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病了就會打點滴打到血管里,一次性打四瓶藥水,血管里怎麼裝得下?


這個我可以告訴你,本人曾經親身體驗過這件事情。

當時是我上高中那個時候肚子疼,好像是因為什麼病去醫院裡面,當時是晚上9點,醫院的那個醫生給我看病的時候,他說你這個只能夠掛鹽水了,我說話鹽水的話你看著辦,反正明天能夠正常上課就行。

然後她就給我開了三大瓶的鹽水,當時在扎針之前她就跟我說了一句話,說這個針頭插進去,過一段時間,你如果感覺到痛,你跟我說一下,然後由於是三大瓶鹽水,又趕時間,要把這個鹽水掛完,所以那個流量,他開的特別大。

當時就感覺整個人有一種刺痛的感覺,然後我跟他反應之後,他稍微加小了這個流量,然後他又問我說你家裡有沒有什麼其他的人,叫他們過來一下,我說幹啥,他說這個你上廁所,估計會上的特別勤快,你考慮一下叫誰過來幫你一下。

事實上,整個打鹽水期間我上了不下於十趟廁所,一直掛到凌晨一點鐘,終於,第二天能夠肚子不疼,去上課了。

一直就這樣,連著掛了三天。


裝,肯定裝得下!

但不能因為裝得下,就打點滴,而是要由適應症才選擇打點滴。

一個60公斤的人,大概血量是在5000ml,每天我們飲水量是2000到2500ml。實際上我們身上的水分或者血液都是一種動態的調節,通過飲食、喝水、排泄、呼吸及皮膚的蒸發進行調節,這樣就可以保持平衡,形成一個動態的過程。

補了四瓶液,一般液體除特殊情況外,比較大的一瓶500ml,四瓶2000ml,所以從一個成年人來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當然這裡面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包括心功能問題,包括輸液速度等等。

最主要的是是不是需要輸液,這是大家關心的重點。

一般情況下,以下幾種情況需要輸液: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用於治療燒傷、失血、休克等。

2、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脫水、嚴重嘔吐、腹瀉、大手術後、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管飼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等。

4、輸入藥物,以達到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靜脈給予抗菌藥物。

6、經口服或肌注給葯治療無效的疾病。

7、各種原因所致不適合胃腸道給葯者。

8、因診療需要的特殊情況。

一定不能過度輸液,一定不能過度醫療!


血管里當然會有很多的血才會流通。

我們整個血管的系統或者叫做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動脈和靜脈共同構成的。其中心臟是動力的器官,幫助我們血液進行循環,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

動脈因為血管壁比較厚,存在著張力,所以幫助我們全身的臟器進行供血,尤其是內臟和頭部的供血非常關鍵。

靜脈的血管壁薄,屬於儲存血液的好地方,它可以從很細的管徑都很粗的管徑隨時進行收縮調節,簡單的比方,把自己的手抬高和下垂的時候,看看手背上的血管就可以了解了。

我們全身的血量,如果按照一個標準體重為120斤的人來講,大概血量是在5000毫升。每天我們飲水量是2000到2500毫升。

所以實際上每天,身上的水分或者血液都是一種動態的調節,通過飲食,喝水,靜脈輸液補充很多的水分,又通過呼吸,排泄以及皮膚的蒸發進行流失,這樣就可以保持平衡,形成一個動態的過程。

所以補了四瓶液,即使一瓶是500的話,也不過2000毫升,所以從一個成年人來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以上的是回答關於血容量的一個問題。

但是下面要討論另外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補液。在醫學裡靜脈補液的目的,一個是補充,容量或者能量,讓身體維持運轉,另外一個是通過藥物的吸收,抵抗一些外來的侵害,比如抗生素,就是為了抵抗細菌而使用的。

另外一些比較危重的情況可以補充一些電解質或者一些身體內的必要的成分來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比如,免疫球蛋白,促紅素等等。

所以不要在醫學裡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

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會存在著一些過度醫療的現象,最為泛濫的就是關於感冒的治療。

其實大部分的感冒都是病毒性的感染,大部分的抗生素是無效的,但是病毒感染之後,可能會合併著一些呼吸道的細菌性感染出現,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疾病好的更快就會採用輸液治療。

其實按照正常的抵抗力,我們正常的成年人絕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過關的,不一定需要輸液治療,口服一些對症治療的藥物,比如降溫、鎮痛足可以, 畢竟我們身體內還有很多的自我防禦的細胞是可以提供免疫力的。

所以打點滴不是問題,為什麼打點滴是關鍵問題。


正常情況下,人體是通過肺、皮膚的蒸發, 汗液、尿及糞的排泄分泌丟失體液,並通過飲食來補充所丟失的水分。患者在輸液過程中,血容量增加,體液主要通過尿液排泄,達到血容量正常水平,所以不用擔心血管能否裝得下。

說到輸液,小編不得不說一下某些輸液的誤區。很多人認為「輸液見效快、療效好」,一生病就去輸液。其實這樣做會讓身體付出很大代價,因為輸液相當於一次微小手術,會刺激血管、增加心臟負擔,甚至有可能感染等風險。

其實,有這4種情況才提倡輸液,可別一個小感冒就想著去輸液:

1.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如口腔或喉部有損傷,難以口服藥物時;

2.消化功能不好,胃腸道吸收差,口服無法有效吸收時;

3.緊急狀態下,危急重症患者口服藥物不能緩解時;

4.患皮膚類疾病,但外用藥物無效時。

看病用藥一定要遵循「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輸液」的原則,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小編在醫生上班,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喜歡帶著掛著吊瓶的孩子到處走,他們真的是在拿孩子的命開玩笑,有些醫護人員可能也沒有宣教到位。輸液時離開病房或輸液室你知道有多危險嗎?

1.針頭移位或脫出

輸液時沒有醫護人員巡視,一旦發生輸液針頭脫出、移位、漏液等現象,會導致藥物外滲,皮下腫脹、疼痛甚至靜脈炎,增加痛苦,延誤治療,有些刺激性藥物滲入皮下可能引起嚴重的皮膚反應,增加痛苦。

2.藥物成分被破壞

有些葯需要避光,如果四處走動讓輸液瓶暴露在陽光下,藥物成分容易受到破壞,藥效降低,甚至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3.耽誤最佳搶救時間

過敏體質的患者和兒童,輸液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較大,若在遠離醫護人員的地方出現過敏反應,特別是過敏性休克,可能失去寶貴的搶救時間。


在我們的身體裡面,體液的調節和代謝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斷維持著正常的平衡,所以四瓶液體,即使是大瓶500毫升的,人體也是可以承擔的。

在輸液的時候,我們並不是一下子把所有液體傾倒進血管里,而是有一個滴速,慢慢把這些液體輸入到體內的。

在輸液的過程中,我們的機體仍然在工作著,毛孔在排出汗液蒸發,腎臟在工作生產尿液,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就是從尿液裡面排出的。

所以即使是輸液輸了幾瓶,這個液體也並不是全部進去到血液裡面不代謝了,而是加入了人體的循環,在不停地變為尿液,汗液等等。

不得不說,我們的人體真的是一個有趣的精密構造,各種系統分工協作,通過各種調節,達到微妙的平衡狀態。


人均可能會生病,打點滴是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有時一次性打好幾瓶藥水,有人會感到疑惑,多量的藥水,血管里能裝下嗎?

人整個血管系統叫循環系統,心臟動、靜脈所構成。每天人體里水分或血液均為動態調節,經飲食等靜脈輸液提供水分,又經呼吸、排泄、皮膚蒸發等方法來流失,令其處於平衡動態過程。

人體腎臟可以將多餘水分排出

有時打點滴一次不能完成,隔段時間還要再進行,主要是要維持這段時間血葯濃度處於標準水平內,發揮醫治的效果。人體一共存在五升血液,於體內循環。

人在打點滴時,血容量便增加,人體增加多餘液體,腎臟加快工作,人的腎臟能將其由血液分離出,將人體中多餘水分快速排至體外,所以打過點滴的人都有體會,在打點滴時或打完點滴後會想要去廁所。這樣就算打幾瓶點滴,也不用太擔心血管是否能裝下。

不建議經常輸液

有的人覺得生病了輸液好的快、療效好,所以一些人病了便選擇輸液。其實這會令人體付出較大代價,輸液就好比進行一次微小的手術,會刺激血管、加大心臟負擔,甚至存在感染等風險。


這個問答很有趣,血管里怎麼裝的下四瓶藥水?

看似有點搞笑的問題,其實裡面有很深的醫學知識,請大家靜心聽我道來。

人生病了就會打點滴到血管里,那麼打多少呢?血管里到底能裝的下多少液體呢?

一個正常成年人,細胞外液占體重的20%,如果體重按50kg計算,大概有4000ml左右的血液,意思是人體的血管大概有4000ml的容量,這個容量是一個動態的,會不斷變化。那麼,血管除了容納這4000ml的血液以外,還能容納多少液體呢?

我們先去看看一個手術病人的輸液情況是怎樣的。我們知道,一台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給病人補充血液和液體,補多少有相關規定,手術補液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入手術室後補充前一晚的不顯性失水量;二,麻醉引起的體液變化;三,術中維持量,包括第三間隙轉移量和術野蒸發以及不顯性失水。四,術中丟失量,包括出血,尿量等等。

具體怎麼計算我這裡就不詳細描述了,說一個病例,一個50kg成年人氣管插管全麻下行開胸肺葉切除手術的補液量,手術第一小時10~15ml/kg,以後每小時輸液量基礎需要量2~4ml/kg.h,維持量4ml/kg.h。即,入室後補充1000ml左右,麻醉引起液體變化500ml,維持量600ml/h(第三間隙轉移量300ml+不顯性失水300ml),如果術中出血較多,再根據具體情況補充血液。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手術輸液量,當然要根據手術時間,手術創傷大小、難易複雜程度,術中出血情況,等等來決定具體的輸液量。

好了,我們回到問答里的問題,生病以後輸四瓶液體血管裝的下嗎?

輸四瓶液體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一下子)內全部輸完,輸液速度也要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使用藥物的藥理性質等來決定輸液速度。臨床上最大容量一瓶液體一般是500ml,四瓶也就是2000ml,在輸液過程中人體血管內容量是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輸入人體的液體絕大多數都會以碳水化合物(尿液)排出體外,少部分以汗液、蒸發等形式排出體外,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給病人」輸四瓶液體」是沒有問題的。

裝的下!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點擊右上角哦,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人病了打點滴並不稀奇,有時一次性打四瓶藥水,有時甚至更多,那麼,血管里怎麼裝得下?

  問題好像不好解釋,其實道理很簡單,簡單的說就是這些液體大部分都被排出了體外。

  大家知道,我們整個血管的系統叫做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動脈和靜脈共同構成的。每天我們身上的水分或者血液都是一種動態的調節,通過飲食、喝水、靜脈輸液補充很多的水分,又通過呼吸、排泄以及皮膚的蒸發進行流失,這樣就可以保持平衡,形成一個動態的過程。患者在輸液過程中,血容量增加,我們的腎臟會把它從血液里分離出來,變成尿液排出體外,假如你有打點滴的經歷,可能會在點滴途中或者點滴之後有尿意,去廁所之後尿液的顏色會變淡,甚至透明,尿量也會比較大,就是基於此的原因。點滴有時候打一次還不夠,需要隔一段時間打一次,這是為了維持這一段時間的血葯濃度在一定的水平之內才能發揮治療作用的原因,所以不用擔心血管能否裝得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輸液見效快、療效好」,一生病就去輸液。其實這樣做會讓身體付出很大代價,因為輸液相當於一次微小手術,會刺激血管、增加心臟負擔,甚至有可能感染等風險。

  有這4種情況才提倡輸液,可別一個小感冒就想著去輸液:

  1.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如口腔或喉部有損傷,難以口服藥物時;2.消化功能不好,胃腸道吸收差,口服無法有效吸收時;3.緊急狀態下,危急重症患者口服藥物不能緩解時;4.患皮膚類疾病,但外用藥物無效時。

  總而言之,看病用藥一定要遵循「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一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人病了就會打點滴,打到血管里,一次性打四瓶藥水,血管里怎麼裝得下?

為什麼人一天最少要喝6大杯水,因為經絡是能量通道,人體里的能量離不開類似電的物質。而水是良好的導電體,所以經絡的通暢離不開水的參與。

而人病了,就會打點滴,水裡有葯,再打到血管里,利用水這個載體,把葯送到目的地。要說一次性打四瓶藥水,血管里怎麼能裝下,當然能裝下。

因為人在一天里從皮膚汗腺排出的水分,最少也有0,5升(即使完全不動地躺著,也會從汗腺散發出水分),最大排汗量可達到一天10升,每小時排汗量最大可達2升。季節不同,人體排汗量也有很大的差異,盛夏時,一個人平均1天的排汗量可達4一5升;春天及秋天,1天的排汗量是0,8升左右;冬天出汗量不大,但也要排出0、5升,相當干3大杯水。

所以,一次打四瓶藥水,能裝下。


成年男性血液5到6L,女性4到5L。現在一般的液體200ml一袋,4袋液體800ml。一次性輸入這麼多液體對身體影響並不是很明顯。人體具有自我調整的能力,輸入液體血容量增多這時候腎臟泌尿增多,增加排出量。


推薦閱讀:

快速脫單的方法有哪些?
為什麼外國有狐臭的人那麼多?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笑什麼?
物業收電費高怎麼辦?

TAG:健康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