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花木蘭這個巾幗女英雄嗎?
花木蘭的人物記載最早出現於北朝時期的一首民歌《木蘭辭》,歌中記載了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英雄故事。木蘭的故事傳唱古今,但她的事迹真假卻一直備受猜疑,歷史上對木蘭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過莫衷一是。羽菱君個人認為,木蘭的故事是真的。
在古代,很多官方沒有記載的真實歷史,往往都是通過詩歌的形式記載流傳下來的。比如我國最早的《詩經》《楚辭》和漢代《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還有西歐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的作品也是一樣。雖然詩歌帶有文學創作的修飾,但通過這些詩歌我們能夠還原和了解到歷史上某個特定時代里的一些真實的歷史狀況。木蘭詩也是這萬千作品當中的一首,它所反映的就是北朝時期人民的生活歷史。通過這首詩歌,我們除了認識木蘭這位偉大的女性英雄之外,我們還能從中了解到那個朝代的統治階級為了滿足戰爭需要,不斷抽調民丁服從兵役,以至於出現無男丁可應調,用女兒充征的情況,也反映出這種破壞農桑生產的行為帶動著當時百姓的反戰情緒。
木蘭的真實姓氏歷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花姓的來源應為後人所杜撰。木蘭的事迹沒有出現在官方的記載,羽菱君個人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作為女扮男裝的木蘭替父從軍,為了隱瞞身份,很可能會啟用假名來應徵。後世的文學作品以「木郎」為稱,這個現在無法考證,但肯定是不會用木蘭的原名的。所以官方即使有記載也是記的那個假的身份而已。第二個是木蘭在凱旋迴朝後,並沒有因軍功貪圖榮華富貴。皇帝想授她尚書一職被她婉拒,只要求一匹千里馬,卸甲回鄉。沒有在廟堂之高任官在職,官方沒有為之立傳也是正常的。而且木蘭回朝時,皇帝等都不知道她是女兒身,她回鄉後即恢復其真實身份,縱使她曾經有過軍功,朝廷也沒必要再去尋訪,何況還是一個假的身份。這種情況歷來如此,都不知有過多少曾經在戰場上為國立功的英雄戰士在退役後默默無聞的。還有一個可能是當時的官方是有記載的,但在那個南北朝時期的亂世,政權更替頻繁,像木蘭這種不是公侯列傳的記載沒有得到保存,銷毀於戰亂,只在民間用民歌和民間地方縣誌的形式流傳了下來。
綜上個人認為木蘭的事迹是真實存在的,她所傳遞的精神也是保留她事迹的完美見證。羽菱君覺得,即使木蘭的故事是假的,但她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去相信,因為這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里的一個榜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人崩潰和斷層,我們應該去繼承而不是去懷疑。就像歷史上的黃帝是不是神話人物,已無關緊要,我們中國人今天都稱自己為黃炎子孫,龍的傳人,這也是從另一方面去承認了他的存在。
我是羽菱君,一名歷史愛好者,個人觀點,不正之處敬請指出,羽菱君洗耳恭聽,歡迎互關,一起交流!
娘子分析:娘子覺得「花木蘭」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爭議很大。不管有沒有「花木蘭」這位巾幗女英雄,不過相信歷史上定有這位奇女子。
一、花木蘭
花木蘭:(412—502年)南北朝(北魏)時傳說的四大女英雄之一,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不斷南下騷擾,政府規定:每家每戶都要一名男子去前線。木蘭的父親年齡大又多病,弟弟年幼,木蘭開始了十幾年的軍旅生涯。戰事結束,木蘭戰功赫赫,向皇帝說明緣由,回鄉孝敬父母的佳話。
姓氏之爭
花木蘭最早出現在南北朝的《木蘭辭》中,史書中對她的姓名、籍貫均無記錄。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成《雌木蘭替父從軍》,這裡講的是木蘭的父親以前是千夫長,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稱花袁氏,木蘭叫花弧。後來的《述異記》、《異志》、《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都所稱木蘭姓花。
清朝年間的《黃陂縣誌》、《焦氏筆乘》中說道:「木蘭,本縣朱氏女,代父從征」。也有記載木蘭姓魏或韓,《新唐書》中記:「木蘭姓任」。
地域時代之爭
徐鵬先生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華活頁文選》—木蘭詩里指出木蘭的籍貫:有人說是宋州人,有人說是黃州人,有人說是商丘人。我們之前說是北魏時代的人,在宋翔鳳的《過庭祿》中指出她是隋朝人,程大昌的《演繁露》指出是唐初人。大家所熟悉的兩種觀點:第一: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開啟北魏柔然之戰。第二:隋恭帝年間,突厥一直虎視眈眈,木蘭代父出征,與竇線娘交戰被抓,線娘發展其女兒家身份,義結金蘭。線娘托信木蘭送羅成,可汗查其女兒身,欲召後宮,後來信由其妹送出,木蘭自殺。這出自清朝的小說《隋唐演義》。
後世影響
元朝時《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的碑文至今仍然一目了然,碑文後附有木蘭詩。開頭撰寫:「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同樣在《商丘縣誌.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
現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被譽為「中國木蘭之鄉」,「虞城縣木蘭傳說」2007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國家確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商丘市從2000年開始舉辦木蘭文化節。「花木蘭」的美名傳遍全球,美國迪斯尼巨資製作動畫片《花木蘭》更傳頌著:「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明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花木蘭」不僅是一位女扮男裝的巾幗英雄,是不是有個人人已經不重要,關鍵傳承了尊老愛幼、自強不息、效忠國家、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
花木蘭在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被稱為巾幗女英雄。但是對於這個人物是否真的存在於歷史中是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我們知道花木蘭這個人物是來源於北朝民歌《木蘭辭》,這篇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成為流傳千古的文章。
這麼有名的歷史人物,又是一個巾幗女英雄,但是正史中卻沒有記載,官方也沒有記載。花木蘭這個人物在野史和文學作品中卻出現很多。這是一個令人懷疑的原因。
《木蘭辭》中寫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代打仗死傷是很常見的,需要很大的體力活動。普通士兵都是集體生活,花木蘭作為一個女性,是如何做到十幾年不被其他士兵認出來的。上廁所、洗澡,怎麼辦?而且女性每個月回來大姨媽,期間身體肯定會有不適,是如何忍受的?難道花木蘭長得像個男的,平胸?難道古代男的真的分不清男女?哈哈,我有很多疑問。
因此我覺得花木蘭這個人物是不存在的,但是這個人物形象在歷史上是存在的。也許她不叫花木蘭,叫白木蘭等等。文學形象來源於實現,但高於現實。
花木蘭這個人物是我們從語文課本上認識的一個愛國女英雄。她替父從軍,屢立戰功,不求封賞的故事給我們樹立一個愛國、孝順的好榜樣!
而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答案是有的,在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南下騷擾邊境,朝廷規定每戶出一個男丁上前線,而花木蘭父親年事已高,弟弟年紀尚幼,所以花木蘭決定替父從軍,開始了她的軍旅生涯,去邊關打仗一去就是十幾年,在軍中花木蘭屢立戰功,等凱旋歸來皇帝封賞時才發現是女子之身,因她功勞甚大,皇帝才免去了她的欺君之罪,同時欣賞她的能力,讓她繼續為朝廷效力,而她卻拒絕了皇帝的挽留,向皇帝請求回鄉照顧父母年事已高的父母,以補償多年不在身邊沒有盡的孝道。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和尊敬,因為她把中國人的「孝道」詮釋得完完整整。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家衛國,可歌可泣。
美國的迪尼斯更將花木蘭的故事拍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評!
花木蘭這個名字在我國人人都知道,她替父參軍的故事撒播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花木蘭的故事之所以會廣為傳播,其間最主要的原因大約便是木蘭為父參軍的孝順,與之後功成名就的巾幗不讓鬚眉。開始,花木蘭僅僅一個一般的女子,但是朝廷徵兵,卻打破了木蘭本應安靜的日子。
前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關於這個問題,史學界一向爭議不斷,由於關於花木蘭的一切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民間一向都有花木蘭的傳說。這位巾幗英雄連名字和時代都不斷定,被咱們知道有此人的是一首北朝名歌《木蘭辭》。這首《木蘭辭》講訴了一位替父參軍的奇女子花木蘭的故事。依據這個著作,咱們知道花木蘭地點時期是北魏時期,由於裡面記載了花木蘭參與的是北魏遠征漠北,破柔然汗國的戰役。單從這《木蘭辭》中咱們斷定花木蘭地點時代在北魏。但問題是只要這一個文獻記敘還好說,可現實是關於花木蘭的記載不光是這一個,在清褚人 獲的《隋唐演義》中說她是隋朝人,在南宋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說她是唐朝人。所以關於花木蘭地點時代都存在不合。
儘管對花木蘭的真實性存在許多爭議,但前史上許多學者都信任花木蘭確有其人,如白居易、杜牧、姚石甫等,他們這些人學識淵博,肯定不會隨意信任,必定存在足以另他們信任的理由。無風不起浪,許多工作儘管沒有被記入正史,但咱們也不能徹底否定其存在。咱們能夠進行這樣的猜測,歷代記載前史的史學家們把要點都放在朝廷、名人、戰役上,花木蘭隱秘自己的女兒身在戰場上廝殺,當然沒有被史官當做記載的目標。待到民間都知道花木蘭業績的時分,又來不及記載。
一首《木蘭辭》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更讓花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可是歷史上花木蘭真的存在嗎,還是頗具爭議的,因為史書並無記載,但是更傾向於花木蘭真實存在過。
《木蘭辭》帶有有強烈的「寫實性」,雖然不是正式史書,卻是民間流傳的真實事件記錄下來,而且從唐代以來,花木蘭的故事雖然未見於史書,但是很多地方志都有關於她的記載比如《河南通志》《商丘縣誌》《歸德府志》等等都有關於花木蘭的記錄。而且歷史上還有專門為紀年花木蘭而修建的木蘭祠,更是讓花木蘭的真實性大大提升。
但是至今為止關於花木蘭的真實姓名,籍貫,年代等等都存在爭議,我個人更願意相信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可是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
下面拋開歷史用常理來判斷
一個女子代父從軍十餘年其女性身份竟然沒有被發現,這是不符合常理的,古代行軍條件非常有限,除非高級將領,否則沒有獨處空間。即便花木蘭是高級將領,那麼十餘年面對自己的屬下竟然沒有絲毫破綻,與常理不符。
歷史上花木蘭、穆桂英這些巾幗英雄都是虛構的。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巾幗英雄是秦良玉。
秦良玉(公元1574—1648),重慶忠縣人,是明末著名的女將軍。其丈夫馬千乘為東漢著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世襲罔替石柱宣慰司。丈夫死後,因自己的兒子年幼,秦良玉代領此職。秦良玉和自己的兄弟先後參加了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在這些戰役中秦良玉和自己的兄弟立下了赫赫戰功。
秦良玉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被作為王侯將相列傳寫到正史中的巾幗英雄,其餘的女性只能寫到列女傳之中。公元1648年,秦良玉病死。她死後,南明政權將秦良玉追謚為「忠貞侯」。一個女性能被追封為侯爵,在中國古代是不多見的。
在初中階段,我們都讀過一首《木蘭辭》,這是一朝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我們看到的《木蘭辭》是北宋郭茂倩編纂的,過去的《木蘭辭》已經無從考證。郭茂倩是北宋宋神宗時代的人,他的一個重大貢獻是編纂《樂府詩集》百卷。而《木蘭辭》就是其中的一首詩。。這首辭講述了一個叫花木蘭的女孩,替父出征,建立功勛,戰後她不願意做官,回家團圓的喜劇故事。這首辭中講述的戰爭發生在北魏和柔然之間。
花木蘭本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英雄呢?歷史上對其身份有很多爭議。一般來說,以河南省商丘市人氏的看法比較統一。河南省《商丘縣誌》說花木蘭乃是商丘花宋村人,故鄉在今天的商丘市虞城縣,其時代為北魏太武帝時代,這個皇帝是北魏第三代皇帝,也是一位很傑出的軍事統帥,很多戰役都是自己親征,滅了胡夏、北燕、北涼等國,統一了中國北方。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這次大戰北魏全勝,戰果輝煌。柔然人被認為是匈奴的後人,還融合了一些其他民族。
關於花木蘭的具體身份,明代的徐渭在《四聲猿》中的說法是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說法,花木蘭的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弟弟花雄年少,還有一個姐姐叫做花木蓮,母親姓袁,他們一家五口。當時北魏政權規定每家要有一位男丁上戰場征戰,父親年邁,弟弟幼小,花木蘭便女扮男裝,隱瞞了身份,替家人上戰場殺敵,軍旅生涯整整持續了12年。後來她立了大功勞,拒絕了朝廷封官的獎勵,回到故鄉,侍奉父母。
但是很奇怪的是還有花木蘭是隋代人的說法,在隋恭帝楊侑年間,這種說法雖然流傳廣泛,但是並不被認同。
花木蘭在歷史上還是很有爭議的,一種認為木蘭正史無記載,只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種認為古代文學作品描寫的是真人真事。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的廣為傳頌。但是花木蘭的姓氏,生卒年不詳,籍貫,史書都沒有確定的記載。
花木蘭是否真實存在,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碑文後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不管歷史上花木蘭是否真的存在,她是的代父從軍故事和她的巾國不讓鬚眉精神開創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先河,鼓舞了一代代優秀的中華兒女。
花木蘭是真有這個人的。不過對她的姓和籍貫有很大的爭議。
最早的說法是姓木,東晉時期任城人,不過這種說法並不被認可。
現今的主流說法是木蘭姓朱,隋朝人。不過出生地點有待考證。有安徽亳州、陝西延安、河南虞城、湖北黃陂四種說法。
謝謝小秘書的邀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