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的好大學全都是私立的?


政府經營的公立學校與美國精神相違背,它的本質是創造不平等,製造衝突並扼殺創新。

私立學校則正好與之相反,由於學校把錢把花在了學生身上,教育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學生。

一提起不平等,人們就會想到就讀資格或學習成績。富人區的有錢人只要在好的公立學校附近買套學區房就可以獲得就讀資格,導致公立學校在這些方面最受人詬病。不僅如此,有錢人家的孩子也更傾向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考上好大學、並找到好工作。要想取得這麼優異的成績,公立學校還沒有如此強大的功能,學生在校外的經歷也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人生道路。但最起碼來說,高價「學區房」對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幫助。

有人說,受法律保護的不平等無疑離美國精神越來越遠。公立學校的現狀就是:其資金全部來源於公民納稅,但實際經營卻掌握在行使政治權力的少數人手中。

本來想讓孩子學進化論,但地區政府官員全都是一群創世論者怎麼辦?只能怪你運氣太差;墨西哥移民想多了解一點墨西哥歷史怎麼辦?很多地區的公立學校都不會開設這門課程。作為一名虔誠的宗教徒,雖然你認為信仰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但沒有一所公立學校會請你去當老師,因為公立學校不允許開設宗教課程。儘管如此,政府卻規定教徒們也必須繳納。一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公立學校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新教的宣傳陣地,轉化了無數的猶太人、天主教徒、無神論者和其他二等公民。

公立學校贏者通吃的設定造成了許多不良後果,不平等只是其中一個。其他還包括激烈的社會衝突,就連鄰居之間也必須相互競爭。在卡托研究所編製的《公立學校爭奪圖》中,共記錄了1500起與價值和身份相關的社會衝突。這一數字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大多數這類衝突並未記錄在案。怎樣才能阻止類似衝突繼續蔓延呢?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降低標準,平衡各方利益。比方說開設生物課但不講述生命的起源,或將高深的文學作品從閱讀清單中剔除。不然的話,不管最後哪一方獲得勝利都會對失敗方形成永久的歧視。

另一方面,私立學校允許自由擇校。這一做法不再通過學區房來為就讀資格定價,因此不但不會引起社會衝突,還可以保證所有學生接受到與自身價值觀和願望相一致的嚴格教育。私立學校的創辦者可以完全拋棄地方政府、州政府和美國政府制定的各項規定,放開手腳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來進行經營。私立學校的老師也可以對學生的需求區別對待,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

美國精神的宗旨是在遵守法律和保持活力的前提下實現自由與平等。在教育領域,只有私立學校才能踐行這一宗旨。


誰說的呢?美國的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是美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兩年制的初級高等教育。共有一千多所。喬治盧卡斯,譚恩美 、阿諾、湯姆漢克斯、羅傑斯,摩根弗里曼,奧巴馬,迪士尼之父,ck創始人都是社區大學畢業或兩年學習後轉入私立大學的。社區大學初期高等教育兩年和私立四年制綜合大學前兩年沒有任何不同。事實上四年制綜合

大學1

/3以上的學士學位來自

社區大學

轉入的學生。2015年1月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社區大學免費計劃、建議將在10年時間內投入600億美元,允許高中學業平均分數達到2.5、且正努力獲得學位的所有半工半讀學生享受免費的兩年制社區大學教育。


對於大部分中國留學生來說,US. NEWS上的大學排名表似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美國大學「好壞」的標準。從這個標準上來看,似乎名列前茅的學校還是一些老牌的常青藤-「哈耶普」名校。當然,常青藤名校都是私立學校,這就讓人產生了一種「好學校」都是私立學校的感覺。

然而實際上一個大學的好壞不能僅僅只參照US.NEWS。當然常青藤名校是我們公認的好學校,但不代表所有的私立學校都是如此的優秀,也不代表所有的公立學校都不是好學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是排名也很好的公立大學。

首先我們先來區分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本質區別:

1. 資金來源的不同:私立學校資金來源於校友已經私人個人捐助,而公立學校資金來源於州政府。

2. 學校規模的大小:公立學校的學生更多,提供的學位和專業也更廣。

3. 課堂規模的大小:私立學校的課堂規模更小,但是公立學校的課堂規模也在日益趨減。

4. 人口分布面積的不同:公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於本州,私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於各個州。當然,也並非一概而論。

從上述4點因素上來看,並不能看出私立和公立學校的好壞差別。而對於一個美國學生來講,公立大學更加的實惠和經濟,從錄取率來說公立大學也高於私立大學。而私立大學更注重於學生畢業後的遠期就業發展。

對於就讀私立或者公立,也許每個學生的看法都不一樣。對於一個中國留學生來說,選擇一個大學的專業,學校周邊就業環境,比只看大學的排名和公私立性更重要。 以上。


不光是大學,中學小學也一般是private優於public。談到辦學你就繞不開一個問題就是經費,而美國公立和私立學校的經費來源可謂天差地別,簡單但不全面地說就是公立靠撥款私立靠捐款。公立學校的經費來源就是靠政府撥款,而撥款金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招生人數。私立學校的收入除了學費以外很大部分來自傑出校友和其名下企業,這就導致了兩種學校對學生招收和培養上的目標產生很大差別,公立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越多越好,而私立則更傾向於把學生培養成傑出人才,比較一個商業精英的一筆捐款就可能超過幾個工人的畢生收入。由於招生時候側重點得不同,私立學校的學生人數一般比較少,老師能給與每個學生的關注也就比較多。還有公立學校一般是不允許宣講任何宗教觀點的,至少是不能設立專業課程,但現如今的情況就是由於穆斯林的強勢且行為激進,有的學校妥協開設穆斯林相關的公共課,注意是公共課,也就是中國大學所說的必修,設想一下一個基督教或猶太教或無神論的家庭的孩子,卻必須學習伊斯蘭教的課程,這就引起了很多家長的不滿,尤其是家庭條件好的就更傾向於轉校。而私立學校,如果不是教會學校,則一般不會設立宗教類公共課,選擇教會學校的學生一般都有信仰,他們樂於參加宗教課程,也自然就不會有不滿。

了解了美國私立學校的運營模式,就可以回答很多關於美國大學的疑惑,比如為什麼名校對不同族裔的標準不同,為什麼美國上名校也要拼爹。


 美國最頂級的大學,絕大多數是私立的。像哈佛、麻省、斯坦福、普林斯頓、耶魯、加州理工都是私立大學。而我國恰恰相反,最弱的大學絕大多數是私立(國內目前流行的表述是「民辦」)大學。

  中美私立(民辦)大學為什麼會如此不同?這原因是很多的。例如,大學的發展是要有積累的,我國目前的私立(民辦)大學歷史都很短,做大做強有待時日。又例如,人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有一個過程,私立(民辦)大學在我國要想得到社會、民眾、考生的認可也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但這些都不能成為我國私立(民辦)大學還不夠強大的理由。

  當我站立在斯坦福大學紀念創辦者的教堂前面,讓我深切地感覺到,美國私立(民辦)大學之所以能鶴立雞群、出類拔萃,是因為舉辦者追求的是「非物質性回報」,也即是「捐贈辦學」,不是「投資營利」。而我國的私立(民辦)大學的創辦者,還難以做到純粹的「捐贈」,追求「物質性回報」仍是辦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這種辦學動機的差異性造成了學校辦學水平的天壤之別。

  斯坦福大學於1885年註冊成立,1891年正式招收學生。學校的創辦者是老斯坦福夫婦,他們捐贈了全部的財富和8000多英畝(35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來創辦這所大學。這一捐贈讓學校有了辦學的物質基礎,更為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精神基礎。如果是「投資營利」,能讓作為學校主體的教授們有主人翁的意識嗎?能讓他們有強烈的學校歸屬感嗎?國內的私立(民辦)大學,教師隊伍不穩、民心渙散,主要原因不是物質待遇不好,是精神上歸屬感的欠缺,始終認為自己是「被僱傭」,是「打工仔」。捐贈辦學是一個公益事業,捐贈所辦的學校名義上是「私立」,實質上是真正的「公共事業單位」。誰能說斯坦福大學是屬於老斯坦福夫婦的嗎?顯然不是,甚至也不屬於美國,而是屬於全人類。

  「捐贈辦學」的行為自然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擁護,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捐贈學校。當今美國私立大學辦學經費的第一大來源就是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源源不斷的捐贈,這些捐贈使得美國私立大學是世界上辦學經費最充裕的大學。相反,「投資營利」的辦學行為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是:學校成了企業,學校成了私有財產。這樣的結果能不失去大學的感召力、凝聚力嗎?「投資營利」的辦學行為還必然導致對高等教育規律的漠視和對經濟利益的畸形追求。目前國內一些私立(民辦)大學目光短近、急功近利的一些辦學行為都是經濟利益驅動的結果。

  老斯坦福夫婦的遠見和博愛,讓斯坦福大學變得永恆和偉大。當我被斯坦福大學的氣勢所震撼的時候,更被老斯坦福夫婦的精神所感動。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很到位。這就好比一個人出去打工和為自己的企業工作哪個更敬業一樣,這其實就是一個體制性的問題。出去為別人工作盡職盡責就是優秀員工了,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缺少了開拓精神。而為自己工作不僅僅需要盡職盡責,更需要進取拓展精神,為把企業做好做大會拼全力,乃至冒險。這就是公立與私立的本質區別。這其中也包含了國家體制與監管的政策性渲染結果。


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誰會為了不是自己所擁有的企業,嘔心瀝血,死而後已呢?品牌的維護也是,不是我家的品牌誰會去拚命維護?那可是你死我活的市場。如果我是企業總經理,過幾年就調走了,誰會竭盡全力去搞好企業?


推薦閱讀:

2018年快結束了,看哈佛大學這4本書就夠了!
哈佛大學用這12張圖,教育了10億人
2018年快結束了,你還沒看哈佛大學這4本書!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是學會一種思維,而不是學會一堆知識

TAG:教育 | 大學 | 美國見聞 | 國際 | 哈佛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