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是指今天的什麼地方?


民國期間,中國北方地區曾建立了著名的塞北四省,以鞏固邊防,他們分別是寧夏省、綏遠省、察哈爾省和熱河省。而當時的北洋政府之所以會成立塞北四省,原因也很簡單。

塞北四省

民國之初,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出現分離主義傾向,而忙于軍閥混戰無力顧及的內蒙,也因此被波及,同時,被稱為漠南蒙古的內蒙古由於面積狹長,地域廣闊、人煙稀少,十分不利於中央政府統治。甚至內蒙也面臨著分離出中國的危險。

因此,當時的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將內蒙古中部地區分為熱河、綏遠和察哈爾三部分,分而治之,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過,在北洋軍閥時期,綏遠尚未成為一個省,而是被稱之為綏遠特別區。1928年,兩次北伐勝利之後,名義上統一全國的國民政府,將綏遠特別區改為綏遠省,綏遠作為一個省,正式登上民國的歷史舞台。

民國中國地圖

如同中國所有省份一樣,綏遠省也經歷了軍閥混戰。著名的「山西王」閻錫山,其實擁有的並不僅僅只有山西一省,位於山西北部的綏遠省也屬於閻錫山的地盤。因此,準確的說,閻錫山應該被稱之為晉綏王,而不是山西王。不過,閻錫山麾下的部隊,叫法倒是更準確,他的的部隊被稱為晉綏軍。抗戰期間,閻錫山麾下名將傅作義就曾在綏遠地區與日寇浴血奮戰,並曾曾經取得著名的百靈廟大捷。

作為塞北四省之一綏遠省,人口並不多,僅有200餘萬,面積也只有32萬平方公里。不過,綏遠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經的綏遠省轄有3個市、20個縣、18個旗和4個行政督察區。相當於如今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大部、巴彥淖爾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的海勃灣區和海南區等地。

綏遠

不過,包括綏遠省在內的塞北四省,雖然為祖國的統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這終歸是軍閥混戰、地方統治力薄弱的中央政府無奈之舉而已。它最大的作用,也不過是防止內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

因此,當新中國成立,大陸完全統一後,新中國完全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維護祖國的統一。而人口稀少、面積也不大的綏遠省,不再具有單獨成為一省的必要。1954年,綏遠省被正式撤銷,併入了內蒙古自治區。曾經塞北四省之一的綏遠省,從此不復存在。

內蒙古自治區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綏遠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綏遠這個名字,現在依稀還在一些抗戰劇中出現。

其實綏遠是民國時期塞北四省之一——寧夏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熱河省。

如今的這些名字,大多已伴隨著歷史的長河滾滾而去。

清代中葉設置了歸綏道,在山西與內蒙交匯之地,因為此地是連同華北平原與草原的交通要道,故而清政府設道管轄並築城屯兵,以保障京西北之安全。

民國初年,袁世凱為了加強對蒙古草原地區的控制,特設綏遠特區。國民黨上台後,1928年設綏遠省,省會位於歸綏城,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

到了建國後的1954年,取消了綏遠省的建制,併入內蒙古轄區。

綏遠省的轄區範圍,包括今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烏海市的海勃灣區,海南區以及烏蘭察布市大部。

解放前的歸綏城

至於綏遠省被取消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建國後北方草原地區由之前的分區防禦狀態轉變為正常的生產狀態,同時綏遠省的人口數量也少,地廣人稀,於是就被併入了內蒙古。

塞北四省之一的綏遠省,就這樣走向了歷史的盡頭。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綏遠地區在清朝時名為「歸綏道」,屬於山西省管轄;在民國時期,綏遠先建區,後置省。其實,「綏遠」的本意為「安定遠方」,最早出自漢代桓寬的《鹽鐵論·備胡》:「務以德安近而綏遠」,所以被後世引申為希望邊疆安定的意思,用來命名邊疆。

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歸綏道、興和道的舊地上建立了一個綏遠特別區,這就是綏遠省的前身。直到1928年,蔣介石才在綏遠地區建省,並以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作為其省會城市。當時,綏遠省與熱河省、察哈爾省、寧夏省並稱為「塞北四省」,是拱衛華夏腹地的北方前沿。

民國時期的綏遠省主要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面積為3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天今內蒙古的包頭市、巴彥淖爾市、海南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等大片地區在內。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防止日軍進攻,綏遠省將省會城市移動到了陝壩,至抗戰勝利後才移回歸綏(今呼和浩特市)。

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境內的國民黨軍隊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宣布武裝起義,隨後解放軍進入綏遠,不費吹灰之力實現了和平解放,也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不過,新中國成立後出於戰略和地理考量,開始逐漸撤銷綏遠省內的許多地區。後來為了更好地管理當地,中央政府在1954年6月決定將原綏遠省併入到內蒙古自治區內,而綏遠也就不再單獨建省。至此,建省26年的綏遠省便不復存在了。


綏遠,是民國時期的塞北四省之一。當年袁世凱為了防止沙俄進一步滲透內蒙古,決定將內蒙古分而治之,於是,成立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寧夏四省。綏遠即是今天內蒙古中部一帶。

綏遠最早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康熙十七年。這一年,康熙皇帝與准葛爾之間的戰爭爆發,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在山西的歸化城屯兵,即在這裡設立了綏遠道,並且設有綏遠將軍在此駐軍。

民國建立後,袁世凱先是設立了綏遠特區。1928年,民國政府改綏遠特區為綏遠省,省會設在歸綏,即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綏遠歷來與山西省的淵源很深。一則它曾經是山西的地方,二則民國時期它又是閻錫山的勢力範圍。因此,抗戰時期才有了晉綏軍。

綏遠省的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是當時塞北四省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綏遠擁有整個陰山山脈地區,是內蒙古草原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整個內蒙古最重要的幾個城市如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蘭察布,包頭都屬於綏遠管轄。

綏遠省的省主席長期以來是由傅作義將軍擔任。後來,傅作義在北平接受改編,綏遠省也就自然地被和平接收了。到了1954年,綏遠省被撤銷,劃入了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這個地名剛一出現的時代是清朝乾隆初期,當時的清政府在歸化城的東北方向五里處興建了一座新城,這座新城是專供八旗兵丁駐防之用,由乾隆皇帝本人親自賜名「綏遠」,取的是「綏靖遠方」之意。

近二百年的發展過後,時間到了民國初年,綏遠城的軍事意義不復存在,歸化舊城和綏遠新城已經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幹脆將新城舊城合併,各取一字,定名「歸綏」。歸綏這座城市,就是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市。

「歸綏」這個名字也並不是北洋政府的專利,它其實從清朝已經出現了,最初是山西下設的四個道之一——歸綏道,道台衙門正是設在歸化城。

1914年,北洋政府把歸綏道從山西省划出來,連同歸化城土默特左、右二旗,再加上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這兩個盟一起,成立了綏遠特別區,這也是一個省級行政區,新成立的「歸綏市」就成了綏遠特別區的軍政長官都統的駐地。

之後的國民政府上台後,把綏遠特別區改名為綏遠省,一直持續到1954年,綏遠省才被裁撤,全部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隨即改名為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直到今天。

山西人自古以來有走西口的傳統,歸綏(呼和浩特)就是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地,一方面,清朝中後期的歸綏道本來就屬於山西管轄,另一方面,歸綏城裡居住生活的山西人眾多,兩地聯繫密不可分,直到現在,呼和浩特的口音跟山西人幾乎無異。

喜歡看電視劇《亮劍》的朋友們也會記得楚雲飛的「晉綏軍」這個稱呼,沒錯,當年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一度也署理綏遠,所以他手下的國民革命軍才會有「晉綏軍」這個特定稱呼,晉、綏不分家,當年兩邊是十分親近的自家人。

回應題目,「綏遠」這個地理名詞,在1739年到1912年它是一座城,1912年到1913年它是一個縣,1914年到1928年它是一個省級特別行政區,1928年到1954年它是一個省,1954年至今,它是一個逝去的地理名詞。


綏遠是民國和新中國初期的一個省級行政區,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大體位置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綏遠面積大約33萬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原為主,北部是蒙古高原,大都是戈壁沙漠,白雲礦區就在此處;中部是河套地區,黃河穿流而過,土地肥沃,百姓富足,綏遠的主要城市包頭、歸綏等都位於此;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有名的成吉思汗陵就在這裡。

民國時期綏遠(深藍部分)在全國的位置

清末民初,綏遠屬於山西省管轄,當時叫歸綏道。1914年,北京政府為開墾邊區,特將其從山西省分離,設立了綏遠特別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將綏遠特別區改為綏遠省,這是綏遠設省之始。

民國綏遠省地圖

綏遠雖然設立了省級政府,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山西軍閥閻錫山控制之下,閻錫山部下商震、傅作義等人先後主政綏遠,所以山西部隊也被稱為晉綏軍。

經過十餘年的規劃、發展,至1949年前,綏遠省下轄歸綏市和四個行政督察區:

第一區,專署駐武川縣,轄武川、包頭、固陽、薩拉齊4縣及包頭市;第二區,專署駐集寧縣,轄集寧、豐鎮、涼城、興和、陶林5縣;第三區,專署駐東勝縣,轄東勝、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4縣;第四區,專署駐陝壩市,轄陝壩市(今內蒙古杭錦後旗駐地陝壩鎮)及五原、臨河、安北、米倉、狼山、晏江6縣。

1949年後,綏遠和平解放,綏遠省繼續保留,並成立了綏遠省人民政府,省會駐歸綏市。1954年3月,綏遠省建制撤銷,原轄區整體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綏遠,我們在很多的抗戰電視劇電影里都聽到過這個地名,但是我們現在的地圖上卻找不到這個地方了?那麼這個地方到底去了哪裡呢?

很簡單那就是撤銷了。綏遠作為一個省份出現就是在民國的時候,主要的範圍就是今天內蒙古中部南部地區,包括了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的海勃灣區,海南區,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大部分地區。民國三十六年也就是1947年的時候全省面積為32萬多平方公里。

在清朝的時候已經有綏遠這個地名了,當時為歸綏道,屬於山西省管轄。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與興和道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抗日戰爭時期省會為陝壩(今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1954年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

那麼綏遠為什麼後來又被撤銷了呢?其實綏遠一開始設置的目的就是防止俄日在中國北方的滲透。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是想把綏遠地區提升為省份了,但是還沒有實行清朝就成為歷史了,到了民國的時候,一開始就是成立了綏遠特別區。1928年的時候為綏遠省。看過《亮劍》的都知道楚雲飛就是晉綏軍358團的,這個綏就是指的綏遠,因為綏遠本來一開始就是山西省管轄的,後來到了民國軍閥混戰的時候,山西和綏遠就一直被這些軍閥控制著就成了閻錫山的地盤。抗戰的時候綏遠被日軍佔領,綏遠抗戰也是很多人都聽過的,爆發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比如說百靈廟戰役等等。

到了建國初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撤銷了和新建了很多省份,當時內蒙古自治區已經成立了但是大部分地方就是今天內蒙古的東部地區,當時內蒙古地區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城市做省會,就把察哈爾的張家口給內蒙古自治區了,但是在這裡的地理條件並不是很好,而且綏遠省地廣人稀,但是他的省會歸綏很好人口多,交通也很優越,和內蒙古自治區合併的話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這個時候也不需要防止外國對該地區的滲透了,所以綏遠被撤銷併入內蒙古就這樣定下來了。後來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也遷到了歸綏,改為呼和浩特市。


關於綏遠這個已經消失的省份,專註於地理知識和旅行資訊的——地理答啦,簡要進行一下介紹。

綏遠是我國在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一個省份,位置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中南部,其管轄範圍大致包括現在的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

綏遠地區在清朝時一部分原為歸綏道,屬山西省,另一部分為內蒙古的興和道,清代時綏遠屬漠南蒙古的一局部,因設有綏遠駐軍駐守此地,故名綏遠。

1914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當局為增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將歸綏道與興和道從山西和內蒙古析出,設立綏遠特別區,另有伊克昭盟和烏蘭察布盟也劃歸綏遠。1928年改稱綏遠省,省會為歸綏(今呼和浩特)。

綏遠省轄歸綏、包頭2市,以及豐鎮、集寧、涼城、陶林、興和、龍勝、歸綏、武東、武西、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薩縣、包頭、固陽、五原、臨河、安北、狼山、米倉、晏江、東勝等22縣及鑲紅旗、鑲藍旗、正黃旗、正紅旗、土默特自力旗、東公旗、中公旗、西公旗、茂明安旗、達爾罕旗、四子王旗、准格爾旗、達拉特旗、烏審旗、扎薩克旗、鄂托克旗、郡王旗、杭錦旗等旗。

綏遠省是與察哈爾、熱河、寧夏並稱的民國塞北四省之一。1954年綏遠省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不過,關於綏遠這個省份的歷史還有故事,依然在民間流傳著。

以上!


我們都知道,閻錫山的軍隊被稱之為晉綏軍。晉我們都是知道,是山西的簡稱;可是這綏,很多人就不太清楚是什麼意思了。

其實是,這個綏,同樣代表這一個地名,那就是綏遠,一個只存在於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初期的省級行政區。

關於綏遠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清朝為了方便控住蒙古地區,除了滿蒙聯姻和蒙八旗之外,還在蒙古各地設置了駐防將軍或者駐防都統,包括有察哈爾都統、熱河都統、綏遠將軍……

清末時期,在沙俄的扶持下,外蒙古地區一直在謀求獨立,內蒙古地區也被沙俄不斷滲透。民國建立後,為了防止沙俄的進一步滲透,袁世凱決定對內蒙古地區實施分而治之的策略,因此察哈爾、熱河、綏遠這個三個特別行政區先後成立。

到了1928年,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之後,又將察哈爾、熱河、綏遠這三個特別行政區改為省,再加上從甘肅分出來的寧夏省,合稱為塞北四省。

塞北四省中,除了寧夏省之外,察哈爾省、熱河省、綏遠省都是抗戰的前沿陣地。日本人在侵佔東北之後,又開始繼續南下蠶食我國的領土熱河抗戰、綏遠抗戰就此爆發,在察哈爾省也有馮玉祥領導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新中國建立之後,塞北四省的命運都迎來了新的變化。

察哈爾省於1952年被取消建制,轄區被分別劃入到山西省和河北省。

熱河省在1955年被取消建制,轄區分別被劃入到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河北省。

綏遠省在1954年被取消建制,轄區被劃入到內蒙古自治區。如今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的海勃灣區,海南區、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及烏蘭察布市,都屬於當時綏遠省是管轄範圍。

寧夏省,在1958年10月25日,正式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

塞北四省中,如今也只剩下寧夏還保留著自己的建制,其他三省都已經併入其他省。


推薦閱讀:

野心勃勃的滴滴,又怎甘心只做一個「計程車公司」呢?
打鐵,確實還得自身硬。
講座一瞄 | 社會學如何觀察社會?以單位製為例
小伙全身化學燒傷感染致死,家屬索賠遭拒公道究竟在哪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TAG:旅遊 | 社會 | 地理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