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都留著辮子。是什麼回事?


清宮戲一直是電視熒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也從中了解到了清朝是要留辮子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從滿人入關以來,中國男人的髮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也一直被西方人侮辱為豬尾巴,那麼這個清朝為什麼要留髮呢?

明萬曆二年,努爾哈赤的祖父及父親被明軍所殺。努爾哈赤為父報仇,逐漸成為了部落的首領,成為了女真本族的領袖。在女真族的傳說里,有一個傑出的英雄人物,名字叫束機能。束機能兩鬢與前額天生禿髮,被後人稱作禿髮束機能。努爾哈赤為此想了一個辦法加強女真的團結,令女真各族束髮為辮,一是為了有利於民心團結一致,二是為了區別其他的未被統治的女真族。努爾哈赤憑著自己的努力終於統一了女真各部,也就是後金。

也有另一種說法, 滿族先輩為了更好的打獵,需要穿山越嶺,頭髮難免會掛在枝藤之上,射箭之時也會被亂髮遮擋,所以將頭髮剃去。滿人信仰薩滿教,按薩滿教的說法,頭髮在頭的頂部,最靠進天,是靈魂棲息之地,非常神聖。

後金成立,八旗制度也被確定,滿朝使用滿語滿文,服裝髮式亦須一律,男人都要剃髮留辮,這樣使得女真各部族中習俗不一致的女真開始同一化,成為了一個新的民族——滿族。

跟電視劇中的不一樣,清朝前期的髮型叫「金錢鼠尾」,就是需要留的辮子需要比小拇指還細,能穿過錢幣中間的孔方能算數。在漢人的心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傷矣。所以很多漢人堅決不剃髮,為了髮型的原因,千萬的漢人為之失去了生命。把幾千年的漢唐文化被小小蠻夷所侮辱,漢人們堅決不屈,於是發生了很多歷史的慘案,「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這一段歷史本身就是憋屈的。我們原先的祖先為了頭髮掉了腦袋,為什麼,這頭髮代表的是尊嚴。

到了清乾隆年間,「金錢鼠尾」髮型才做了改良,頭頂留的頭髮一巴掌打,辮子可以加粗。到了清朝晚期,髮型才又有了新的變化,頭部的頭髮可以留得更多,也就是現在電視中看到那種髮型。男人都以一條長發為榮,即使外國人嘲笑,我們只會啊Q一下,笑洋人不懂。滿清滅亡之後,很多人還不讓剪掉辮子,為此大哭大鬧,遊行示威。街上的男人就怕遇到剪辮子的革命黨。魯迅在《風波》中有一個人物叫做七斤,因為還要剪辮子,連城都不敢進了。

現在提倡個性,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喜歡的髮型,當然除了在學校里我們應該慶幸。否則難以想像在家裡拿著電風吹吹著那長長的辮子,洗頭還浪費洗髮水,畫面太美,不敢想像。


這種叫「剃髮垂辮」,是從游牧民族先民的古俗中沿襲而來的。

原因有三:

一、游牧民族信奉的宗教認為,髮辮生於人體的頂部,與天最為接近,是人的靈魂之所在,所以髮辮為人所珍視。

二、游牧民族常常騎射,而這種髮式前部不留髮,以免馭馬疾馳中,頭髮遮住了眼晴。

三、游牧民族常常野外行軍狩獵,露宿時,頭後留一條粗大的辮子方便枕辮而眠。


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歷史說起,滿族人在歷史上是以打獵為生的,男性都是要去狩獵的,為了方便追捕獵物,以及露宿在野外時不需要枕頭,他們逐漸留出了一條長長的辮子,打獵的時候盤在脖子上,休息的時候就直接枕在頭下當枕頭。這時的辮子可和大家在電視劇里看到的不一樣,只有後腦勺上有拳頭大小的一塊頭髮,而不是整個後腦勺。

後來到了清兵入關的時候,其實滿族人的辮子還遠沒有電視劇里演的那麼大,據當時的史料記載,鞭子是可以從銅錢眼裡穿過去的,大家可以想像是有多細小。

不過後來要在全國範圍推行統治,讓所有的漢人都留了辮子,所謂「留髮不留頭」,於是漢族人就推行開了。到了清末的時候,就成了大家電視劇里看到的那樣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不經常修剪,昔日的王法已經成了一條流傳下來的規矩。


只是清朝嗎?如果沒有記錯古代應該都是男子留長發,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我感覺古代長發還是挺不錯的,只是後來革新,男的才留成短髮吧。

個人見解,愚昧不足之處萬望海涵。


推薦閱讀:

TAG:中國古代史 | 清朝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