來的,所以是家庭經濟實力的一種展示。當大部分人會給孩子選擇補課班時,這種作用就變得不明顯了,但是這一行為又成了社交過程中的工具,因為這一話題可以使大家有很多聊不完的內容。所以後來的家長很多是因為這些原因才選擇的讓孩子補課。
2、孩子的成績較別的同學要差些,你該怎麼辦呢?
成績較差也是家長給孩子報補課班的原因,因為現階段的教育形式,對於成績的好壞有著更大的權重,所以每個家長在成績方面的尤為的關注,但是自己教學上又沒有什麼經驗。學習成績不好只能選擇找一些專門的人來幫助孩子。
3、你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輔導孩子呢?
現在的家庭中多為雙職工,父母多需要上班,再加上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應酬,很難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了。雖然自己又能幫助孩子輔導,但是連孩子的看管上的時間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幫助孩子輔導了。所以家長選擇補課班除了幫助孩子補習,也是希望能夠找個地方幫忙照顧孩子。
每次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就急忙的給孩子報各種的補習班,讓孩子去補課,但是每次補完課,孩子的成績又沒有多大的提升,這讓家長很是犯愁。其實養成好的習慣比補課更有用,有些好的習慣是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們有注意到嗎?
一、補自信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它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首先,家長多鼓勵,多溝通,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支持他,相信他的。其次,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最後,客觀評價的習慣: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
二、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認真觀察和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三、閱讀習慣
雖然讀書帶來的改變是緩慢的,不如補課來得快,但其效果卻是長久有效的,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更加的有幫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四、做作業的習慣
1、端正態度
作業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2、細心審題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3、練後反思
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
4、搜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長期堅持以達到之後不會再錯目的。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考試時複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五、學會思考的習慣
1、學會提問
敢於提問是最基本的,要敢於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2、學會複習歸納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總結、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長期堅持,才會學的更加的牢靠。
所以,與其讓孩子累死累活的上各種補習班,還不如讓孩子養成這些利於學習的好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學習,還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性格,讓孩子有更好地發展。
補課班越來越多的原因不在家長會不會,課堂上老師肯定會按教學計劃教學,也不存在學不完的問題。其原因不外乎這幾點。
首先,在現行教育制度下,老師和學生都唯成績論。差的學生想趕上來,成績好的想更好。加上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家長們普遍存在焦慮感。甚至年級前幾名的學生都在補習班,差生就更不用說。如此惡性循環,補習班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滋生。
其次是利益驅動。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教育的投入也不斷擴大。一些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按年,學期,月,課時收費等不一而足。就連在職教師也參與進來,更是助推了課外輔導市場的火爆。甚至有的把學生完全交給輔導班,進行所謂一對一輔導,收費也高的離譜,出現了人們常說的天價輔導班。
第三監管缺失。按說有需求就有市場,這本無可厚非,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而監管不到位,課外輔導出現良莠不齊,虛假宣傳,超綱輔導,違規招生等現象。甚至出現部分老師誘使,強迫學生參加輔導的醜惡現象。嚴重擾亂了教學秩序,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惡化了教師形象,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近期教育部等四部委發出嚴懲課外輔導的通告。並嚴謹在職教師參加課外輔導。希望有關部門令出必行,嚴懲課外輔導亂像。讓教育回歸本真,符合教育規律,同時讓真正需要輔導的學生有學可上。
我是培訓學校老師,首先我們學校全部是專職老師,就是面向社會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和有從業資格的編外人員,簡單說我們學校沒有聘用任何一名公辦老師代課,不存在與公辦老師勾結,把學生引流來我們學校就讀。第二,學校里的任何一個學生都不是我們強制拉來或是騙來的,就讀都是自願報名參加學習的。三,不是因為我們培訓機構的存在,加大了學生的負擔,因為沒有任何數據證明,我們不存在了,學生負擔就減輕了。這個要說回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就培訓這個行業能發展到現在,市場需求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市場需求又是因為什麼?還是國家的考試製度。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和配備,和家長想要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願望相衝突,名校,名班都是要通過選拔考試才能進的。名校名班屬於僧多粥少,招考必然會超綱(都考書本,孩子都是90 100分,已什麼標準錄取呢?)公辦老師在學校的時間僅僅能滿足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知識傳授,因為一個班50多的孩子,不可能都照顧的面面俱到(您在家輔導一個孩子的作業都頭疼不是嗎?)家長有需求,公立學校無法滿足,自然就催生了民辦學校的發展。天價,無辦學資格的培訓機構當然要嚴格整頓甚至取締,但合法的機構不應該一刀切。我是培訓機構老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的孩子現在五年級,成績中等,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但這個都是需要付出的,孩子付出時間,家長付出金錢。沒有了培訓,成績不算優秀的孩子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只能一爛到底,還是就此放棄讀書?我們常說笨鳥先飛,將勤補拙,這些都是需要藉助外力的,而外力是什麼?公立學校的老師沒有時間,也沒有義務為一個孩子的前途買單負責。只能是家長,而家長能做的不就是除了陪伴就是給孩子提供有幫助的平台嗎?現在孩子的學業真的很難,又有多少家長能親自輔導,查缺補漏的?這個時候,我們只能求助第三方機構了。最終想表達的就是:培訓機構我們沒有能力強迫學生來,都是應市場需求,家長主動來的。培訓機構全部取消,那些學業真心不好的後進生,家長又沒有能力輔導,最後還是要放到小升初 中考 高考去拼殺的孩子們,怎麼辦?國家考試製度不改革,家長就會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孩子的負擔根本來源是考試,而不是培訓學校。這個矛盾的根本不是家長和培訓機構之間的矛盾,是需求(想享受優質教育)和現實(清華北大都是看分數的)的矛盾。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讀書的出路真的會好嗎?
是家長迫於競爭壓力,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可能靠前,在競爭中勝出,而不是被淘汰。所以,在減負這事上,家長最難形成共識。
這就是某些人利用了家長的急切心態,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可是卻忘記了孩子應該的正常生活規律,過多的補習雖然可以讓學期成績有提高,但是也影響了孩子的正常休息,對孩子的身心都會有影響,我覺得適量的補一下孩子比較偏科的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現代女性逐漸強勢,你身邊出現男孩危機了嗎?
※如何看待網上的繪畫速成班?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學習《中醫學》課程的意義是什麼?
※亞洲各語言中表示禮貌行為的現象有什麼共性或個性?
※老師讓孩子在做語文題不會時,可以抄參考書上答案,這樣做對嗎?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