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戀父情結是怎樣產生的,這種心理是正常的嗎?


感謝邀請,如果單純的說戀父情結這種心理,不能說不正常,但是對於自身的情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希望通過心理學的解釋可以幫到你。

一般情況下,孩子對於父母的依戀都是很正常的,女孩比較依戀父親,男孩比較依戀母親,大部分人只是在情感上與父母的鏈接比較多,並沒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但是,如果在成年之後,對於父母的依戀程度依然很高,甚至已經投射到了自己對於伴侶的選擇上,那麼,這就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了。

為什麼說父母在一定時候要與自己的孩子保持距離?

這種距離不僅僅指的是物理距離,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距離, 一方面是讓孩子在心理上與父母進行一定程度的脫離,培養自己的思維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加強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則是避免孩子在潛意識當中將父母當作是過度的依靠。通常情況下,父親的保護慾望比較強,他們會用盡一切的心力來保護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女孩,這也就造成了父親過度用心導致孩子與父親在心理層面上的過度粘連。在成年之後,我們會發現很多女孩尋找伴侶都會以父親的標準在尋找,要求男孩耐心、包容、對她們好。看似只是很普通對於伴侶的要求,但是潛意識心理父親卻成為了一個標準的模板,這讓很多女孩苦惱為何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伴侶,最終有可能耽誤情感發展。

所以,依戀並不要緊,但是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與父母也劃清一定的心理界限,培養自己以客觀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和他人,這才能讓我們的心理真正的走向成熟。否則,我們在思想上也還是個孩子,心理承受度等方面都會有很多不足之處。

希望我的回答幫到你了。


戀父情結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孩子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最先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裡得到滿足:女兒會對父親產生愛戀,愛父嫌母(還有的單親家庭,父親如果和哪個女人親近一些或者再婚,女兒就以極端的手段反抗,甚至自殺),叫作「戀父情結」。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在精神分析的視角下,形成於佛洛依德提出的心理發展階段的俄狄浦斯期(3~6歲)。與戀母情結類似,戀父情節是女兒傾向於與父親更加親密,而與母親疏遠;但是戀父情節的形成,比男孩戀母更加複雜。在一個嬰兒0~3歲的階段,他是與母親更加親近的,這對男孩和女孩來說都是這樣。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父親會加入母子之間,成為母子之間的「第三者」,這個時候,男孩就會本能地感到來自父親的威脅,因為父親要搶走獨屬於自己的好的客體(母親);而對於女孩來說,戀父情結的形成更加複雜,在女孩三歲之前,她是和媽媽親近的,在父親加入母女之間之後,女孩又會被雙親中的異性,也就是爸爸吸引,從而與爸爸更加親近。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在精神分析的視角下,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成長階段。也就是說,在一個3~6歲的小孩身上表現出這種情結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成年之後依舊錶現出戀父或戀母情結(並不狹義地指愛戀父親或母親,愛戀一切與父親或母親有類似特徵的人,尤其是年齡這個點很突出,都可以被廣義地稱為戀父或者戀母情結),那麼可能會對我們自己的親密關係產生不利影響。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心理治療的幫助了。答者:暖心理諮詢師林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戀父情結,又稱為「愛烈屈拉情節」,最初起源於古希臘神話。據傳說,愛烈屈拉的母親有了外遇,擔心被其丈夫發現且得到懲罰,便謀殺了丈夫。愛烈屈拉在父親被殺後,便把弟弟託付給了父親的好友撫養。直到弟弟長大,她就同弟弟共同謀殺了他們的母親以及其姦夫,為父親報了仇。後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分析了這個傳說的故事,認為女孩對父親深情且專註,潛意識中有一種取代母親位置的願望。

據調查顯示,有戀父情結傾向的人,在尋找戀人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選擇和自己父親有相似特徵或性格的人。而這種心理傾向,大多時候又不是愛情本質吸引,只是產生於對父親的一種欣賞敬佩或是依靠。雖說男性與女性都可能有戀父情結,但事實上,我們較為常見的是女性的戀父情結與男性的戀母情結。


問這種心理是正常的嗎,這得看看這種心理傾向是否影響著當事人的正常生活,是否阻礙了當事人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如果受到影響與阻礙,那麼必然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而對於如何化解負面偏向的戀父情結,當事人首要需要明白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其中一方的鏡子,更不是父母之間親密關係的主要角色。哪怕大家都說:「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那也需要我們理智對待父親這一個角色對我們成長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他在我們往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讓自己成長,也讓自己為親密關係做出愛的選擇。如此,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瀚思專欄·心理筆記俠·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生活中女兒和父親最親近,常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至於戀父情結可以說是正常的,對心理和生活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一般的等她長大後遇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也就自然好了,戀父情結深的她就會在自已找對象時,以自己的父親為標準來選擇,當她找到類似父親的那個人時,戀父情結也會好。


其實愛情是不長久的,但是習慣可以讓你離不開一個人。。習慣是一種病的話..是無葯可醫的。戀父戀母情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父親或母親對自己那種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所以才會是自己有一種以後找男女朋友就找我爸我媽這樣的人做我男女朋友,其實這個人存在的幾率很小,畢竟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人(雙胞胎也有許多不一樣),況且你父母還扮演者你父母這個角色。年紀經驗經歷等等。你男女朋友無論怎麼也達不到你父母那樣的境界。

習慣使我們喜歡上了父母愛我們的方式,那麼我們要學習父母愛們的方式去愛別人,但千萬別有別人一定要像父母愛我們一樣愛我這種心態去找男女朋友。

談不上正常不正常,只是一個人的經歷有所不同影響了自己的擇偶觀罷了,


戀父情結在每個女孩年幼時或多或少都有,但長大了後,大多數女孩這種情結深藏不露了,表達含蓄了。少量的「嗲丫頭」照樣在公開場合粘粘乎乎,讓人側目!這種也體現了一個女孩的禮儀修養合不合格的問題。但絕不會是一種心理問題!

至於有的女孩在個人戀愛中對男友的選擇上偏好年長成熟型的男友。這也是「青菜羅卜各有所愛」的正常表現。而且在現實社會中,這樣的婚姻穩定和諧的也不在少數。而現代婚姻中離婚率高的卻偏偏都是那些年齡相仿的俊男靚女!彷彿誰都有資格不把對方放在自己的眼裡!因為他(她)認為自己在婚姻中吃虧了!喜歡成熟型男子的女孩,她絕不會這樣去想這種問題!因為這是她自己刻意選擇的。而男子更不可能厭棄自己身邊的年輕嬌妻!


戀父情結,其實是善於傾聽的父親得到了女兒的信賴。這種心理,極其正常。父愛,造就了女兒獨立自主的堅強,為女兒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未來,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不少的女兒,在父親的教育關懷下,健康成長成為工作和生活中的強者。


戀父情結i是深受父親的關愛,細微的情節,一般表現在語言和日常的行為當中。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得到理解和驗證,從而留下了父親在他(她)心目中那高大的形象。從科學上講,女兒一般遺傳父親的基因。是父親下一輩子的創生,女兒是父母的心肝,在家庭矛盾激化的時刻,父親的語言最入耳,最關鍵,也可以說,點石成金。

戀父情結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再多再好的朋友沒有親情的感受。心理開導行為;行為不代表心理。理念的思維來自真理,更來自陽光角度,戀父又有什麼不可以?!


推薦閱讀:

年紀輕輕長白髮,該怎麼辦?
現在好多文章里都在提孩子的敏感期,這是什麼意思?
你覺得對孩子的教育都要靠打罵嗎?
想要學習,可是有氣無力,該怎麼辦調整?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