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腸道健康會影響人的情緒」?
腸道健康會影響我們的情緒,這是開玩笑嘛?還是指肚子不舒服,情緒自然好不起來?其實,人的情緒變化,除了與大腦息息相關,真的與腸道也有著密切的關係,為什麼會這樣?今天就來為您解讀一下,腸道健康與人的情緒之間的關係。
先來和大家分享一個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動物實驗結果,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無菌小鼠的應激激素(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等激素,如果偏高,會損害身體健康),是正常小鼠的2倍,而他們之間唯一的差異,就在於一個沒有腸道菌群,而正常小鼠有正常的腸道菌群。於是科學家們對腸道菌群與情緒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發現,我們的情緒與腸道菌群的平衡,腸道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很多人都聽說過多巴胺這種物質,很多研究也證明,多巴胺是使人產生興奮、快樂、愉悅心情的重要神經遞質,除了多巴胺以外,還有一些化學物質也與人的情緒息息相關,比如5-羥色胺、內啡肽等。而低落的情緒,很多時候與多種維生素的缺乏有關,特別是B族微生物,如果身體出現缺乏,就會影響人的情緒,另外,褪黑素等一些相關激素的過度分泌,也會導致人的情緒發生低落。而這些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都與我們的腸道健康和腸道菌群密切相關。
腸道和大腦離得那麼遠,為什麼腸道會影響到大腦,從而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呢?在這裡就不能不給大家談一下「腦腸軸」的概念了,腸道內含有大量的分泌細胞,這些分泌細胞與迷走神經元形成突觸,這些神經突觸就是連接腸道和腦幹的「通路」,而腸道內細胞分泌的某些相關物質,如谷氨酸、5-羥色胺等叫做「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具有攜帶信息的神奇功能,信息正是通過這些神經遞質經過腦腸神經通路,把信息傳遞到大腦,再由大腦來分析相關信息。這種腦腸軸的概念,已經被醫學界普遍認可,因此,腸道確實可以傳遞相關信息到大腦,從而影響人的各種情緒。
綜合多項研究的統計結果,腸道內有益菌群有多巴胺的關係尚為得出明確的結論,僅有少數論文提到,改善腸道菌群,有利於多巴胺的分泌,但對於另一種神經遞質「5-羥色胺」,腸道的功勞就不可不說了,我們身體里大約有50%的5-羥色胺都是在腸道中產生的,美國加州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內「無菌」的小鼠,其血液中5-羥色胺的含量,比正常小鼠少60%。在這些研究中,研究人員還發現,有近20種腸道芽孢菌,如納豆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都具有促進5-羥色胺生成的作用,因此,如果我們腸道菌群失衡,讓我們產生快樂心情的5-羥色胺分泌也會減少,誰還能說,腸道健康與我們的情緒沒有關係呢?
我們腸道菌群不但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護腸道健康,而腸道菌群還能夠合成某些維生素,比如乳酸菌、雙歧桿菌、擬桿菌等腸道有益菌,就是合成某些B族維生素的重要菌群,而人體中的芽孢桿菌,還能夠促進維生素E的生成,而B族維生素,維生素E等的缺乏,是導致人情緒低落,不開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腸道菌群的健康,不但影響著我們的快樂情緒的產生,也有防止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的作用。而如果人長期在很大的壓力下,腸道菌群的構成會受到壓力的影響,而身體的維生素生成和吸收也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壓力大的人,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應激反應,也是與腸道菌群的構成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此,我們對於腸道健康的認識,應該不僅僅局限於腸道健康有利於身體消化吸收等方面,實際上,腸道健康對於人體情緒的正向影響,也是不可小視的,雖然腸道菌群的平衡,腸道的健康問題並不是解決所有健康問題的「萬能鑰匙」,但重視腸道健康,保持快樂心情,讓良好的腸道菌群平和和快樂愉悅的心情相互促進,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一定是有益而無害的。
有人會說腸道不健康肯定影響情緒啊,腸道不好,拉肚子,肚子疼,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煩躁不安。也有人抬杠說,哪裡不健康都影響情緒啊,生病了總歸是不舒服的。其實,這裡要說的是,腸道和情緒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大家都知道,腸道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排泄掉其中的有毒廢棄物質。而腸道還有「第二大腦」之稱,又稱「腸腦」。為何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呢?人體的腸壁上遍布著神經元,它們屬於腸神經系統,獨立管理我們的消化系統,並和我們的大腦「合作」。有科學家認為,早期胚胎髮育中產生的神經脊,一部分進入了中樞神經系統,另一部分變成腸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連接兩者—顱腦和腸腦。比如當有病原菌進入腸道,腸壁上的免疫細胞就會分泌包括組胺在內的炎性物質,讓腸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捕捉到危險信號。然後,「腸腦」要麼會催發腹瀉,要麼會警告大腦,讓其發出嘔吐指令。
多巴胺、5-羥色胺是調節情緒、控制情感的兩大物質。多巴胺有興奮作用,如果體內多巴胺水平過低,就會使人的情緒低落,產生厭世、對事物沒興趣、提不起精神等壞情緒。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能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情緒。當體內血清素不足時,人們會煩躁易怒,失去理智。95%的5-羥色胺是在腸道裡面合成的,而大腦只分泌5%。腸道微生物能夠修改迷走神經中的神經信號,不僅改變味覺接收器,而且通過釋放化學物質多巴胺及5-羥色胺等讓我們在精神上感到愉悅或苦悶。當人們出現拉肚子、便秘、腸道功能紊亂問題時,腸道菌群失調,腸道益生菌減少,有害菌增加,5-羥色胺分泌減少,心情就會變得煩躁不安。
不僅腸道健康影響著人的情緒,情緒同樣會影響腸道健康。腸道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大腦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人的消化功能會隨著情緒波動而出現"情緒化"的反應。當你傷心、抑鬱時,會出現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表現為食慾下降、上腹不適、飽脹等癥狀。過度緊張時會出現腹痛,想排便的感覺。
在臨床上,因焦慮、抑鬱等情緒因素導致的功能性腸道疾病患者,占消化科門診量的一半以上,這部分患者通過常規檢查沒有太大的器質性病變。
腸道健康影響人的情緒,人的情緒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喜怒哀樂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這就是「腦腸軸」在起作用。合理的飲食,補充保持足夠的膳食纖維攝入,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對維持身體血清素水平非常關鍵。腸道不健康的人,當調理腸道以後,情緒也就明顯變好了。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1、字面意思,就是腸道健康會影響人的情緒,而人的情緒主要由大腦控制。也就是說腸道健康會影響到我們大腦的正常活動。是因為腸道健康出現問題時,容易造成食物殘渣的長時間滯留,而這些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部分擴散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干擾大腦功能。
2、深層意思,情緒是一個比較抽象的一個東西,是人體整體運轉結果的一個表現,如果都能被腸道健康所影響,那麼人體多數器官及功能都是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的。這是因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人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毒素由腸道排出體外;腸道還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99%由腸道消化吸收。此外,腸道還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系統,全身淋巴結65%左右都分布在腸道內,腸道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的免疫球蛋白占人體所生產免疫球蛋白的60%。
一進一出一防禦,基本構建起人體的健康系統,而腸道在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感謝您的邀請。
為什麼說腸胃健康會影響情緒?因為腸胃就像我們第二個大腦,也就是常說的「腦腸軸」。
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經常會覺得沒胃口,或是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也就是說情緒或者大腦是影響著腸胃的狀態;反之,當有時吃了一餐自己特別喜歡的美食,就會覺得特別開心,也就會期待下一次的進餐,當然如果吃到不是自己喜歡的食物或是不好吃的食物時會覺得失落或者不開心,甚至憤怒,就是大腦在影響著我們。
可見,並不是簡單地說腸胃狀態影響著情緒,而是它們相互影響著,而腸胃的健康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它們之間的作用能否產生良性循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腸道健康會影響人的情緒,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的,並且影響還很大,不僅影響情緒,還會影響免疫力,抗病能力,皮膚狀況,衰老情況等等,腸道還有一個名字叫「腸腦」,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中有一種神經叫做「迷走神經」,這種神經是直接通向大腦的,我們人的一些飲食習慣,情緒都是從迷走神經向大腦傳達的,甚至很多人有過的第六感與腸道菌群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所以腸道不健康到人會直接影響到大腦的健康,心血管的健康,甚至還會增加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風險。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大腸中通常是排出身體所代謝的垃圾,食物殘渣等廢物的。但是如果是便秘,那麼這些物質就會在腸道中發酵,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甚至一些致癌物,然後會被小腸沖洗吸收入血,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包括大腦,我們身體的各個免疫系統細胞都會收到攻擊,那麼人就會出現疲勞,煩躁,易怒,膚色暗沉等等問題,還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所以保持一個腸道的健康,不僅僅可以讓精神狀態更好,注意力更集中,睡眠狀態更好,還會使情緒的大改善,免疫力增加,延緩衰老,抗病能力強,身材更好等等,還能避免尷尬的口臭等問題。保持腸道健康第一要緊的事情,不是多吃膳食纖維,而是足量飲水,如果不能保證一個是濕潤的腸道環境,那麼便秘就會抑制伴隨,尤其是現在夏季,身體消耗的水分更多,建議每天飲水量最好達到2000ml。另外要注意小口慢飲。
隨著腸道菌群功能逐漸被發現,最近幾年來腸道健康影響情緒的研究越來越多,光是相關綜述近半年來就發表了好幾篇。總的來說就是腸道健康、尤其是腸道菌群的健康,通過腦腸軸,最終影響負責情緒管理的腦區,由此影響人們的」焦慮、抑鬱、欣快「等情緒反應。
長期慢性應激反應會引起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糖尿病、性功能障礙等多種心身疾病, 是由生物、心理和社會三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 近期研究發現心身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與人體消化道內共生的腸道菌群有密切關係。
人體消化道內棲息著數量龐大的腸道菌群, 這些共生微生物對宿主的消化、營養、代謝、免疫、情緒等生理心理活動都有重要影響。
正常人的消化道內大約包含1 000多種細菌, 這些細菌的細胞總數量大約是人體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 因此腸道菌群可以被看作是個體出生後獲得的一個重要「器官」, 和宿主共同組成「超級生物體」。腸道菌群所編碼的基因數量大約是宿主基因的100多倍, 這些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組信息的總和也被稱為「腸道元基因組」, 是控制機體健康的「第二基因組」, 通過與宿主的基因組相互作用, 共同影響宿主的生理代謝活動。
大量研究證實, 腸道菌群通過代謝產物產生或改變神經遞質、激活免疫信號通路和作用於迷走神經、免疫系統等途徑影響大腦的結構和功能, 因此腸道菌群與腸道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形成了雙向互動交流的新通路———腸道菌群-腸-腦軸 (圖1)。
大腦可以通過腸道菌群-腸-腦軸影響腸道菌群的物種組成多樣性及其丰度變化, 腸道菌群也可以通過這一通路作用於大腦進而影響情緒、食慾、生物節律以及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髮展。
由於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腸道菌群-腸-腦軸實現與大腦雙向信息交流, 進而可以影響宿主的情緒狀態、內臟活動以及生物節律, 因此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結構來改善宿主的心理生理狀態, 在降低炎症、消除機體病理損傷的同時也消除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 從而實現心身健康的治療目標。
歡迎親們點贊加關注並參與討論哈!
參考文獻
[1]李波,侍榮華,李宗傑.腸道菌群-腸-腦軸與心身疾病的相互關係[J].生理科學進展, 2018, 49(03): 221-226.
小小的腸道菌,不僅關乎身體消化吸收,還影響心理精神健康。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有著不可忽視的關係。最近,《自然微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在歐洲人群中進行的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與抑鬱症患者的精神狀況和生活質量有密切關係。
「在該研究的參與者中,腸道微生物群呈現了一種相同的變化模式,這個模式能夠體現出與抑鬱症(已確診)和參與者生活質量的關係。具體來說,研究者發現,未經治療的抑鬱症患者體內,糞球菌(Coprococcus)和小類桿菌(Dialister)的數量都較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差。」 True Health Initiative委員會成員、布魯姆健康中心的創始人Susan Blum解釋說。
研究者認為,腸道菌可以產生神經遞質前驅物,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這兩種物質對維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在抑鬱症患者體內往往表現失衡。此外,腸道菌的很多其他代謝產物也能在神經遞質層面發揮影響,具有神經活性潛能。通過分析γ-氨基丁酸、色氨酸和血清素代謝,以及與神經遞質多巴胺的代謝物DOPAC,研究者發現,Coprococcus代謝產物似乎影響多巴胺代謝,較高水平的糞臭素水平不僅與較高水平的DOPAC有關,還與抑鬱症患者較高的生活質量評分呈正相關。
「這項研究有兩個目的:對微生物群及其神經活性潛能進行分類;明確與抑鬱症和生活質量有關的微生物種類及其作用模式。該研究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讓我們了解到微生物是如何參與神經活動網路的。」Susan Blum解釋說,「不過,這項研究僅揭示出一種關聯,這種關聯並不是因果關係,因此我們無法就此判斷究竟是情緒改變菌群,還是菌群改變情緒,大家不要根據這項研究推斷因果。」
不過,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富集在腸道中的化合物是如何對大腦產生影響的,畢竟它們無法穿過血腦屏障。此外,必須指出的一點,因不同文化和環境,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們的微生物群存在巨大差異,該項研究的人群僅限於歐洲,如果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應用需要非常謹慎。
相關媒體報道包括「研究稱腸道細菌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影響」(The Guardian),「研究稱腸道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大」(MindBodyGreen),「新研究表明腸道細菌和抑鬱症有關」(Forbes),以及「腸道細菌會讓你患上抑鬱症嗎?」(HealthDay)。以上報道都提到,或許有一天,當找到正確的益生菌種類,我們可以用益生菌有針對性地治療抑鬱症。
「這個觀點太過簡單了。」 Susan Blum說,「因為腸道的菌群生態受到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尤其是飲食和壓力。明確可能影響菌群的生活方式因素,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選擇有針對性的飲食來增進菌群的有益影響,這些才是更重要的,才是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問題的更恰當的方案,而不是求助於益生菌藥丸。」
總之,腸道健康幾乎關係到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而關注腸道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生活方式醫學。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做起,例行以植物為主的健康飲食,保持正念,身心定會有好的回饋。
腸道是除了大腦之外最敏感細膩的人體器官,堪稱第二大腦。現今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人們情緒緊張、焦慮、壓抑、易怒等,都容易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使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慾下降、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反之,當腸道出現各種各樣病變的時候,也會導致患者出現上述情緒改變。所以說,腸道健康會影響人的情緒,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腸道菌群失調對情緒影響
腸道內有數目眾多、種類豐富的菌群,其與宿主互利共生,同時影響宿主的健康。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能影響腸腦軸功能引發神經類疾病,腸-腦軸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兩大系統,將大腦和腸道功能整合的雙嚮應答系統。腸道有害菌群產生神經遞質,通過腸道和迷走神經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釋放,而神經因子能同時作用於周圍和中樞神經細胞,和情緒相關多巴胺能、膽鹼能、5-羥色胺能神經元密切相關。而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會產生一系列有害的神經遞質,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抑鬱的情緒改變。
2.腸道炎症對情緒影響
有研究表明,在腸道炎症的急性應激反應下,腦部海馬體及額葉皮層內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和磷酸化環磷腺苷效應元件結合蛋白表達會顯著降低。這些神經遞質的降低可導致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改變。
3.腸易激綜合征對情緒影響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生物-心理-社會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病症,臨床表現為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異常,可伴有腹痛、腹脹、黏液便等綜合征。目前多數認為其發病機制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有研究顯示,有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約60%患者存在抑鬱狀況,30%患者合併焦慮,其機制推測為腸易激綜合征可有腦部左側屏狀核、左側豆狀核、右側直回、右側鉤回血流灌注減少有關。
總之,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其實,身體某個部位、器官、組織的病變都有可能引起情緒改變。腸道由於其獨特的生理功能以及相對複雜多變的內環境,更容易對情緒產生影響。所以,維持腸道正常的內環境,保持腸道健康在調節人們情緒方面同樣至關重要。
為什麼說胃腸道健康會影響人的情緒,從很多個方面來解釋都是可以的,如果從傳統的中醫學角度來解釋的話,那麼就需要運用到我們」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老祖宗將複雜的人體臟器之間的聯繫,用」陰陽五行「的推演將其建立起來。
「陰陽五行學說」中說到,在五行「木、火、土、金、水」,脾胃屬於「土」,跟脾胃聯繫比較緊密地就是就是五官中的「口」,五體中「肌肉」,那麼在情緒方面,中醫上是怎麼說的呢,中醫上說,「憂思傷脾」,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國醫學就總結出這一條規律,當然,這些經驗規律都是建立在許許多多的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中醫上,一般情況下,傷心過度,或者思慮過度,大夫就首先從他的「脾胃」方面著手,給病人開一些健脾開胃的食品,這當然是治標不治本,歸根結底,傷心多度的人,還是還是應該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脾胃乃是後天之本」,在陰陽五行「學之中,跟腸道也是相互關聯緊密地,脾胃不調,腸道也跟著不舒服。
這是從,中醫角度講的。
如果從西醫的角度講,腸道健康影響人的情緒,這其實是廢話,不僅是腸道健康會影響的人的情緒,感冒發燒、各類疾病都會影響人情緒。
正確的講法應該是「人的情緒會影響腸道「,情緒不好會會影響人的食慾,長期的食欲不振,就會導致「胃部痙攣」,甚至嚴重的還會導致胃部的萎縮,有些朋友,甚至是女性朋友,因為長期的情緒不好,就會產生厭食,絕食的問題,所以,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情緒不好一定要及時排解,不然影響到自己的脾胃健康,到頭來,受傷的只有自己。
小克先來問大家兩個問題:
1.如果你3天以上不拉粑粑,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如果你一天內拉5次以上的粑粑,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相信3天以上不拉粑粑的人和一天內拉5次以上粑粑的人心情都不會太好,所以說腸道的健康對於人情緒的影響還是很密切的。
俗話有云:要想長壽,必先腸壽,腸道的健康對於人生活的質量是有密切相關和影響。而要擁有健康的腸道,就要從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和健康的心理出發。
1.建立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避免攝入生冷,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做到吃飯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酗酒,主要飲食的衛生。多參加運動,注重飯後適當的活動,有助於腸道的蠕動和腸道消化功能增加。
2.心情愉悅:腸道可以說是人體的第二大腦,情緒的好壞直接關乎到腸道的好壞,如過多緊張,焦慮,壓抑,憤怒,憂愁的不良情緒,很容易導致腸道功能的紊亂,並引起腸道內生態的失衡。
有些人心情不好,一整天都吃不下飯,沒有食慾;有的人只要一緊張,就覺得肚子痛,想要拉肚子;還記得以前的新聞,一個小學生,只要進入到學校,就肚子疼,拉肚子,由此可知,腸道對於人體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推薦閱讀:
※間質性肺炎出現什麼癥狀很危險?
※得了腎病,是不是就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
※肝不好,身體會出現「3色、2臭」,若全沒有,說明你的肝很健康
※人流後需要休息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