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麼一刻,你覺得自己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可能一輩子也改不了,而因此討厭家庭了呢?


我一直覺得我的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是改不了的。我的父母教會我遇事不屈不撓,遇人真誠相待,兄弟姐妹教會我相親相愛。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七八歲,我妹也就是五六歲。別人給她一個大蘋果,她一口沒捨得吃,跑了好遠回來和我一人一半。

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心裡暗暗羞愧,如果是我,我早忍不住啃一口了。因為我倆好像很久沒蘋果吃,而那個蘋果,又大又圓看起來又好吃。

我家的老太太,對人真誠,最為難得的是,她有一顆處處替他人著想而寬容的心,給了我們無比寬容的生活態度,從來不會說為了我們好而強迫我們做任何事。

原生家庭對人影響很深,謝謝我的原生家庭。

圖片源於網路。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我自己感悟最深,因為我出身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大山裡,家庭的經濟條件非常的不好,小的時候看到別家的孩子有吃冰淇淋爆米花,有很多玩具可以玩而我什麼都沒有,人都有攀比心理,久而久之心裡也在抱怨為什麼要把我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呢?慢慢的開始不喜歡這個家庭甚至開始討厭這個家庭,後來自己慢慢也長大了,很多事情自己都懂了,既然家庭改變不了我,那為什麼我努力的去改變家庭呢?所以總結:如果你不喜歡一件事,那麼你就去改變它,改變不了,那就改變自己!家是我們的港灣,更應該去愛護和珍惜。只有不斷的努力讓我們的家庭變得更美好才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我的媽媽是一個悲觀的人,我不喜歡她的性格,可當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像她的時候,是非常害怕和絕望的。現在原生家庭的各種觀念在傳播,感覺自己的種種不如意都可以讓原生家庭背鍋。幸好,在我有了獨立意識的時候,我開始慢慢改變了。

在我開始改變的時候,還沒有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只是我覺得自己多愁善感,越來越像我媽,這樣是不好的。我的媽媽非常相信命運,她認為自己的種種不幸都是命運的安排。而我不相信命運,可又找不到突破口去改變。《哈弗幸福課》的視頻對我影響很大,主要是裡面的觀念,講到樂觀是可以習得的,主要是要用對方法。我接受了這個觀念,並開始改變。

有幾年我幾乎天天寫日記,記錄感恩的事情,或是分析白天遇到的不開心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去解讀。後來就是在xmind上去記錄。這種分析會客觀冷靜的意識到自己的缺點,然後會在以後去改正。當然這種改變也是日積月累的過程。

就像跑步一樣。我之前的體力很差,跑一會兒就喘,可我想要參加十公里跑,於是開始每天跑一會兒,不斷增加里程,慢慢可以跑一公里了,然後是兩公里,三公里,堅持了大半年,報了一個五公里短跑,跑完了就更有信心了,繼續堅持。等我參加十公里跑的時候,我已經堅持跑兩年了。思維和體力一樣,是可以訓練的,只是過程可能更漫長,而且改變不易發現,不好量化,但一切真的需要堅持,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現在我身邊的朋友喜歡和我聊天,聚會,說當情緒低落的時候跟我聊聊就會開心很多,想通一些問題。她們覺得我是個樂觀的人,充滿正能量,當我說起自己家裡的一些事情包括之前在學校讀書時的悲觀性格,她們甚至都不相信。


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確實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童年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的痛苦經驗感受,往往會影響當事人在成長過程中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心理和身體都會積蓄一些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包括一些沒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常常出現的負性情緒,還會對某些記憶中的特定場景重現表現出巨大的反應。

其實,能關注到原生家庭這個層面,就說明你已經有意識地去發現自身存在問題,以及他們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個值得鼓勵。不過,原生家庭不是阻礙一個人變得更好的借口,每個人都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調整負責,為自己變得更好而負責。這裡的「更好」指的是對內認知,對自己愈加清晰地認知,認知後有調整的意識,再去順著調整的思路採取行動……循環往複,內心也才能變得更加閑適,充滿力量和勇氣,不會被外界的人所肆意打擾和影響,淡定自若地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努力。

回到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上,「討厭」的情緒會在某一階段冒出來,會感嘆自己時運不濟,為什麼就在這樣的家庭中出生呢?為什麼總有個「別人家的孩子」呢?為什麼我就那麼笨而別人那麼聰明呢?等等一些問題會不由自主地往外冒,讓人苦惱、痛苦、找不到問題所在,也找不到解決辦法。

最後,學會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學會認清生活本來的樣子,是能越來越好的基礎,有了這方面意識以後,就可以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做了。

答者:暖心理的路易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感謝邀請,我想這種情況在很多人的潛意識心理當中都存在著。並且,我們也接觸過十分多的案例,原生家庭對於後組建的家庭影響有多麼的大。

原生家庭是怎樣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一個人的性格包括著種種心理習慣、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這些習慣的培養通常都經歷了十幾年、幾十年的積累而成,其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一旦形成這些心理特性,將會很難改變,同時,一部分將會成為我們的潛意識心理,人們都很難意識到自身的一些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成長有兩個關鍵時期,第一個就是0-7歲的嬰幼兒時期,還有一個則是14歲左右開始的青春期,在這兩個心理發育的高速時期,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家庭環境下成長,成長環境,父母關係、教育方式,他們的性格,思維方式等等都在影響著我們。所以,如果我們仔細去感受和分析會發現,有時候我們其實就是父母的複製品,無論是負面還是正面的,我們都在延續著一些問題的發生。

原生家庭是否和諧,也影響著我們自己

對於我的童年來說,並不算是十分平穩,父母吵架的事情經常發生,也就意味著父母的情緒經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而在這一切經歷下的我,也逐漸形成了情緒不穩定,缺乏自我認同的種種心理特徵。

所以,從一個時期內,我的確是不期待或者不相信自己將來會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我可能會孤老終身等等,因為我並沒有體會到家庭生活的正面影響。

當然,也由於逐漸開始接觸心理學,對於這一切以及自我有了更多感知和改變的能力。並且,我也開始對於這一切有了更客觀的理解,對於自身的人格進行了更完善的改造。

最後,也因為我遇到了更好的另一半,這讓我對於家庭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


原生家庭的烙印或多或少影響著我們的成長,但不至於一輩子改不了。世上無完人,自然也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都是相對而言的,看你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我們求學,工作,接受社會的歷練。我們也會組建全新的原生家庭,沒有絕對模範的範本,我們又將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影響呢?

別把所有的錯都讓原生家庭來背鍋,你不能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是自己的無能。境隨心轉,相由心生,不要試圖改變別人,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也就是有那麼一刻。

爸爸是教師,媽媽是銀行職員,高智商。但伴隨著的是不屑於感情的表露。家庭氛圍冷而淡。長大後的我遇到人和事總是理智多於情感,愛論對與錯、是與非,同情心、同理心缺乏,特別執著於聰明和愚蠢的區分。這些特點,表現在個人的工作和事業上是順利的,但回到家庭,弊端就各種顯現。

家庭,是關係親密的所在。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情感鏈接的。煩惱要訴說,喜悅要分享,而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些在我認為都是不能夠和不善於表達的。甚至有時候還覺得其幼稚和可笑。更不要提婆婆吵,丈母娘鬧,孩子叫的令人崩潰的場面,真覺得有些討厭。

雖說討厭,雖說改不了,但還有成年人應有的責任呀,所以,學習吧,改變吧,為了下一代的美好生活,加油!


當我看到,現在的很多小孩,尤其是小姑娘,和爸爸媽媽能如朋友般交流,父母更多的起到的是她的指引的作用,我很羨慕,我生性孤僻,不自信,從來都是我行我素,我討厭這樣,但是我不會去與別人傾訴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也不會照顧人,讓人覺得冷漠,其實我內心並不是這樣想,我是關心別人的,緊張別人的,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我父母從我有記憶開始就在吵架打架,家裡摔的稀巴爛,見血也是經常的事,即使現在,我已經快三十歲了,他們還是經常吵架,我討厭吵架,也因為這個有甚至有點恐婚。我記憶中爸爸媽媽也從沒有因為喜歡我而抱過我,從沒有過親昵的這種行為,更不會聽我內心的想法,所以性格已經如此,雖然後來長大離開家,接觸外面的人,自己努力的想改變這些性格中不好的東西,卻很難做到,不經意間就會表現出來,也因為這種性格,讓人誤會,真心的朋友很少,關心的人也很少,有什麼事大家都會覺得我自己可以解決,也不會尋求幫助,也不會解釋,容易受更多的委屈,容易不快樂,生活比較消極。

我理解可能那個年代就是那樣,父母永遠都是對的,打罵都是對的,那時候的都是那樣過來的,可是我是感情比較細膩的女生,所以容易覺得被傷害,父母對我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是這種不自信、不合群、不會表達愛、消極的性格也是從小生活的環境造就的,我不是怨他們,但是真的讓自己苦惱。人生雖然是要靠自己,但是父母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從不會和父母講我的想法,一直到現在,這不是我不願意,是我真的做不到。


討厭,卻改變還了,原生家庭是註定的,從你出生到死的那一刻你也改變不了。讀書是窮苦孩子改變人生的唯一機會,如果錯過了,也許你一輩子也會像你父母一樣,活在社會的低層,辛苦的過這無為的一生,特別男生。而女生或許可以通過嫁人改變命運,可誰知道呢?現在人的擇偶標準也很現實都看對方條件,條件太差了,基本沒你什麼事了,所以…自己本會。


推薦閱讀:

27歲,得了雙相情感障礙,焦慮,煩躁階段,是繼續工作還是養好了病再工作,好痛苦?
覺得自己很焦慮,異地戀該怎麼處理?
為什麼在中國元旦沒有春節那麼重要?
你覺得在非洲生存的孩子心理會產生自卑嘛?

TAG:社會 | 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