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父母需要陪伴嗎?


我的觀點是:不需要陪伴,養成好習慣更重要

我的兒子今年7歲,上小學一年級,從幼兒園開始我就幫助孩子養成了三個好習慣。

第一: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我記得第一次孩子找我和媽媽幫忙做手工的時候,我非常認真的告訴兒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做」 ,兒子說:「我不會」,因為兒子是左利手,所以用剪刀非常不順,當然不喜歡手工了,所以很沮喪。我繼續告訴兒子:「作為爸爸媽媽,我們願意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你願意請我們幫忙嗎?」 孩子欣然接受。我們一起分析,最後找到了做手工的難點,就出在剪刀上,所以媽媽給兒子買了一把左手用的剪刀,從此之後,所有的手工都是兒子自己做,遇到問題,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但是需要分清楚主次關係,學習是他的事,他需要為此負責。

第二:寫完作業就可以玩嘍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寫字不好,擔心孩子上學跟不上進度,擔心孩子練習的不夠,都會在孩子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後再給孩子布置一些自己制定的作業,美其名曰強化練習。對於這個觀點我是反對的,這樣會造成孩子拖延作業的習慣。我們假設一下:「當你在單位里完成了老闆安排的工作之後,老闆笑嘻嘻的說,這麼快做完了,那再把這個也做了吧」 你的心裡怎麼想呢? "以後誰先做完誰是傻子" 。所以,我告訴兒子,只要作業寫完,剩下的就是玩。(我會和孩子玩注意力練習的遊戲,玩數學遊戲,玩記憶力遊戲...),所以我的孩子永遠是幼兒園裡第一個寫完作業的小朋友,有一次甚至為了早點寫完作業,而選擇了不吃晚飯,(回家可以吃),到目前為止,我從來沒有為孩子寫作業拖延而發愁過,暑假期間,兒子會早晨7點起來,不吃飯,不刷牙,不洗臉,先把作業寫完。

第三:把糾錯變成一種樂趣和習慣

為了圖快,一定會出錯,或者寫字不認真,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所以為了早點寫完作業,兒子寫字的整齊度和錯題率自然會比別的小朋友高,所以我會選擇先不考慮整齊的問題,三年級之後再考慮,目前先保證速度和準確率。我會鼓勵他自己檢查錯誤,每次檢查出錯題的時候我會非常認真的肯定他,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做完題自己檢查的習慣。

所以,我非常不贊成父母陪同,但是前提是幫助幼小的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這個很重要,家長陪同可能出現的問題

1、不陪就不認真寫作業

2、糾錯靠家長督促,失去主動性

3、反覆糾錯和嘮叨會造成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住院,真是覺得很吃驚。

首先我個人覺得,很多父母沒有分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是誰的事?是孩子的?還是父母的呢?寫作業是孩子為自己寫的?還是為父母寫的?

我是一名八零後,在我小的時候很少身邊有家長會陪著寫作業。但我們也都會很自覺地去完成作業呀,雖然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有不寫作業的時候,第二天到了學校被老師狠批一頓,就很長記性,回家再也不敢不寫作業了。而且在我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我寫作業是我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他們寫的,如果有需要他們幫助的地方可以說,但如果不希望他們在身邊陪著,他們就去做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在屋裡寫作業。

所以我覺得孩子寫作業,父母需要的是

第一、接納;很多父母之所以要陪著孩子寫作業,是因為孩子會邊寫邊玩。那父母試想一下,你們小的時候寫作業,就能全神貫注的不分心的寫么?那為什麼孩子不可以。所以,我覺得要接納接納孩子出現各種小的狀況,而不是一出現分心等現象,就訓斥責罵。

第二、尊重『、信任;我見過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會說「我自己能寫,我自己可以」,但很多家長,卻表示你自己寫就該怎樣怎樣了,要麼就一會過去看一眼,一會過去看一下。我想說的是,當你覺得你被信任的時候會做的更好,還是不被信任會做的更好。那同樣,是否可以真的相信孩子自己是可以的。

第三、輔助;就像我說的,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家長可以問孩子需要我們幫忙么?或者需要我們做點什麼么?如果不需要那就做自己的事情。

第四、言傳身教;其實好像沒有誰那麼願意寫作業,那作為家長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是否自己也可以坐在哪看看書之類的,當孩子看見父母都在學習,很多孩子內心是有觸動的。

第五、告訴孩子,寫作業是你的事情,如果你不寫完,或者寫錯了不檢查,那當老師問的時候,你自己去和老師解釋,我是不會去的。讓孩子知道他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我們孩子的老師主張我們要陪孩子寫作業。很多家長也照做了。

但最主的還是看孩子和父母,為這之前做了多少功課。

我的孩子,我主張不陪伴寫作業。各自管自。因為我沒有時間去陪伴老大寫作業。我還要照顧二寶。而且家裡只有我一個大人。為此,我在大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工作了。告訴他,他 的事,只能由他自己來完成。因為,媽媽有媽媽的工作和任務,要媽媽陪著寫作業,媽媽可能做不到。

這個老師當時也要求家長來陪孩子寫作業。我能做的到就是提供相對來說安靜的環境,陪著寫作業,是萬萬做不到的。大寶在一年級的時候,確實因為這些事,跟我鬧過。說因為我的不陪伴,他總是控制不住想玩。甚至也跟老師講過。後來,老師也找過我。我跟大寶是這麼溝通的。想要學習好,要利用上課的時間,把所有的問題弄明白。課下,我只能幫你做最後的判斷。卻不能時刻在你跟前看著你做。我們的家庭結構跟很多家庭不一樣。只有媽媽一個人,來看著你們倆,媽媽做不到。不過你的學習成績已經不錯了。只要你把作業,當成考試來完成。考試的時候只有自己獨立完成才可以。這樣,你就不會感到難過了。而且之前我們也看過書(爸媽不是我的傭人),對不對。大寶9月要上三年級了。兩年的時間一直獨立寫作業,雖然有時寫不完。但在最後關頭,都能積極的補救。

也算是,沒有依靠的孩子,早早的獨立了吧。這期間,總是會有一團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擺事實講道理,不能一吼了之。引導孩子多讀書。也是培養正確的獨立的一種工具!想好了就堅持到底,決不能因為一時的不如意,就開始陪寫。

如果你決定要陪伴孩子寫作業。那麼,你真的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在作業或者考試中失利,很有可能要埋怨爸爸媽媽。沒有陪到位!

也可能會因為家長的陪伴,孩子不願意主動,更不想自己分重點。把陪著的家長當做拐杖。到了家長陪不了的時候,可能會吃虧。大了再改變寫作業的方式。個人感覺就更難了。


對於孩子寫作業是不是要父母陪伴,我覺得這主要不是父母要不要陪伴的問題,而是怎樣讓孩子學習習慣能力培養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寫一會兒,玩一會兒;一個小時的作業,孩子能寫2-3個小時還不止;孩子寫作業時,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就是沒辦法安心寫作業;還得家長陪著。

孩子寫作業拖沓磨蹭的深層原因主要有:1. 父母包辦型 2. 缺乏時間觀念型 3. 注意力分散型 4. 缺乏興趣型 5. 天生氣質型。

那麼針對不同的原因,我們要對症用不同的方法化解:

1. 父母包辦型:父母插手太多,包辦原則強,只讓孩子「學習」就好。這類父母管的太多,幫助孩子過多,孩子依賴性強,條理性差,工具準備不齊全。這類父母要教會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條理性,不強制,按孩子意願,放手讓孩子自己體驗。讓孩子明白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一步步引導孩子去做,空閑時間讓孩子自由支配自己鍾愛的事情。

用做家務來鍛煉孩子順序把握,條理規律,適當引導孩子做事步驟,慢慢形成規則,條理,潛移默化的形成習慣。

2. 缺乏時間觀念型:對孩子來說,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沒有固定的。家長可以看鐘表,孩子是感覺不到的。家長替孩子安排好,就讓孩子難以把握時間的觀念性。可以提供小鬧鐘,沙漏倒計時等,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做事,家長退一步!放開手,相信孩子會做好,會做的更棒!

3. 注意力分散型:注意力不集中,專註力不夠。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訓練專註力培養的遊戲,從而提升專註力。比如:拋接球,連線畫,數字劃消等。

4. 缺乏興趣型:孩子的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習能力需要提高。寫作業前和孩子討論關於書面知識的話題和遊戲,共同探索引起孩子興趣。感受學習興趣,特定科目特別對待,知識跟不上,也就沒有興趣去做。可以讓孩子把題講給家長聽,讓家長學習;也可以抓紙團,倒計時法,玩法多興趣自然也就多了。

5. 天生氣質型:「完美心」追求明顯,低年級孩子表現明顯,寫的慢要求高。「橡皮綜合症」怕錯要求高。這種孩子大多數因受家長的影響形成的。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家長多引導多鼓勵少批評,用正確的方法多鼓勵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讚美,就如小樹苗需要水一樣,真正的鼓勵會激發孩子的內需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


也要看是什麼類型的作業吧!

有些比如手工協作類的,讀書默寫類的等等還是需要家長陪伴參與其中的。

如果是其他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建議家長還是不要在做作業的正當時參與進去。有些家長喜歡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看著他做,有不對的立馬打斷並指出來,如果是這樣,我認為大可不必。這樣很容易破壞孩子學習的專註力和阻礙其思維的連貫性。可以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後,讓其自己檢查一遍,有不懂的問家長,或者家長再瀏覽一遍,指出有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當然,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家長可能更需要側重於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比如每天下午放學後,休息十五分鐘,孩子需要寫作業,家長在旁邊安靜的做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可以督促孩子,另一方面,也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孩子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特別重要。我周圍有不少孩子做作業愛臨時抱佛腳,平時挑燈趕作業,暑假就臨近開學來趕作業,這樣不僅對身體不好,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時間觀念。

綜上所述,家長要靈活變通,對於孩子寫作業,可「陪」可「不陪」。


關於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沒有養成的前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寫作業,是需要家長的陪伴的。這個階段孩子寫作業,往往會出現邊玩邊做,或者書寫潦草,或者書寫姿勢不正確等等需要家長督促改正的缺點。家長的陪伴和提醒可以讓孩子快速的形成好習慣,而好習慣的養成為後期的放手也做了鋪墊。當然在陪伴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打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也要注意不能干涉孩子的獨立思考過程和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堅決不做幫忙做作業的家長!

第二個階段是好習慣已經養成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做作業,家長是不需要陪伴的。家長可以做到偶爾抽查,但是已經基本上可以完全放心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了。

總的來說,在習慣養成的初期,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督促。習慣一旦養成,家長只需要偶爾檢查就好了!但是日本家庭有一個習慣,孩子完成作業一定要在家長能偶爾轉過頭看得到的地方完成,不能一個人單獨躲在房間里。這樣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起到督促的作用。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各有各的觀點吧。畢竟孩子小的時候,比如一二年級,他還沒有養成自主寫作業的習慣,而且寫作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這就需要家長在一旁給予孩子幫助。而且家長此時的陪伴,還可以不斷提醒孩子形成良好的坐姿,包括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孩子後期的學習與發展是很有裨益的。為什麼,在該陪伴的時候家長卻要以放手為由放任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呢?即使是龍應台,在孩子剛上一年級開始寫拼音的時候,還要拉張椅子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寫作業呢,難道她這個博士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還不懂對孩子的教育?因此,我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寫作業時必要的陪伴不可少。此時的陪是為了將來的不陪,為的是幫助孩子早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當然,可能也有家長認為,長期陪伴孩子寫作業會導致家長不由自主在一旁指手畫腳,不但令孩子分心,更導致了孩子過度依賴家長的幫助,反而不能早早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關於這,就要看家長如何去把握幫助的度了。凡是孩子能自主完成的,一旁陪伴的我們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否則越幫越忙;而只需在一些大問題上給予對孩子的提醒並適時監督,比如寫作業不能玩玩具,你就只需把他的玩具悄悄收走就好,比如彎腰垂背,你就一聲提醒促其坐好便是。

不管怎麼說,所有的陪伴其實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為了孩子將來不需我們陪伴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若是認識到此,你又何必糾結於該陪還是不陪呢?


孩子寫作業,當然需要父母的陪伴。

在小學時期,成績是否足夠好可能是其次的,最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個陪並不是普通意義的陪伴,準確說在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學習成績,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學生學習不認真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寫個作業需要家長吼幾遍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完成。

真的是孩子太調皮了,還是家長在早期習慣養成的時候沒有引導好。要讓孩子形成好的習慣,從小學一年級一入學就要開始。

每天固定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讓孩子慢慢養成回到家要在固定的時間先完成作業,寫好作業之後才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小的,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和監督,小朋友是不可能自動生成「習慣程序」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引導,小朋友分分鐘就會養成不太好扳正的壞習慣呢。

每天陪著孩子完成作業、複習以及預習的一整套流程,讓孩子鞏固今天的學習內容,預習明天要學習的內容。長期的養成,會讓小朋友有踏實正確的學習流程。

那麼我們陪孩子寫作業,是不是意味著在孩子寫作業的指手畫腳?當小朋友專心去做一件的事情,千萬不要打擾他。不停的打擾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做事情的專註力。

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家長可以一起檢查作業內容,接著讓孩子自己列出複習重點在哪裡,預習的重要內容是什麼?這個過程實際也是慢慢的讓孩子養成獨立寫作業的過程,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孩子在學習習慣會讓你省心很多。

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讓小朋友自己收拾好書包和文具。如果孩子剛開始不會的,可以指導一兩次。隨後就要放手讓小朋友每天完成作業,收拾好文具,放好作業本,準備好明天需要的文具等。

不要斥責孩子,用威脅的口氣逼迫孩子,畢竟你是要讓他明白道理的遵守規矩,而不是被逼迫的。


首先,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家長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弄明白上課的內容嗎?是為了保證孩子在這個時候真的是在寫作業,而不是在做別的事嗎?這些目的似乎都太簡單和表面。陪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愛思考、懂得探究的精神。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

孩子剛上小學,接受到正式的學校教育,這個時期正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小學低年級,接觸到的知識較為簡單,一般來說孩子都能學會,知識上存在的差異是不大的,更多的只是孩子是否學習,但到了小學五六年級,乃至到初中,學習分化的現象就很明顯了。就會出現有的孩子怎麼學也學不會,有的孩子沒費太大力就能取得好成績的現象,其實這其中不僅僅是孩子的智商問題,更多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觸,糾正一個壞習慣比形成好習慣要難得多。所以小學一二年級,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到孩子大一些,就可能需要花費更大的功夫,事倍功半。

而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其實是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監督的。孩子在小學低年級,身心發展都很不成熟。就注意力來說,小學低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維持大概只能在25分鐘左右,讓他在書桌前全神貫注一個小時是幾乎不太可能的。而家長的作用就在於,如何讓他能夠全神貫注的25分鐘的效率達到最大化。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不好好寫作業並不僅僅是他這個孩子不懂事,不愛學習導致的,而是限於他的思維、身心發展水平。

所以,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我是贊成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

陪孩子寫作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陪孩子寫作業,家長很難做到只是在旁邊看著,難免會給孩子一些指導,回應孩子的求助,這都沒關係。但沒有一定的溝通和指導技巧,家長難免會有情緒「這麼簡單怎麼還不會 」、「在學校怎麼聽課的」,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孩子滿臉淚珠,家長一臉崩潰。

其實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學習是有很多技巧的,首先就是要和孩子進行平等對話,盡量是一問一答,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解題思路,直接告訴答案等。有心理學研究就觀察了學優生和學困生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溝通數學學業的過程,結果發現,學優生家庭中,家長和孩子說的話的總量差不多,而學困生的家長要比孩子說的話要多,更多是家長對孩子的一個單向溝通,並且學困生在和家長一起討論的過程中,情緒壓力也會更大。因此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多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

其次,家長具體怎樣指導孩子也是有竅門的。我們不提倡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也同樣不提倡過於抽象的問題,看似在做一些方法的指導,實際不涉及具體題目的探討。比較好的指導方式是基於方法和內容。比如「你具體需要什麼條件」,「這一步之後是不是該繼續算xxx」等,同時也需要給予孩子恰當的鼓勵,比如「你一定能做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同時對學習充滿信心。

最後,家長也要和老師及時溝通,如果解題思路和參考答案不相同,不能僅僅依靠「自己當時學」的去指導孩子,以防其形成不正確的解題思路。

陪孩子寫作業,也需要適時放手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就要考慮逐漸放手了,採取其他方式參與孩子的學習。比如家校溝通,以及和孩子一起總結期末考試卷等等,就不需要天天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了。


當然,陪不陪孩子寫作業絕對不是孩子學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但如果家長對於此過於焦慮,不妨就多學習如何陪孩子寫作業,如果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吧。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擔心不督促孩子做作業的話,孩子會不做作業或胡亂應付完成會被老師點名批評。

有的家長卻反駁,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陪伴孩子做作業,孩子會有為家長寫作業的想法,會養成依賴家長、不動腦筋的壞習慣。

那到底該不該陪著孩子寫作業呢?

1.如果孩子剛上小學家長就督促孩子寫作業,孩子和幼兒園放學回家玩耍一對比,心理會形成明顯的落差。他們覺得寫作業就是一件被動的苦差事。孩子不會對上小學寫作業產生好感,無法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有積極學習的動力。

2.如果是老師要求的是家長幫忙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其實老師的意思並不是要家長輔導孩子不會的題目,而是讓家長幫忙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家長陪讀模式開啟,孩子就有依賴,養成了不懂等著爸媽幫忙解答的壞習慣。家長的陪伴使孩子的思維變得懶惰,甚至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這不利於孩子學業的發展。

3.家長陪著孩子,孩子會刻意在家長面前表現出痛苦,博取家長同情,妄想逃避做作業的過程,家長會發現孩子寫作業越來越磨蹭,這就是家長的陪讀的後果,嚴重影響了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和質量。

4.孩子寫作業時,家長陪讀忍不住表現出來的情緒,會對孩子寫作業產生影響。家長的嘮叨、叮囑、對孩子的不滿意等很多負面情緒爆發時,都會讓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孩子寫作業的心情,孩子無法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

所以我的觀點是:孩子做作業,家長不陪同(陪同≠陪伴),孩子寫他的作業,家長看家長的書,互不干預、互不打擾。


推薦閱讀:

發現學校男生和女生手拉手現象的比較多,這是什麼原因?
英語課文怎樣背?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