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習慣是你難以接納,但卻一直無法改變的?


我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發現,父輩的觀念和習慣我永遠無法改變,也做不到接受。

1、重男輕女。從小無論多努力,多聽話,成績優異,考上大學,工作穩定,都換不來一點關心和關注,根本沒人在意。而我的哥哥,從小就是玩,高中自費,大學專科,三十歲了,家裡還會問他,錢夠不夠用。我已經27歲了,我爸一年到頭給我打不了幾個電話,每次只有兩個主題:一是讓我給他買東西;二是我哥電話打不通了,讓我去聯繫,給他回電話。

2、愛攀比。可奇怪的是,他們從來不會拿自己和別人比,永遠比的是孩子。你看誰家孩子多會說話,成績多好,多聽話。可是,你不知道,那個孩子是在父母全心的寵愛下長大的。你對我不聞不問的時候,人家父母對孩子噓寒問暖,你覺得給我買本參考書都多餘,人家給孩子買營養品,買各種攻略書。怎麼會一樣呢?

3、偏信。從來不相信我說的話,不看我做的事,只相信別人怎麼說我的。奶奶寵愛長孫,總是對我冷言冷語,你就覺得我不爭氣,同學說,我在學校惹老師生氣,不問青紅皂白,一頓冷嘲熱諷。

4、大男子主義。我爸認為女人就是洗衣做飯的,認為家裡沒有一個女人洗衣做飯,就不算是家。即便自己一無所成,脾氣暴躁,再婚幾次都以失敗告終,依然初心不改。錢都用來給自己娶媳婦了,我小時候生活費爺爺奶奶負擔,大學學費自己貸款,生活費親戚給點,自己打工兼職賺錢,他覺得理所應當。

我跟前男友在一起他連看都沒看過,就聽其他人的意見不同意,說是不合適,家裡離得太遠了。可我當初到新疆工作也是你一力促成的,還有比這更遠的嗎?結果我分手了,沒多久,打電話過來說,不然你把他找回來,有總比沒有好啊。他覺得全世界都按照他的意願來,讓你分手就分手,讓你和好就和好。女人有的嫁就是比單著好,全然不顧那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對我好不好,人品好不好不重要,有的嫁就行。

本不是來抱怨的,結果發現自己真是滿腹的怨氣。只不過我現在也看開了,二十幾年一直如此,我只能努力讓自己不受影響,過好我的一生。


看到這道題,我腦子裡冒出了一堆記憶:如天冷天熱都不開空調;關掉你還在用的暫時離開的電源;不願意開燈;做不動,也不願請保姆自己硬撐……但我並不想抱怨什麼,而是想仔細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衝突,以及如何應對。

父母是我們的上一代人,他們成長的環境,他們經歷的風風雨雨、生活的點點滴滴與我們大不相同,這些環境經歷塑造的行為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作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們的人生,就是思想和三觀思維,與我們大不相同,我們也很難改變。

我覺得首先一點,這些習慣都是有它們形成的原因的,這些習慣或許看起來已經是過去式,與環境格格不入,與時代不符,但是我們的觀點是我們的生活經歷,給我們的認知角度,世界是會不斷變化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歷史不可能相同,時間的車輪滾滾前進,但歷史有可能重複相似的環境,這些現在看起來目前不合時宜的傳統,在不遠的將來,或許也可能體現它的價值所在。漫漫人生路,一代人的時差其實並不大,縱觀人一生的時間,社會也很可能千變萬化。看問題的角度,不該只著眼於當下,應該要去認識歷史,著眼於未來。

所以應該首先是我們小輩去儘可能的包容接納父母的習慣,他們已經形成的生活方式。當然,為了更適應社會,我們可以幫助改變或者加以引導,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讓他們與變化的社會環境更相適應,下半輩子過得更好。但如果沒改變或引導,我還是要多包容一些,我們應該盡量去接受,而不要因此形成對立。

當然,如果你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很多習慣上的矛盾,適應他們的生活習慣跟你的人生哲學背道而馳,但是作為晚輩應該由我們來主動包容他們,並且尋找自己能夠調和的方法,這也是一種孝道,畢竟是你還住在由他們創造、操持、守護的家裡。


1.省錢!寧願吃糠咽菜,也讓我們吃的肥飄的!

2.嘮叨!明明我們長大了,在他們眼裡還是小孩子。

3.捨不得!捨不得我們離開家長,離開他們,總覺得在他鄉會吃苦受累!

4.買東西!第一個總是想給我們買最好的!


謝謝邀請!我感覺老爸抽煙的問題真是很難解決了,老媽就是性格太固執了點,我雖然難以接納,但是也沒想過要改變什麼,父母還平平安安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就好。


推薦閱讀:

嘴甜套路深,教你實戰化解老人帶娃的「十宗罪」
新手媽媽困惑:寶寶紙尿褲多久換一次合適呢
為什麼小朋友會做壞事?知道這一點,才不會養「壞」孩子
為啥二寶普遍比大寶聰明?爭寵意識太強烈,真讓爸媽哭笑不得
解密昂貴的黑豬肉 | 寶寶需要吃黑豬肉嗎?

TAG:為人父母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