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葡萄酒里有酒渣是表示酒質壞了嗎?酒渣能喝嗎?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酒渣?酒渣有哪些類型?為什麼會產生酒渣?最後回到提出的問題:葡萄酒里有酒渣是表示酒質壞了嗎?酒渣能喝嗎?

酒渣是指我們在啟開葡萄酒後發現瓶內有沉澱物、薄片狀、或顆粒裝的物質,顏色與酒色相同,有時較明顯的附著在瓶壁或瓶底,有時酒倒出後出現在醒酒器或高腳杯里。直觀的角度講,飲用者是不喜歡這些東西,清澈、純凈、透明的酒液才是大家喜歡接受的。

如上所述酒渣成沉澱物狀態的,通常是酒石酸鹽的結晶體,首先要申明,這都是葡萄酒釀製過程的天然產物,對人體無傷害。釀酒及存放過程,葡萄酒中鉀離子會與酒石酸發生反應,生成酒石酸氫鉀,這種物質不容易分解,呈微顆粒狀,原本在裝瓶前就可以過濾清除乾淨,但我們以前說過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即使在裝瓶後也是在緩慢的發生變化,趨向成熟、香醇,那麼也意味著存在於葡萄酒液里這些微小的生命有機體仍然在偷偷地運動著。有時貯存運輸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溫度降底時,鉀離子再次與酒石酸相遇,就會產生新的酒石酸氫鉀,當然開瓶剔除是不現實的,而且對於那些專註於葡萄酒最本質、原始風味的人而言,酒石酸鹽的結晶體出現是認同的,甚者竊喜遇到老酒,因為陳年好酒才會這樣。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或許會問,既然溫度變化是濾除酒石酸鹽的外部條件,為何不多幾次降溫把酒渣弄乾凈呢,我的答案是,這樣做會本末倒置!在釀酒及貯運過程,最忌諱溫度的不穩定和變化,它直接影響到葡萄酒的質量和風格,促使香氣、果味、單寧、風味等發生變化,失去原有的特徵那還能叫葡萄酒么?所以說,存在即是合理。

有時朋友們開瓶時發現有較明顯的附著在瓶壁或瓶底的薄片狀、或絮狀物,比酒液顏色更深,它們來自於葡萄酒釀製過程,在「萃取」顏色後產生的天然色素,這就像我們在烹制有色彩的麵食過程,加入菠菜提取綠色,加入胡蘿蔔提取紅色一樣,部分色素附著在葡萄酒液較大顆粒的酚類、醣類或蛋白質分子上面,如果未過濾乾淨,那麼就會留存,如前所述,早期那些傾向傳統釀製的酒農們會因保持風格允許這些物質存在,但考慮到飲用者的習慣,在酒瓶設計上,大多數是留有凹槽的酒瓶,好讓這些沉澱附著上面。儘管它們也是葡萄酒釀製過程的天然產物,對人體無傷害,但還是飲用前剔除即好。

另外也有存在釀製好裝瓶前,工作人員的疏忽和流程上的失誤,沒過濾乾淨或抽取桶底酒液時操作不當等因素,讓酒渣呀、沉澱物等留存於瓶內,另外,偶爾開瓶不當或老年份的葡萄酒瓶塞老舊導致裂開或掉入酒液也會產生小顆粒的渣渣。

看過以上對酒渣產生的分析後,我們得出結論,只要有品牌品質保證的葡萄酒,有酒渣並不是表示酒質壞了,這種物質是葡萄酒的天然產物,對人體無傷害,酒自然放心飲用!當然酒渣是不能飲用,苦澀難咽,不是重點。

如果你覺得有所幫助,請點擊關注,這也是一種鼓勵哦,謝謝!


當我們突然發現一瓶未開的紅酒里居然有葡萄皮渣一樣的沉澱物,是說明酒質變壞了嗎?而在一瓶未曾開啟的白葡萄酒中也有像碎玻璃或細沙一樣的沉澱,又作何解釋?接下來送酒俠就為大家說明關於酒瓶里出現殘渣的原因:

只要是釀造(或稱發酵酒)類的酒款,經貯藏一段時間,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殘渣,葡萄酒當然也不例外。葡萄酒中沉澱部分的主要生成物有兩種:一種是葡萄沉渣(sediment),另一種是葡萄酒結晶石(wine crystal),二者的呈現方式各有不同。

紅葡萄酒(Sediment)

紅葡萄酒主要來自單寧色素。經過一段時間的瓶內陳年因酒液里的單寧色素逐漸沉澱,在長時間的積累下,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沉澱物。通常陳年時間長的濃郁型的葡萄酒基本都會有此沉澱。

白葡萄酒 (Wine crystal)

白葡萄酒主要來自果實中的酒石酸(Tartaric Acid)成份。該成分在葡萄酒釀製完成後,仍然活躍於葡萄酒液當中,雖有前期低溫預除工序,但裝瓶後如果葡萄酒貯藏於低溫環境,還是會有葡萄酒結晶石產生。

酒渣是釀造的必然現象,純屬自然產物,無需憂慮解決方法。當葡萄酒靜置一段時間後,殘渣緩慢的積累在瓶身底部,尤其是陳年老酒更容易出現。因此,陳年葡萄酒飲用前有必要進行潷酒換瓶,目的是為了除去沉澱物。

有別於葡萄酒沉澱的現象是酒質混濁,除了極少數的釀酒法,如瓶內一次發酵的起泡酒有懸浮物或者老酒在運送當中被劇烈搖晃之外,幾乎所有品質正常的酒是不會出現酒液混濁或者有懸浮物情形。外觀上產生上述現象的,葡萄酒變質的風險極高,此時可以開啟瓶塞把酒斟入杯里印證,假如有臭雞蛋,醋酸等不潔凈的異味,說明酒質已經變壞,只能望酒興嘆,看著葡萄酒香消玉殞。


推薦閱讀:

酸豆角怎麼腌制更美味?
為什麼黃燜雞米飯裡面的雞塊肉很多,但沒有脖子肋骨位置的肉呢?
鹵行者分享滷菜鹵豬蹄做法

TAG:美食 | 葡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