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會對孩子心理有哪些影響?


孩子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感情會疏遠,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會變得孤獨、自卑、內向、悲觀、叛逆、情緒波動大,缺乏歸屬感、安全感,低價值感。影響實在是太多了。我來具體談一談:

一、孩子容易變得自卑。特別是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在他們還需與父母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可是卻看不到父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就難以與父母建立愛的連接,他們會感到孤獨。在孩子煩心的時候,心裡的話沒有人可以傾訴。他們看到別人的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而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時心裡會難受。看到別人的爸爸媽媽給他們的孩子買新玩具、新繪本、新衣服,而自己卻沒有。他們也會變得自卑,感到沒人疼愛。雖然家裡的老人也會給孩子買,但不一定都是孩子喜歡的。也捨不得買品質好的東西給孩子。孩子平時表現很好的時候,老人也不懂得去欣賞他鼓勵他,孩子會缺乏自信心。物質與精神上的匱乏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二、孩子容易變得叛逆。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平常就缺少對孩子的教育機會。如果是老人來教育孩子的話,老人很難把握溫和與堅定的度。會出現溫和過度,堅定不足,溺愛孩子,沒有規則。當孩子出現了不良習慣或沒有遵守規則而你再想去教育好他時,孩子就難以接受這樣的約束,導致情緒波動大,不與你合作。在我院就出現過這種情況,父母都在外地工作,爺爺奶奶對孩子沒有教育方法。只要一批評孩子,孩子就大哭大鬧,在地上打滾。爺爺奶奶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後求著他起來。並找到老師對老師說:「老師,你幫忙管管孩子吧!我們根本管不了,」如果父母在身邊的話,會與孩子多進行溝通,不至於如此。

三、孩子會產生低價值感。父母在孩子身邊的最大好處在於會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從情緒的低谷中走出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困擾,比如:遇到了失敗,沒有人鼓勵他們,給他們勇氣。而老人年紀大了,他們沒有這樣的精力也不懂如何去關心孩子這些心理需求。他們想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讓孩子吃好,睡好,考好。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的話,在學校也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或是忽視。他們的心情會很低落,產生低價值感,覺得自己沒有一點用處。會有厭學心理。他們可能會通過玩遊戲等方式來尋求價值感。如果孩子的學習很優秀的話,他們可以從學習中看到自己的價值。但父母也不可能時時給予孩子肯定。

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影響。如果要想讓你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那麼,父母要多通過其他方式傳遞自己對孩子的愛。比如:經常在微信里與孩子視頻、語音等。多問問孩子的生活怎樣?需要些什麼?給孩子買點小禮物,讓孩子知道你是關心他的。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雨後山林靜。歡迎您關注留言點贊。本人原創,請勿抄襲!謝謝!


問題很嚴重!處理不當,容易導致人格偏差

父母生下了孩子,就應當和孩子在一起,盡到撫養、榜樣、引導、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然而,想法是不錯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現實問題

現如今,有很多孩子並不是由親生父母帶大的。

原因有多種多樣:父母離異、親生父母無力照顧孩子、未婚夫妻、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等等。

家庭之間,更多的是相似點,而非不同點。共同點包括:自尊、交流、成人作為家庭的建築師、童年期的孩子作為情感的灌注者等。

可以說,成人們能夠以一致的和富有創造性的方式管理孩子,那麼所有形式的家庭都可以成為一流的家庭。

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父母不能和孩子長時間的在一起相處,難免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存在。

由於這個問題本身並不簡單的緣故,在這個平台上面,我們只能選擇有限的幾點來談談了。

可能產生的心理影響

1、缺乏榜樣

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鏈接是誰都無法替代的,包括奶奶姥姥等親人,不論何種原因,割斷了和父母聯繫的天然紐帶,總是會帶來或多或少損害的。

孩子們在生活中,缺乏以父母為榜樣的人際交往經驗,所以他們的成長缺失了關於人際之間應該是怎樣的範本,導致在情感上的不暢和行為上的偏離。

2、負性信息

對於孩子而言,很容易傳遞給孩子這樣一個負面信息:「父母不想要我了!」「是我影響了他們。」會導致孩子不相信父母是好的,感情是真的,人間是美好的。

3、不能信任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相信自己的父母是好的、是值得信任的,就會認為世界是糟糕的,那麼,他怎麼能去感受到自己會是好的呢?

4、男孩子感到男性什麼都不是

通常孩子在小的時候,大多由姥姥或者奶奶帶養,或者由女保姆來照顧。這樣的話,男孩子面臨最大的陷阱是:被女性過分照顧,容易形成女性是社會主宰的印象,從而感到男性什麼都不是。

很常見的情況是:男孩子想要為照顧他的女性做點什麼,卻難以發展出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女孩子產生歪曲的認知

一方面覺得女人就是勞碌受罪的命,付出許多卻勞而無獲;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得不咬著牙完成所有的事情,而且要完全的獨立起來。

6、來自於過去的陰影是真實存在的

孩子長大以後,表面上看起來一切正常,但在潛意識裡面並不能完全擺脫早年父母不在自己身邊的陰影,在人際交往和如何看待世界上面,會存在某些不合理的認知和過激的行為。

7、至於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啦、膽怯啦、懷疑啦、無能啦、人際困難啦,或者相反方向的自大啦、暴力啦、失敗啦等等,更是常見的外在表達,這裡不去贅述。

童年期十分重要

1、父母不論多忙,一定要親自陪伴孩子成長長大,至少在孩子3歲以內要親自帶養。誠所謂「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意義十分重大。

2、父母和孩子的情感聯結是天然形成的,誰都無法替代。儘管成人們的願望是美好的,是竭盡全力照顧孩子的,但孩子不這樣感受,更不是這樣想的。

3、父母實在沒有辦法,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能給予陪伴照顧的話,到了五六歲接回來,只要盡心儘力,耐心細緻,可以化險為夷,都不是問題。

4、尊重孩子,就是尊重父母自己;照顧孩子,就是照顧父母自己。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既是父母的願望,也是父母的結果。


謝謝邀請,父母不在身邊,在孩子入園前的影響比較少,因為孩子還小,還沒意識到父母存在的重要性,在孩子入園後,老師會讓孩子的父母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老人不讓參加的,那時孩子的感知就大了,因為他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陪伴,自己沒有,會很難過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對父母的需求越大的。我覺得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比較內向,膽小,不善於溝通,如果老人也不管學習,生活的話,得抑鬱,自閉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比較懂事的孩子,會比較獨立,但是也要取決於帶孩子的老人的知識了,如果非常溺愛的話,孩子很容易學壞的,建議父母如果確實因為工作原因回不來,那麼平時多與孩子溝通,說說話,現在通訊又很方便,微信視頻,電話,都是非常便利的,每天抽個時間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關心自己,是愛自己的,這樣心理上也會安慰很多。 最好的辦法是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如果不能全部,也要有一方在,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也會好很多,老人只能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等,但寶寶的成長教育還是要家長來的,不要等到孩子很難管,性格古怪,有缺陷的時候再回來,那時已經遲了,因為那時的你,你也管不了孩子了,孩子不會再聽你的話了,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重要的親人,誰也取代不了父母的陪伴,想想自己那麼遠的工作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孩子嘛?如果孩子教育不好,是一輩子的痛。

希望能幫助到您,我是頭條號:家有小學娃,育兒,教育經驗分享,歡迎關注,謝謝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從他的出生到學會說話、學會走路,都是在大人的引導下完成的,我們的一言一行,他都會跟著去學習、去體會、去照做,在他懂事之前,父母就是他的啟蒙老師。

孩子不在身邊,無非就是兩種情況:一是老人帶;二是確實因為工作需要等特殊原因。

那麼,孩子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到底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1、孩子交給老人帶,變的自私。

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期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這將會使孩子變得自私。老人帶孩子只能管的了吃、喝、拉、撒、睡,而孩子的教育方面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在老人的精心照顧下,寵壞了孩子,導致孩子世界觀里只有是或不是,如:好吃、好喝的都是我的,不是你的,從而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心理。

我家老大是女兒,因為生她那年我的父親去世,為了不使母親感到孤單,就把女兒留給了她帶,一直帶到三歲,兒子此生後,就沒再讓母親帶,想著兩個孩子在一起,可以有個伴,能相互玩鬧、依靠。兒子是我們一起帶大了,我覺得兒子比女兒懂事,因為每次有好吃的,女兒都是先搶去吃,吃不完也藏起來,而兒子不是,他每次得到好東西都會給女兒留一些。

2、缺少父母的愛,變的情緒大。

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最缺的是父母的愛,儘管有老人的愛,也只是寵愛而已。

記得從母親那把女兒接回來的時候,她是那麼的堅決,拿上她的東西就和我們回家了,母親喊著、叫著、呼救 著都不回去,惹的母親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小東西,太沒良心了」。這或許就是血緣關係的原因。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很容易造成情緒波動大,因為當她看到別的小孩都經常父母管著,她心裡就會想著,為什麼我的父母不管我,是不想要我了,還是什麼,內心有一定的陰影,情緒反覆。自從女兒回到我們身邊後,每次晚上睡覺都是緊緊的摟著我睡,我們不睡,她也不睡,問原因,她回答的讓人很心疼:我害怕。或許是因為再離開我們吧。

總之,不要讓孩子缺少父母的愛,哪怕是不在你的身邊,也要經常視頻或電話溝通,讓他們能夠每時每刻感受到父母一直都在身邊,只是短暫的分別。


父母長時間不陪伴孩子,孩子會感覺孤獨寂寞沒有安全感,在父母心裡她不是重要的,也不被接納,父母看不到孩子的需要,也不能有效的陪伴孩子成長,對孩子心理會有很深的影響,他眼神里會流露出迷茫無助,而且長大後孩子對家的感情也沒有很深,對親情也會很淡漠。

而且這也影響他以後的婚姻家庭生活,他對家人不會表達愛,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性格孤僻冷漠,很少人能走進TA的內心。


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照顧與監護,他們在學習、心理、行為認知等方面都有很大影響。留守經歷對留守兒童所造成的負影響,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本人曾從事過教育多年,班上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生有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主要有如下危害:

1.由於長期和父母分離,缺乏親情的關愛,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往往易產生煩躁、焦慮、悲觀、疑慮等消極情緒,從而導致性格柔弱、內向,不喜歡與人溝通。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

2.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長期缺乏監管,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等嚴重問題。 3.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缺乏道德約束,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的糾正,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行為出現偏差,留守兒童甚至出現違法違紀問題,令人痛心疾首。

4. 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在生活無法照顧到位,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有的甚至還出現留守女童被不法分子強姦的惡性案件,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孩子會沒有安全感,感覺不值得被愛。容易內向或者容易想法比較極端和負面。還有,容易膽怯,叛逆,做事容易走極端。不聽父母的話。和父母沒有情感鏈接


這個在農村尤其可見,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父母長期因工作不在孩子身邊,漸漸會使關係疏遠。一般來說對孩子會有如下影響:一,情感的缺失,表現在對父母和周圍人的感情表達障礙,長大會缺乏安全感和愛。二,智力增長的缺失,沒有父母的教育,爺孫輩一般都是不太注意學習或是學習方法的培養,溺愛造就一個粗俗的人。三,三觀可能不正,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自己的認知發生偏差,讓人生不完整。


可以肯定的說,影響很不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的方向標、是孩子心靈的港灣…………

不可替代:父母的愛是不可替代的,毋庸置疑,孩子剛出生吃到的第一口飯就是母乳,最溫暖、安全的地方就是母親的懷抱,怎麼能離得開!老人帶孩子,也可以讓孩子吃好、穿暖,但是老人很難像父母一樣和孩子談心、交流,陪他一起玩,做孩子的朋友。

莫要追悔莫及:父母經常不在孩子身邊,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容易性格孤僻、行為失衡,甚至將來走上違法的道路,錯過了孩子塑造性格的最佳階段,追悔莫及啊!等你掙夠了錢,孩子也大了,再想教育,沒有可能,長期不在一起,第一他和父母感情不深,不會聽你的話,第二,他的性格、喜歡等已經定型了。

建議:即使條件不允許長期在一起,也要保持溝通,每天打電話、視頻,讓孩子感受你的愛,知道父母是關心他的、愛他的,同時也了解孩子的心裡動態,讓他健康的成長,最後祝福你們幸福快樂??


作為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已過而立之年的我,應該有發言權。從小不在父母身邊對我身心影響都存在,父親母親那是至親,至親不在缺愛,缺安全感,缺物質滿足感,缺自我認同感,缺幸福感,缺自信心,隨便在腦子裡勾勒下,你都能知道,這樣環境里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

具體說說,負面影響有,缺父母疼愛的孩子,內向,不善或者不願意交流。長大容易早戀。缺安全感,孩子膽小怕事,長大幹事缺乏魄力和膽識。缺物質滿足感,孩子會限制孩子的視野、創造力和自制力,一有機會,會無限放大自己的貪念。缺自信,就不多說了,缺幸福感,會讓孩子長大後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當然,上述情況也不絕對,得視情況而定。

也有正面影響,比如這樣的孩子猶豫處境所迫,都會比同齡人獨立,自立能力強。生活當家早,對社會的認識也更深刻,處事會顯得成熟老道,做事有毅力有主見……如教育得當,又有向上向善的環境,也會成為積極活潑,健康有益的社會牛人!


推薦閱讀:

「小崽子,你敢打我媽!」(上)
我的待產包和使用感
寶寶一天幾次大便才正常 寶寶幾天都不大便正常嗎海歸媽媽聊育兒
母乳餵養謠言太多,這四點很常見

TAG: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