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舉辦殘奧會?怎樣提高其受關注度?
【為何要舉辦殘奧會】
「起源於戰爭」
殘奧會的誕生的歷史要回到一戰和二戰之後,全球殘障軍民數量急劇增加。在1948年,一位醫生路德維希·古特曼在英格蘭為二次大戰時的脊髓損傷軍人們組織了一個運動競賽團體,四年之後,荷蘭開始有參加者加入了這運動會,這就是殘奧會的起源。
「被奧運大家庭接納」
眾所周知,奧運會屬於國際奧委會旗下的世界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殘奧會最初叫世界殘疾人運動會,不屬於奧林匹克大家庭。後來被納入奧林匹克大家庭,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
「發展現狀」
第一屆殘奧會於1960年的羅馬,只有400多名運動員參加,而里約殘奧會將在2016年9月7日至18日舉行,運動會共設有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三大殘疾類別的22個大項、528個小項,將有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350名運動員參賽。
「舉辦目的」
考慮到人權平等,保障殘疾人的運動權力,鼓勵殘障人士參與體育鍛煉,弘揚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
【怎樣提高殘奧會受關注度?】
「媒體首先做到一視同仁」
殘奧會受關注度低是事實,有時並不是大家不想關注它,而是從傳播源-媒體開始,就註定了殘奧會的受關注度不高,而媒體有時會說:「是因為大家沒興趣看!」實際上媒體與觀眾是雙向影響,只有媒體投入足夠的精力去報道,電視直播能跟得上,大家才會去關注殘奧會。
「殘奧會受關注度與整個社會對待殘疾人的態度成正比」
放一組日本的公共設施:
(日本隨處可見的殘疾人廁所)
(路口設置了殘障人尋求幫助按鈕,按下去,附近的人都會趕來幫忙)
(公交車上設有殘障人士升降梯!!!)
雖沒有準確的數據,但我敢說,在日本,殘奧會的受關注度一定高於中國。
為什麼呢?
日本整個國家對於殘障人士的關注,在日常中就高於中國。從人性化的殘疾人步道到各種殘障人士公共設施,從普通民眾到設計師,對殘障人士的關懷早已經成為日本全民族的一種習慣。
反之,我國在保障殘障人士權利方面做的還不夠。我們的設計師在設計街道、建築時往往會直接忽略掉殘疾人的需要,一個盲人步道都不連貫,殘疾人設施老舊、廢棄的國家,人們不關注殘奧會也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當尊重殘障人士成為人們自覺的習慣時,殘奧會的受關注度自然會提高。
那將是一個不同的中國,
真正意義上的「天下大同」。
殘奧會有很多項目是不允許直播的,它宣傳的意義與奧運會不一樣,奧運會可以說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是個人對極限的挑戰,殘奧會主要是體現的個體的堅強,進而激勵他們勇敢的活下去,面對生活。但是由於他們是特殊的群體,如果直播的話,會造成很多殘奧運動員日後的心理壓力,而且涉及到很多的個人隱私,這些都是無法暴露在大眾視野中的,比如在比賽中他們表現的各種動作並不好看,沒有觀賞性,五花八門,奇形怪狀,經常跌倒出各種各樣的洋相,這些視頻一旦被一些用心不良的人利用上傳到網上就會形成各種笑料四處傳播,一發不可收拾的場面,後果不堪設想,不管怎麼樣這些都是無法對殘疾運動員起到保護作用的。現在通用的做法新聞報道他們的比賽結果,然後官方特別剪切一些精彩的瞬間視頻對外發布,對於殘奧會只要多些關注這些信息就好了,對於這個群體,我們不能以獎牌論英雄,每一個人都值得你我關心,希望大家平時在力所能及下盡量多些給予他們幫助吧。
謝邀~
1·為什麼要舉辦殘奧會?
舉辦殘奧會的目的除了競技本身之外,更是是考慮到人權平等以及關注弱勢群體,讓他們在相對公平的條件下平等的競爭。
殘疾人也應該有運動的權力。
2·殘奧會舉辦的意義
除了本身的競技之外,通過舉辦殘奧會不但可以提升國家隊與殘疾人事業的關注程度還可以反應一個國家的社會文明程度。殘疾人在每個樓里是否都能夠不要人協助就可以隨意上下樓,衛生間是否方便輪椅使用者使用,大城市的公交地鐵是否方便殘疾人上下車,公園裡的水龍頭有沒有殘疾人設施,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社會文明程度。殘奧會可以讓整個社會認識到,讓殘疾人過上與健全人一樣的生活,這是和諧社會的重要一面。
3·如何提高其受關注度
媒體應該廣泛的取材去報道這些運動員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對於精彩的比賽應該予以流量上的支持~
為何要舉辦殘奧會?怎樣提高其受關注度?
里約殘奧會在9月8日開幕,此次設有22個大項、528個小項,將有435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而今年中國的殘疾人體育代表團是境外舉行殘奧會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首日比賽中,中國選手黃麗莎就勇奪T53女子輪椅100米賽金牌。自從1960年第一屆殘奧運舉辦開始,每屆殘奧會都會於奧運會後一個月內舉行,但是相比奧運會,殘奧運並不受人們關注。
殘奧會是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專為殘疾人舉行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但是有很多人看殘奧比賽的時候,都會覺得很殘忍,為什麼要舉辦這種「殘忍」的奧運會?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不論是先天性殘疾還是後天殘疾,人們看到他們的第一眼總是帶上了有色眼鏡,「關愛殘疾人」的口號每年都能聽到,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人,不是很多。當一個殘疾人出現在公共場合里,許多人對他們更多的是「敬而遠之」,而不是上前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
但是體育面前人人平等,殘疾人也擁有享受體育帶來快樂的權利,殘奧會的舉辦就是這樣的一個舞台,殘疾人在這裡用自己對體育的熱愛、努力拚搏的精神來證明自己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甚至能做得更好。通過殘奧會,運動員們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激勵那些還在陰影中生活的殘疾人們走出來,享受應屬於他們的陽光和快樂。或許你會覺得比賽很殘忍,但是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份責任、一份榮譽。
那麼怎麼提高關注度呢?首先還是人們觀念的問題,就像前面所說的,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殘疾人,我們要把他們放到平等的位置去尊重,關心、關愛、鼓勵他們。媒體也要對殘奧會平等對待,奧運會裡媒體們盡心儘力,但是到了殘奧會就不見蹤影了,並不是說觀眾們關注度不高,媒體們就可以不認真對待。
最愛切爾西 黃薈潔 原創作品
殘奧會的舉辦勢必是與某種體制,某種利益相關,就跟奧運會與國家榮譽扯上關係似的。至於是什麼,我其實也一直在尋求。所以我以下的答案都是站在我的主觀認識之上,臆測到的一些原因。
一.人群構成的.「小眾性"必須承認殘疾人是這個社會上的組成部分,但的的確確不是最龐大的那部分。相似的部分匯成一個世界,其他各自再成為另一個世界。對於多數健全人來說,殘疾人哪怕說破天也沒辦法和他們成為真的一樣的一個世界的人。這一點僅僅指在生理缺陷上。二.情感的同情心理大於享受體育競技時的激情
很多健全人在看殘奧會時,多數是以站在同情心理的角度去欣賞,「都已經這麼不容易了,還這麼拼,為了國家什麼之類的」同情色彩的心理已經不知不覺間影響到你對於競技體育的客觀欣賞。同樣,這種群體劃分以及特殊心理對運動員本身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傷害,主流媒體不報道自然是為了收視率考慮。其實換一個角度,類比成一個家庭,一對夫妻養育了一個殘疾的小孩和一個健全的小孩,很自然的,不管你怎麼強調人權,強調平等,你會自然而然的把期待放在健全孩子身上多一點,而殘疾小孩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自己奮力拚,也能為家庭作出貢獻。可能我們國家就是那個父母,而我們的運動員就是那對兒女。再換一個角度想,其實不報道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我認為這恰恰是對運動員的一種保護,一個殘疾人,身上的標籤最明顯的就是他是個殘疾人這個標示,卻有一天被輿論推上頂峰,不用想也能想到主流媒體的標題,身殘志堅?正能量?可能這都與他本身無關,或許很多殘疾人在生活中過著和你們常人一樣的生活,何必一直給別人貼標籤。殘奧會有很多項目是不允許直播的,它宣傳的意義與奧運會不一樣,奧運會可以說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是個人對極限的挑戰,殘奧會主要是體現的個體的堅強,進而激勵他們勇敢的活下去,面對生活。但是由於他們是特殊的群體,如果直播的話,會造成很多殘奧運動員日後的心理壓力,而且涉及到很多的個人隱私,這些都是無法暴露在大眾視野中的,比如在比賽中他們表現的各種動作並不好看,沒有觀賞性,五花八門,奇形怪狀,經常跌倒出各種各樣的洋相,這些視頻一旦被一些用心不良的人利用上傳到網上就會形成各種笑料四處傳播,一發不可收拾的場面,後果不堪設想,不管怎麼樣這些都是無法對殘疾運動員起到保護作用的。現在通用的做法新聞報道他們的比賽結果,然後官方特別剪切一些精彩的瞬間視頻對外發布,對於殘奧會只要多些關注這些信息就好了,對於這個群體,我們不能以獎牌論英雄,每一個人都值得你我關心,希望大家平時在力所能及下盡量多些給予他們幫助吧。
因為奧運會在暑期。
老百姓只有做健全人的運動,殘疾項目很少人認識。
沒幾個人追星追到殘疾人
推薦閱讀:
※CA106機組的第二個錯誤更「致命」
※梁文道:為國生娃?今天無論做什麼選擇,都不容易 | 八分
※棄嬰(從警十五年的故事之一)
※搖頭丸對大腦的傷害遠遠超出了你的想像!
※當前國內社會思潮趨勢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