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二型糖尿病?


大家好,我是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生小吾。手術包里都是健康科普知識,您可以先訂閱以後再看或者轉發給你關心的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糖尿病病人,相信幾乎每個讀者都會認識幾個糖尿病人。糖尿病我們耳熟能詳,可是你知道嗎?正如黃健翔說的,「你不是一個人」,糖尿病也不是「一個」病,其實糖尿病分為4種。

黃健翔:你不是一個人

1型糖尿病是胰島 β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和消失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顯著下降或缺失引起的,就是胰島素分泌過少造成的。1型糖尿病多在30歲以前發病,病情很快就加重,病人迅速消瘦,很容易就惡化發生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發病早

2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調控葡萄糖代謝能力的下降(胰島素抵抗)伴隨胰島 β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減少)。就是胰島素分泌沒怎麼減少,可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了。2型糖尿病多發生在中年以後的肥胖病人,發病後表現為典型的「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次數多,體重減少。

2型糖尿病人多肥胖

妊娠糖尿病,就是以前沒有糖尿病,懷孕以後發現的糖尿病,多數在生產之後血糖恢復正常。妊娠期糖尿病多見於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多囊卵巢綜合症、多次自然流產的孕婦,以前得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以前寶寶出生體重大於8斤的孕婦、以前生過死胎的孕婦也容易得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使胎兒發育異常,新生兒畸形,巨大兒等,也可能讓孕婦留下糖尿病的病根。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就是病因明確的,由先天性遺傳疾病、胰腺疾病、特殊的感染、免疫病等引起的血糖長時間增高。對於特殊類型的糖尿病,本來發病率就非常低,況且先天性疾病治不好,免疫疾病很難治癒,胰腺疾病和感染只要針對病因治療就好,這裡就不細說了。

糖尿病小病人

大家好,我是小吾,我正在計劃把我的微信公眾號shoushubao完善成一個科普疾病的「新華字典」,珍視健康的您一定要關注哦!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我會從留言裡面選問題寫專題回答。

本文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你可以在公眾號平台回復消息「糖尿病」下載。


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包括醫生都講不清二型糖尿病。所以,這是個好問題!

病理學上說,胰島素絕對不足是一型糖尿病,胰島素相對不足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病因主要有:

一,胰島素不足。胰臟受損,β細胞減少,甚至病理解剖發現部分糖尿病患者胰臟內有白色微血栓,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貌似就是胰臟受損β胰島細胞減少,但既然是微血栓,還是部分患者,說明栓塞現象並不普遍,也不應該影響正常功能,臨床上也缺乏證據證明二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減少(長年藥物或胰島素治療的除外),甚至胰島素分泌量增加的情況也並不少見,所以,胰島素不足不能夠支撐論點。

二,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有三種情況,第一是血脂高。在血脂高的情況下,會干擾胰島素分解血糖的效率,影響細胞利用血糖。

第二是血液中代謝廢物過多,特別是酸性毒素累積,使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減少。每個細胞表面有大約四萬個胰島素受體,毒素侵害時,胰島素受體大大減少,甚至減少90%!胰島素無法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形成「觸手」,也就很難捕獲血糖。但是這種情況嚴格說不應該叫做胰島素抵抗,關鍵要解決代謝廢物累積問題。

第三是身體主動升糖機制與胰島素相對抗。腎上腺素,胰高糖素都可以升高血糖,抑制胰島素作用。身體主動升糖是有原因的,要麼是處於低血糖,要麼是處於應激反應,身體需要大量糖分滿足能量需求。胰高糖素升高必然抑制胰島素作用,這種情況也不應該稱作胰島素抵抗。牛不喝水,按頭也沒用。身體要升糖,胰島素也會失效。

所以,三種胰島素不起作用的情況,只有血脂高一種情況胰島素抵抗成立。

第三,基因或遺傳因素。在我們還沒有了解清楚遺傳機制之前,把責任推給遺傳很不負責任。

醫學專家談各種慢性疾病,最後總會歸入基因:糖尿病基因、癌症基因、高血壓基因。然後鼓勵基因檢測,查出每一個人身上是否有某種慢性疾病的基因。

了解進化理論就明白,優勝劣汰是生物的自然選擇。物種總是選擇那些有利於它們生存、繁殖、發展的基因。

那麼,那些與慢性疾病有關的基因,是缺陷,還是智慧?是物種白痴?還是有些專家白痴?

第四,肥胖。很多醫生說肥胖導致糖尿病,拜託,肥胖不是病因,最多只是發病條件,準確一點說,肥胖只是增加一些誘發的可能性,肥胖本身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或許與血脂高影響胰島素效率有關,但絕不應該成為發病原因。

綜上,二型糖尿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用胰島素相對不足來劃分?是醫學愚鈍還是有意為之?

大部分糖尿病應該屬於應激型糖尿病,卻被錯誤歸類!

糖尿病有四種類型,一型,二型,應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種。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容易被誤判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又稱作特殊類型糖尿病,以前僅特指少量燒傷病人等情況,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應激反應,尤其是低血糖應激。大量的應激型糖尿病被錯誤的歸入二型糖尿病,用胰島素相對不足這個思路來治療,盲目降糖,過度控制,大量運動,反而令血糖和身體狀況惡化。

應激型糖尿病基本不需要降糖藥物,只要消除了應激反應,遠離低血糖,改正錯誤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讓血糖平穩。糖尿病患者多關注應激型糖尿病,這是能夠治癒的糖尿病,不要被錯誤治療貽誤病情。

糖尿病作為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與多種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醫療對糖尿病的影響只有8%,所以,除了藥物控糖,更要從能量代謝,激素調節,甚至細胞營養利用的層面來分析血糖高的各種可能。要從多角度多方位來調理,飲食,運動,情緒,呼吸,放鬆訓練等都非常重要。

關於糖尿病營養調節,應激反應,生酮飲食等內容,可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感謝點贊關注,留言必回。vista在悟空的284個回答


糖尿病,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很多人都會以為糖尿病患者排出的汗液和尿液都是甜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糖尿病的糖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能嘗出甜味的糖,而是葡萄糖。

糖尿病最主要的引發原因就是吃的食物糖分太高,而且吃的量過多,導致最終吸收到血液里的糖分太高,就變成高血糖,持續性的高血糖就會造成糖尿病。詳細的說,食物經過腸胃消化後,轉化成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而進入人體細胞需要胰島素的推動作用。胰島素分泌的量都是定量的,所以如果葡萄糖含量越來越高,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以推動所有葡萄糖進入細胞中,多餘的葡萄糖就會進入肝臟,形成肝糖元。

肝糖元的作用就是當血液里糖分含量降低時,自動分解成葡萄糖以升高血糖,如果血糖過多,多餘的葡萄糖就會形成肝糖元儲存起來。等到了肝糖元儲存量也達到峰值的時候,葡萄糖就會形成女性最討厭的脂肪,這也就是吃多了甜食就會長胖的原因。

糖尿病一般有兩種類型,I型和II型。I型是胰島B細胞天生受損,多發於兒童。II型是胰島B細胞後天受損,多發於成人。所以也可以總結為,糖尿病是因為吃多了含可轉化為葡萄糖的糖分的食物,從而引起血糖高,因為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地方)受損,所以,胰島素不能把全部血糖搬運到各個細胞去,血糖就越堆越多,從而引起高血糖,最終形成糖尿病。

指導專家:張英澤,副主任醫師,保定市第一中醫院內分泌科。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雜病。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醫聯媒體】。


感謝您的邀請回答,希望我的答案能讓您滿意 關注今日頭號:指尖上的芳香 點贊收藏 轉發 好人一生平安順心得意 (PS小貼士:本人嘴巴已經開光 好的很靈很靈的,真

的 要試試么)么么噠 一摸就大 您來問來我來回答 我們是擁有多名醫學博士的團隊,多人擁有在美背景深知國內外最前沿醫療科學 感謝關注與厚愛, 為了家人健康請轉

發哦~~· 轉發的都是大美女 大帥哥~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形式。

在2型糖尿病中,你的身體不適當地使用胰島素。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起初,胰腺會補充胰島素來補充胰島素。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胰腺不能跟上,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來保持血糖水平正常。2型患者接受生活方式改變,口服藥物(丸劑)和胰島素治療。

當葡萄糖積聚在血液中而不是進入細胞時,會引起兩個問題:

  • 馬上,你的細胞可能因能量而餓死。
  •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糖水平可能會傷害你的眼睛,腎臟,神經或心臟。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健康飲食控制血糖並保持活躍。但是,您的醫生可能還需要開出口服藥物或胰島素來幫助您達到目標血糖水平。2型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糟 - 即使您一開始不需要藥物治療,您以後可能也需要.

2型糖尿病(英語:Diabetes mellitus type 2,簡稱T2DM,台灣稱為第二型糖尿病),中國舊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英語: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簡稱NIDDM)或成人發病型糖尿病(adult-onset diabetes),是一種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6]。常見癥狀有煩渴、頻尿、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3] ,癥狀可能還包含多食、感覺疲倦、治不好的酸痛[3]。癥狀一般慢慢出現[6],高血糖會帶來的長期併發症有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導致失明、腎臟衰竭,甚至會造成四肢血液流通不順而需要截肢[1] ;可能會突然發生高滲性高血糖狀態,然而卻不太會並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5]。

2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肥胖卻又缺乏運動身上[1],具有先天基因者風險也會較高[6]。2型糖尿病佔了糖尿病患者約九成的病例,剩下的一成為1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1]。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內的β細胞遭自體免疫破壞,而有著絕對性缺乏胰島素的問題[12][13]。糖尿病確診需經由血液檢查而定,如檢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或是檢測糖化血紅蛋白(A1C)[3]。

有些2型糖尿病可經由保持正常體重、規律運動及適當飲食來預防[1],治療方式有運動、改變飲食等[1]。如果沒有血糖水平經常性偏低,建議使用二甲雙胍來治療[7][14]。許多患者最終都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9]。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口服降血壓葯的患者則不一定需要[15]。對肥胖的患者而言,接受減肥手術對改善糖尿病十分有效。[8][16]

自 1960 年起,2型糖尿病病例隨著肥胖率升高[17]。1985 年全球僅有約 3000 萬人確診罹患糖尿病,到了2015年患者則增至 3.92 億人[11][18];糖尿病通常好發於中高年齡層[6],但現今青年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比率逐漸增加[19][20]。罹患2型糖尿病者可能減損長達約十年的壽命[10]。糖尿病是最早被描述的疾病之一[21],在1920年代就發現了胰島素的重要性


現在糖尿病發病率與日俱增,但是很多人對糖尿病很陌生,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學習一下。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特徵是胰島β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

2型糖尿病是目前為止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其特徵是不同程度的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抵抗,就是說可以分泌部分胰島素,但是胰島素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

糖尿病診斷

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

1.家族史。與沒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相比,有一級親屬患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加至2-3倍。父母雙方都有2型糖尿病史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達5-6倍)。

2.空腹葡萄糖受損(IFG)、糖耐量受損(IGT)或糖化血紅蛋白(A1C)水平在5.7%-6.4%的患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3. 肥胖是最重要的可改變的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

4. 儘管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受損有很大的遺傳成分,但是身體活動、飲食、吸煙、飲酒、體重和睡眠時間等生活方式不健康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5.水果、蔬菜、堅果、全穀物等食物攝入太少也會2型糖尿病發病率增加。

5.運動少。比如,久坐的生活方式會降低能量消耗、促進體重增加並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

6.吸煙。吸煙會增加血糖濃度,會損害胰島素敏感性。

7. 睡眠持續時間。 與每日約8小時睡眠時間相比,睡眠時間短(≤5-6h/d)和睡眠時間長(>8-9h/d)均與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處於糖尿病前期怎麼辦?

糖尿病前期就是血糖不在正常範圍內,但是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都屬於糖尿病前期。

如果處於糖尿病前期,應改變生活方式以降低將來發生真正糖尿病的幾率。

1. 減輕體重

減輕5%-10%的體重能明顯降低患病風險。

2. 恰當飲食

應選擇富含水果、蔬菜和低脂乳製品的飲食,並且少吃肉類、甜食和精製穀類。避免飲用甜味飲料,如汽水和果汁。

3.一天活動30分鐘

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或出汗才有用。散步、做園藝和跳舞均是有幫助的活動。

4.戒煙

有研究表明吸煙會大大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所以戒煙勢在必行。

5.適當是使用一些藥物

糖尿病前期患者發生心臟病發作、腦卒中和其他問題的風險高於正常人群,所以降血壓、降血脂、抗血小板聚積的藥物要堅持服用。

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常用口服藥

糖尿病常用胰島素

「點贊」是一種鼓勵!預防大於治療,希望大家要珍惜健康,不要失去才後悔!

學習最常用的醫學知識,為你的健康打開一線天!

大家有問題可以,評論諮詢或者私信諮詢,點擊關注「醫線天」


簡單一些描述,二型糖尿病是這樣的:

人的血糖是由胰島素作用,從而控制在一個正常範圍內的。而胰島素則是由胰島B細胞產生的。胰島B細胞能感受到血糖的改變,並因此正常足量分泌胰島素,就是正常的。

如果這中間出現了故障,使胰島B細胞雖然還能分泌部分胰島素,但是卻無法正常足量分泌,導致血糖無法被有效控制,從而走高,那這就是二型糖尿病。這個時候使用藥物和注射胰島素都是有作用的。藥物或者可以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里,或者促進胰島B細胞加班加點使勁分泌胰島素,總之有多種藥物,也有多種作用機制,但是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如果胰島B細胞徹底無法分泌一丁點胰島素,那這就是一型糖尿病。這時候用什麼葯都沒用了,只能乖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了。


謝謝悟空邀請。

按照目前主流的分法,糖尿病一共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1型、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特殊類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胰島素的絕對缺乏,因此它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胰島素。而2型糖尿病剛則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素的相對缺乏,簡單來說,就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在環境的作用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2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首先是正確的生活方式,以及在這個基礎之上的藥物的治料,可以是口服藥,還可以是口服藥加上胰島素。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糖尿病,我們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血糖,最終的目的是盡量延緩糖尿病的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相對的缺乏。意思是還能分泌,只是比原來少,導致血糖升高! 占糖尿病人90%-95%,老年人多見。


2型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多尿,多飲,多食 和體重減輕。 吃的很多,喝的很多,尿的也很多,還越來越苗條!但是很多人沒典型癥狀!都是體檢或者各種疾病就診時發現高血糖。

糖尿病的診斷:空腹8小時,驗血血糖≥7mmol/L 或者是隨機測血糖≥11mmol/L。 需要不同日驗血都高才能診斷。

治療:2型糖尿病可以用合理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在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控制低於3.9-7.0mmol/L那麼應該即使選擇降糖藥物治療!必要時也可以選擇胰島素治療!

具體藥物建議在正規醫院醫生指導下選擇和服用!

預防2型糖尿病:提倡合理膳食,經常運動,防止肥胖!可以很有效的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


所謂的1型2型3型糖尿病是在醫學界普遍認為的糖尿病的根源是胰島B細胞的問題,站在這個觀點上看糖尿病,其結果是不會好病,而且是越來越重,最後是併發症而死掉。

我對糖尿病的新觀點,也是認識四高的觀點(四高是血糖血壓血脂嘌呤),是逢高必低,我們看到的這些指標的升高是中間現象,不是事物的本質,所以,我們解決四高疾病,不要壓制,也就是說不要降,越降會越高,我們要解決低的問題,低的問題解決了,高的就下來了,

我治療四高就是這樣的,高血壓解決了低的問題就不用吃降血壓的葯了,胰島素也可以不打了,降血脂的葯也不吃了,而且不忌口了,人們沒有了痛苦。


感謝你的邀答。二型糖尿病多為成年人發病。與一型不同,一型病人與遺傳因素有關,都是自幼患病。二型糖尿病人是胰島B細胞分泌不足或出現胰島素抵抗引起的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雙胍類降糖葯是二型糖尿病人,是肥胖伴有胰島素抵抗或高胰島素血症病人的首選藥物。必要時,與胰島素合用。如出現併發症時,例如酮症酸中毒,昏迷,重症感染時,要及時用胰島素治療。病人要管住嘴,邁開腿,不受時間限制。要以良好的心態與疾病作鬥爭。


推薦閱讀:

肥胖者更易患上抑鬱症,你要知道更多肥胖危害
二型糖尿病,眼睛模糊吃什麼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吃了葯,花了錢,血糖還是高,竟是犯了這個錯誤,你千萬別犯了
二型糖尿病與腸道菌群
得了糖尿病,還能要孩子嗎?

TAG:糖尿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