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會不會變成黑洞呢?
太陽是不可能變成黑洞的,因為太陽還是太小了,太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把地球吞掉後變成白矮星,一般只有很大的巨星或者超巨星才能變成黑洞,但是得是恆星,太陽是達不到這種壓力的,所以太陽是永遠不會變成黑洞的。
太陽將來會坍塌成一顆白矮星,不會變成黑洞。
能否變成黑洞,恆星的質量至關重要。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物質向內就會被壓縮得更厲害。
我們所熟悉的世界與看不到的原子和粒子世界,靠著完全不同的物理規律在運轉。我們的手軟軟的,石頭硬硬的,所以我們決不敢用手猛砸石頭。我們也不可能像嶗山道士那樣,穿牆而過。如果有人當著你的面讓硬幣穿過瓶子而過,我只能說,這是魔術,哪怕你的眼睛分辨不出硬幣如何從瓶子里穿出來,也要相信,那一定是魔術。
兩個堅硬的物體之間,有一個界面屏障。好處在於,我們走在馬路上,不會陷入瀝青里,我們手拖著托盤,不會手突然穿過托盤,裡面的食物灑滿地。
不過,如果真的走入原子世界,會發現,物質真的是空。把一個原子比喻成一座空蕩蕩的大樓,除了樓中間有一個乒乓球,整個大樓一無所有。這個大樓幾乎全部的質量全都集中在小乒乓球上。那麼我們會問,那麼空的原子,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空間,能否被壓縮?一般情況下無法壓縮,電子與電子之間的作用力足以支撐起這個結構。可是當恆星開始坍塌時,這個力量足以把電子壓向原子核,最後電子和質子合併,形成不帶電的中子。於是,整個星星就變成了中子和中子緊密相鄰的中子星。中子也有結構,如果引力更加強大,中子星繼續收縮,就逐步向黑洞靠攏。
物質收縮後,其體積變化非常大,以至於物質的密度超出我們的想像。在收縮到中子星之前,處於白矮星階段,其密度是一立方厘米一噸。對於中子星,一立方厘米物質就有1億噸到10億噸。到了黑洞,那就沒有概念了,總之幾乎是無窮重。
恆星的命運到底如何?科學家以太陽為參照物。一般規律如下:
和太陽相當的恆星,變為白矮星。
當為幾個太陽質量時,變為中子星。
如果再大,就變成黑洞。
所以,我們的太陽並不是很大,它的引力並不足以大到抵抗掉電子之間的對抗,所以保持相對穩定,形成一個冷冷的白矮星。
太陽再經幾十億年之後,步入老年區,光是發不出來了,即將委縮。它是一團氣體,於是灰飛煙滅!地球也到了再生期。宇宙中會有一個太陽來代替原有的太陽。人類可以造一個人造太陽,渡過艱難期。然後又一個太陽又升起了!……
不會!
看看我以前回答過的問題,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只有質量達到太陽4倍以上的恆星,才可能最終塌縮為黑洞。
像太陽這麼大質量的恆星,很可能成為紅巨星,或者突然爆炸為超新星從而變成星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白洞比黑洞更可怕?
※黑洞不是洞,斯莫格SmallRig兔籠「黑洞」又是什麼洞?
※滅蚊燈沒用?3重滅蚊方式的黑科技,3天能吞100隻蚊子!
※8台望遠鏡,兩年分析:給黑洞拍照不容易
※黑洞不是吞噬一切嗎?那為什麼吞噬完後會圍著黑洞出現一個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