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核磁、B超,有什麼區別?
你好,我是影像技師vivi!意見供您參考
下游案例
以下的表達是方便理解的,所以做不到100%準確表述。
b超是利用「回聲」來看圖,遇到骨頭,或者含空氣比較多的器官就看的不清了。
多用於體表器官的觀察,比如說乳房、肝膽脾胰等等。
下圖b超心臟圖像
CT是利用x把人體進行平切,觀察體內或體內深處器官。某些可以病灶可以打入增強造影劑觀察血流及增加對比,判斷良惡性。
用的範圍很多啊,骨頭、肺部、頭等等幾乎都可以。
磁共振是利用氫質子共振成像的,人體內含有70%的水,所以磁共振的解析度普遍比ct高。但是對於骨頭、含空氣多的器官也是看不太清。但是它也同樣是人體平切,不局限一個切面,他可以多角度成像,而且有很多序列組合進行檢查。對組織成分判斷上優於ct。
下圖ct和磁共振 平掃相比。
廣州/上海/杭州,想預約影像檢查,部分項目可打折。
不是醫院,是政府今年大力鼓勵的影像中心!介意的就不要問了。
有問題想問的請私信、留言,我會儘快答覆,只解答有禮貌的寶寶,謝理解。
CT、核磁、B超這三者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最簡單的區別是CT有輻射,而核磁和超聲是沒有輻射的。很多人因為不清楚輻射的概念,對CT避之不及,對核磁中有個「核」字更是敬而遠之,實際上核磁共振的核與核輻射的「核」沒有任何關係。
CT那些人不能做?
孕婦、哺乳期的婦女、備孕的男女,另外新生兒盡量避免做CT檢查,如非萬不得已,盡量不做,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沒有危及生命的病症的情況下,在危及生命的情況時,這些都不再是禁忌症人群。那麼除了這幾類人,其他人都可以做CT。至於CT的優勢:無創、檢查時間短、空間分辨力高,可進行多方位多角度重建。對於各種急慢性的病症都能清晰顯示。
MRI哪些人不能做?體內含有鐵磁性物件的人群、幽閉恐懼症患者、急重症患者、三個月以內的孕婦都不能做。其中含鐵磁性的包括早些年的血管支架、心臟起搏器、金屬內固定支架等,而近些年的血管支架早已更相信為合金材料,不受核磁磁場的影響,也是可以做MRI的。
MRI的優勢在於中樞神經系統、軟組織、骨關節等各個方面都很擅長,在呼吸系統方面明顯不及CT,在空腔臟器方面不如X線、CT和內窺鏡。
B超適用於哪些人?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做超聲檢查。但是並不意味著超聲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呼吸系統等這些方面明顯不足,該做其他檢查的還是做其他檢查。
朋友們,關於CT、核磁和B超的區別,你們都清楚了嗎?
我是放射小醫,歡迎關注我,簡單通俗易懂的健康小知識,每天學一點,能得大受用!
你好,感謝邀請答題,對於CT、B超、核磁共振這些常用的影像學檢查,很多人分不清楚。
由於CT的密度解析度高,所以軟組織、骨與關節都能顯得很清楚。加上CT可以做軸位掃描,一些傳統X線影像上分辨較困難的關節都能在叮圖像上「原形畢露」。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在強磁場中放射波和氫核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的。磁共振一問世,很快就成為在對許多疾病診斷方面有用的成像工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最適於做磁共振成像,因為它的組織密度對比範圍大。在骨、關節與軟組織病變的診斷方面,磁共振成像由於具有多於CT數倍的成像參數和高度的軟組織解析度,使其對軟組織的對比度明顯高於CT。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邊做檢查邊移動探頭,邊動邊看顯示病灶情況。
B超的優點是:為非侵入性檢查,無放射性,價格低,易於重複檢查。 也是臨床上用的最多的,尤其是婦產科幾乎離不開B超檢查了。B超檢查的缺點:存在超聲難以檢測的盲區,而且非常大程度上會受到操作者的知識、經驗以及操作技巧的掌握而影響檢查結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健康快樂每一天!
我是放射科楊大夫,CT,核磁和B超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工具,關於這三者,能說的太多,先來簡單回答下這三者的區別。
1、B超。
利用超聲波進行成像,超聲波深入人體,因為病變和正常的結構回聲不同,可以藉此進行疾病的檢查和診斷。B超沒有電離輻射,因此可用於胎兒的檢查。可對人體器官進行多維度的成像,但因為受限於部分器官組織的遮擋,因此,其成像方向不如核磁多變。價格便宜。
國內的B超,屬於超聲科,多為獨立科室,由醫生親自操作,並進行診斷。其臨床上適用範圍很廣:常見的用於婦產科,腹部、泌尿系統等等。可用於心臟,大血管等運動器官。另一個重要領域,就是B超引導下穿刺活檢,或者治療。
缺點是:遇到骨頭會被阻擋,遇到氣體也會受到影響,另外,B超檢查的準確性,受操作者影響巨大。其採集的圖像,因為信息多不全,較難用於會診。
2、CT。
X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利用X線對人體進行斷層掃描,形象而言,就像把蘿蔔橫著切開。
不同於B超,有電離輻射,因此不可濫用。價格便宜。
X線穿過人體後會發生衰減,病變和正常組織的衰減不同的時候,藉助計算機技術可進行成像,進而被醫生肉眼識別。其臨床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幾乎從頭到腳都能用,大部分部位,都可藉助增強掃描更好的檢查。
3、核磁。
核磁是簡稱,全稱為磁共振成像,MR。無電離輻射,因此也可用於胎兒檢查。可進行任意維度的成像。價格不貴。
藉助人體的氫質子進行成像,相較於CT,其軟組織的解析度更好。缺點是,常規技術無法對肺部進行成像,另外檢查時間更長,圖像質量不如CT穩定。
MR在很多系統能看到CT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軟骨,比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的某些病變。而且是科研利器,有很多的研究方向。比如很熱門的腦科學,MR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在使用方面,絕對不可簡單的用幾句話說明什麼病用什麼檢查,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有的人B超說肝上長了腫瘤,做了CT平掃沒發現異常,做了MR增強掃描,卻發現肝臟轉移瘤。並不能說明CT不好,而是沒用好。
再比如,做了頭部核磁,有時候為了看局部骨頭的改變,還會要求再做一個頭CT,因為核磁常規序列對骨頭的小改變,並無優勢。
總之,三者為不同的檢查,各有優劣勢,臨床工作中,每個醫生都應該對自己相關領域的疾病應該如何最優使用這些方法做到心中有數,病人才能更多獲益。
關注黃小醫生,了解更多醫學常識。
醫院的檢查手段大致可以分三類:
1.體格檢查:是醫生通過簡單的手段(望聞問切)或工具(血壓計、體溫計、聽診器)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初步檢查。
2.實驗室檢查:又稱檢驗,主要是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尿、大便、痰液)等進行化學檢驗,發展異常指標,幫助診斷疾病。
3.影像學檢查:通過大型醫學儀器把人體的內部組織、臟器結構以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幫助診斷疾病。
這裡提到CT、核磁、B超,就是屬於影像學檢查範疇,影像學檢查當然不止這些,那麼常用的影像學檢查的差別在哪裡呢?
超聲(B超)優勢:
1.無輻射:所以產檢是用超聲。
2.動態觀察:可以動態觀察心臟跳動、血流、胃腸蠕動情況,產檢時可以看到胎兒活動情況,這是別的檢查無法替代的。
3.價格相對便宜:一個部位135元左右。
4.心臟:超聲不但可以了解心臟的內部結構,還可以動態觀察心臟血流情況。
5.機器相對輕便:危重病人行動不便,可以推到病床前做檢查。
缺點:
1.檢查時間較長:一個部位10-20分鐘。
2.對多數疾病定性比較困難,大多數時候是起到初步篩查的作用,發現疾病,通常會建議CT、MR進一步檢查。當然超聲也有擅長的,比如對甲狀腺、子宮附件等的檢查優於CT。
X光(又叫普放、平片)優勢:
1.價格便宜:一個部位75元左右,不同等級醫院收費有差別。
2.檢查速度快:擺好體位後,一秒鐘就可以把圖像拍出來。
3.肺部:對肺部疾病進行初步篩查,如肺炎、肺結核、肺癌(細小的肺癌X光則難以發現)。
4.骨關節:對骨關節疾病診斷有優勢,如:骨折、關節脫位等,但是對細微骨折顯示不如CT
缺點:
1.輕微輻射;
2.對細小病變分辨力差:如早期肺癌、細微骨折,X光圖像常常發現不了。
CT優勢:
1.肺部:對早期肺癌的篩查有明顯優勢,5mm以上的早期肺癌基本都能顯示。
2.骨關節:能清楚顯示細微骨折,所以平片懷疑骨折,一般都會建議CT進一步檢查。
3.腹部臟器:對腹部臟器(肝膽胰脾腎)疾病的診斷有比較厲害,特別是增強(注射造影劑)以後,有些疾病甚至可以直接診斷。
4.血管:注射造影劑後, CT對某些血管疾病可以直接確診,如:主動脈夾層、動脈栓塞、動脈瘤等。
缺點:
1.檢查費用較高:一個部位380-450元不等,如果需要增強,則費用要飈幾倍,主要是造影劑貴。
2.輻射較大:有學者認為,1次CT檢查輻射劑量相當於100次X光檢查(無權威統計數據,僅供參考),但其實一年做一兩次CT檢查,這個程度輻射劑量對人體基本是沒什麼影響的。
核磁共振(又叫核磁、磁共振、MR、MRI)優勢:
1.無輻射。
2.關節韌帶:磁共振對關節韌帶軟組織顯示較清晰,如:膝關節半月板疾病等。
3.子宮附件:對子宮附件疾病診斷比B超、CT有優勢。
4.大血管:磁共振不需要造影劑就可以較滿意地顯示大血管情況。
缺點:
1.費用昂貴:一個部位800元左右。
2.檢查時間長:一個部位常規序列,檢查時間(不包括出報告時間)要20分鐘左右。因為檢查時間長,所以基本上磁共振檢查都要預約。
總結每種檢查都有優缺點,有自己所擅長的、不擅長的領域。沒有哪一種檢查可以診斷所有疾病。這就是為什麼進醫院要做很多檢查的原因。
在醫院治療的時候,醫生會讓我們去做一些檢查,如CT、核磁、B超等,但是檢查做了,病人還是不清楚,到底為什麼讓我做這些檢查?今天就針對CT、核磁、B超這三種常見的檢查,作一簡單的介紹!
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X線、超聲波等對人體的某一個部位做出的斷層掃描,形象的比喻是CT掃描如同對於一個胡蘿蔔做一層接一層的橫切。雖然人體軟組織的密度差別比較小,但是CT 對於人體軟組織結構的這種細微差別能夠很好的顯示,如腦、脊髓、肺、腹部臟器等。CT是腦出血患者的首選檢查手段。
CT又分為平掃和增強,平掃是指不使用造影劑的普通掃描,增強掃描是指經靜脈注入造影劑,目的是使病變部位更加清晰的顯示。
核磁(MRI),首先對於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身體內有金屬類異物(如起搏器、假體等)的患者不宜進行。核磁對於腦、甲狀腺、腹部臟器(肝、膽、胰、脾、腎、前列腺等)實性器官和心臟、大血管有很好的診斷作用,核磁對於組織解析度高,圖像更加清晰,所以能很好的發現微小的病變。目前在腦、脊髓疾病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檢查方法。
B超是一種無損傷的檢查手段,B超檢查範圍廣,目前主要運用於腹部臟器、婦科、泌尿系疾病方面。但是B超對於微小的結構識別率不高,所以當需要對於病變部位進行細微觀察時,需要選用CT等進行。
總的來說,上述幾種檢查手段各有優點,具體怎麼選用,和疾病的種類息息相關。臨床醫生正是利用各種檢查的特點、優點爭取更好的診斷辨別疾病。
本期答主:魏俊芳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這三者都是影像學檢查,是臨床上最重要的輔助檢查。
先不說這三者的原理,先從普通人的角度來區分這三種檢查。
CT是有輻射的檢查,備孕期的男女、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是禁忌人群,在選擇檢查的時候,最好選擇其他的輔助檢查。
CT是肺部、骨和急性腦損傷的首選影像檢查手段,雖然與CR/DR類似,都是放射性檢查,但是CT對於病灶的定位、定性、周圍的毗鄰關係,更優於CR/DR。MRI(核磁共振)是無創、無輻射的相對安全的輔助檢查,但是,MRI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MRI的禁忌人群有:幽閉恐懼症患者;體內有金屬異物(心臟起搏器、血管支架、金屬內固定、心臟的金屬瓣膜);妊娠三個月以內孕婦;部分急診患者(因為醫院MRI晚上不開機,白天排隊需要很長時間,很多急症患者不能配合)。
MRI在很多方面是優於CT的:神經系統、胸部縱隔、骨骼肌肉軟組織、腹部及盆腔、骨關節韌帶等等。
B超同樣也是安全無輻射的輔助檢查,B超在除骨骼系統、中樞神經系統之外的所有系統都應用非常廣泛。
通過移動探頭的方位和位置,可以真正的動態觀察檢查區域的各種病變。
但是他的不足在於B超不能像CT和MRI一樣留下所有檢查區域內的影像資料。
實際在臨床應用中,醫生會根據病情的需要,為患者開具最合適的檢查方案,隨著病情的發生髮展進行相應的複查。
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謝謝您!
去過醫院的人都知道,有些疾病在確診前,需要做一系列檢查。比較常見的檢查項目有X光、CT、B超、核磁等,大多數非醫學人士分不清楚它們都是做什麼的,以及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以下科普一下這些檢查項目,都是檢查什麼的,為什麼而檢查。
1、說到CT,不得不先說一下X光,X光片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拍片子」。X光片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檢查時就像給身體內部拍了一張平面影像的照片。X光檢查人體時就像把整個人壓扁了一樣,把三維立體的人壓扁在平面上,各種結構都重合在一起了。CT雖然名字與X光不同,但是實質上CT使用的也是X光照射人體,只不過普通的X光只是拍個平面照,而CT則是拍出切面照。CT的檢查範圍比X光大很多,不但可以檢查骨頭,還能檢查一些實質性器官,如肝臟、腎臟、大腦等。
2、核磁共振檢查是利用強大的磁場,讓身體中的水分振動起來,利用不同組織水分的震動差異形成影像,用以區分正常組織和患病組織。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戲說為「搖搖看的檢查」。核磁共振可以做任何角度的切層,且無輻射,核磁共振軟組織的檢查結構更清晰,對顱腦、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變的顯示,也比CT更好。
3、B超是利用超聲波穿透人體,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產生反射波,反射的回聲即為B超畫像。B超以強度低、頻率高、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顯示方法多樣而著稱。尤其對人體軟組織的探測和血管內血流情況的觀察有其獨到之處。
在現代醫學影像學中,B超、CT、X線、核磁共振並駕齊驅,互為補充。這幾個檢查項目並不能完全互相替代,具體需要採取哪種方式檢查,需要根據身體狀況,遵循醫囑執行。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X光(X-ray)
X光像把麵包壓扁了看
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麵包或一塊棉花,看不到裡面的纖維紋理,但用手壓癟了會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點是受制於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
CT(Computed Tomography)
CT像把麵包切開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麵包切成片來看。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
B超像挑西瓜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核磁共振搖一搖再看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醫院裡常見的一些檢查項目,X光,CT,B超,核磁。。。其他的可能還見過MRI,DR,彩超等等的名字,這些都是什麼關係,他們都是用在什麼疾病的,都能幹什麼,是不是都有輻射??這些問題真是讓人光想想就很頭大。這一次就徹底講講這些都是什麼。
X光
原理就是利用帶有高能量的電子去轟擊金屬,電子減速的時候就將釋放出能量,這種釋放出來的能量就以X光形式表現出來。因為發現這種X光具有很強的穿透作用,同時能引起一些物質發光,所以就借用原來膠片照相機的原理,用來拍攝人體的透視照了。
因為這種釋放出來的X光同時帶有電離作用,也就是電離輻射,引起原有物質結構改變的作用,因而會對被照射的人體產生危害。
X光檢查人體的時候就像把整個人壓扁了一樣,把三維立體的人壓扁在平面上,各種結構都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人體中各種組織的密度是不同的,比較突出的就是骨頭要比肌肉血管之類的高很多,X光對骨骼的穿透能力要小於肌肉等軟組織很多,所以就能在底片上顯示出來骨頭的樣子。
所以,X光最適合用來檢查骨骼問題,比如骨折中是用的最多的了。
DR是數字化射線攝影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將X光攝像後產生的數據數字化,更好的分析、處理和成像,本質上還是X光。
CT
CT雖然名字與X光不同,但是實質上CT使用的也是X光來照射人體,只不過普通的X光只是拍個平面照,而CT則是拍出切面照。做過兩種檢查的就會知道,X光只是站著或者躺著不動,機器也不動,然後一會就說好了。而CT則是檢查床要帶著人進出移動的。這個移動的過程就是在用X光一層一層的將人掃描的過程,然後用計算機進行圖像的分析和合成。所以說,CT也是帶有輻射的。
CT將人體一片一片的切開,看的是切面的樣子,所以,CT以前也有個斷層掃描的稱呼。
CT的檢查範圍就比X光大了很多,不但可以檢查骨頭,還能檢查一些實質性器官,比如肝臟,腎臟,大腦等等。
B超
B超是利用向人體發射超聲波,同時接受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將所攜信息反映在屏幕上來進行檢查的,人在正常情況下能聽到一定範圍的聲音,高於這個範圍的就稱為超聲波。超聲波作為一種聲音,是不帶有輻射性的。
彩超也是B超的一種,還有叫法叫做多普勒超聲,本質上也就是使用超聲波來檢查。
B超相對上面的兩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輻射,而且檢查方便,快捷,也比較經濟。
但是相對的,B超能檢查的位置就比較受限,而且成像比較模糊一點,對檢查人員的經驗水平要求比較高。一般用來檢查腹腔內的內臟,心臟,還有些特別的可以檢查甲狀腺,乳腺,女性生殖系統等等。
MRI
MRI的全稱叫磁共振成像,原來有稱呼叫做核磁共振成像,這是不準確的,因為磁共振不像X光或者CT那樣是向人體發射電磁波,而是通過磁場來檢查人體內自身的氫原子變化。加上一個「核」會讓人產生也是發射電磁波的誤解。實際上,MRI檢查是完全不帶有輻射性的。
MRI最常用來檢查的就是各種肌肉,血管等軟組織了。但是因為MRI檢查比較昂貴,而且也並不能完全代替CT的檢查項目。
這幾個檢查項目並不可以完全互相替代的,這裡面既有經濟因素考慮,比如MRI和DR的檢查價格可能相差了幾十倍。另外就是各種檢查手段能檢查的情況各有不同,還是應該按照醫生的指導,根據具體需要來進行檢查。
推薦閱讀:
※晚上睡覺,蒙著頭睡覺,這樣危害是什麼?
※關於我的強直問題
※「陽虛」還是「陰虛」有什麼判斷標準?
※血糖高吃二甲雙胍,傷腎傷肝嗎?
※卧位血壓高於坐位血壓正常嗎?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