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桃膠你知道有什麼功效嗎?


些年大家身邊興起了一款新舌尖上的食材——桃膠,據說既能作為藥用,又可以做成餐桌上的美食。桃膠究竟為何物?今天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桃膠(又名桃樹膠、桃花淚)系桃或山桃等薔薇科植物樹榦受機械傷或致病後分泌出來的膠質半透明物質,經風乾或用其他方法形成固態,一般只能浸脹,不易完全溶解,主要成分為多糖。桃膠味甘、苦,性平,無毒,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胰島素抵抗、控制血糖及減輕糖尿病併發症的作用。對腹瀉、疼痛、血淋、石淋、痢疾等症均有良效 。古代已經記載桃膠具有治療消渴的作用,且有葯食兼備的特點。

桃膠藥用

1.治療糖尿病

  • 桃膠和鬼箭羽各12克,荔枝核60克,苦瓜干30克,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日分兩次溫服。

  • 功效:桃膠、苦瓜干可降血糖;鬼箭羽可軟堅消結;荔枝核可降血糖調血脂。

  • 使用注意:妊娠糖尿病者禁用,低血糖患者慎用。

2.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血尿

  • 桃膠(烊化)和石韋各15克,金錢草20克,川牛膝、雞內金和救必應各12克,加水800 毫升煎成400 毫升,日分兩次溫服

  • 功效:桃膠可止血尿並助於排除結石;金錢草、石韋、雞內金可排尿中結石;川牛膝導石下行;救必應解痙止痛。

  • 使用注意:治療期間多喝水,忌煙酒、忌吃菠菜、糯米,以免影響尿石排出。

桃膠美食

1.桃膠銀耳雪梨糖水

  • 用料(1-2人量):桃膠15克,銀耳5克,雪梨1個,枸杞子5克,冰糖30克。

  • 做法:

    1)桃膠用清水浸泡至軟漲,反覆清洗,再掰成小塊;銀耳用清水泡約20分鐘,洗凈,掰成小朵。

    2)枸杞子洗凈;雪梨去皮洗凈,切成丁。

    3)將桃膠、銀耳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30分鐘,放入梨丁和枸杞子煮5分鐘,再放入冰糖,邊攪拌邊煮至冰糖徹底融化、糖水濃稠即可。

  • 功效:桃膠和血、止痛、益氣;雪梨、銀耳潤肺止咳;枸杞子養肝明目。

2.蔓越莓桃膠銀耳羹

  • 用料(1-2人量):蔓越莓20克,桃膠10克,銀耳20克,薏仁20克,枸杞子15克,紅皮花生20克,冰糖適量。

  • 做法:

    1)桃膠、銀耳處理方法同上。

    2)蔓越莓、枸杞子、薏仁、花生均用清水泡發10分鐘。

    3)將桃膠、銀耳、薏仁、花生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50分鐘。

    4)倒入泡發濾凈的蔓越莓、枸杞子,放入冰糖,小火煮10分鐘即可

  • 功效:蔓越莓清新爽口,具有很好的美容和保健功效;紅皮花生補氣止血;薏仁除濕消腫。

如何挑選桃膠呢?

1、外觀差異

外觀白色的桃膠膨脹度較高,多為自然泌膠或刀割後泌膠,而且大都在樹榦的背陰面;棕色的桃膠多為蟲蛀蛀眼口的泌膠或自然泌膠後經長時間陽光照射形成的。其理化性質雖有區別,但藥理及臨床應用差異暫未明確。

2、產地差異

不同產地桃膠的多糖質量分數存在一定的差異,以貴州習水(84.48%)和河北東光(84.03%)最高

注意事項

1、孕婦、兒童、糖尿病人群最好在醫師指導下食用。

2、脾胃虛弱、腹脹便溏、感冒發燒時不建議食用。

3、食用桃膠期間,禁止同食油膩、生冷、辛辣食物。

4、飯前是桃膠最佳食用時間,過晚食用容易造成血液脂肪堆積,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5、大家日常購買時,也不能一味聽從商家的推介,應當理性消費。在食用桃膠之前,也需要了解桃膠的用法,安全食用。

以上由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王燕莉提供答案!


桃膠,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桃花淚」~~桃膠其實是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膠在生活中並不多見,但它是一款具有良好養生保健的食材及中藥。多吃桃膠有利於清血降脂,緩解壓力,更可美顏嫩膚。桃膠的吃法有許多,但怎麼吃更營養才是關鍵,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桃膠的吃法吧。

桃膠的營養價值

我國古代的很多醫典都對此有所記錄。《唐本草》載桃膠「味甘苦,平,無毒"。《千金方》中稱桃膠可治虛熱作渴。桃膠除了其藥用功效之外,它的食用價值也較高,要先將桃膠進行發泡、去雜質再進行烹飪。桃膠的功效與作用古已有記載:"桃樹上膠,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桃膠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含少量的蛋白質、雜質等,其多糖組成有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和醛酸,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近年來研究發現,桃膠的功效與作用還包括清除結石、保護造血功能,有延年益壽、駐顏美容等。

桃膠的做法

食材用料:桃膠100g、銀耳100g、紅糖 20g、紅棗10顆、清水適量

  1. 備好食材,桃膠和銀耳提前2小時浸泡軟,紅棗洗凈去掉棗核;

  2. 桃膠泡發漲開後要多次清洗,有些粘在表面沖洗不下來的,可以用小鑷子夾出來,銀耳剪去頭部,撕碎,倒入煮鍋內;

  3. 加上紅糖塊,再倒入適量清水,遮上小煮鍋蓋子,接通電源,煲30分鐘即可。

小編提示:銀耳和桃膠可以提前2-3小時泡軟,燉半小時就夠了。切記桃膠雖好,經期可不能吃喲。經期之後可以加兩三片生薑一起燉,口感好,滋補效果更明顯。


味來智庫整理髮布,轉載須註明出處!

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關注喲~


作者:鄧志傑(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與食品衛生碩士)

審校:孫桂麗(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內科學碩士,註冊營養師)


答:桃膠是桃樹、山桃、櫻桃、李、杏等薔薇科植物的樹榦受機械創傷(如蟲咬、切傷等)或致病後分泌出來的膠質半透明物質。在樹榦上風乾或採用其他脫水方法乾燥而形成的混有雜質的固態物質為原桃膠。原桃膠經去雜、水解或改性、脫色、脫鹽、乾燥等工藝處理後得到的產品為商品桃膠。商品桃膠是原桃膠的水解產物,較原桃膠粘度大大降低,溶解度大大提高,廣泛應用於食品、化工、製藥、印染等工業領域。

桃膠中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主要由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組成,還含有少量的甘露糖、鼠李糖及葡萄糖等,此外還有少量的蛋白質和雜質。目前學者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桃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調節作用,但總體來說有關桃膠的藥理活性研究報道仍然較少,且缺乏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對人體的確切功效仍有待證實。所以消費者不要過分相信商家對桃膠產品各種保健功效的宣傳,應理性對待,謹防上當受騙。

中國臨床營養網 查看官方網站 為全國醫護/營養師和患者提供優質營養服務


桃膠是一種中藥,現在也有許多人把桃膠當作一種補品日常食用。據多個醫學典籍記載桃膠功能主治:和血、通淋、止痢;主石淋;血淋;腹痛;糖尿病;乳糜尿。

通俗來講就是有治療尿結石,和血益氣,止痛,治療糖尿病的作用。

各家醫書中也有對桃膠的論述:《千金方》記錄桃膠能治療虛熱作渴,桃膠如彈丸大,含之咽津;《婦人良方》中記載桃膠治產後下痢赤白,里急後重病痛;《楊氏家藏方》記錄桃膠治血淋。

桃膠是桃樹的樹榦受機械損傷(如蟲咬、切咬等)或致病後分泌出來的膠質半透明物質。現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為半乳糖、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等成分組成。

現代醫學對於桃膠治療糖尿病有比較多的研究,桃膠多糖是大分子的有機化合物,不能被我們人體的上消化道的消化酶所消化,其可以抑制體內澱粉酶和麥芽糖酶的活性,延緩腸道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達到降血糖的目的。此外多糖降血糖的機制還有:改善胰島細胞形態和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抑制a-葡萄糖甘酶活性,延緩葡萄糖吸收。

桃膠雖好,但是也不可當飯吃,推薦在一日三餐飲食合理的基礎上適當吃一點桃膠燉的湯或者其他桃膠類食物。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桃膠是最近幾年很火的一個美容養顏的產品,其實在農村應該很多人都見過,就是桃樹上黏黏糊糊的那個東西。這個其實就是桃樹生病產生的分泌物,在古代就有入葯的記載的,現在隨著一些人的炒作,更是把桃膠炒火了,價格也是越賣越高。那麼桃膠的真實作用和功效是什麼呢?

在《中國中藥大辭典》里記載了桃膠的主要成分是桃膠多糖,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感染,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等。

現在很多人宣傳桃膠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這個其實就是假的了,桃膠確實有美容養顏的功效。但是說堪比燕窩,阿膠,以及蟲草這些就有點太過了,而且桃膠也不可能含有膠原蛋白的,膠原蛋白只有人體和動物才會有的,植物是沒有這個東西的。

也不能就說桃膠是騙人的,桃膠在美容養顏,補水,潤腸,瘦身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而且還要止痛鎮痛,生津止渴都有很不錯的療效。

但是也是不能多吃的,而且特別是對於孕婦的話,千萬就不要吃了,如果孕婦吃了可能會造成胎兒發育遲緩或者畸形都是有可能的。


吃桃膠你知道有什麼功效嗎?

最近,微信朋友圈裡吃貨們都在曬甜品——桃膠,以致不少人會問「桃膠為何物」?其實,桃膠是薔薇科植物桃樹、山桃、櫻桃、杏等果樹的樹榦受機械損傷或致病後分泌出來的膠質半透明物質,桃膠又名桃脂、桃花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張潔提醒,桃膠雖養顏降脂,但不適合脾胃虛寒人群、孕婦食用。

《中國中藥大辭典》記載桃膠主要成分為桃膠多糖,有研究表明桃膠多糖藥理作用十分廣泛,有增強免疫力清除自由基的危害,抗腫瘤、抗感染、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張潔解釋,桃膠可治療糖尿病,有實驗認為食桃膠能延緩腸道對糖的吸收,在改善餐後糖耐量的同時,不但不增加胰島素水平,而且可減少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的劑量。桃膠在降血糖的同時,還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

桃膠多糖能夠促進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益生菌的增長,從而改善腸道菌群環境的作用。影響腸道功能和機體健康的菌群分為益生菌和有害菌,益生菌包括雙歧桿菌和乳桿菌,促進益生菌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調節腸道菌群平衡而促進健康,減少腸道疾病。

張潔介紹,市面上的桃膠主要從兩方面挑選:一是從顏色上,有琥珀色和淡黃色,琥珀色的黏度高於淡黃色,口感更好;二是從個頭大小來挑選,選擇大粒徑的營養價值更佳。

食療方

木瓜燉桃膠

材料:木瓜1隻,桃膠10克。

做法:

1、桃膠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12小時以上)至軟漲,體積能漲到10倍以上,所以別小看這10克桃膠,足夠吃上兩頓的。

2、將泡軟的桃膠仔細反覆的清洗,去除黑色的雜質,掰成小塊兒。

3、桃膠加少許水,隔水先蒸30分鐘左右。

4、木瓜對半切開,去籽,將隔水蒸過的桃膠倒入木瓜中,撒上少許冰糖,再繼續燉20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清潤養顏

桃膠皂角米羹

材料:皂角米、桃膠、紅棗3顆。

做法:

1、桃膠和皂角米分別清洗後用清水浸泡,浸泡8個小時,8小時後把桃膠、皂角米簡單沖洗後放進砂鍋里,加上3顆紅棗。

2、砂鍋加足夠的水,大火燒開,轉中小火兩個小時就煮好了,期間要時不時地攪拌一下,別糊鍋了。

功效:增加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作用。


感謝頭條邀請!因為我祖上世代是名醫,爺爺外公也是,從小受到影響,對中醫和保健略有所知。桃膠,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淚,桃樹膠,桃凝。是桃樹自然分泌,或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傷口,而分泌桃膠有利於傷口自愈。比較粘稠的液體通過太陽曬蒸發,產生固體。乾的桃膠呈結晶石狀很硬,看著有點像琥珀。桃膠有足夠的水溶性和適當的粘度,用清水浸泡十多個小時候後泡發變軟。它有清血降脂,緩解壓力和抗皺嫩膚的功效。樹膠的主要組成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功效主治

性味歸經:

《唐本草》: "味甘苦,性平,無毒。"入大腸、膀胱經。

治石淋,血淋,痢疾。

①《別錄》:"主保中不飢,忍風寒。"

②《唐本草》:"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忤。"

③《綱目》:"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入丸、散。

實用選方

治石淋作痛:桃木膠如棗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湯三合和服,日三服,當下石,石盡即止。(《古今錄驗方》)

治血淋:石膏、木通、桃膠(炒作末)各半兩。上為細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前。(《楊氏家藏方》桃膠散)

治產後下痢赤白,里急後重疞痛:桃膠(焙乾)、沉香、蒲黃(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下。(《婦人良方》)

治虛熱作渴:桃膠如彈丸大,含之咽津。(《千金方》)

治糖尿病:桃膠,用微溫水洗凈,放在小鍋內煮食,隨便加些調味鹽類亦可(但不要加入甜味)。每次服一至二兩。(《草藥驗方交流集》)

治瘡疹黑黶,發搐危困:桃膠煎湯飲之。一方水熬成膏,溫酒調下,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桃膠湯)

治療胃痛、胃炎:取比黃豆粒大一點的桃膠清水洗凈,咀嚼碎碎的,溫開水送服,早晚各一次,堅持服用三十天,胃炎不再犯,吃任何涼東西胃不會再難受。(雨後到桃園桃樹上去摘(春夏秋季桃樹上都有,冬天有乾的也管用),不用花錢,偏方治大病)不過還是建議在中醫指導下服用。


 桃膠,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膠在生活中並不多見,但它是一款具有良好養生保健的食材及中藥。  一、桃膠的成分:  樹膠的主要組成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  二、桃膠的藥用價值:  桃膠是一種淺黃色透明的固體天然樹脂,於夏秋採收,其成分與阿拉伯樹膠大致相同。性味甘苦,平,無毒,主治石淋,血淋,痢疾。桃膠有足夠的水溶性和適當的粘度,桃膠以固體和溶液兩種形式供應。桃膠,可用於配製水溶性膠粘劑,也可用作增稠劑、乳化劑。  三、桃膠功效主治:  桃膠具有清熱、止渴、止痛鎮痛、養顏、抗衰老的功效。主治石淋,血淋,痢疾等症。  ①《別錄》:「主保中不飢,忍風寒。」  ②《唐本草》:「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忤。」  ③《綱目》:「和血益氣,治下痢,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入丸、散。


桃膠,是桃或山桃等植物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淚、桃樹膠、桃凝,是植物的自然分泌物。乾的桃膠成結晶石狀,很硬,有點像琥珀。桃膠,有足夠的水溶性和適當的粘度,用清水浸泡十多個小時後變軟,它有清血降脂、緩解壓力和抗皺嫩膚的功效。樹膠的主要成分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還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可與其他食物搭配,製作成羹湯粥等食用。


小時候記得每次摘桃子粘的滿手衣服上都是,黏黏的,軟軟的甩都甩不掉,粘在衣服上更難洗,每次母親給洗身上的衣服都挨一頓臭罵??…

吃桃膠還真沒想過,不過在致富經裡面好像看到過,有沒有價值真不好說…


推薦閱讀:

什麼叫強共識?比如:數學特別有趣 | 科技袁人
梁文道:他們發不了聲,我們不該選擇忽視 | 八分
《給人好印象的秘訣》:如何讓他人理解自己?
談中國人的邏輯之誠信
脾胃氣虛證 - 醫藥/保健 - 百科全書 - 價值中國網:網路就是社會!

TAG:營養學 | 健康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