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該如何判斷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輕重呢?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比較,1型糖尿病病情一般要重於2型糖尿病,因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已經部分或者全部衰竭,必須藉助外援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還殘存一定的胰島功能,可以藉助生活方式干預和口服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待血糖通過口服降糖藥物控糖不理想時,再藉助胰島素降糖。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不積極控制病情,導致多種併發症發生,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控糖理性,儘管患病多年,仍沒有併發症出現,那麼此時,這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是重於1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波動大的患者病情要重於持續高血糖的患者。

持續性高血糖說明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容易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但這些慢性併發症是在長期高血糖的基礎上發生的。而血糖波動的危害會更大,基礎研究證實:組織細胞對於穩定的高血糖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而當處於反覆波動的高血糖環境時,這種適應能力欠缺,從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及凋亡,促進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臨床研究證實:血糖反覆波動,容易導致治療過程中頻繁發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經興奮性異常增高,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最後要提醒一點,不要依靠胰島素注射來判斷病情輕重,對於新診斷的年輕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糖毒性對身體的危害,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待血糖控制平穩後,可再使用口服降糖藥物,並不能說明這種情況病重。


判斷糖尿病的嚴重程度應遵循以下七點。

第一、如果很渴就意味著血糖、尿糖都還高,糖尿病控制得不好。第二、夜尿次數;第三、體重沒有增加,說明糖尿病控制的還可以,但是如果體重減輕說明病情控制的不好;第四、吃的多是糖尿病的一個特點,若出現了不能吃,比如噁心、嘔吐,這是一種惡化的現象;第五、視物模糊;第六、會陰部感染:當出現了反覆泌尿系的感染陰部瘙癢、尿頻、尿急、尿痛,說明病情控制得不好,因為血糖高的時候時真菌特別容易生長,尿糖升高的時候,細菌也特別容易繁殖。第七、當糖尿病控制不好時會常出現疲倦、肌肉酸痛麻木、情緒不佳。


目前這樣的判斷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共識或者指南推薦,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粗略的評估。

首先從血糖而言,對於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根據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的指南推薦治療路徑來看,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在6.5%-7%之間的可以單獨採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對於糖化血紅蛋白在7%-8%之間的可以採用單一藥物控制血糖,對於糖化血紅蛋白在8%-9%之間的推薦採用兩種以上藥物的聯合治療,對於糖化血紅蛋白大於9%的患者建議直接胰島素治療。因此這樣的4個區間可以提供臨床醫生參考來區分血糖病情輕、中、重。

其次從併發症而言,對於存在急性併發症的患者,病情肯定是最重的,而對於合併慢性併發症的,可以認為病情相對中等,但是這當中如果已經出現了腎功能衰竭進行透析的、或者出現足部潰瘍面臨截肢的、出現冠心病需要安裝支架或者搭橋手術的、大面積腦梗導致肢體活動障礙的、眼底出血致盲的,相對病情較重。那些還沒有嚴重併發症情況的患者,一般認為病情較輕。

再次從生活方式養成角度,對於那些沒有任何健康生活方式意識的患者,臨床認為病情比較重,但是對於已經具有健康生活方式意識並開始著手進行一定改變的患者,臨床認為病情會相對較輕。

還有一些醫生會從年齡和病程來區分,老年人、病程較長的患者一般認為病情比較重,年輕人、病程較短的患者大多數病情比較輕。

總結一下,臨床對於糖尿病的病情判斷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臨床醫生會根據多個維度(血糖的控制情況、併發症情況、年齡、病程、生活方式改善等)來進行綜合考量,不管病情輕重如何,糖尿病患者所需要做的都是以生活方式改善為基礎的,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代謝指標,從而來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髮展。


檢查血糖就可以輕鬆判定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狀況!

目前多用葡萄糖氧化酶或己糖激酶法測定血糖。靜脈全血、血漿和血清葡萄糖測定在醫療機構進行,患者可用小型血糖儀自測毛細血管全血葡萄糖。

1次血糖測定(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或隨機血糖)僅代表瞬間血糖水平(點值血糖);

1日內多次血糖測定(3餐前後及睡前,每周2日,如懷疑有夜間低血糖,應加測凌晨時段的血糖)可更準確反映血糖控制情況。靜脈血漿或血清血糖比靜脈全血血糖約高1.1mmol/L(20mg/dl),空腹時的毛細血管全血血糖與靜脈全血血糖相同,而餐後與靜脈血漿或血清血糖相同。

1.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血糖高於正常範圍但又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者,需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OGTT應在不限制飲食(其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少於150g/天)和正常體力活動2~3天後的清晨(上午)進行,應避免使用影響糖代謝的藥物,試驗前禁食至少8~14小時,其間可以飲水。取空腹血標本後,受試者飲用含有75g葡萄糖粉(或含1個水分子的葡萄糖82.5g)的液體250~300ml,5分鐘內飲完;兒童按每千克體重1.75g葡萄糖服用,總量不超過75g。在服糖後2小時採取血標本測定血漿葡萄糖。

2. 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

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IVGTT)只適用於胃切除術後、胃空腸吻合術後、吸收不良綜合征者和有胃腸功能紊亂者。葡萄糖的負荷量為0.5g/kg標準體重,配成50%溶液,在2~4分鐘內靜注完畢。注射前采血,然後從開始注射算起,每30分鐘取血1次,共2~3小時;或從開始注射到注射完畢之間的任何時間作為起點,每5~10分鐘從靜脈或毛細血管取血,共50~60分鐘。

將10~15分鐘到50~60分鐘的血糖對數值繪於半對數表上,以橫坐標為時間,計算從某血糖數值下降到其半數值的時間(t1/2)。該方法以K值代表每分鐘血糖下降的百分數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50歲以下者若K值小於0.9則可診斷為糖尿病,若在0.9~1.1之間則為IGT。K值受血胰島素水平、肝糖輸出率和外周組織糖利用率的影響,故少數正常人的K值也可降低。正常人的血糖高峰出現於注射完畢時,一般為11.1~13.88mmol/L(200~250mg/ dl),120分鐘內降至正常範圍。2小時血糖仍>7.8mmol/L為異常。

答案編輯及審核專家:李書鵬醫生(頭條號),兒科碩士,北京兒童醫院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糖尿病是一種可致殘、致死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病情輕重及風險評估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都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問題,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非專業醫生也不是十分清楚,他們往往片面地將血糖高低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而忽視了同時並存的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尤其是併發症的有無和輕重。

該如何判斷糖尿病的病情輕重呢?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危險因素:

1、心血管危險因素

許多糖尿病患者除血糖高外,還同時合併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越多,將來發生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就越高。

2、是否存在併發症

糖尿病可造成心、腦、腎、眼、神經、肢體等多器官損害,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大約3/4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3、反覆發生急性代謝紊亂或合併重症感染(如結核)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之一,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導致患者死亡。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也是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壽命的重要因素。因為糖尿病患者防禦能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而感染的存在增加了對糖尿病控制的難度,兩者相互影響。臨床上,如果一個血糖控制平穩的患者,病情突然惡化、血糖升高,首先應從感染方面去查找原因。

4、血糖長期居高不下或反覆波動

長期高血糖及繼發的脂代謝紊亂,可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大、小血管的慢性併發症,而且一旦遇到應激情況(如感染、外傷、情緒波動等),容易誘發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

5、胰島功能嚴重衰竭

這種患者通常血糖波動較大,有明顯的酮症傾向,口服降糖葯往往無效,必須給予胰島素治療。

輕症糖尿病

凡符合以下幾點要求的糖尿病患者,無論其性別、年齡、糖尿病型、病程長短,均可劃為輕症糖尿病:

①血糖長期保持穩定,無低血糖發生。

②無任何急、慢性併發症。

③體重正常,生活起居自如,能勝任正常工作。

溫馨提醒:

每個糖友均應明確,病情的輕重是相對而言的,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化。輕症患者若不能長期堅持正規治療,將血糖等各項代謝指標控制在基本正常水平,就可能由量變到質變,病情由輕變重;而即便是病情偏重的患者,通過正規系統的治療,病情完全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至少可以延緩病情進展的腳步。

歸納起來,在判斷糖尿病病情輕重的眾多指標中,最為重要的指標有兩條,即血糖水平如何及有無併發症。如果血糖水平高,有併發症,那就可以認為是病情嚴重。


推薦閱讀:

等不及了,我們就自己造一個DIY 人工胰腺(Loop)
糖尿病可以喝酒嗎?
有我益生菌在,不用害怕糖尿病併發症!
史上最全空腹高血糖原因大分析!
解開身體的控糖密碼!

TAG:健康 | 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