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好太監?


謝謝邀請

首先,得區分一下這個題目中關於對太監好壞的評價是什麼?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就來評價一個太監是好是壞。當然有的太監確實是很好的,但也有一些太監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原因,或者部分史學家的個人偏見,對部分太監的評價會多多少少帶一些個人主觀上的判斷。

●蔡倫。學過歷史的大家都知道,東漢時期一宦官,他總結以往人們造紙的經驗革新改良造紙工藝,製成了「蔡侯紙」。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他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也許是因為對推進人類文明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讓人們忽略了他的人品不足。讀《後漢書.蔡倫傳》,讓人不能不重新慎思蔡倫人品的缺陷:蔡倫初入宮時,章帝妃宋貴人所生皇子劉慶被立為太子,次年梁貴人又生皇子劉肇(公元79—105),正宮竇皇后無子,於是指使蔡倫誣陷宋貴人「狹邪媚道」,逼她自殺,太子被貶為清河王,竇皇后又指使人投「飛書」(匿名信)誣陷梁貴人,強奪劉肇為養子且立為太子,梁貴人憂死。章帝卒後,劉肇10歲登基為和帝,由竇太后臨朝聽政,蔡倫因替其儘力辦事,被提升為中常侍,隨幼帝劉肇左右,備顧問、掌理文書,凡下達詔命或百官奏章悉由其傳遞,出入宮禁,權利極大,參與軍國政務,持俸兩千石,與九卿同等。元興元年,和帝卒,鄧後所生百歲嬰兒繼位,不到兩年幼帝卒,鄧後立13歲皇侄劉祜(公元94—125年)繼位,是為安弟,為河清王劉慶之子。後建光元年,安帝親政,因蔡倫當年受竇太后指使參與迫害其祖母宋貴人致死、剝奪皇父劉慶皇位繼承權,令廷尉審訊蔡倫,蔡倫自知死罪,服毒自殺。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蔡倫的人品,為了一己私利,缺乏原則,不顧世襲宗法制度,誣陷他人,置人於死地。從這個角度講,他不算是一個好人。但是他的造紙術遮蓋了他的個人品質問題,站在人類文明傳播角度來看,他又是一個人類文明的推進者與傳播者。

另有被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對於這個人,由於他和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的矛盾被無限放大了。其實,他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很講原則。如果沒有魏忠賢,恐怕就不會有熊廷弼、袁崇煥等人的戰績。有人說明朝亡於黨爭,而黨爭之始起於東林,先是東林黨排擠齊、楚、浙三黨,三黨不敵,被迫依附魏閹,進而形成了所謂的閹黨。而崇禎皇帝除掉魏忠賢之後,東林黨結黨營私成為了不受約束的文官集團。是原本平衡的朝廷傾向於東林黨。東林黨一家獨大,崇禎失去制衡文官集團的資本,只能空嘆: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而對於魏忠賢,他的主要成就就在於遏制東林黨一黨獨大,有效增加國庫收入。

歷史上無可爭議的好的宦官也有,比如司馬遷,鄭和等。

評價一個太監的好與壞,要看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上去分析。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鄭和,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他估計是唯一出過海的太監了吧!

他在明軍進攻雲南的時候被俘,遭受宮刑,在宮中尚衣局培訓兩年,14歲被選進朱棣的燕王府從侍。

個人覺得他有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的感覺,他被宮刑,但又很幸運被選在朱棣身邊,朱棣後來造反,奪得皇位,也就是明成祖。在他當皇帝的一年後,幫他奪取皇位的功臣——道衍,是他一手策劃朱棣造反的,一個在朱棣面前有著舉足輕重的人,收鄭和為弟子,這也為鄭和下西洋提供的籌碼。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武,明成祖對他十分信賴。因為他從小就在朱棣身邊長大,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是「靖難之役」的功臣,所以被任命為西洋總兵正史,率領船隊下西洋。

2005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務院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航海日」。


說起晚清後宮中有名的太監,可能除了李蓮英,就是小德張了,兩人都是太后身邊的紅人,是後宮中權傾一時的角色。而今天要說的這位,雖然沒他倆權勢大,但是卻被許多人尊敬,他是一位正直,有擔當的太監。

這位太監的名字叫寇連材,寇連材是北京人,當時已經結了婚,還有三個孩子,但是由於家庭貧困,窮的揭不開鍋,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閹了自己進宮做了太監,當年他已經23歲了。

不過,寇連材小時候讀過幾年書,所以在同一批太監中還是很出彩的一位。我們知道,李蓮英之所以能夠被慈禧太后提拔,就是因為李蓮英有的一手梳頭技藝,他在民間學了好多扎頭髮的手藝,回宮給慈禧太后變著花樣的打扮。還取了許多有氣場的名字,比如:牡丹吐艷、飛鳳戲龍,惹得慈禧十分喜愛。

寇連材也是因為手巧,有眼力見,被慈禧太后賞識,把他安排在了會計房中,誰知道寇連材把其中的事務整理的井井有條,像模像樣,這一下更熱慈禧太后高興。所以,如果說當時李蓮英第一,他寇連材就是第二。

因為讀過書,慈禧太后就把他派到光緒身邊做間諜,將老師翁同龢和光緒皇帝每日的對話做記錄,然後呈報給自己。翁同龢雖然年邁,但是早已意識到了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需要皇帝進行改革。所以,在課堂上總是有意無意的對光緒帝進行滲透,他告訴光緒皇帝如今的內憂外患,還告訴他唯小人與君子難養也。

他還曾對光緒講述了當年崇禎皇帝的處境,被宦官和外戚干政,最終遭受亡國之苦。光緒聽完後,淚流滿面,他也明白如今擋在他面前的最大阻礙是誰。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話被寇連材聽到了,而且還被寇連材給理解消化了。原本就耿直愛國的寇連材,更明白了當下的處境。

所以,寇連材決定從側面幫助光緒皇帝。寇連材深知宦官不能干政,於是他抱著以死報國的心態,請了幾天假回到老家,把家中的親人安置妥當,然後回宮,寫下了一封摺子,裡面寫下了十條建議,都是給慈禧太后的。

比如,他希望慈禧太后早日退位不要干涉朝政;為了國家的發展,不再修建圓明園;將朝廷中那些阿諛逢迎之人通通去除等等……別看是一個太監寫的,裡面的內容條條刺中慈禧的心。

慈禧太后一直以來對待寇連材都很好,可是今天才發現寇連材竟然如此大逆不道,敢對著主子撒野。慈禧太后便問他:「你知道宦官干政的下場嗎?那是要凌遲處死的!」誰知道寇連材臨危不懼,面不改色,他說:「奴才知道,但是奴才是為了大清的國運著想,請求老佛爺明察。」

慈禧太后一聽更加生氣了,本來想給他一個台階下,誰知道他早已經抱著必死的心態來了。慈禧太后便讓人把他送到刑部的大牢,不過慈禧看著他伺候多年的份上,沒有對他施以凌遲極刑。最終,寇連材被押送到菜市口給砍頭了。

寇連材臨刑前,依舊面不改色,神色鎮定,他說了一句:「如此可以千古了!」許多圍觀的老百姓都對他的行為感動。寇連材可謂是清朝末年最有正義感的太監了,雖然是一個沒人瞧得上的閹人,但是從這件事所折射出的光芒,足以點亮他的人生。


題主既然問這個問題,想必知道那首惡搞的流傳比較廣的閹黨之歌,那首歌里就包含了幾個好太監。著名的閹黨之歌歌詞如下,來自於一群歷史愛好者十餘年前的惡搞。

是誰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改良了造紙術,傳承了人類文明?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伏邊定遠,為大唐平定西南蠻夷?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操持國政,挽唐廷於既倒?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拓邊西北,經略幽燕?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揚帆遠航,揚國威於萬里之外?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只手擎天,壓制禍國殃民的東林黨?  

是閹黨!是閹黨!

是誰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說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為李陵求情觸怒漢武帝被關入監獄,後來被酷吏杜周判處死刑。按漢代律法,死刑可以交錢或者宮刑免死,司馬遷拿不出巨款選擇了宮刑。當然,這句完全屬於惡搞,司馬遷只是遭受了宮刑,但並未入宮擔任宦官職務,不符合一般意義的太監。

是誰改良了造紙術,傳承了人類文明?這句說的是蔡倫。改良造紙術的蔡倫是為整個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有個美國學者寫了一本《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蔡倫是中國人中排名僅次於孔子第二高的。這樣的偉大人物,當然是一位好太監。蔡倫不僅改良了造紙術,其主管製造的弓弩、刀劍等,也代表著當時的先進技術水準。

是誰伏邊定遠,為大唐平定西南蠻夷?這句說的是唐朝唐玄宗時代的太監名將楊思勖。楊思勖在唐玄宗李隆基時代,曾經和高力士地位相當,都是深受李隆基信任的宦官,不過現在知名度比高力士差多了。楊思勖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經多次為唐朝平定南方邊境地區的叛亂,是唐玄宗時代的名將。楊思勖平定安南地區(今越南中北部)的梅叔鸞叛亂,是堪比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越南中北部)的偉大功業。今天的越南人進行民族主義敘事,歷史書中對楊思勖也還念念不忘,印象深刻。

是誰拓邊西北,經略幽燕?這句主要說的是童貫以及北宋的太監名將李憲。童貫在北宋末對遼作戰時表現很差,但之前在西北對西夏作戰時表現相當不錯,有不小貢獻。童貫太監名將李憲的門生,李憲是北宋時期一位有傑出軍事的太監名將,長期在西北戰場作戰,對吐蕃、西夏取得過不小的勝利。童貫頂多能算毀譽參半,說李憲是一位傑出的好太監還是沒問題的。

是誰操持國政,挽唐廷於既倒?這句說的是安史之亂開始的李輔國等唐朝專權太監,這句屬於惡搞。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唐朝中央能直接掌握的軍隊主要是神策軍這隻中央軍,神策軍基本控制在太監手裡,因此能操縱廢立。但同時掌握神策軍的太監們,稱作唐政權的堅定支撐力量也沒問題。

是誰揚帆遠航,揚國威於萬里之外?這句自然說的是無人不知的鄭和。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鄭和在中國歷史上就更顯珍貴,沒人會不同意鄭和是一位偉大人物。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就有蔡倫和鄭和兩位傑出太監的身影。

是誰只手擎天,壓制禍國殃民的東林黨?這句說的是魏忠賢,屬於惡搞。雖然現在東林黨的評價一路走低,但魏公公頂多能得到一個比東林黨稍好的評價,想做正面人物是沒戲的。

當然,中國歷史上算的上正面形象的太監遠不止這幾位。太監在特殊的皇權制度下,有機會掌握相當大的權力,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可以視為一個獨特的官僚群體。這個群體自然各類人都有,做出正面貢獻的人物自然也很多。正如文官群體有很多正面人物,也有很多反面人物一樣。


首先我要和你說明好壞這個概念不是絕對的……

所以我要說趙高,趙高是趙國人

秦趙長平之戰時活埋的那四十萬人里也有趙高的家人。趙國報仇的人那麼多,但最後只有趙高是真正成功了的。他忍辱負重幾十年 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且不說他是好是壞 光是這一份執著……他就是封建時代最優秀的太監……


那些說蔡倫的,都是歷史小白。蔡倫是個發明家,卻是個小人,人品很差。 唐朝的高力士,忠義兩全,能文能武,且謙遜低調,在朝野廣有賢名。 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恩威並施,令萬國來朝。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明末的王承恩,也是一位忠臣義士。值李闖入京,文臣武將紛紛折節投靠李闖的時候,只有王承恩一介太監帶領徒子徒孫為國盡忠。


怎麼說呢,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宦官畢竟是個不體面的職業。而且,並不是每個宦官,都有資格稱之為太監的。

想歷史上要留名,要麼大奸大惡,要麼大善大愛,否則小人物是無法登上歷史舞台的。所以像宦官太監這樣的,想留名是很難的。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我國的封建王朝里,有名字的壞太監還是很多的,劉瑾,李蓮英,魏忠賢等等,因為他們做了壞事多且大。但是在有皇帝大臣的情況下,一個宦官想做大好事大善事,而且把功勞留在自己頭上,就真的很難了。畢竟是伺候主子的奴才,就算你有本事,那也是,功勞我領,背鍋你去。所以很難想起一個耳熟能詳的好太監。


推薦閱讀:

蘇聯三部曲中篇——蘇維埃建立
大明朝的哈密——鬧劇or悲劇
古代個稅發展史
解析 | 贏在起跑線的王勃為什麼會英年早逝?
歐陸風雲—納爾榜高盧

TAG:明朝 | 清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