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什麼境界?
李嘉誠的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一句很直白的話,也是一個很簡單樸實的道理。
但是,並不是說一句話它直白、簡單、樸實,聽者就能入耳入心,身體力行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尚書》傅說對武丁的,非知之難,唯行之艱。
也就解釋了,達摩傳法以不立文字,明心見性為務,以《楞嚴經》為教。
也就解釋了,孔子適周。老子贈之以言。孔子回國後,告弟子說,今見老子猶龍之嘆。
因此,一句話,一句具有樸實道理的話。內中乾坤,非其人不能聽,不能信,不能行。《周易》所謂的:苟非其人,道不虛行。蓋謂此乎?
李嘉誠,生逢亂世,顛沛流離,而自立立人。其沉浮商海五十年,未嘗敗北,此其中必有大過人處。李氏,名義上信仰佛教。而其經營方略,嘗自言之。曰:吾以儒治人,以西方管理方法經營,實踐證明兩者結合是很成功的。可見,李氏一生之得力處,在兼收並蓄,儒佛為宗,西方管理為表,決策經營,進退取捨,綽有餘裕。
所謂的建立自我,質言之為《周易》的君子,以自強不息之轉語也;所謂的追求無我,簡言之,是佛家的無我無所之發揮也。李嘉誠以自強不息之雄心進取,成就無我無所之功德圓滿。實與儒家的萬物與我一本同體之仁,不相離矣。
因此,李氏之言,非深非玄。然知之者眾而真知者稀。因此,非孔子,則老聃不雲而。李氏垂此空言,是為長者之言,而能知其言與其所以言,方是不辜負李氏諄諄之苦心啊!
在三十歲之前,我就一直苦苦思索一個問題:人活著為什麼?經過幾年思索,到了三十歲總算給自己對生活的定位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堅持。到了四十幾歲,曾經我問過一些人,基本上沒人好好回答我,都是呵呵一笑,問我為什麼要知道這個問題。我還是在問自己,是不是三十歲的答案,捫心自問,我心依舊。這樣總算自己很心定了。人們常說四十不惑,我想一個人如果到四十歲時連這個問題都不能不能好好回答清楚的話,人就只能是和尚撞鐘得過且過的了。所以我想要想建立自我,必須能明確回答三個問題: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活著是為什麼?這三個看是簡單的問題,其實是三個非常具有哲理的問題,讓我們懂得生,知道死,了解生與死之間如何去鏈接。
建立自我實際上是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自我認知和定位,讓自己知道自己內心所求的生活狀態是什麼,圍繞著這份需求,設定自己的,一些原則性東西,時時提醒著和約束著自己,避免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自我。現在我們看看國家建設中,不時地提出要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大抵上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人只有先有自我,才會懂得追求無我。無我非真的沒有自我,只是「小我」融入到生活中的「大我」去。說到無我的人,首先還是會想到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在他的生活中,我們時時看到不亢不卑對應對這各方面的的局勢,忙忙碌碌中,想到的都是國家和他人的安危,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我們看到他很多時候都會委曲求全,然而,在他生活中總是有幾根粗壯的原則支撐著他所有的內在,使他的人格散發出無限的魅力。
「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一種高遠的境界。
建立自我的過程就是開始蛻變的過程,生命不會因別人的眼光而停息,用心對待,生命之花將蔓延於全世界。
從建立自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開始,就會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形成一套做人做事的標準,強化對自己人生的責任意識。
建立自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而追求無我是達到道德標準的最高境界,這一階段正是提高自我意識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開始。
追求無我,便需要淡泊名利,以愛為己任,任重而道遠。
每個人都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所存在的價值。悠悠天地間,芸芸眾生中,道德修養至高無上的境界便是胸懷天下,大愛無疆。
「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人自帶磁場,不盛氣凌人,不另眼觀人,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開闊眼界和遼闊胸懷。
建立自我是追求無我的前提,追求無我是建立自我的最高境界,是至高無上的使命。建立自我就是找尋最完美的自己,使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在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就會制定一系列的目標,就會讓自己的狀態達到飽和狀態,從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而這就是追求無我的過程。
無我是精神的最高價值,胸懷無限大,眼界無限寬,凌駕於天地間,賢明與智慧並存。
如果你想追求「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境界,首先要認清自我,找到存活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源泉;然後建立自我,讓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一種定向思維來支配自己的行為。在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尋求一種使命感,通過完成階段性的目標,朝著無我境界逼近。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不明白你的意思,為啥要建立自我然後又去追求無我??既然無我又何必建立自我??無我從表面上講修行要證我空,因為住相就是因為有我的存在才會住相,有了我他就會在相上加上一個感情色彩,一旦加上這玩意就產生了業,那就又開始因果相續了。還有本來我們的法身就盡虛空變法界,你非要用人的身體去限制他,就如同用杯子裝進空氣,你只能看到杯子的大小。自我意識就是限制我們認知如來藏識,綜上所述,所以修行第一步就要去我執。因此不需要建立自我。
何謂建立自我?
就是要學會在自我意識中建立一套精密一致性的個人本位思想及其思維價值觀。現代文明就是從解放人性,確立個人這個基點上建立起來的,現代的社會人文學術,包括市場經濟(理性功利),民主政治(公民人權),人文價值(平等獨立),都要從這個假設上進行構建推理。現代人在社會中的一切角色及其權利義務,都要以個人作為法律主體去面對與承擔,沒有自我,就沒有人在世俗社會中的現實獨立個體存在。確立自我,這是一個理性的現代人所必備的基本思想價值觀。良好地建立自我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對處在傳統意識與現代意識混雜交織的現代中國人,非常有必要好好地做一番建設自我的系統工程。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自我,一定是健全的個人本位與理性的自我賦予,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不是任性主觀胡作非為地建立你所謂的自我。
何謂追求無我?
就是要深刻認識並覺悟到個人與社會(世界)是一個關係結構及其良性互動的存在,學會樹立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或先舍後得的服務奉獻思想及其思維價值觀。要深刻地認識到,人是社會集體的一部分,個人的一切獲得都來自於集體,個人的一切付出都服務於集體,個人只有更好地服務集體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才能更好地在社會實踐中成就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追求無我的做法,這不僅僅說的是一種價值觀與道德修養,更是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生命境界。追求無我的這種狀態,既是一個人看待人與世界關係的思想覺悟的體現,也是一個人做人做事方式上追求雙贏包容永續的高級狀態。需要強調的是,追求無我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建立自我的基礎上,否則就會地基不牢,陷入迷亂錯失;同理,只是建立自我,而不追求無我,人生就走不出一種局限,活不出一種格局,修不出一種境界,也難以成就更高級的生命狀態與事業高度。
最後,以老子道德經第七章的這句話相贈共勉。
據說是李嘉誠名言,創造自我,追求無我。自我,無我諸多名人學者講述很多,
我想,他的創造自我,是敦促自己不斷努力,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不墜平庸的一種積極入世態度,並積極創造自己生命價值,成就自己的輝煌。生如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艷麗如火。
追求無我,是一種要達到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在世俗中達到公認成功後的感恩社會,擁抱社會,回報社會的奉獻,是一種回饋大眾,廣布福澤的上善之舉,是將自已與他人和合一體的無人亦無我超然出世。
建立《自我》:是指人的自我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人生感悟,建立成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造就成獨一無二自己,意《自我》
建立《無我境界》簡單說就是:忘我不受外界干擾,和現在想做的事情能夠融為一體。就像玩王者榮耀「玩的一旦入迷、雙眼只有屏幕大小、心只為那個英雄而波動」而外界的時間一切都被你遺忘,哪怕兩腿坐著發麻、也是遊戲結束才能感覺到,這就是《無我》
進入無我的途徑一共三種:1、做某件事情認真,不知不覺自然就進去了。
2、就是瘋子也許在他們眼裡我們才是真的瘋子。
3、催眠或者藥劑。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建立自我就是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追求無我就是遠離自私,遠離自己過高的慾望,在利益面前把自己忘掉,那是超然的人生境界,那是受人敬仰的信仰擔當之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少部分人中有高人也有惡人,其中高人中就有無我的高尚人,用偉人毛澤東的話說:就是豪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這種精神就是世界共產主義精神。然而現在很少有提這種精神的人了,因為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但精神文化水平明顯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親熱度明顯的下滑,追求無我的人越來越少了,為啥?誰也說不明白,也許這就是過渡期吧?
就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人的一生虛幻無常,短短几十年,肉體也就消失了,如果每天就是吃喝玩樂,那麼人生也就白過了, 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們要在有生的時間裡,多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這就是建立自我,也就是追求活著的意義。在努力奉獻的同時,我們不求回報,沒有私心,沒有分別心無我的去做事情,這樣子反而能得到智慧,做事的效率更好,自己這樣堅持做下去就能達到聖人的境界,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這就是追求無我,建立自我要以無我的態度去做事,追求無我要以積極的態度去做事。兩者是一體的,相輔相成的。
忘我,極致的忘我,太極迴轉,找到真正的自我,這裡所講的極致的忘我,記住是極致,瞭然了一切,當然,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而且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是否能進入覺醒歷程,這個還真不是你想就能的,進去是否能涅槃重生,這個就更難說了,畢竟,古往今來,只有一人經歷過,覺醒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