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知論:人的認知從何而來?意識是怎麼建立和發展的?再者,能從生物學角度解釋嗎?


謝謝邀請!首先,認知並非人類所特有的,認知是個體對周圍環境的自我感知能力,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只有具備高於反射的較高級神經系統才具備認知能力,當然這一觀點現階段也被許多學者反對,本人只代表大多數的觀點,作為高等生物人類與其它具備高級神經系統的高級動物是一樣的,首先要具備神經元,高等動物通過外界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等),通過神經元傳導,轉化為多種電離子信號或化學信號,通過脊髓到達中樞神經,大腦通過分泌化學物質(記憶蛋白等),對刺激信號產生認知和反應,當多次刺激後直接通過記憶信號產生應激性,也就形成了我們做一件事越來越熟悉,甚至形成了不需要思考便產生的肌肉反應。


從哲學角度來講,當然這是個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作為一個唯物論者,我還是堅持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哲學觀點。基於此,下面簡單探討一下人的認知如何建立,對世界的看法來自何處。通俗的理解,認知就是意識、理念、觀點、看法等,認知的建立就是個體心理智能發育的過程,物質基礎就是人的大腦。對世界的認識,來自於人與世界的互動過程中通過人類實踐獲得的感性認識,並通過發展進而成為理性認識。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就是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腦也隨之進化,逐漸具備了更多的智能基礎。從而使人類學會了思考,而不再是本能的生物神經和本能反應。


人的認知從實踐中來。

意識的建立需要:意識主體,意識強度,意識客體

意識強度在空間上的拓展形成意識能力

意識強度在時間上的持續形成意識狀態

意識能力決定意識狀態

意識狀態反映意識能力

意識客體即意識對象,意象。

意象有元素型意象和關係型意象。

即意素意象和意態意象

意識能力在橫向上表現為意識範疇

意識能力在縱向上表現為意識層次

意識強度表現為感知與思考

其有感性和理性

工具感性的目的是為了認識

目的感性的目的是為了體驗

至於生物學角度,不甚明了


哈哈,1如既往感謝你的誠邀。首先,說下這個人的認知從何而來:它,就是從我們每位人士,在實踐,中而來。去實踐不斷提出新的認知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們的認知能力,從而去推動認知的發展性。我這樣理解,它的。 後面問題,對,我,有點難處咯!所以,無可奉告,望,你不要介意。


人的認知從何來?生而知之心明白,學而習之多實踐,學以致用添豐彩。意識建立渠道多,業力使然曰天作,無論個人與群體,同氣相求共生活。意識發展乃邪說,客觀存在循因果,發現真理開智慧,息息相通唯心闊。生物角度能解釋,全息理論無終始,神識程序身硬體,恢複本來天人師。


推薦閱讀:

對方父母不同意的感情要怎麼繼續?
如何緩解仇恨的情緒?
成功是運氣重要,還是勇氣重要呢?
如何杜絕孩子看別人臉色,討好別人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負債幾十萬,又看不見生活的希望,心裡總是冒出要死的念頭該怎麼辦?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