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過幾年再讓他學知識,這樣做的家長對不對?
這個說法顯然是不對的。
這反映出這些家長把學知識單純的認為是學校知識。報各種啟蒙班。即使是這樣,也未嘗不可。前提是能引導孩子感興趣。這幾天就報道一個孩子,兩歲多認了2000多字。這也不是什麼多壞的事兒,因為孩子感興趣嘛。
早期教育是孩子全面啟蒙的階段。也就是說要全面填補各方面的知識空白。這裡所講的知識不僅是學校知識,也包括生活知識,社會知識等等各個方面。
比如吃飯的知識,穿衣戴帽的知識。至於說有的家長讓孩子認數認字當然也是可以的。
孩子成長的全過程就始終包括身體的成長,知識的成長,能力的成長等等。
有一些家長片面理解快樂童年。其實真正快樂的童年是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建立在做事的基礎上。不做事哪來的快樂?
這顯然是不對的。皮亞傑的理論認為,兒童的智慧發展有以下幾個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0~1歲、2歲);前運算階段(1、2~6、7歲);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智慧發展階段也稱為敏感期。中國的幼教專家孫瑞雪認為,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在孩子一生的發展中,年齡越小,往往發展的潛力越大。尤其是三歲之前,屬於無意注意階段。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他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大人在旁邊說的話他都知道。他能「一心二用」。如果孩子玩的時候,你放唐詩的背景音樂。不久,你會發現,儘管你並沒要求他背誦,可是孩子已經在玩的過程中也記住了古詩。而六歲以上的孩子,這項能力便弱了許多。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已經轉化為有意注意的階段。
家長養育孩子,不能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習慣教育孩子。多讀讀教育類的書籍,充實自己的育兒知識。改變自己,完善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小孩子太小,過幾年再讓他學知識,這樣做的家長錯在把文字元號當成了知識。
關於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我有兩個孩子,因為早期教育不同,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結果!我願以身說法,警示寶媽們。
首先,確認什麼是知識?知識是文字元號背後蘊含的巨大智慧!而非文字元號!
早期教育是引導孩子認識文字元號背後的知識,而非逼著孩子指認文字元號!
我老大是女兒,我懷女兒時,非常重視胎教,專門買一本非常著名的育兒指導書,按書上的步驟,胎教、營養、早教,一步不落,按部就班培養孩子。我從來沒有逼著孩子認字學習,就是引導孩子玩耍,在玩耍中,自然而然把知識灌輸到孩子小腦袋裡。
譬如,聽胎教音樂,孩子出生後再聽這音樂,會激動手舞足蹈,她才幾個月,明顯比聽別的音樂興奮。我感覺到,孩子是有很強感知能力的。這個現象啟發了我,接下來我就經常給孩子放優美動聽音樂,簡單的古詩詞配樂朗誦,不管孩子是否聽懂,我溫柔輕快和孩子對話,講故事,指認物品。這都是兩歲之前的功課。忽然有一天,孩子指著小花說:小花仙,小花仙,我愛你!我要和你交朋友,手拉手,跳跳舞,我們一起唱唱歌!說完還興奮地問我:「媽媽,這是我做的詩,棒不棒?」我驚喜地抱起孩子,誇讚說「好棒!」那年女兒才三歲半,認不到二十個字。因為她的語言天賦,她渴望認字,並且對學習文字有一種迫切需要,原因是,她想知道圖畫里寫的什麼內容。從三歲起,看圖話和閱讀,成為她的最愛。正是因為愛閱讀,所以,她上學我從來不操心,知識都藏在文字元號背後,她想揭開符號背後的奧秘。她博覽群書,愛好廣泛,學業優秀,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再說我兒子,我想我有成熟經驗,按部就班就會成功。可是,生活就愛開玩笑。兒子因為種種原因,從生下來就寄養在外,錯過了早期教育。等他回到我身邊,二歲多囫圇話還說不全,我用盡所有力氣教育他,因材施教。可是,我明顯感覺到,錯過了早期教育,給後續教育帶來很大阻力。錯過了引導孩子聽音樂聽古詩詞和看繪本的時期,孩子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一直培養不起來。
所以,忽視孩子早期教育,不知道將文字背後的知識滲透到早教中,抱著狗大自咬,女大自巧的心態去教育孩子,會耽誤孩子教育,害了孩子的。
再次重申,早期教育孩子學習知識,不是學習文字元號,而是培養興趣愛好,學習文字元號背後的知識!
我是清香如蘭,一位學習家庭教育的二孩媽媽,自由撰稿人。對育兒、家庭教育、青春期孩子問題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有青春期孩子問題的寶媽,請關注私信我。
謝謝邀請?親愛的題主,我不知道您這孩子有多大?歲數小是什麼概念?
不想說太多的理論知識,我只想說孩子從出生的他所看到所聽到,所見到,所接觸的東西,無疑就是他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這其實就是在變相的學知識。越早進行早期教育大腦開發的孩子越聰明,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您對學知識的這個概念範圍可能規範的特別小。僅限於幼兒園小學階段的認字識圖。
真正聰明的家長最晚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各種感官上的刺激,大腦形成連接促進大腦的發育。所以我們讓孩子學知識並不是讓他學會多少,以後去參加考試。而是教會孩子怎麼去探索這個世界,感受這個世界並學會學習,被自己所學到的能力去解決以後人生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無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甚至,是成年人來說,學習知識都是本著興趣出發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真的是要教她機械的知識,他可能根本就坐不住,更不要說學。所以哪怕以後你真的讓他學知道也需要注重趣味性會更好一些。興趣是從小培養,大腦從幼年時候開發,潛移默化滴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想起一句詩,真正的學習和教授應該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所以建議您趕緊行動起來,先從培養孩子興趣出發,朝著好的方向開發,孩子以後自主的學習知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這個開發,你可以參考很多成功的先例,比起等孩子大了,突然有一天玩的好嗨的,被你拉過去生拉硬拽的學一些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東西還很多。
此僅個人一點愚見,歡迎關注交流
這個想法可以說真的是在為孩子著想了。但是,說句實話,有點坑娃。對於一個小孩來說,年齡小確實不應該讓他有太多的負擔,過早學習會讓他缺少童年。但是,小孩這時候不學點東西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可以說這樣的做法真的不對。
因為小孩子這時候正是形成好習慣的一個關鍵時刻,這時候給他慢慢引導,有利於他今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當然不是說應該每天都讓他去認真學習,花費很多時間去學習,而是可以以講故事,或者簡單的認字認物為主,而且應該讓他感覺這是一個遊戲,每次都加以肯定和鼓勵。這樣既可以讓他學到知識開發大腦,也不會厭倦,還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謝謝邀請。題主的問題,是對這樣家長的做法是非判斷。
首先對這裡的知識進行界定。知識是人類的財富,它包含著方方面面。
其中的文化課知識,特長培優,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從孩子的年齡來看,不宜過早去接觸這些,如果家長是拒絕了這樣的知識學習,那他的做法沒有錯,甚至應該給他點贊,他戰勝了很多家長怕輸到起跑線上的焦慮。
對於低齡段的孩子,花的美,天的藍,草的綠,水的清,是認知的知識;爬山,捉魚,玩沙,放風箏,是體驗的知識。這些知識遠比那小屋的知識有意義。能在柔弱的小內心裏面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快樂的奔跑,對其以後心智的發展非常重要。
結果是,很多家長重視了小屋的學習,限制了天地間的學習,這就是錯的,而且有相當人知道這是錯的,卻還再這樣堅持。
再者對學習形式的對照。端坐桌前,認真聆聽,是一種學習形式,但是玩,遊戲,運動也是一種學習形式。最深情的是陪伴,在孩子還屬於你的時候,講故事,玩遊戲,嬉鬧,都可以給還子帶來良好的體驗。草地旁,大山裡,湖面中,都是學與教的好地方。
最後談對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是我們的生命延續,是我們最大希望。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化龍成鳳。所以,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學習知識上是有很強的功利心。總想著讓孩子成為可量化評比的勝出者,對於其他並不關心。
以功利性劃分,知識分無用的和有用的。有用的知識可以讓你生存下來,而無用的知識可以讓你很幸福。
綜上所述,拒絕小屋知識的學習沒錯,但千萬記得孩子體驗式知識的學習。
過幾年學知識沒有問題,但是對孩子智力的培養越早越好。
因為孩子在七歲以前的智力因素已經發展到成人的80%左右。孩子幼兒時期,可以不識字,可以不學拼音,也可以不學算數,但是,孩子一定要玩好,在玩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這些習慣有:
1. 在任何場合,要養成對人有禮貌、不亂髮脾氣的習慣。
2. 做遊戲、玩玩具時,注意培養孩子動腦筋的習慣,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勝不驕敗不餒的習以及合作與友好的習慣
3.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系鞋帶等;按時上幼兒園,按時休息,養成自覺自主的習慣,
4.無論家長,老師還是朋友與之說話時,要養成聆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如果幼兒時期養成這些好習慣,這樣的孩子上學後,必會學的輕鬆愉快。反之,即使很小就教給孩子知識,孩子沒有好習慣,也不會達到理想狀態。
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的觀點都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盡自己所能從小傳輸給孩子自己認為需要他們掌握的知識能力,特別的從小培養興趣愛好,譬如鋼琴、書法、美術等等,很多時候是自己美好想法的體現。但20年後或者他們長大成人後對他們在社會生存能起多大作用呢,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這樣的孩子肯定比稍微晚點接觸的孩子一定優秀。特例肯定是有,例如朗朗等天才少年,但不可以代表大部分人都可以如此成功。我的觀點是,不一定對,大家口下留情,先保證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孩子求知慾和學習的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的多,通過家庭言談身教,電視電腦手機及幼兒園的學習很多時候都足夠他們去學習成長了,在孩子表現出對那種事情特別感興趣或者擅長時候去適當引導培養是不是會更好呢。
謝謝邀請。首先想知道的是,您所指的知識到底代表的是什麼?是課本知識?其實,孩子自呱呱墜地開始,便開啟了學知識的人生,吮吸、學步學話等等,早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雖尚小,學習從未停止。
這樣做顯然是不合適的。
家長對學習的認識是有偏頗的學習不單指的是知識。還包括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孩子的學好知識的重要前提。孩子小,過些年學習知識無可厚非,但是學習習慣的缺失必將導致孩子學習知識的時候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一定是非常吃力的。拔苗助長,不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提前打好基礎,也就是培養和熏陶孩子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家對教師課外補課深惡痛絕?
※有人說鄉村教師比城市教師負責任,對這句話你有什麼看法?
※學霸的家長是不是很幸福整天很開心呢?
※如何看待擁有紅顏的男生?
※為什麼學校不能利用節假日組織有償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