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對孩子來說哪個更重要?


謝謝邀請!

描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個人觀點認為這句話首先來說是不夠嚴謹的。這句話從開始就一句否定一句,到最後回到原點「自己去悟」。那麼在什麼條件下才能「自己去悟(悟得到)」。所以那句話是一些說教的人斷章取義、教條的說法。本來原句是出自於明畫家董其昌的語句,「讀萬卷讀,行萬里路」,還有唐杜甫的詩句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當中並沒有「不如」二字。

讀書是學習掌握理論知識、基礎知識。不管你是在「行萬里路」還是「閱人無數」的過程中,都需要有理論知識和基礎知識做為支撐才行。比如你行走在一個十字路口,到底是往前走還是往左走或右走,你連標誌都不認識,不能判別,那你怎麼行得通。在「閱人無數」的過程中,也得要有理論和基礎知識才能明辨事非。「名人」也是通過知識的積累才成為名人的。

所以,個人觀點認為問題描述的那段話應該是相關互補的,不是否定的。學到多的理論和基礎知識後,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彼之長,補已之短。快速積累經驗,走向成功之路。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身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

(圖片取自網路,侵刪)

歡迎各位友友點評!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兩個都很重要。

讀書與旅行,這二者都是我始終感興趣的主題,現在流行將生活方式,在我看來,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旅行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覺得旅行與閱讀之間兩者是不能分割。在旅行中我所看所見以及感悟都會被我融入到文字。

閱讀與旅行,兩者著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我建議大家在與去讀的時候,不要帶著有功利性,閱讀是一種享受,不要因為追求潮流或是為了武裝自己而去讀,旅行也是一樣。保持自己每一次旅行的覺知性,不帶任何目的地去汲取各種美好的景色,或者是動心的瞬間。

因為我從小身體不便,那時的我,偶爾會想,在江南綿延的丘陵之外,是否還有更高遠的地方? 當年我第一本書《人生若只如初見》出版後,我就拿著稿費,隻身遠行,離家去了雲南,一路從昆明到大理、麗江、香格里拉 ....一玩就是半年。

這十年來,我到達過很多地方,居留的時間或長或短,在邊地的旅行,讓我看到城市之外古老自然的風貌,更深切的體會到古人之心,故人之情。


都重要。讀萬卷書,你才知道怎樣去行萬里路。行萬里路驗證你讀的萬卷書。

我個人就有深切的體驗,大學畢業才開始讀書,接觸了中國優秀文化,讀了《易經》《道德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還有南懷瑾先生的書,雪漠老師的書,歐洲發現史……才算是讀了一些書而已。才深切體會到自己的無知,你在山下看世界,和在山上看世界是不同的,你讀的書讓你對世界的認識多一點,你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沒有讀書的時候,以為自己就是全世界。開始讀書,才明白世界不一定看得見你,但你可以去看看世界。

書里說了大漠孤煙直,那種壯麗,燦爛。你不讀書怎麼了解,讀了書還不是你的,你要去看看才能體會那種氣魄。

閱覽群書讓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才能去實踐,就像我們要去求學,但不知道怎麼走,只有手裡拿上地圖,看了地圖才知道怎麼走是正確的,怎麼走是錯誤的,而走的過程反而驗證了地圖的價值。

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

讀書明理,才知是非,走過路才知道是人生。

我通過讀書認識了世界,卻沒有體驗,所以開始了自己的萬里路程,去了雲南的小鎮,到了江南的水鄉,感受了西北的豪爽,認識了中原的古文化傳承。

書是先人體驗的人生哲理,而時代在進步,新的時代需要更多實踐真理的人才,傳承文化,傳承真理,而傳承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書籍,整理成冊,永久流傳。


據有關資料記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古代表達的意思是:"萬巻"是指皇帝的試卷。讀萬卷書,是指讀書為進京趕考。行萬里路,也就是指走入仕途,為皇帝效勞。

現在,我們對這句話早有新的詮釋:讀萬卷書,是指要努力讀書,使自己才識過人。行萬里路,是指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也就是學以致用。

我認為,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在哲學上就是認識與實踐的關係,是理論與實際的關係,也是知與行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讀書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習可以收穫知識,結識朋友,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層次。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它還可以怡情、養性、明心、達禮,讓自己能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形成良好的文化修養,能儘快化解人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增強自信心與自制力。

踐行實際上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學習,甚至是更重要的學習。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也必須放到實踐中去檢驗、去運用,並在此基礎上去揚棄、繼承、發展與創新。"見多識廣"。這句人們常掛嘴上說的一句話,也就表明一個人只有在社會上閱歷多了,經歷多了,才能進一步增長知識與才華,才能積累經驗與心得,從而增強自己的悟性,充實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境界。

綜上所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一個孩子,乃至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同樣重要的。這兩種學習都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


很高興有機會參與這個話題討論!

這是個有趣的話題,也是很多人都會思考和遇到的問題。

個人意見,這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

相信很多人的心裡都曾有過一個夢想----走出家門,遊覽名山大川、名勝古迹,古訓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蘊含著這樣的情懷。人類本來就是地球家族中的一員,與大自然之間就如同魚和水一樣唇齒相依。銀妝素裹的冰雪世界、面向大海的春暖花開、流光溢彩的輝煌都市……能夠「行萬里路」,去遊歷自然天成的景緻,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是一件愜意的事。

然而,世界之大,風景萬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美名的徐霞客傾其一生行游天下,所到之處也不過是博大世界的冰山一角。今天,「日行千里」雖已成為可能,一個人想要閱盡天下美景卻仍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而「讀萬卷書」恰恰可以彌補了我們的部分缺撼。

分享個人的經歷和體會:

「讀書」給了她一雙翅膀,讓女兒學會飛翔

我女兒自小就喜歡讀書,剛識字不多時就喜歡,先看圖畫書,逐漸升級為字多的書,書店是她們最愛去的地方,再後來,就是看動漫、看遊戲書,當年最流行的動漫、遊戲都讓她們讀遍了。記得她們上初中時迷戀上NDSL遊戲機,老公許諾只要考個全班第一就可實現願望,有目標自然有動力,人家真給你抱回個全班第一哦……再後來是各類小說,青春小說、古典小說、外國小說,女兒初中二年級時參加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寫的文章讓我們都有些吃驚,優美的文筆、巧妙的構思都是我未曾啟及的。

行萬里路,讓女兒看到世界

我和老公都是愛玩的人,年輕時每逢周末必去找些玩的地方,女兒出生後更是如此。工廠附近的水海子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騎上自行車,帶上女兒,釣魚、划船、摘花,留下了女兒快樂的足跡。周末老公他們的業餘球隊常常踢足球,我和女兒就成了他們的忠實觀眾,追隨他們四處轉戰……再後來家裡有了汽車,走的地方更多了,昆明周邊、省內地州,省外城市,探親訪友,賞風景名勝……後來,女兒們的求學之路全靠自己,去體驗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教育,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女兒不斷成長……

如今,與女兒交流的感覺真好,她們帶給我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教我玩各種新鮮時尚的東西,博客、QQ、微博、微信等等都是從她們那裡學來。我們有很多談論的話題,像朋友一樣溝通,我也獲得很多啟發與感悟,為了跟上女兒的腳步,我還得不斷地學習,與女兒一同成長。

一直覺得,讀書是一種能力,它為你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窗戶,把書讀厚是一種積累、再把書讀薄是一種能力。常與女兒共勉: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世界奇妙和人文之美,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體驗大千世界美好的點點滴滴,這是一本最生動、最鮮活的書籍,足夠我們細細地閱讀一輩子。

所以,在我看來,對於孩子來說,「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都很重要,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

謝謝!


不請自來,看到這個題目,我又忍不住要說幾句了!

我最早聽到這句話還是在我小學時的代課老師口中聽到的,當時對後半句不理解,心想走「萬里路」有啥作用呢?

這句話我搜了一下出處,說得最多的是兩個版本,摘錄如下:

一是:明·董其昌畫訣《畫禪室隨筆—卷二》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也有人認為是劉彝在《畫旨》中寫的至於是哪個劉彝,哪本《畫旨》不得而知。);

二是:清·梁紹壬《眼鏡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卷五)。

準確的沒有定論,實在無考,那就不究了,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一、讀萬卷書,是打開心靈的窗戶;

讀書好比打開一個人心靈的天窗,以前師範時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至今記得:「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讀文使人通透、學理使人周全」,讀過書的和沒讀過書的不可比,這暫且不論;

二、行萬里路,是拓開心靈的廣度。

行路好比拓開了一個人思維的寬度、看問題的高度、想問題的深度,只有多融入社會,才會覺得自己的渺小,思想才不會局限,做事才會大氣、做人才有底氣。當今社會,沒見過世面的書獃子不少,教師尤多。

老朽認為:讀書是為行路打前期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讀書是理論指導,行路是實踐,理論指導實踐事半功倍,如果先天不足靠後天來補肯定是事倍功半,付出的汗水和艱辛不可想像;讀書是靜的,有前人摸索總結可以借鑒,行路是動的,需要自己去摸爬滾打總結。

只讀書不行路,只會成個書獃子;只行路不讀書,後期的努力永遠改變不了前期知識的缺陷!

當然,回到小標題中的話,不管讀書還是行路,都應該兩相結合相輔相成,最最主要的還需靠自身的一個「悟」字!


對於孩子來說,讀萬卷書比行萬里路重要,對於成人來說,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重要。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兩者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哪個做的最爛,根本就沒有什麼看了多少書,行了多少路。

估計他們每天走的最多的路,就是從家到學校那麼遠,每天讀的書,就是教科書。

與其在這討論孩子應該是讀萬卷書重要還是行萬里路重要,還不如去關心孩子到底讀了多少書,行了多少路呢。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兩個都很重要,沒有知識的支撐,只能是空走這萬里路,沒有行路的實踐,讀書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最重要的是,需要兩者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對於孩子來說,主要還是讀書,行路輔之,而對於成人,主要則是行路,讀書輔之。

這樣搭配最好。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不僅對孩子很重要,而且對每個人都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來分析一下:

1、理論

讀書是打開人們心靈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學習好方法的一種狀態。讀書更是通往夢想的一個途徑,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書籍就是望遠鏡,更是一盞明燈。那麼,「讀萬卷書」就好比掌握了理論知識,讓我們眼光更遠,頭腦更清新。

2、實踐

「行萬里路」並不是真的讓你單純去行萬里路。換句話說,即使你行了這些路,不思考都是白費功夫。更直白一點說,「行萬里路」是一種體驗實踐活動的過程。

「行萬里路」好比拓開了一個人思維的寬度、看問題的高度、想問題的深度。當融入了社會,才會發覺自己的渺小。有了生活的經歷才會感悟到、收穫到。之後呢,做人有了底氣,做事比較大氣。

從實踐中,找尋、核實書本上理論知識以及發現新的領域。回頭,把它記錄下來,寫成書,出版出來,讓更多的人學習。也可以說,「行萬里路」是「讀書萬卷」的知識更新過程。

3、理論和實踐分不開

死讀書,不思考,就是書獃子的表現。死走路,不思考,就是無知的表現。要是這樣,不如不「讀」,不如不「行」。

但是一旦有了思考,那書就讀活了。路也走出了情趣,有意思起來。「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一對好朋友。要探索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就必須去實踐,實踐就要動起來,獲得最好的實踐就是「行萬里路」。二者亦師亦友又相輔相成,更是一對絕配的黃金搭檔。

所以,二者同樣重要。讓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起進行。

大家好,我是「有書」里的紫藤。【你有多久沒讀一本書了?】感謝遇見這麼好的平台讓我成長。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關注我哦??


這麼說吧,對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讀萬卷書」比「行萬里路」更現實一些,因為更省錢。

「行萬里路」固然很好,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那個經濟實力去支持。讀完《巴黎聖母院》再去巴黎看一看,孩子的感受肯定截然不同;讀完《望廬山瀑布》再去真的廬山感受一下,孩子的審美素養肯定會更高。但這些都是需要錢的。同時,在短期內,它們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對於經濟實力有限的家庭來說,全家偶爾組織去家鄉附近出遊,也一樣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家鄉本地的名勝古迹也不失為一種特色。雖然有點遺憾,但這種遺憾完全可以在以後家庭寬裕了再來彌補。

而「讀萬卷書」則不同,先不說網路上的各種電子資源,也不談現實生活中各種灰色渠道出來的便宜書籍,單說書店裡完全不打折的正版書籍,雖然看起來二三十、三四十塊的挺嚇人。但是只要不是極端貧困的家庭,一年買十本書還是負擔得起的。也無非就是爸爸一個月的煙錢,或者媽媽一件普通衣服的錢。而我們很多孩子,一年的閱讀量其實是不到十本書的。

我現在教高中,發現一個現象,家裡有錢、經常四處旅遊的未必成績很好,但是那些從小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往往悟性都很高,記憶力也更好。他們有的甚至很貪玩,但是成績依然過得去。最後高考還常常超常發揮。等到他們到了大學,甚至工作以後,自然也就有了行萬里路的資本。

歸根結底,能夠二者兼得固然好,但如果不能,那麼能做到哪一步就先做吧。沒必要覺得遺憾和為難。


都重要,但後者更重要。

一個是理論,一個是實踐。

沒有理論就沒有方向,沒有實踐就沒法檢驗真理。

如果不去實踐就是閉門造車,如果沒有理論指導就是盲人摸象。

二者相輔相成。

回到現實生活中。有一句話叫做人不出門身不貴。還有一句話叫懷才不遇。

往遠的說,三國時候的諸葛亮,如果沒有劉備三顧茅廬,他又豈能有如此的經典,讓後人景仰,流芳百世?充其量也就是個懷才不遇的隱士。

近在眼前的事實,騰訊的張小龍年薪將近3億港幣,如果沒有馬化騰,他也只是個軟體工程師,過著安穩的小日子。

所以讀了萬卷書,還要走出去,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東西,並且還要得到名師的指點,跟對人,再加上自己不俗的悟性,才可成就你的輝煌。

讀萬卷書讓我們胸有成竹,行萬里路讓我們有機會發現不足。

現在的社會瞬息萬變,一味地死讀書就是個「假秀才」,只有學以致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討,不斷的摸索,不斷的改進,不斷的更新自我,我們才不會被「拍在沙灘上」,才不會在大浪淘沙的浪潮中掉隊落伍,立於不敗。

個人理解,難免愚見,還請高人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

當年奔波在各種興趣班的牛娃,後來都怎麼樣了?
怎麼學好攝影?
補課老師是班主任會不會很尷?
咋樣才能給自己閨女取一個如詩如畫的名字呢?姓名大全供你選擇!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