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譴」?
感謝邀請
天若遣之,必是犯大過錯,其錯之大,令神震驚。一般會伴有神罰,以加警告世人。例如:一個人破壞佛法,傷害善良信徒,護法神可能會對其加以懲戒,讓他突然得了不治之症,或家裡突遭重大變故等等,人稱天譴。現代人多不信神,但是許多事情不信神的人也不得不嘆服。所以如今的人有一個怪現象,就是不信神,信鬼怪。信鬼怪能得什麼好呢?!
進一步深入了解交流請微博@華陽-洞天
袁崇煥該死不該殺
袁崇煥是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可以說,明思宗朱由檢是把全部對清作戰的重任像押寶一樣的壓在了他的身上。賜給他尚方寶劍,賜給他莽玉銀幣,允許他「便宜行事」,在國庫幾近告罄、其他督撫沒有人能夠要到軍餉的情況下撥給他三十萬兩銀子,其受重視和信任程度無人能比和無以復加。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上任一年零八個月之後卻被崇禎皇帝逮捕下獄,並於次年磔(zhe)刑處死,棄屍於市。磔刑就是俗語說的千刀萬剮,一個抗清英雄落得這般凄慘下場,實在是讓人內心悚然,不寒而慄。
那為什麼還要說袁崇煥該死呢?這是說他應遭天譴。
明熹宗朱由校死後,崇禎皇帝即位,魏忠賢被處死。大臣們紛紛要求召請袁崇煥還朝。崇禎皇帝在當年(1628年)四月就把全部抗清軍隊和事務交給了他。七月,又在平台接見,詢問平遼方略,史稱平台召對。
明朝後金態勢圖(圖片來自網路)
見到皇帝,袁崇煥激動無比,慷慨陳詞,對崇禎皇帝說:「計五年,全遼可復」。這等於向皇帝立下了一個軍令狀,從現在起五年的時間,他能恢復整個遼東,徹底解決東部的滿清問題。不知道崇禎皇帝是不願面對現實還是不懂得面對現實,他並沒有讓袁崇煥具體說說恢復遼東的具體措施和計劃打算,而是興奮異常,除了一個勁兒地誇獎就是許諾重賞。陪同召見的大臣也是歡呼雀躍,高興地忘乎所以。
從皇帝那兒出來,兵科給事中許譽卿問他,您將如何五年平遼?袁崇煥說,隨便說說,安慰皇上罷了!許譽卿說,皇上不是一個傻子,這樣的事情你好隨便說嗎?到時候按照日期兌現賞罰,你怎麼辦?這時候袁崇煥傻了,一句話說不出來,好像丟了魂兒似的。
平遼這麼大的事情,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為了討皇帝的歡心,竟然能夠隨便說說。國家大事,豈可兒戲?這樣的人難道不應遭受天譴嗎?
除了說話隨便,把國家大事當做兒戲,那麼,殺了總兵毛文龍更是不計後果,還自命不凡,洋洋得意。
毛文龍是皮島總兵,其他官銜都是虛的,就是實際帶兵衝鋒陷陣的最高將軍。
殺毛文龍有兩個方面的問題,該不該殺,有沒有權利殺。
該殺的大致理由是:不服調遣指揮,縱兵搶掠山東,獨立於朝廷之外自行貿易(包括和敵方交易),私通滿清,叛國投敵等等。在這些理由當中,只有一條是非殺不可,那就是叛國投敵,其他的都還在兩可之間。像不服從調遣,明朝末年的將軍們都是這樣,不僅僅是毛文龍一個。袁崇煥被許譽卿那樣一點,冷靜下來感覺到了事態嚴重,再一次見到崇禎皇帝就開始擺困難提要求,其中就有軍隊不聽指揮的問題,否則,皇上給你賜尚方寶劍,給你「便宜行事」的權利幹什麼?自行貿易也有原因,明朝崇禎年間軍隊總是欠餉,如果只等著朝廷發餉,這支軍隊恐怕早就解散了。搶掠山東沿海也是與此有關。儘管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也都不應該這樣干,但這些都是在袁崇煥上任以前發生的事情,前幾任為什麼沒有採取措施?皇帝又為什麼沒有專門交代?而最應該殺他的理由是投敵叛國,袁崇煥恰恰沒有提及。沒提不等於沒有事實,那毛文龍有沒有投敵呢?崇禎皇帝和前幾任薊遼督師沒有這樣認為,雖然崇禎帝對殺了毛文龍暗暗高興過,但後來殺袁崇煥,給他的罪名之一就是殺毛文龍。試想,如果皇帝和大臣都認為毛文龍投敵,找這樣的理由不是打自己的嘴巴子嗎?袁崇煥也不認為毛文龍已經投敵。殺毛文龍是在他的地盤上進行的,袁崇煥敢這樣做,肯定知道毛文龍還沒有投敵。殺了毛文龍以後,袁崇煥還任命他的兒子毛承祿當部將,除了安插了自己的幾個親信,毛總兵這支軍隊基本沒有大的改變。一個總兵要投敵叛國,手下的人尤其是將領,不可能不知道,更不可能不同意,否則,不但這件事情做不成,恐怕連命也保不住。袁崇煥沒有動毛總兵手下的將領,就是認為這支軍隊還是明朝軍隊。說到底,毛文龍和滿清有書信來往是可能的,但真正投敵是不可能的,至少還沒有形成事實。
既然毛文龍只是與滿清有聯繫,實際上並沒有投敵,剩下來就是袁崇煥有沒有權利殺毛文龍。應該說,沒有。毛文龍是一品大員,級別比袁崇煥高,要想殺他,必須得到皇帝的旨意,且必須是書面的。你有尚方寶劍,但毛文龍也有,儘管是先前那個皇帝賜予的。所以說,所謂尚方寶劍,只不過是一種象徵性的東西,實際上要看對待誰,所謂先斬後奏,對低級軍官可以,對毛文龍不適應。正因為如此,崇禎殺袁崇煥也給他安了這樣一條理由。
如此看來,袁崇煥殺毛文龍是自斷臂膀。在此以前,皇太極要對明朝軍隊發起攻擊,多少還要顧及側後的這個毛文龍,袁崇煥將他殺了,等於解除了皇太極的後顧之憂。這種令敵人高興,讓毛文龍部下膽寒的事情,不該發生在一個大明王朝前線最高指揮官身上。殺了毛文龍,給他的軍隊發了最多的軍餉,他的部下還是叛變了。毛承祿自不必說,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都反了。這三個人都成為大明王朝的勁敵,孔有德是清朝封的兩個漢人王之一(另一個是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是三藩中的兩藩,能不說這與殺毛文龍的初衷背道而馳嗎?中國有句老話,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袁崇煥不是在為這句話做註腳嗎?
但是,袁崇煥卻不該殺。上任一年間,袁崇煥守衛關寧防線,屢次與滿清軍隊作戰,沒有讓皇太極前進一步。由於他的存在,這條防線完好無損,皇太極再也不敢對山海關有絲毫奢望。同時,他還想在鞏固錦(州)寧(遠)的基礎上,整頓兵馬,渡過大凌河,向滿清的老巢發起攻擊,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只是他的這些想法還沒有實施,發生了「己巳之變」,即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領著數萬精兵,繞道蒙古,避開山海關,直接攻到北京城下。此時的袁崇煥,率師回援北京,在沒有後方依託的情況下,率領關寧騎兵,以少戰多,並披堅執銳,上陣廝殺,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然而,勝利了的袁崇煥,卻在 十二月一日被崇禎皇帝下獄問罪,並在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磔刑處死,棄屍於市。
我們今天的人都知道袁崇煥不該殺,那麼,在當時的情況下袁崇煥該殺嗎?先看看給袁崇煥定的罪名吧!
「咐托不效,專恃欺隱」,這一條有點兒籠統,如果是指「五年平遼」那句話,可以指責,也可以撤職,但難說這是一條罪狀,何況你給人家的時間還沒有到。
「以市米則資盜」,是說袁崇煥通過邊界開市貿易資助敵人。明朝為了分化北方游牧民族,經常採取這種辦法。袁崇煥被指資敵對象是朵顏部,但這件事是王象乾提出來的,也是經過崇禎皇帝同意的,讓袁崇煥承擔責任,實在是找錯了對象。
「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意思是打算投降敵人,斬了毛文龍,放縱敵人長驅直入,跟在清軍後邊,讓軍隊疲憊,卻不作戰。準備投降敵人就是說還沒有投向敵人,斬毛文龍,那是一年前的事情,當時崇禎還暗暗高興來著,這時候提出這件事,只能是為了湊罪名。至於說「縱敵」,袁崇煥雖然是總督薊遼,但真正管轄的是山海關以外地方,關內的事情他說了不算,何況他曾兩次提醒過,要注意薊門這個地區,防止滿清人從這兒進攻北京。及至清兵來了,袁崇煥確實跟在清軍後邊繞著北京打轉轉,一直到北京城下才和清軍作戰。這的確是袁崇煥政治上的失誤,但作為軍事上來說,清軍善於野戰,他只是想依託堅城,發揮明軍的優勢而已。當然他不懂政治,忘記了這兒是京城,是皇帝住的地方,堅城可以做依託,北京城不可以做依託。儘管如此,在城外作戰的袁崇煥,還是真心捨命地和清軍作戰的,這些事情作為皇帝和朝廷大臣是應該看得到的。即便是「援兵四集」,又把他們「盡行遣散」,袁崇煥還是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皇太極卻是慘敗而歸。
實際上,真正的罪名是「堅請入城」。皇太極領著軍隊來到北京城下,是朝廷里誰也想不到的事情,頗有點兒神不知鬼不覺的意味,問題在於,在崇禎皇帝的思維里,朝廷里的人不知道,你袁崇煥難道也不知道?那我要你這個薊遼督師幹什麼?你袁崇煥「頓兵不戰」還要「堅請入城」,到底想幹什麼?說到底,一個政治上不敏銳的袁崇煥,死在了一個對於皇位過於敏感又始終覺得自己英明無比的崇禎皇帝手裡。
也許袁崇煥挽救不了已經腐朽沒落的大明王朝,或者像袁崇煥詩里說的那樣「死後不愁無勇將」,袁崇煥死後大明王朝又掙扎殘喘生存了十四年,但無論怎樣,一個人都不應該死於他所效命的政權之手。這也就是說袁崇煥不該殺的最大理由。
/s/blog_7e84ef460101dz3f.html
▼
提示: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到醫藥知識,請牢記網上尋醫問葯有風險,問診請到正規醫院和門診,本文作者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關注我了解更多相關知識,每個回答都是一份公益,覺得本文不錯請贊一個支持我們謝謝。
我受傷就是天譴。
哈哈哈!啥叫「天譴」,人為自然一分子,地球都自然的在自轉中還要服從公轉哪!奈何人乎,由是曰,但凡違背自然規律極端的意識,行為(意識形態差點兒,物質行動是不可逆變,不可再生的化學反應),自然就會……!大到星際(那是不可能的,物質比人智慧),小到元子都會洗牌的,此既所說的「天譴」,至於說啥抱應不抱應的人言嗎,都是惚悠人的社會群體目的服役的論語,說白了吧「告訴你山有虎,你更會明白的準備好偏向虎山行」,比騙你去的更道德。
(1)上天的責罰。
【出處】: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聖主賢君尚樂受忠臣之諫,而況受天譴也。」《新唐書·韓思彥傳》:「後太白晝見,勸帝修德答天譴。」
【示例】:清 袁枚 《新齊諧·雷擊土地》:「君家有難,我不敢不告。第告君後,恐我難逃天譴。」 鄒魯 《湖南光復》:「且余信革命終當成功,若輩反覆,自有天譴。」
(2)(古)指皇帝的責罰。
【出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既逆隆旨,干天譴,士之處此,當以忠智相兼。」
轉自百度百科
天譴是違背了天道法則所受到的懲罰。天道玄解即一而二,二而三的太虛一氣。道說人人可修仙,公平自然。路走彎了廢了道,體滅靈散是自取滅亡。唯道尊自然,諸教借義恐人,迷惑大眾。一個獃子望天空,都有羊群反應,所說信仰境界而定。但善念歸真,何拒法門!修對了化仙飛升,修錯了就(天譴)了。有明有暗,有善有惡,因果而已!借古鑒,望見諒,自愚論,莫怪淺。
譴:責備。如果有人做了傷天害理之事,大逆不道,必受天譴,受到應有的懲罰。常言說:天發怒降下七災八難,地發怒地震山揺,人發怒衝冠傷身。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不順應天道,不遵循地道,不行其人道必將墜入深淵之中。可見天道不可違。地道德厚,人道要善終。
歡天喜地人常樂!好人一生平安!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下為公,公乃全,全乃天。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口口相伐,福禍豈不唯人自招?不知何為畏,福盡則殆,天執刑而降矣。
俗語講就是報應!指一些大奸大惡之人被抓,意外死忙,因為這類人普通人拿他們沒辦法所以意外被抓或死忙就叫被老天爺收了,也就是天譴,所以說旦行好事,莫問前程,抬頭看蒼天,可曾放過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