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有哪些陪伴老人的方式值得分享?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已成不爭事實,老人越來越多,不僅對社會生產、生活提出嚴峻考驗,就是對家庭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各種關愛老人的機構、方法、策略應運而生,在眾多的方式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應是對老人的陪伴。

一、什麼是陪伴呢?

「陪伴」解釋為「隨同作伴」,更準確的解釋「陪伴」應為增加隨同做伴的時間,針對老人而言,就是要有意識的增加與老人在一起的機會。

二、老人為什麼需要陪伴呢?

1.原先在工作崗位上有具體的工作內容,有同事的交往合作,有為圓滿完成任務而進行的積極思考,更有朝九晚五的生活規律。一旦退休回家,這些內容突然沒有了,就像沿著軌道行進的火車,前面突然沒軌了,他的心裡會一下子失衡,覺得哪都不對勁,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休綜合症。治療這一癥候的最好辦法就是陪伴。

2.就是沒有工作或是農村的老人到了晚年,多數都出現了身體不適,雖說這是人生髮展的正常規律,但越來越小的生活範圍,限制了他們繼續接觸外界,狹小的空間和受限的眼界增添了他們內心的孤獨感。

3.人們常說「老小孩」,其實是說人到了老年時,心理狀態反像孩提時代,既有努力向外求索的心理,又有嚮往別人誇獎的需求,而向外求索,卻遭到身體的羈絆,嚮往誇獎,卻又難以做出新成就,只能「賣弄」一下老經驗來維持心理平衡。最直接、最簡單的維持方式就是找一個傾訴對象。

三、如何陪伴呢?

在講如何陪伴之前,先看兩個字「老」和「孝」。「老」的篆書是這樣的「 」,意思是人到了一定年齡,腿腳不靈便了,需拄著拐杖才能行走。「孝」的篆書是這樣的「 」,就是把老人拄的拐杖換成了一個小孩,也就是說,當老人上了年齡,你能充當老人的拐杖就叫「孝」。陪伴就是充當老人的拐杖,陪伴的好就是孝順。陪伴的定義已釐清,老人也確有需要,但社會生活的繁複,以及獨生子女同時需照顧約四位老人的嚴酷現實,都促使我們在如何陪伴問題上做出智慧的回答:

1.陪伴時間上要統籌安排。充分利用好周末、節假日,既可規避上班時間緊,又可緩解緊張工作帶來的壓力,更主要的是可以給老人帶去周末、節假日的歡愉氣氛。當然,如果老人已經病重或生活不能自理,除請人照顧外,每天都應探望陪伴,僅利用周末、節假日是遠遠不夠的。

2.陪伴的地點仍盡量避免單一。到老人的住處(老人與自己同住,也應當做到)陪伴自然不必說,除此之外,應盡量帶老人到公園、劇院,電影院,休閑屋,大型超市,咖啡廳,茶館,報刊亭等處轉轉、看看,甚至可以帶老人外出旅遊(當然所去場所、路途遠近應視老人身體狀況而定,身體好的,還可以讓老人設計出行路線,你跟隨)。讓老人既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又能見聞新鮮事物,從身體到思想都浸潤在鮮活的氛圍中,肯定能延緩衰老。

3.陪伴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陪伴是增加隨行時間,但絕不可單純理解為凡事勢必躬親。比如可以安排老人適當參加棋牌娛樂、門球比賽、秧歌表演、廣場舞學習等等,讓眾多的玩伴陪同他們,他們老有所樂,就減少了孤獨感。現在有的農村老年活動中心、城鎮社區已經有了「心理茶館」,老人前去聽專業人員講講家庭關係、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等心靈茶語,疏理內心不快,聽懂了還可以主動轉述他人,幫人於危難,豈不快哉?既使沒有這樣的去處,咱幫老人聚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寫寫書法,練練畫畫,拉拉二胡,玩玩陀螺等等,總之,干點他們願意乾的事兒,老有所為的他們就不會覺得生活沒有意思。

總之,真心、科學的陪伴,定能讓老人精神飽滿,順心順意,走完人生余歲,也會讓老人感到:夕陽無限好,陪伴顯真情,人生以盡意,何懼近黃昏。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楊立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員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

宋振輝,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中共黨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兒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服務中心志願者,現返聘於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門診,房山區第一院心理諮詢,有豐富的兒內科臨床經驗,從事心理諮詢10年以上,擅長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諮詢、家長課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8.9%,超出了國際標準7%的兩個百分點, 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億,65歲以上人口為1.2億。我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

你懂得如何陪伴老人嗎?陪伴、陪同、陪護其意義深遠。不是誰都能可以名副其實地做到。陪伴老年人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照顧好老年人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老年人不僅需要物質上的贍養,也需要精神上的慰籍。

陪伴老人需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與心裡特點

進入老年期,生理、心理、社會諸多方面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各器官功能退行性漸進衰老,認知能力減退,情緒不穩定,性格改變。離退休後,工作和生活環境發生了轉折,從一個工作上的參加者轉變為旁觀者。從以工作為重心轉為閑暇,從單位為核心轉變為家庭為核心,從緊張的生活轉為清閑,從接觸人多事多到接觸的人少事少。

也就是說,從動態轉為了靜態,從而有可能思想上由積極狀態變為消極狀態,在思想、生活、情緒、習慣、人際關係等方面出現了不適應。陪伴老人需要理解、包容、接納、傾聽。

陪伴老人要有愛老之心

陪伴老人期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許多問題,人際問題困擾,脾氣性格異常,情緒的失態,生活能力的下降,情感的依賴。老年人還容易患軀體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腫瘤、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纏身可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陪伴老人時,預防和疾病的治療,是保持晚年情緒愉快、延長壽命的重要方面。陪伴老人,要有愛老之心,要設身處地的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

陪伴老人要做到自覺自愿

無論是老人親屬、志願者、社區工作者、托老機構工作人員,在陪伴老人時都要發自內心,自覺自愿的愛崗敬業,做到主動陪護老人,而不是被動的、帶有僱傭情緒的去應對老人。

尤其是老人親屬,更要做到經常眷顧,陪同老人聊聊天、下下棋、拉拉家常,給予老人精神的寄託。俗話說老人如同「老小孩」,陪伴老人要體諒和尊重這種「老小孩」現象。

陪伴老人要採取多種形式,健全組織機構

進入老齡社會,如何讓老年人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病有所醫、是一個社會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關注,除政府部門建立養老、托老機構外,應鼓勵民間建立多種形式的陪伴老人的場所,包括家庭醫生,社區餐廳,社區健身娛樂場所,心理醫生,法律服務機構。

陪伴老人不但要消耗體力,而且要耗費心智,還需要陪伴者,有耐心,有愛心,自覺自愿。只要按著老人的思維習慣、生活方式、需求需要去做,就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我是退休後參加過,旅讀學苑的活動,從服務到衣食住行安排的特別好,無微不至的,比如我感冒了,旅讀管家就每天早起來問我情況需要什麼,我覺得他們做事很用心,安全方面更是如此,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護航,我們對他們得活動也是想多多參加一些,有時間咱們可以一起,很開心,能通過微信公眾號,旅讀學苑,結識了好多姐妹。????


推薦閱讀:

一起努力,共克時艱吧!
騰尼斯:共同體與社會
小事 | 擊退「社會人」
「龍哥」、「見義勇為」、「天安社」,一個社會人的一生
餓的有多徹底 想的就有多遙遠

TAG: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