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的差別大的原因是什麼?


我家少爺在家在學校就兩個樣子。在家裡話嘮一個,叨叨叨說個沒完,本以為他在學校里也會如此,但上幼兒園就讓我們大跌眼鏡,在學校里很安靜很乖,上小學也是如此,只有時間長了才顯出本性來。

我覺得這跟我們家長有關,一直都是我自己帶他,去玩兒也好看病也好,參加學校活動也好,都是我,他爸基本沒管過。而我本身就是內向不擅交際的,也不太容易關注到別人,有時集體活動我都能單溜,也就造成了孩子這樣的差異。


孩子在幼兒園裡比較聽話,回到家裡以後,表現沒有在幼兒園好了,這個可以說是正常的,甚至說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只要孩子的行為反差不是太大,家長沒有必要過於焦慮。

孩子在幼兒園為什麼表現比較好呢?是因為孩子處於集體中,會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雖然孩子沒有那麼多的算計,但孩子還是知道,保持良好的行為以及他人的表揚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幼兒園那樣一個有規則結束的環境中,孩子會儘力表現得好一些,以求得到小朋友的好評、老師的稱讚。

事實上,幼兒園老師採用的方法也是鼓勵孩子這樣做的。在幼兒園裡,孩子表現得好,會得到小紅花或小貼畫,或其他方面的獎勵或鼓勵。這樣一些獎勵或鼓勵的方式,本質上是在強化孩子的好行為,消除孩子不太好的行為。所以,在幼兒園那樣一個環境中,孩子很容易表現得聽話、守規矩、按規則辦事。

但是,回到家中,家長更容易慣著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即使孩子表現出了好的行為,家長也不一定會對孩子進行及時、有效的獎勵或鼓勵,這也不支持孩子表現出好的行為。

另外,孩子在幼兒園裡有良好的表現,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孩子和自己做鬥爭。回到家中,孩子也會有一種解脫的感覺,這個時候,表現出一定的行為倒退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這種行為倒退,有助於孩子放鬆自己,對於他積蓄力量,在下一周有同樣甚至更好的表現,都是有益的。所以,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這種反差。

當然,從幼兒園回到家中以後,家長也不宜對孩子大撒把,讓孩子在家的行為與在幼兒園形成天壤之別。這樣的做法不助於鞏固幼兒園的教育成果,也會給孩子傳遞出一些矛盾的信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確定一些行為底線,這些行為底線無論是在幼兒園和在家裡,孩子都必須遵守。孩子在家的行為,只要沒有逾越底線,稍稍和在幼兒園有些出入,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應該支持的。


第一,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好主要是孩子和老師還有一些心理距離,而和父母就沒有。她知道老師不能隨便「欺負」而父母就可以,因為父母可以無限的包容她。

第二,孩子在幼兒園可以自己獨立吃飯,上廁所等。回到家就什麼也不做,是因為孩子和小朋友之間都有比對。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的表現得到認可,而在家就不會。

第三,學校環境是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環境,孩子的言行舉止收到監視和約束。而在家就比較隨意,想怎樣就怎樣。


因為孩子明白在幼兒園他不能依靠別人,即使是老師,他也需要遵守原則的基礎上,才能自由活動;而在家就不一樣,他可以肆無忌憚,因為家長可以無條件無原則的妥協,忍讓。孩子們很聰明,他們很會察言觀色,利用環境來讓自己活的更舒服。


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裡聽話,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在老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可回到家裡卻變得任性、嬌慣、自主性差,事事讓父母代替,處處依賴父母,出現了與幼兒園大相徑庭的行為。究其原因:

1、 由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制約,與家裡的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孩子在家時,心理上產生放鬆的感覺。

2、由家長自身的原因造成。

溺愛孩子,對他們放鬆要求;保護過多,對孩子包辦代替;教育方法不得當;忽視了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一樣好呢?

1、 正確地愛孩子。

溺愛孩子,對孩子無原則地遷就,從家長本意來講是愛孩子,可實際上卻害了孩子。

由於溺愛,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孩子本來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卻讓父母代替,養成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氣。因此,家長既要愛孩子,更要負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對待孩子,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

2、 家長不要事事都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代獨生子女家庭中,年輕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能力差,因此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一切代勞;或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出麻煩,為了省時省事,就事事包辦。這樣做一方面影響了孩子應有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滋長了他過分的依賴心理,使他缺乏進取心。

3.利用孩子的心理特點,請老師幫助教育。 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是權威的象徵,孩子期待著老師和夥伴的認可。家長可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客觀地反映在給老師,如孩子在家表現不好,要求老師幫助教育;孩子有進步時,則請老師及時鼓勵,在集體中給予表揚,使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有利於孩子養成在家裡和幼兒園中一慣性的良好習慣和優良品格。


這一類的孩子往往是「窩裡橫」,在家裡都是家人寵出來的,也是最親密的人,所以做什麼都沒有顧慮。

1.在幼兒園就不同了,沒有家人的庇護,自己要努力的適應這個集體生活,與朋友之間和睦相處,也不在會像在家裡有依賴性,凡事都得靠自己。

2.往往在幼兒園比家裡乖,跟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別的小朋友自己動手,那孩子看到這個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沒有人會主動來替你做。

還有就是跟老師的教導有關,也要一定的老師威嚴因素在裡面,這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顯得比家裡乖很多,而且不在亂耍自己的小性子。


孩子,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能夠乖乖吃飯,自己洗手,穿衣服褲子。

然後回到家中呢,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要家長會喂飯,讓家長幫忙洗臉刷牙穿衣服,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差別呢?

第一,在幼兒園是集體的生活,會受到周圍同伴的影響,周圍同學自己洗手,自己吃飯,他也會跟著去做。但是在家裡呢,缺乏環境,無所適從,家長也沒有正確的引導。

第二,幼兒園老師的一個正確的示範和引導,溫柔而又堅定。還是在家裡呢,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嗯,家庭瑣碎的事務一多,經常就會顧不上孩子了,由著孩子。


幼兒園和家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氛圍也會差別很大。比如,幼兒園制定規則,要求小朋友們必須按照要求來,不能夠任性而為,他們幼小的心靈滋生了集體主義的意識;在家裡就不一樣了,家裡沒有那麼規矩,孩子面對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可以隨心所欲,不必要那麼守規矩,所以會顯得任性,導致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的反差極大。


推薦閱讀:

月子里就開始寶寶早教?0-2個月新生兒如何科學早教?
給寶寶按摩好處多:少生病、睡得香,長得高,父母還不學起來
帶娃漫畫日記(35)
頭回聽說,懷孕這事兒還能傳染?
您可以縱容孩子惡意「欺負人」,但我沒這個義務!

TAG:幼兒園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