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才和瘋子的區別在哪裡?


天才,一定是本身先具有了某種超凡的能力;而瘋子,是具有了某種極端的思想和偏執狂似的行為,這就是二者的區別。

天才,是某個事物的超級創造者和未來的預言家,具有強大的能力和超前的眼光,但天才還是遵循事物的規律的,雖然有時天才的能力和眼光已遠遠超過了現在的事物規律。

而瘋子,就是冒險家、極端執狂者,為了目標不擇手段,瘋狂的行事,不計後果,這種類型的人賭心特重,成了就功成名就,不成就是被人視為瘋子。

其實有很多天才是溫和的,我們心目中的天才更多是指:具有天才般的能量+冒險家的瘋狂,這種超級天才,如果達成目標,就是偉大,而很多無法偉大的也不失為天才。

天才和瘋子,讓我聯想起了:英雄和梟雄:

天才可能是絕世奇才,雖然超脫現有事物的發展規律,但還是遵循規律的;而瘋子卻是執念狂,專註瘋狂可以不計後果,從不會顧及什麼規律,這也就是英雄和梟雄的區別吧。

加關注,看更多創業投資營銷相關原創回答,點贊-留言,獲更多互動和社交:用別人的經驗,豐富自己的人生。

今日頭條孫洪鶴:互聯網創投、創業導師、品牌營銷、商業模式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作者,每日更多原創請關注,若認同請點贊-轉發。


這讓我想起了,我看到過的一本書。《左手天才右手瘋子》,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記者去到精神病院里,去採訪那裡的病人,並根據精神病人的描述呈現出來的一些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也非常有生命力。印象很深的是一個精通懂量子力學的病患,其對於量子力學知識的精通程度不亞於一名物理學的博士,而他從未上過大學;另一名是號稱自己是作家的病患,他覺得整個生活,都是他小說的一部分,他可以自己決定結局,而他預言自己半年後會出院,最後也果然做到了這點。這不僅讓我去思考說天才跟瘋子,到底區別在哪裡?他們之間的那個界限,那個點到底在哪裡?有時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差,就看我們怎麼去理解了!

從物質和意識的二維論的角度來講,若以物質為先的話,那我們所有的客觀的環境,社會的現實,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參照標準,那麼以上說的這些故事,自然而然就一定會被認為是瘋子的一種狀態。但是如果從意識為先的角度來講,如果整個社會,本身就是靠人的思維建構出來的,那麼到底,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虛幻的?是瘋狂的?還是我們所謂的瘋子眼中出現的世界是瘋狂的和虛幻的呢?似乎就沒有辦法,用標準來進行衡量。

如果今天是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那我覺得確實是可以商討的,因為不同的流派會有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找一些哲學的書是來看。

如果從心理學的範疇或者是從生活的角度來看的話,因為心理學其實對於社會生活是有連接作用的;心理學不僅僅是一個實驗室的科學,它是希望對人們的生活進行指導,所以能否正常跟人交往?能否融入正常的社會標準?其實是判斷是否有疾病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天才和瘋子的區別在於他的社會功能的完備程度度,比如說他對社會規範的認知,對自己的行為、生活是否具備一定的掌控能力,他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的規範,是否能夠像正常人樣的工作、與人交流,等等。我想這就是天才跟瘋子從心理學角度上的一個區別。


有一個誤解,認為天才和瘋子是一線之隔,天才都是神經質。其實,這只是誤解而已。真正的天才都具有很高的理性。

神經質的確與一眾消極結果相關(包括冒充者綜合征、壓力、焦慮、衝動、抑鬱和機體健康受損),甚至還與一些積極結果(如發覺威脅和警惕性強)相關,但是創新思維似乎與神經質並沒有相關性。雖然我們對創新思維還有很多未知之處,但那些我們已確定明白的東西告訴我們:高度神經質不是創造力的秘密配方。

牛頓在38-40歲的時候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是,牛頓作為一個個例,並不能說明精神病和神經質是他對微積分、力學、引力和立方面曲線作出一系列貢獻的原因。牛頓的話證明了他有極強的專註力、熱情和對長期目標的堅持不懈,並不能證明他的神經崩潰或多或少對他開創性的成就有過積極幫助。

心理學研究者發表了一篇回應,回顧有關神經質和創新性關係的現有文獻。他們發現,神經質和一系列與創造性相關的參數(包括智商、創新思維、有洞察力的解決問題、創新成就、每日創新行為和自我評價的創新性)之間僅存在非常微弱的相關性(有時甚至出現負相關)。

心理學和腦科學家 Scott Barry Kaufman 闡述:

最近,我和我的同事們對三個滿足人口多樣性的樣本群、共1035名參與者進行了一系列認知和性格測試。神經質和創新成就的平均相關性是零。實際上,我們發現只有一個性格特徵可以可靠地預測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創新成就:面對經驗的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經驗開放性作為性格的一維,反映了對認知探索的決心。這可以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紛繁想法的探索,也可以是對美、藝術、音樂、文化和其他新體驗的探索。這種開放感已經與更高的多巴胺水平聯繫起來,而多巴胺被稱作「關於探索的神經調質」。

這一發現與關於創新性的最新神經科學研究結果非常一致。伯金斯和他的同事們推測,大腦的「默認模式網路」可能是「神經質的發動機」。人們意外地發現,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中,人們的「默認模式網路」傾向於在休息時被激發。然而,最近幾年來,更為明確的結論是:默認模式網路絕不是消極被動的。

神經科學文獻指出,默認模式網路並不是神經質發動機,而是「想像網路」,由多個相互交互、與想像力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與想像有某種聯繫。「個人意義製造」部分幫助我們為感情和經歷賦予意義,「精神模擬」部分在想像(和回憶)此時並未發生的情境時有著關鍵作用,「角度選擇」部分幫助我們想像別人在想什麼。

神經質人群不一定都是創新性天才。卓越的創新性更可能來自高度發展的持續專註和想像力,再加上想要創造新事物的強大動力和對新體驗的高度開放性。


未來不在現在之中。天才,未來的開啟者,思維與大眾方向背離。被現在認為是偏執狂。天才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別人認為自己是瘋子(偏執狂),但他不在乎現在世俗的眼光——篤定的未來開啟者。天才包容(理解)世俗,而世俗(現在)則不包容天才(未來)。就如同你穿越到清朝,和清朝人講民主,講蒸汽機,講汽車,講人權,講男女平等,講科學…清朝人必然認為你是瘋子,但你知道並理解他們不理解你很正常,你和他們爭辯毫無用處。你的唯一選擇是繪製圖紙,搞出一台樣機,以實證來證明未來。否則,你會永遠處於「雞同鴨講」的痛苦漩渦之中。因此,未來的發現者需要強大且篤定的內心,先戰勝自己的內心,才能更進一步。如,神職人員哥白尼完成劃時代著作《日心說》後,根本不敢發表,只能默默等待自己行將就木,才敢委託朋友幫忙出版。原因:他知道活著出版,自己會被教會活活燒死。後來,堅持真理、被燒死的布魯諾證明了哥白尼的判斷。天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而社會卻認為他們是瘋子。只有很多年後,天才的理論(發現和……)被社會證明有利於群體與社會,群體才會發現原來那個瘋子是個天才。電影《讓子彈飛》中,姜文對大眾的評價「誰打贏了,他們幫誰!」電影《大話西遊》夕陽武士對幫助自己的孫悟空的評價「那個人像一條狗耶!」魯迅筆下的群眾要喝革命烈士的血(葯)…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和慘的的人生。這可能是每個未來開啟者都要面對的心魔。

願我們能夠包容被我們認為是瘋子的。

願這個世界多一些不被我們理解,但他自己知道做什麼的瘋子。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也比較複雜,設計較多,用幾句話是說不清楚的。咱們就來複悉復悉看,有關天才與「瘋子」的區別?所謂「天才」即一般認為,智商達到130就可以稱作天才,一般意義上的天才的智商在140左右。後者為努力型天才,這種往往是認清了自身的現狀,認識到某一條路等等。天才:指擁有一定的天賦(即天份:不是可以學到的東西),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天然的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等)。一般認為,智商80到120之間叫做正常,其中110到120屬於較聰明,達到130叫做超常,超過160叫天才。就是具有卓越想像力,創造力和突出的聰明才智的人。天才是什麼 ?先要有了人,才會有天才, 那麼怎麼才能在65億人中脫穎而出呢, 沒有人會自己跳出來說: 我是天才!理解天才可從這幾方面看, 先天具有某種才能便可稱之為天才,可以是多重及綜合的;某項才能達到了很少人能到達的境界,可稱其為超級天才;能夠在本職及附職上積極努力尋求即為人才,是可用之才,基於天份去尋求則會成為超級人才; 成功與否只能看其個人的成就,不能以整個社會來衡量,冠軍只有一個;失敗的因素是多種的,有社會方面的也有自身其它素質因素。2010年,據美國高盛公司統計了世界上最聰明的1000個天才,囊括了科學、文學、藝術等個個領域的頂級天才,最後總結出天才與一般人不同的幾個特徵:孤獨感 ,據統計,1000個天才中有896人感到非常孤獨,剩下的人中也偶爾會感到孤獨,幾乎沒有哪個天才可以完全融入人群 ;性觀念混亂,這些天才中有很多是同性戀、雙性戀、戀童癖、戀物癖...總之,沒有幾個是正常的異性戀者,很多天才終身未婚;孤僻童年,很多天才由於過於超群,童年時要麼被玩伴孤立,要麼本人看不起其它小朋友 ;輕度人格分裂,天才們為了掩蓋自己的光芒,與外界相處時往往展現出的是另一種性格;偏執狂,天才們內心深處極度自信,在某些方面會表現出偏執的傾向。至於說天才與瘋子,天才和瘋子的根本區別,瘋子的語詞新作和天才的組合創造,強迫症.強迫人格.所謂「使命感;強烈性窮思竭慮.抽象思維障礙.記憶障礙.邏輯倒錯性思維.太憂鬱等。天才和瘋子區別多大?瘋子不一定是天才,天才一定是瘋子。天才與瘋子之間真的只有一線之隔?天才的想法與眾不同,因為出發點就不一樣,瘋子亦是如此。或者說,天才是一個人理智的時候,而不理智的時候,那個人就成了瘋子。善於思考的大腦才叫大腦。天才有瘋子的傾向,瘋子有天才的潛力。大多數天才,是能夠把精力集中於某一工作的事物上,百折不撓,直至成功,所以,多半被當作瘋子。大多數瘋子,只能將心思傾注到眼前感興趣的事物上,鍥而不捨,終有所得,所以,大多能有所成就。天才與瘋子:曾有探訪了愛因斯坦.畢達哥拉斯.安培.亞當.斯密.川端康成.玄奘.白居易等天才和希特勒等瘋子的精神世界,企圖在天才的創造力和瘋子的神經錯亂之間尋找到某種隱蔽的聯繫或關係。正常情況下,人的左右腦是協同作戰,互通有無的。當左右腦的聯繫出現障礙時,人們對從外界所獲得的信息做出分類、詮釋和反應時就會存在嚴重困難。 從醫學上判定「瘋子」的依據是癥狀,如心煩焦慮、胡言亂語、幻聽幻覺、打人毀物、恐懼不安等,統統將其視為是「病」,而且是「精神病」,並將精神病劃分為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鬱症等。又如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狂亂常使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衝動;患躁狂症的人往往對家庭具有破壞性,家人不得不在他的精神風暴後收拾殘局;抑鬱症病人又太過灰心倦怠,以致不能將那些扭曲的想法付諸行動。我們說,「精神分裂症」一般被認為與內部思想過程破碎有關。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平行分配過程系統遭到破壞,以致對現實的聯繫發生困難。他們出現的分裂不是人格,而是與世界、與外部現實的聯繫。此症曾被描繪為一種浪漫的疾病,有幾分令人羨慕的瘋狂,或者一種看待現實的正常變異。但是,思維和感覺的混亂有時是毀滅性的。但「躁狂症」病人在躁狂狀態時會感到自己高大無比,心存妄念,並且總是充滿活力。處於這種瘋狂之中的人有的會幹出不可理喻的傻事,有的則把他們的瘋狂轉化為高度的生產力,為社會創造出常人難以企及的貢獻。「抑鬱症」被認為是心理障礙所致,這就是說,抑鬱症是人格問題所致。然而今天認為,人格問題實際上是抑鬱症對情緒、工作和人際關係產生的不良影響的結果。患此症的人常有極深的悲傷感,持久而令人麻痹。這種憂傷從早到晚,把人從夢中喚醒,或讓人在床上一直躺到中午。抑鬱症還可以表現為另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形式,讓人對生活喪失興趣、對已有的愛好淡漠、對性的興趣極度下降,父親會停止和孩子們的嬉戲。有25%的抑鬱症病人也會出現幻覺,他們可能聽見不存在的聲音,看到魔鬼或死去的親人,或聞到根本沒有的氣味。故此,醫學界界定「瘋子」的依據是癥狀,大多數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就是正常的,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就認為是不正常的,是精神病。這樣的劃歸,究竟有多少科學的成分呢?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被我們大多數人當成精神病的人,他們又是怎樣看待我們的呢。醫生、家屬及周邊的人都在這麼做,久而久之,「瘋子」也會認為自己真的瘋了。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沒有對「瘋子」的種種怪異表現給予充分理解。其實,這種「怪異」有時與「天才」是共存的。 如果以上的種種疑問不能從正面用科學加以分析並做出合理的解釋,那麼我認為這樣的分類是不負責任的,醫生不是在「治」病而是在「致」病,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甚或誇張一點兒說,很可能本是一個奇才或天才,卻被不負責任的所謂的權威結論而殘忍地扼殺了。按醫生的觀點有以下癥狀就可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妄想,稀奇古怪的想法;幻聽,總是聽見不存在的聲音;混亂,思維混亂,談話和行為中情緒喪失。 其實,妄想、幻聽等癥狀正是右腦興奮時的表現。因此我認為,精神分裂症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腦功能的紊亂,是左右腦缺少聯繫與溝通所致。 綜上所述,其實這些都是以前的認識,而今呢?對這個概念稍有所變化,「精神障礙」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常見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礙、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許多精神障礙患者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精神障礙、更年期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障礙等。說了半天,還是迷糊的,對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依舊存在爭論,有待繼續探討觀察。(僅供參考)


這個問題在在《異類的天賦》這本書中,有介紹,有興趣推薦閱讀。

亞里士多德說:「偉大的天才總有一點癲狂。」

在《異類的天賦》一書中,提到了不少關於成功者中精神病態者特質。作者凱文·達頓對於精神病態者最初的認識,來自於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有著不一樣的才能,他冷靜而無所畏懼,常常能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作者凱文·達頓還通過售賣一批錯印的日記本這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他面對事情的不同一般的鎮定。在成長過程中,他發現他的父親很少有焦慮,他對待任何事都有一種毫不在乎和沒有負罪感的利用,以用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這些特質讓他在經商上有著比別人更容易的成功。例如我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周星馳,毫無疑問他同樣是一個飽含爭議的人物,他在喜劇上的才華毫無疑問,但是在和他合作後人都無不吐槽他對待事情的嚴苛,一點點細節都要完美到極致,「不瘋魔不成活」也許真是如此才早就了周星馳那些經典電影。精神病態者並非是指精神病患者,他們只是某些指數相比正常人更加高或者更加低一些,例如更低的同理心與道德觀,讓他們能夠更加冷靜,對利益判斷更加果斷,如「威廉·布朗」號的船長,在遇難時因為無法承載那麼多負重選擇拋下一些人而救另一些人。

正確認識性格與情緒,你便可以可以化劣勢為優勢。

在《異類的天賦》中提到了一個實驗,在一個超市的收銀台旁擺放一些小玩具,分別像情緒高漲的人和情緒低落的人在購物完之後提問收銀台周圍擺放了些什麼東西,實驗數據表明,「情緒低落」的顧客記住小飾品是情緒高漲的顧客的4倍之多。回想我們自己,時候在心情相對低落的時候閱讀會更加專註呢?而高興的時候發生遺忘東西的概念都會高很多。科學家研究表明,抑鬱有助於思考,能讓人更加專註,甚至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結果是否有些顛覆認知?原來一直被認為是消極的抑鬱情緒也有積極的一面。

然而無論什麼都是雙面的,精神病態猶如陽光,暴晒會帶來灼傷,但是適當的陽光卻會促進生長。去正確的認識,不帶有偏見,才能更好的利用。


人腦工作模式有兩種:實波量子干涉模式和幾率波量子干涉模式。

實波模式是大量光量子、電子或離子的量子干涉波。它就是人類日常思考狀態。而幾率波模式是單個或若干個光量子、電子或離子的量子干涉波。它就是人類進行抽象思維狀態,也就是說,人類進行創造性思索基本都是這個模式,它需要安靜、干擾小。

所謂天才,就是思維能經常處在這種敏感的,甚至脆弱的,幾率波量子干涉模式狀態,而神經病也恰恰是神經工作在脆弱的病態,所以,兩類人有些類似表現而已。特別是,一個人能經常工作在幾率波模式(白天、熱鬧的地方有時也有靈感一現),那是需要不斷訓練和「應用」,體力工作者很難進入此種狀態。有的人天生神經系統「靈敏」,較易進入幾率波模式,同時,此人也容易走向「一線之隔」的精神病。


從理論上來講:凡是與眾不同的,占極少數的人物,都是天才和瘋子,似乎天才和瘋子的區別並不大,因為天才有瘋子的成份,瘋孑有天才的成份。

如果我們要把這對同胞的孿生兄弟,硬是區別開來的話,天才應該是所謂的,被人們歌頌了的成功者,瘋子則應該是所謂的,被人們咒罵了的失敗者,天才與瘋子,實質上就是成功與失敗。


天才和瘋子確實只有一牆之隔,他們都偏執自信,認準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因此才能出成就。差別是瘋子不考慮別人的話,不反思自己,一旦走錯幾乎無法回頭。而天才有的是一開始就走對了路,使他輕易成功,變成了天才,另一種是雖然表面不聽別人的話,但是會回去反思自己,只是沒讓你看見,所以在走錯路時能夠在最後回頭。瘋子和天才都是思維敏捷之人,一般人跟不上他的思路,所以他一般不和人討論問題,偏執自信,容易產生很大的成就,也都容易鑽牛角尖,運氣好沒有鑽進去,或者能夠鑽出來的就成了天才,鑽進去出不來就成了瘋子。


看回答之後思索,2013年我被確診雙曲線精神分裂。沒辦法,宅在家裡跟大仙群兒,佛道群兒,現實群兒,網路聊天兒玩。2017年,因為母親去世。騎行西藏,川藏,新藏,羌塘,羅布泊,無人區就是作死。沒死成反倒在危險時刻找到了,久違的臨死那種空明幸福的快感,從而懂得了人活著的意義。可我說:「死亡並不痛苦,突破了認知的狹隘。死亡只是人脫下了人皮這件衣服,而且很幸福」。反倒被罵的狗血噴頭,沒人相信。還有人,給我發紅包兒,怕我餓死。回來後,竟然有人叫我幫算命。我逗她他玩兒,叫他她改性格,改脾氣,所謂的病就好了。嘿嘿,竟然有人病就好了,甚至把我奉若神明。也有人,奏是不改。回頭就罵我,站著說話不腰疼。ta痛苦煩惱ta的繼續,反正我沒煩惱,也不該ta的,好言難勸該死鬼。哥們兒,不搭理ta。看這文章,加上那麼多回答。哈哈,難道我是瘋子,天才,結合體?沒感覺有啥變化和不同么?我還是我,也沒多翅膀,長犄角。還是平平凡凡普通人么。嘻嘻,哈哈,開心幸福過日子得了。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就是徒增煩惱。何必呢?人活一世,一念間。草木輪迴,看老天。四季如歌,度歲月,明天還比,明天甜。


推薦閱讀:

怎麼樣和女生聊天,她就會忍不住倒貼追你?
為什麼福字要倒著貼?
你這輩子看到的最喜歡的句子是什麼?
女生遇到情敵怎麼辦?
當我和我深愛的那個她離別的時候,路上會不會感到孤獨?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