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咱這一代人遠沒有父輩那麼能吃苦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好,有討論價值。曾經80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90後被稱為「個性張揚的一代」。社會上感覺80後、90後遠不如父輩們吃苦耐勞。那麼究竟是為何呢?

一、生活環境不一樣

一個人的品格特點源自於生活環境,想想父輩們生活環境和現代年輕人的環境大不一樣。父輩們普遍嘗到過忍飢挨餓的滋味,從小就早早的下地干農活,在「吃大鍋飯」時代,每個社員按「工分」分配勞動產品,為了家裡人不挨餓,勞力們干起活來不惜力,能多掙點就多掙點工分。正是這些生活經歷磨鍊出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干工作不惜力氣,再艱苦的環境也能咬牙堅持。反觀當代年輕人從出生到長大這段生活,物質的豐富,很少再有挨餓受凍的經歷。再加上生活越來越便利,科技的進步,干工作很省力氣了。人們的觀念也在轉變,最苦最累的工作應該交給機器來干,所以生活環境的舒適,讓如今年輕人在吃苦耐勞方面不如父輩們。

二、家庭教育環境的不同

父輩們小時候家庭成員多,兄弟姐妹都好幾個,那時代物質也缺乏。為了養活一家人,很多都早早的被父母要求下地幹活,及時不下地幹活的也要力所能及的幫家裡幹些家務活。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對孩子也遠不像現在家長那麼溺愛孩子,該打的打,該罵的罵。而當這部分人長大後,也成了為人父母。想想小時候自己受的罪、吃的苦,說什麼也不讓孩子在吃苦了,再加上家裡孩子少,就更疼了。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買什麼。家裡的活很多也不讓孩子干。所以小孩一出生就像生活在蜜罐子里,安逸的很。所以正是家庭教育的不同也大大影響了兩代人的性格品質。

三、時代發展的結果

從上世紀父輩時代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這幾十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行各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變化很大。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現在都實現了。要說現在年輕人不如父輩那麼吃苦耐勞了,對也不全對。一是如今80後、90後現在也逐漸成了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在方方面面的變現讓人也很滿意,絕對不是「垮掉的一代」。在很多方面,他們也在繼承著吃苦耐勞的品質。二是如今的年輕一代比以往有了更多覺醒,比如在對待勞動環境上,他們更懂得維護自身的權益。三是社會在不斷進步,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不能再直接拿現在年輕人和父輩們比較,而是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讓更多人看到你的看法!


首先要看你對吃苦是如何定義的,如果和父輩相比,他們當時最具備的能力就是體力勞動,針對這個方面來講,那還真是沒有什麼可比性了!但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是因為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上一輩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初期,什麼都不完善,而且科技落後,人們唯一考慮的只有溫飽問題,想吃飽都難,更別談其他方面了!所以那時候吃苦勞動是必選項,並且沒有多餘選項!當你的人生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的時候,那也就是別無選擇了!吃苦勞動是你可以繼續生存下來的唯一出路!

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選擇性也越來越多,並且通過簡單的體力勞動可以獲取的也越來越少,更多的資源掌握在那些善於交際,善於總結,或者善於腦力勞動的人手裡,簡單的通過體力勞動的吃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就必然發生改變!

換個角度來講,其實現在大家也還是在吃苦,只是改變了形態而已,父輩更多的吃苦在身體,而現在的人更多的是吃苦在精神,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但人們的精神越來越貧瘠!很多人都會受到困擾,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所在,每天沉浸在遊戲,網路的虛擬狀態,看似充實,實際毫無意義,不願意從事體力勞動,找到一份在高檔寫字樓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無數張信用卡,無數的信用貸,透支著生活,覺得活的高大上,實際上還沒有煎餅攤的大姐收入高!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苦呢!


父輩們是受過苦的一代,生下來就一無所有,能忍也能吃苦,貧窮讓他們知道,不吃苦終將一事無成。他們沒有平台,沒有人脈,沒有資金鋪墊,完全是憑著一股韌性往前沖,即使失敗也會爬起來東山再起,他們是打不倒的一代。

他們打下了天下,攢下了資金和人脈,給下一代創造了機會 ,有些人生下來就成了「富二代」,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創業,甚至不怕虧損,因為他們有靠山。即使不是富二代,起碼也比父輩的那個時代富足,因為富足,所以不用那麼吃苦,這是時代早就,我們應該高興,畢竟是進步了??????


我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不是我們不能吃苦只是生活條件好了根本就不可能去難受父輩的經歷遭遇,在那種環境中為了生存下去沒得辦法,如果從小就生存在以前的年代我們不比父輩差,這是求生的本能。


推薦閱讀:

「霸座男」,何以不知恥?
公約10年|殘障平等權利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麼?
「共享體育」項目分析
我們的慾望無藥可救了嗎?

TAG: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