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非科學?什麼是偽科學?


1>科學。

A>就是各門學科的知識/學問的總稱→叫科學,例如:

關於數字方面的知識和學問→數學,!關於人們認識論/實踐論等知識和學問→哲學。

B>科學分為兩大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數理化都是。

→社會科學:哲學/經濟學/歷史學。

C>並非所有知識的都可叫"科學",作為"科學"的知識和學問要符合以下兩點:

→第一:主觀要符合客觀,主觀和客觀要具體統一 →才是"科學"。

這些知識和學問既來源於實踐,又符合客觀實際,並被能被實踐所驗證!

→例如:日曆是一門學問,我們使用日曆就能知道季節變化→而這個日曆是與自然界的四季是相符的→這才稱之為"科學"。

第二,主觀的認識,要能實現預期的現實目的。

例如;產品設計/圖紙,是主觀認識,而出來的合格產品就是符合主觀認識的客觀實際。→這才是"科學"。

科學的核心就是能夠"事實求是"!

2〉偽科學:

→沒有充分地"根據"卻固執地堅信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自認為能轉化成客觀實際,實際上不可能,這樣的思想認識就是迷信→就是偽科學。

→自稱為科學,但又不遵循科學方法的知識或理論。偽科學貌似科學,但無法用科學方法予以檢驗。在西方,骨相學占星術/中國的算命術、氣功丶特異功能`等被認為是典型的偽科學。

3>非科學。

這個詞並非貶義詞,是指人們一些較為主觀的認識和知識,主要表現在文化活動方面,例如:文學藝術/客家文化/風俗習慣等。

有專家指出:

→非科學同科學一樣,在人類社會中有自己不可被剝奪的生存權。

非科學同科學一樣是人們對周圍自然事物的有效認識。它們同樣有著自己的生存權,如果它們被當成科學來發展和應用,那麼最終會損害這些被當成科學的非科學自身。

→凡是科學之外的都可以說成是非科學,如宗教/藝術。

→非科學不等同於偽科學,只有當有人拿非科學的東西冒充科學時,才變成了偽科學。

備註∵哲學,一般歸為非科學內,但我們國家是分在社會科學內,中國社科院內有哲學所,有哲學院土,無文學所/無美術所→故哲學是社科,文學美術是非科。


科學就是分科的學問,科學是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諸多學科的集合體。科學是一系列的知識、方法、思想和精神構成的有機整體。認識科學首先要知道,科學遵從的基本觀點。科學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是可被認知的,科學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科學不能為所有問題提供完整的答案(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探索需要證據,科學是邏輯和想像的融合,科學能夠解釋和預見等等。

非科學是指科學之外的事物和問題。這個沒有統一的概念和定義。非科學只能寬泛的理解為科學之外的事物。比如說社會學、文學、藝術、宗教、文化等等,在科學範疇之外的學科、事物、觀點、問題等等統統都屬於非科學。

偽科學是在科學產生之後形成的。簡單的認為就是借用科學的名義,宣揚一些已經被證明是錯誤、不嚴謹、不真實等等的理論和說法。偽科學通常會帶有一定的世俗的目的性。常見的偽科學有沒有依據的斷言、不可驗證的結論、不符合邏輯的判斷、以偏概全的斷定等等。

辨別科學、非科學和偽科學通常會用到的方法,首先就是證據,科學通常是依據證據、數據等得出的系統結論;非科學通常是不涉及大量證據,而多用描寫描述的方式;偽科學則是假借證據、錯誤使用證據來支撐一個謬誤的結論。其次是常規邏輯,科學通常符合常規邏輯;偽科學則常常利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論來蠱惑受眾,吸引眼球。


科學,本指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從這一點上來說,科學是硬科學(hard science),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吧。而社會科學似乎並沒有被包含在上述科學當中,雖然隨著形勢的發展社會科學的普及也被納入到科普當中。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科學有時候會變成形容詞,我們常常會聽到「這不科學」的說法,就像我們說「求xx科普」而不是「求xx科學傳播」一樣,科學這個詞越來越口語化;同時科學原本是求真,求實的,但是有些時候科學卻被用來求美。

當然,在討論科學的時候可能還涉及到認識論的問題。認識論源於確定的知識、科學(certain knowledge, science)以及話語(discourse)。用大白話說,認識論處理的是一系列科學學科的基本問題。在古代哲學中,觀點指的是不確定的知識。所以關於流言的問題就變成了什麼是科學與什麼不是科學之間的劃界問題,或者說是把科學與偽科學及宗教區別開來的困難問題。那麼事實(truth)更接近科學還是更接近人們所信任的?我們如何獲得科學的事實?科學事實可以在科學共同體大部分人認同的基礎上實現嗎?

再說非科學。正如上文所說,硬科學之外的內容似乎並沒有被列入科學的範疇。申振鈺在何祚庥主編的《偽科學曝光》中認為:我們把那些不滿足科學命題必要條件,即不可檢驗的知識理論體系,統稱為非科學。在可重複性和可檢驗性意義上的非科學是十分廣泛的領域,如數學、哲學、邏輯學、語言學、人文學科、藝術、宗教等都可劃為非科學。非科學不等於沒有意義,更不等於偽科學。非科學也是嚴密的知識理論體系,並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是從劃界標準的嚴格意義上,它們是非科學。

義大利哲學家Giulio Giorello曾就科學發表過看法,大概意思是:科學事實只不過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一種陳述。而對此加以擴展,和其他知識相較而言,科學或者說科學知識不一定處於統領一切的地位,科學應該可以和其他非科學知識和諧相處,而且都應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接下來談談偽科學。申振鈺認為偽科學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在科學史上經常是與科學現象混雜出現,相伴而生,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被認識,才被揭露。但是綜觀科學史,偽科學現象具有兩大特徵:一是打著科學的招牌,二是與欺騙和作偽同生,欺騙和作偽是偽科學的第二天性。偽科學通常會借用科學上的一些標準來達到非科學的目的,比如兜售產品。當然沒有或者很少有人自稱是「偽科學家」,而被稱為偽科學的人通常會歇斯底里地捍衛自我。

公眾之所以對各種形式的偽科學具有興趣在於其非理性的思維和夢幻般的信仰。而傳播學者把偽科學的流行看做是一種修辭策略,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們創造並維護著自己的領域以最小化其他偽科學的威脅。試圖提出科學和偽科學相區別的標準這一工作至少在17世紀就出現了,而在20世紀這個劃界的工作進一步發展。同時傳播學者還用科學家們所採用的「邊界工作」(boundary work)以維持他們作為科學家和專家的身份。這種邊界工作通常反映在媒體對爭議性話題的報道中。偽科學人士通常被描繪為某種「暴發戶」,他們比科學家能更精確、更人性地看待這個世界。

公眾對偽科學的興趣是否意味著公眾科學素養不足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皮尤研究中心開展了多次有關公眾科學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的受眾無法區分天文學和占星術,他們認為占星術是某種形式的科學,也正是基於這些結果,國家科學基金會認為這是公眾對科學缺乏基本理解的一種證據,同時也體現了科普和科學傳播任重道遠。

讓問題更複雜的是偽科學同幾個專業辭彙攪在一起了,這裡面就有垃圾科學(junk science)。在區別科學和偽科學方面似乎沒有共識,但是存在共識的是對偽科學以及對偽科學的追捧進行持續的關注是必要且值得的。


科學並非多麼神秘,我們為所有事物分類並劃一個圈,已知的劃在圈內,是科學的,未知的劃在圈外,是非科學的,如果無意或故意地不加證明地,或不看結果地把圈外的劃在圈內,或者把圈內的划到圈外,這種行為就是偽科學,但偽科學也並非永遠都是偽科學,也有後來被證明為科學的。某些假說或猜想,一時不能證明,但結果通過枚舉法證明一直是正確的,就不能被簡單指為偽科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圈,甲認為是圈內的,乙可能認為是圈外,反之亦然,所謂雞不與鴨講,夏蟲不可語冰,人類已知的不及自然1%。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或專家或名人認為是科學的或非科學的,人們就會簡單從眾或屈從於專家、名人,但並不是每次這種從眾或屈服都是對的。所以科學就是一種分科學習的方法,科學不是判斷真理的標準。更不能用科學之名打擊異已,說我是科學的,你是不科學的,尤其是對結果確定,過程不明的事物,更不能故意選擇性失明,否則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非科學的。科學家本身並非一定是科學的,濫竽充數的也不少,獲諾貝爾獎後來又被推翻的都有過。科學家通過一定的方法把科學的證明為非科學的,或把非科學的證明為科學的,或找到一種證明的方法,這才是科學家正常的工作。


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分為兩部分,科學和非科學,兩者界線分明,是否具有可證偽性是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公認標準。

非科學的理論,偏要借用科學來包裝自己,那就是偽科學了。

非科學的事物並不是糟粕,哲學、宗教、藝術都是非科學的,同樣可以成為人類思想的精華。

偽科學卻是地地道道的糟粕,是人類堅決摒棄的東西。


特邀回答:

首先,我們從對科學的定義和分析來看: 《辭海》對「科學」的解釋: 科學是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 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結和貫穿於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 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繫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 科學來源於社會實踐,服務於社會實踐.它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在現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的發展和作用受社會條件的制約! 現代科學正沿著,學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方向,蓬勃發展! 現在,西方科學觀,把東方科學觀,排出了科學的範疇,這是絕對錯誤的!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傳統文化,其科學性,大大領先於,西方近代的幾百年! 現在的世界,到了科學歸還公平的時候了!目前,東方基礎科學研究,已經有豐碩成果,宇宙統一大理論,框架已經完成!《宇宙物質全性學》是一套,完整的、系統的基礎科學大體系,已經溶合和覆蓋了西方科學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論!最後,短詩共享!

科學定義要分清., 概念不清難分明! 西方定義在底層, 東方定義多二層! 陰陽五行在深層, 西方理論難探明! 霍金眼光算高明, 老子觀點大讚成! 古今中外綜合用, 統一理論全講明!

東方易達 2017-11-26日!


科學是在同一條件下經反覆驗證都得出一致結論的實踐。非科學,就是未經反覆驗證的結論。偽科學,就是以科學的名義出現的貌似正確的結論。比如方博士說:中藥有毒,因說明書上沒說具體就是真有毒;西藥有毒因為說明書上告之了就沒毒了。這就是偽科學。


科學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科學是人類的未來與希望,它己需要堅定信仰的東西,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並沒有達到頂峰,偽科學並不見得就是非科學的東西科,未來科學的發展才能真正了解和揭露偽科學的真蒂。


科學是把事物做到精細化,精準化,非常手段與技術,實實在在的東西,呈現在世界面前,事半功倍的做法,非科學就是把一定事情複雜化,耗時耗工耗力,偽科學做法是與事物背道而馳的做法,違背事物的最後初衷,典型的嘴上功夫,預謀行事,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可以用婚姻來解釋.呵呵.真正幸福的婚姻也有風風雨雨磕磕絆絆,平平淡淡是最真,不幸福是婚姻生活的矛盾終究不可調和走向分裂,假裝幸福,雖然過得不如意還刻意的維持,裝出微笑的樣子換來別的羨慕和內心的空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沒幾個好人


推薦閱讀:

科學新書薈丨2018年精品推薦第20期
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的分布情況如何?分析一下其人次在各國的分布
這是「美麗新世界」,還是科學的末日圖景?|《當代弗蘭肯斯坦》
12幾個純凈的 DNS
那顆曾經轟動全世界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現在在哪呢?

TAG:科學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