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低智商」的善良是不是只能感動自己,社會公德意識是否該納入教育系統?


這個問題問得十分好。我覺得是需要的,這令我想起2個事件:

事件還原

1、孫儷自主貧困生事件

事件還原:孫儷資助一個貧困生讀書,一直到讀大學。過程中因為學生考不上大學,還支持他重讀了一年。後來因為孫儷斷了每個月500的資助費,那名學生就曝光了事件,為孫儷這位資助者引起了很大的負面輿論。各種斷供緣由不做評判。

我們再看下一個。

2、男子連續9年資助貧困生,因患癌症停供4月,被受捐家長大罵騙子。

事件判斷

在這裡,對兩個事件總結一句:一粒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

在這裡,無論孫儷基於什麼原因斷供,我覺得既然已經幫助學生讀到大學了,也夠了。難道自己不能勤工儉學?不能自己借貸?這裡韓寒倒是總結得好:

再回到第二個案例,更是離譜。對方的家長竟然說

你不要和我講什麼,我聽不懂,你答應捐助我孩子上完大學,現在什麼情況我不想知道,我已經幾個月沒有收到錢了,你們到底給不給?我們還要靠你們走出大山的,你懂不?

你們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大山吧,永遠別想走出去。

那我們應該怎麼幫人?

這裡的確不好說,因為很多人,都有善心,但不知道方法,這個例如貧困生,應該幫助到什麼程度?是不是雙方之間有什麼規則,是不是有借有還會更好?之類。

所有的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案例、經驗去總結,形成一套方法論,這種就是題目所說的正確的「社會公德意識」納入教育系統的意義。

我們想幫人,但不想害人。我們想播種愛心,但也不想招惹麻煩,這過程中的度的把握,的確需要學習。只是在沒有教育系統的支持下,這是一條血的道路。

鞥咕,獨立女性,睿智而不矯情。

覺得回答靠譜,記得關注哦。


這個「低智商」的善良提的非常好,現在的社會主流的觀念是功利性的,凡事都講個目的,單純的善良往往被所謂的「聰明人」、「精英人士」所看不起。

題主所提格局很大,很不好回答,這裡且表達些個人淺見。

我理解的「低智商」的善良,是那些不以目的、不以回報所做出的善良行為,這些行為有的會被大家認可並且稱讚,像之前看到的新聞,杭州的病人,重慶的醫生趕赴杭州救治。這個行為大家都是肯定的並且十分感動,還有最早的嚴芳禮老人,幫助貧困學生,上了感動中國,雖然可能有一部分人會覺得這個老人都沒能獨善其身,還去幫助別人,有點不自量力。但至少他上了感動中國,感動了億萬國人。

但有些「低智商」的善良卻真的只能感動自己,比如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拾金不昧!新聞上一個環衛工撿了別人的錢,苦等失主幾個小時,被廣大網友點贊。可事實上,私下裡他的家人朋友有幾個會真的這樣想?你撿的錢是你一個月的工資,這些微辭讓他只能感動自己卻感動不了身邊的人。現在你撿了別人的錢,能向失主要點好處把錢還給他就已經不錯了,就這也許還被人噴是傻子。

我認為這種不佔便宜、不利己的善良就是「低智商」的善良,現實中這種善良往往只能感動自己,會被「聰明人」勸誡,別那麼傻!

社會公德意識的卻應該納入教育系統,我記得我小時候,還有思想品德課,教育我們拾金不昧,教育我們尊老愛幼,兒歌還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現在學校,除了作業就是考試成績,是該注重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了。


謝誠邀! 善良是世人對美德最必不可少的一項要求。似乎做一件事情只要具有善良的動機,一切的行為都披上了高大尚的外衣。可是有一些善良讓人尷尬的很。

在愛情里,如果不喜歡對方趁早說出來,別自以為是的說是為她(他)好,等到時間久了,反而傷人又傷己。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該放手的時候適時的放手,不要什麼事情都和孩子安排妥當,不管是小孩還是青年,過分的溺愛等於害了孩子,報導的事情比比皆是,孩子已經上了大學,甚至步入社會,在生活中如同白痴,什麼事都不會幹,都依賴父母,造成這種情況也是一種低智商的善良

大齡青年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本就心裡暗自著急??,可是每逢佳節回家,本該享受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但父母長輩總是拿出為你好的姿態給孩子施加壓力,逼婚,催婚,最後弄的孩子都不願回家。作為父母,請給予支持和理解,不要做出低智商善良的行為。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這些社會公德本該就是人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長輩一路陪伴過來的,就像現在所報導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公交車該不該讓座。如果連最基本的,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都要列入教育的範疇的話,不知道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了,是高興還是可悲。

我是紅霞,歡迎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喜歡加關注,轉發或點贊??,我和你們一起努力??


所謂「低智商」的善良大概指的是那些不諳世事、常有悲憫情懷的性情中人,他們不計報酬的做善事,甚至為之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社會公德意識往往體現在了他們身上,卻經常被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人所不以為然,甚至施以取笑挖苦。這種善良在現今人心浮躁的社會背景下,顯得那麼突兀又不合常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斷有質疑歷史英雄的案例。

社會公德意識的強弱取決於上層建築能否有效的對社會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引導,好的事物不去推崇,效仿的人少之又少。反觀不良習慣卻無師自通,不加以遏制就會愈演愈烈,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就充分說明,公德意識的普及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本該教書育人的地方,卻成了人渣的滋生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真正重視起來,公德意識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為社會多注入正能量,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


越是善良的人越要懂得拒絕,也算是對自己的保護。在事情變壞之前要學會適度「零容忍」.

社會公德本來就是我們小孩到成人,在家長、在學校、在公共場所等潛移默化地 「教育」下一點一點積贊並學來的。將社會公德納入教育系統後,可以讓學生從小到大更能「完善」地知道並做好「什麼是社會公德」。


首先說善良並不是智商低,善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善良是一種本性,它不需要去感動其他人,也不需要得到什麼回報,它只是人的一種本能,它卻實是在感動自己,而也感動著別人。我覺得社會公德意識應該納入教育系統,應該從小學抓起,讓孩子從小學就接受公德心教育,從小培養,長大以後社會公德意識就比較強烈,從而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


善良是會讓他人感動的,在個人道德素質中所表現的行為。道德、公德素質的修養,是學校、家庭從孩子小時就用各種寓意深刻(孔融讓梨、司馬光破缸救人、狼來了等)的典故故事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根本不用人提醒。

社會公德也一樣(不要隨地吐談、傾倒垃圾等),本就不用、也無須提到要不要納入教育系統。而現在竟然到了有人倡議納入教育系統的處境,我不知是該為其悲,還是為其嘆了


社會公德意識,個人覺得應該納入教育系統,從小培養,現在的社會跟以前比算是好多了,畢竟現在都8090思想跟得上,但自覺意識還是有點欠缺的,社會公德意識,從小就開始培養,讓他從小就有這方面的意識,提高個素質,還能培養愛心,人人都有有意識,那麼社會次序也會變得很好


推薦閱讀:

金牛座心理障礙揭秘
如何孤獨的過好這一生?
戀愛求生手冊
有多少人在等著心中的那一位?

TAG: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