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有什麼區別?
彈道導彈是安裝火箭發動機,在初始階段進行有動力飛行。達到一定高度後,燃料耗盡,發動機脫落,彈頭依靠慣性沿拋物線彈道飛向預定目標。所以叫彈道導彈。彈道導彈的飛行高度很多都超出大氣層範圍,至少也是一百公里以上的高空。二戰時期德國V-2導彈最大飛行高度200公里。
巡航導彈以前叫飛航式導彈。導彈只能依靠彈翼在大氣層中飛行。如果採用火箭發動機,有動力飛行時間短,一般作為小型戰術導彈。比如空對空、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如果採用噴氣發動機或衝壓式發動機的,可以飛行較長時間,航程較遠,可達上千公里。以前的飛航式導彈制導手段落後,主要依靠慣性制導,飛行誤差隨飛行距離而增大,基本沒有什麼使用價值。上世紀70年代,微電子技術發展,制導系統小型化,微型化,計算機化,美國採用多種手段進行中途制導,如地形匹配加慣性制導,大大提高了飛行精度,實現了精確打擊。美國起名為巡航導彈——Cruise missile。最早投入使用的是著名的戰斧式巡航導彈BGM-109,空中發射型AGM-109,潛射型UGM-109。
現在巡航導彈已經廣泛普及,只要有小型渦扇發動機就可以製造巡航導彈。制導方式有GPS、地形圖像識別等。
《軍武次位面》為您解答,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的彈道不同。
「彈道導彈」,顧名思義指的是它採用彈道式飛行,導彈以高比沖的固/液體火箭發動機為主要動力,採取垂直或大仰角發射。全程由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的「主動段」、火箭發動機關機的「滑行段」、導彈載荷俯衝的「再入段」及自動尋的的「終末段」組成,總體是拋物線彈道。彈道導彈具有發射準備時間短、戰術突然性佳、導彈載荷大、突防性能好的優點,對於研製方的技術門檻要求也相對較低,因此被作為當今世界各有核國家的主要核打擊載具。對部分地區強國,運載常規彈頭的彈道導彈也是它們為數不多的遠程打擊手段。目前,著名的洲際彈道導彈有俄軍的RS-24「亞爾斯」、美軍的UGM-156「三叉戟D5」、法軍的M51和我軍的東風-31AG。
而「巡航導彈」,顧名思義指的是它採用巡航飛行的方式,同飛機類似。相比較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往往以渦輪噴氣發動機或渦輪風扇發動機為主要動力形式(部分超音速巡航導彈可使用衝壓發動機),並安裝彈翼提供升力,發射後在一定高度啟動噴氣式發動機進行巡航飛行並根據預設路徑點自動進行轉彎或規避機動,在進入導引頭制導範圍後由導彈自尋的或載機通過數據鏈實施引導,最終精確命中目標。相比較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具有戰術適用面廣、本身機動靈活、打擊精度較高的優點,是當今大多數反艦導彈、防區外攻擊導彈、反輻射導彈的主要實現形式。目前,比較著名的巡航式導彈有美軍的UGM-109「戰斧」、AGM-158C「LRASM」,俄軍的3M86E「日炙」、3M54E「口徑」,以及我軍的YJ-18A、AKD-88H等。
先從彈道導彈說起,顧名思義是由火箭發動機推進的依照預設飛行路線飛航的一種導彈,由於彈道導彈的攻擊特性,通常彈道導彈的飛航軌跡保持在高層大氣乃至外層大氣,從而是導彈在下落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動能,更加難以被防禦攔截。彈道導彈種類繁多,大致有如下幾種分法:
1,按射程分類,彈道導彈可分為短程,中程,遠程,洲際,中短程彈道導彈又成為戰術(戰區)彈道導彈,遠程,洲際導彈又稱為戰略彈道導彈。
2,按照推進劑分類可分為液體推進和固體推進的彈道導彈,中國最新的東風31a就是採用固體推進劑,而我國早期的洲際導彈東風5,東風5a,毛子的撒旦,薩爾馬特,朝鮮的勞動等均為液體推進劑彈道導彈。固體推進劑的優勢在於貯存時間長,無須頻繁更換,戰時動員高效,而液體燃料需要在發射前進行加註,無法長時間貯存,存在劇毒物質,且容易在發射前被摧毀等劣勢,液體燃料導彈的優勢在於導彈本身服役年限遠高於固體推進劑導彈。我國國防資金充裕,且固體推進劑技術成熟的情況下,逐漸淘汰東風5早期型號,研發新一代公路機動的固體推進劑導彈為主要方向。
3,按發射平台及發射點分類可分為地對地彈道導彈,潛對地彈道導彈,地對地導彈又可分為井式和移動式,潛地導彈技術難度大,研發周期長,且通常均為洲際彈道導彈,因此基本可以視作大國標誌,目前僅聯合國五常具備相關能力,是戰略核反擊能力的絕對保證。
3,按彈頭類型可分類為常規彈道導彈,核彈道導彈,由於核導彈的毀傷能力極強,因此基本屬於大國間絕對不公開的核心技術,防止核不擴散條約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止遠程核載具技術擴散。
4,按導彈結構分類可分為單級火箭推進和多級火箭推進,火箭的級數大致可以作為衡量射程的指標,洲際導彈多為二級或以上火箭推進,中短程多為單級火箭推進。
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為早期的無線電制導,到後來慣性制導,星-光慣性複合制導,極大的提升了導彈的抗干擾能力。
巡航導彈,巡航導彈有多種叫法,飛航導彈,巡弋飛彈等。這裡主要講現代巡航導彈,是指在大氣層內部,依靠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提供推力(而非火箭發動機),結合氣動彈翼,氣動舵面,以一個相對恆定的巡航速度飛行的導彈。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最大的區別就是實戰性極強,彈道導彈由於體積大,載荷高,因此毀傷能力強,卻不能精準運用於實戰,因此在戰爭科技的不停的發展下,巡航導彈在於彈道導彈的競爭下應運而生。
1,巡航導彈的最大特點就是導彈體積小,重量輕,適用於多種投射平台,隨著軍事變革和任務多樣性,巡航導彈的多用途任務能力使其成為當今最為推崇的進攻性利器。
2,巡航導彈具備極高的命中率,主要採用地形匹配技術及衛星導航技術,多制導方式連捷的複合制導,美帝的戰斧更是號稱指著窗戶飛進去,可見巡航導彈在精度上的優勢。
3,巡航導彈飛行高度低,射程遠,突襲效果好。巡航導彈可由飛機,戰艦,陸地等多平台在防區外機動發射的優勢,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作戰風險幾乎趨近於零,美帝戰爭都是由戰斧(巡航導彈)開道定點清除軍事目標,以極小代價摧毀對手的軍事能力,由此可見一斑。而近年來毛子使用暴徒級護衛艦發射「口徑」巡航導彈準確命中並摧毀千公里外的恐怖組織軍事目標也突顯了巡航導彈的高效作戰能力。
巡航導彈的戰術特點及其極強的多任務能力決定了未來巡航導彈依然是戰爭中的超級利器。美帝更是將輕當量的空射型戰術核巡航導彈納為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的重要環節。而我國也給予巡航導彈足夠的重視和技術投入,長劍系列至今已有數代,並逐步演化出空射型,艦射型等,服役於解放軍各軍種。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聯繫作者。
彈道導彈分為短程,中程,遠程。可以陸基發射,也可以海基發射。其中洲際彈道導彈為遠程,可以加裝核彈頭,是保持大國核均勢的國之重器。
彈道導彈,是在火箭發展基礎上,形成戰鬥力的。三級火箭發射:
從上圖可以看出,彈道導彈幾乎以垂直姿式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之外的外層空間第一次變軌,以14M的速度運行,在目標區上空再次變軌,此後變為被動運行狀態差不多以10M的速度砸向目標區。此時的導彈頭可以分導,多彈頭(可以是核彈頭)砸向目標。一般攻擊大型目標,據傳我國東風快遞,射程14000千米,可以打擊世界任何角落。占限死區大約三四百米到四五千米。
而巡航導彈,是在大氣層內的以巡航狀態飛行的導彈,飛行狀態分為上升階段,巡航階段和下落階段。可以飛機掛載和潛艇發射。
一般攻擊目標為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攻擊精度為10米到30米不等,其對衛星定位,很依賴。據報道,我國的長劍10,可以導彈車發射,打擊目標距離1500千米至2500千米,可以裝置核彈頭。
戰場上運用搭配,一般是彈道導彈進行一輪進攻後,巡航導彈進行第二輪精確打擊。
誠然,我國科學家一代又一代艱苦探索,鍛造鎮國之器。不是因為生活靜好,只是因為有人默默付出。
最簡單的例子!彈道導彈就像你拿個石塊去咂一個東西,拋物線出去的!巡航導彈就是像你摺疊的紙飛機,你把它扔出去,它是在「飛」的然後撞到你要的目標!
彈道導彈:可以理解為裝了彈頭的火箭!拋物線發射出去!射程有短近程的,中程,洲際的!射程比較遠的有部分軌跡是在大氣層外飛行的(火箭發動機可以不依賴空氣飛行),這樣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到達目標地區,導彈再入大氣層!速度極快,達到數十倍的音速!洲際導彈都是彈道導彈!
巡航導彈也叫飛航式導彈:可以理解為無人飛機,裝了炸藥!它是有機翼的,發動機種類也多,但是都是大氣層內飛行的!有亞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典型的代表:美國的「戰斧」,法國的「飛魚」!我們過來的鷹擊系列的反艦導彈,長劍都是!俄羅斯的很多反艦導彈也都是!
再補充下,這兩個類型的導彈都是德國人二戰的時候率先發明,並實戰的V1和V2,V1是巡航導彈的老祖宗,V2是彈道導彈的老祖宗!
看看兩個圖片,應該能看懂了吧?兩種導彈主要區別是飛向目標的方式不同,彈道導彈一經發射彈道基本就固定了,沿著固定的拋物線彈道飛向目標,而巡航導彈只要設定好目標坐標,在衛星和導引頭的引導下選擇最佳線路飛向目標,形象地講就象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另外,兩種導彈的飛行高度也有很大差別,巡航導彈一般只有二十至三十米,最低可到五米。
推薦閱讀:
※「911」 | 他們的孩子自製炸彈學開槍,被迫接受軍事訓練
※俄「東方-2018」軍演背後
※蘇-57第二階段發動機解決超巡問題?隱身仍是短板
※本專欄的一個大總結
※被遺忘的一頁——德瓦蒂納D.520與西斯潘諾絮扎1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