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復精神病人的人際交流能力?
您好!精神疾病患者可能由於疾病本身的原因或由疾病繼發的原因而導致人際關係不良。其實,有許多精神障礙對人際交流能力影響不大,比如躁狂發作,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神經症等等。
另外類型的精神障礙,如單純型精神分裂症,存在思維貧乏,退縮等表現,並沒有人際交往的慾望,長此以往也就喪失了交流的能力。要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人際交流能力,首要的是要合理、規範地進行抗精神病治療,控制精神病性癥狀。
只有患者的精神癥狀得以控制或緩解,才能去考慮改善交流能力的問題。而後者需要靠醫生、患者、家屬的共同努力去完成,更要靠社會和大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目前,精神疾病治療的最高目標就是恢復功能,回歸社會。如果能夠給這類患者更多的理解和相關政策的支持,回歸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容易。許叢芳等於2009年在《國際護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是關於精神分裂症病人人際心理訓練話題的。
在經過一段時間規範的人際心理訓練後,患者的情緒包括人際交流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如果患者本人想要交流的意願強烈,同時又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加之社會大眾給予他們更多與人交流的機會,回歸社會就會更有希望。該建議來自好心情平台伊春市第一人民醫院關鐵峰醫生給予指導。關鐵峰醫生擅長治療學習及工作壓力。情感及家庭問題。失眠,抑鬱,焦慮,緊張,煩躁,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強迫,厭食。幼兒,兒童教育。心臟官能症,周圍神經痛,產後抑鬱,卒中後抑鬱等。
首先要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也就是說的自知力,通過自知力讓患者科學的了解自身疾病的癥狀特點,預後和轉規問題。在院期間可以鼓勵患者參加工娛治療,增加與人溝通和交往的機會,日常病室內可以對患者退縮表現予以制止,叮囑附近病友盡量增加與患者交流次數,以期訓練患者社交能力。
在院如此,返家後第一要素就是監護人對患者的叮囑和監督,鼓勵患者多接觸接觸人,改善患者退縮表現,進而改善患者社會適應功能。
這個需要到癲狂人生APP上面了解一下,裡面有寫這方面的知識點,在這裡我就引用一下裡面的一部分:
1、出院前的心理治療:精神病有些是心理方面出現的問題所導致的,因此在精神病人經住院治療大部分精神癥狀消失後,自知力部分恢復,通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認識自己的精神癥狀變化的情況,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教會病人一些防治疾病複發的方法。
2、精神病護理不僅是針對患者本身,家屬也應該要有所了解,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醫療性監護的保證及心理上的支持。
3、精神病患者在護理期間是需要時刻留意精神狀況的,因此需要建立定期門診隨訪制度,指導患者服用適量的維持治療藥物,通過藥物治療預防複發,研究表明,維持服藥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複發率。
這些對於患者來說是需要知道的,如果你有需要甚至可以問一下裡面負責任的醫生,他們會為你分析應該要怎麼做才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