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現在的城裡人心中年味越來越淡?


有人說,春節近在咫尺,卻少了以前翹首以盼的那種心情!因為年味淡了,其實不僅是城裡人,農村人同樣感覺年味越來越淡~

年味越來越淡,這是大家普遍的認識。作為80後、90後,在記憶中,小時候過年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那時,早早就有過年的氣氛了。過了臘八就是年,由於過了臘月二十三,年味越來越濃。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每天需要幹什麼,都記得很清。

春節對於小孩子來說開心的就是,首先是學校放假了,雖然也有寒假作業,但so easy!然後,過年就預示著有好多美食,好吃的。還可穿新衣服,更開心的就是有長輩給的壓歲錢!這就是盼頭。那麼。對於大人們來說,忙了一年了,過年了可以休息一下了!親朋好友好久沒見了,難得大家過年都有空,可以一塊敘敘舊,喝喝小酒,感覺美滋滋的!

可是,現在是什麼情況呢?

首先,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年才能吃的雞鴨魚肉,現在天天都能吃到;過年才能買的新衣服,平常也沒啥買;平時見不到的親戚朋友,現在一個電話,一個微信不僅可以通話,還可以視頻!正是生活的極大方便,讓人們少了很多盼頭。就好比,你沒有擁有一件東西的時候,內心可想擁有,但當你真正擁有的時候,不見得你會珍惜!

所以年味變淡了,我覺得很大原因就是人們心中少了那份盼頭。是社會發展對人民思想的衝擊,享受著現代的生活方式,再去過以前的生活習慣,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就是精神寄託的原因了。小時候的精神寄託就是過年可以過好生活了,而現代人們對吃喝不再有那麼大的渴望了,可新的寄託方式還沒有產生,究竟過年要幹些什麼?過年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這些東西,大家還沒有一個共同的答案。物質追求過後,就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


一個已經旅遊行業工作倆三年,倆三年沒有過年的小青年來回答一波??

坐標:南京。

爸媽是福建人,我在福建農村出生後,就被爸媽帶到南京生活,遷入南京戶口。

在南京上學,在南京工作,在南京生活。

以上為背景。

(快過年了,很多早餐店都關門,今天早上只能吃肯德基了。)

談談一個普通人的年味。

兒時的記憶是老家在福建,很遠。爸媽過年才會回老家過年。那個時候還沒有高鐵,都是綠皮火車,要坐一天一夜。那個時候爸媽手頭還不是很寬裕,買的是硬座票,就這麼熬個一天一夜坐火車回福建。記憶中火車真是過了許許多多千山萬水,好長好長的黑隧洞,以及每到上饒站推銷的紅油油香噴噴的大雞腿(鴨腿?),想吃,每次都被媽媽說那個腿肉不好不能吃。現在想想可能是覺得太貴了吧。

當然回老家過年是有年味的,有南京沒有氣候溫暖,遠離城市的喧囂,青山綠水,老人還有小夥伴。。。

(右邊是我外婆??)

(家鄉的風景)

後來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咱家漸漸開始選擇了卧鋪,好受了點。睡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就能抵達福建老家那個小縣城。

再到後來高鐵開通了。

今天2018年2月14號,爸媽在我幫忙搶票下買了兩張高鐵票,回福建過年。我由於在旅遊行業工作,過年加班,所以選擇了自己的崗位。

我在南京生活,年味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淡的呢?

我想是從南京出台規定不允許售賣鞭炮煙花開始的吧,不允許放鞭炮煙花開始的吧。

尤記得小時候,爸媽年頭不景氣沒賺到錢沒有回老家過年,過年的時候我也會拿著一倆塊錢去小店買鞭炮和小夥伴玩耍。

猶記得,某個過年夜晚在街上走著,一路的張燈結綵,鞭炮聲煙火色,充斥著我的小小童年。

不知道什麼時候都開始沒有了。

究竟什麼開始我的年味開始沒有了呢?

大概是我長大了吧。

歲數在長大,兒時的鞭炮煙花沒有了,紅包也消失了。

城市在發展,為了安全著想取消了煙火爆竹,年味中重要的印記也開始慢慢消退。

社會在發展,綠皮火車搖啊搖,從童年穿越到了現在,變成了高鐵動車。

年味為什麼變淡了呢,大概我們都長大了吧。??

小歐的內心os:好羨慕你們過年期間能在家吃頓熱乎的飯菜呀,小歐從明天開始一直到21號一直都加班,從早上九點上到晚上十點。沒辦法就是這麼苦逼。公司年夜飯在酒店包了。過年期間公司食堂大廚都要來幫忙,周邊過年期間餐廳都關門,讀者老爺大年初一晚上在家吃熱乎的飯菜,小歐還在公司吃泡麵呢??。(年味是啥?能吃嗎)

您的點贊是小歐最大的支持,小歐在這裡祝您新春快樂~??


以前過年是為了家人辛苦一年團聚在一起,慶祝過去一年的收穫,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相應的有了各種各樣的儀式和慶祝。

大掃除,穿新衣,祭祖,吃大餐,發紅包,放鞭炮,趕廟會,搞聯歡等等。而平時由於經濟條件等原因,這些都是只有一年一度這一個集中的機會。而現在經濟條件好,衣服隨時可以買新的,大餐也可以經常吃,鞭炮危險又污染空氣好多人都不放了。而廟會和聯歡會相比現在超級豐富的娛樂活動都顯得古董而乏味了。

加上過去大家家族觀念比較濃,親戚在一起很親切,祭祖大家也很心誠。而現在社會流動性大,過去大家對宗族關係的依賴大大降低,我們跟同事朋友的關係可能遠超過普通的親戚,而親戚由於長期不來往,往往大家關係淡,春節"被迫"聚在一起,怎麼可能不尷尬,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們自視長輩問東問西,讓年輕一輩更是反感。導致春節讓很多年輕一代想起來就皺眉頭。

現在不少家過春節會選擇旅遊或者小家庭在一起,這也許是真正還能勾起大家對家的感覺的核心了,親切而自在,但肯定沒有以前大家族的那種熱鬧味了。


不光城裡人沒年味,我總感覺我們農村人的年味越來越淡了,為什麼呢,?根據人們的生活水提高有關吧!小時侯,雞鴨火腿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可現在,農村人富了,誰家每年不宰豬,雞鴨鵝養一大群,什麼時候想吃就拉一隻就宰,一吃好的,一個電話打過去,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充滿了節曰氣氛,說起穿衣服,小的時侯只有到過年才有新衣服穿,現如今,從老人到小孩,四季變換著,衣服也在變換著,各有各的款,各有各的風格,熱天有溥的,冷天有厚的,生活好了,錢也好掙了,不管給家人和自己買衣服也不薔手了,所以平常不論吃的或穿的.都不差跟過節差不多,只是過年貼春聯放鞭炮,所以說,平常就是過天堂一樣的曰孑,過年只是增添點喜慶,所以人們對年味越來越淡了,平常也像過年,過年尤如平常!哈哈,珍惜當下,熱爰生活!!!!


城裡住的都是商品房,鄰居老死不往來,親戚朋友又都在異地,也不拜年走親戚,人情淡泊,自然冷冷清清。而農村則不一樣,村裡人都認識,過年了,七大姑八大姨,老老少少聚一起,殺豬宰羊,祭祖,拜年,走親戚,歡樂和諧。所以,過年過的是人情味,沒人情味自然沒年味


現在不願意過年的人越來越多,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現在過年只是一種形式,成了一種負擔。我總結了一下,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時間太少了,說是過年,來來回回就是那麼七天假,來迴路上最起碼兩天吧,這還是按遠的來算。冬天天短夜長,一晃就過去了。

第二:外出打工的人,年底春運,那人是人山人海啊,關鍵是過年回家還要帶著特產。回家孝敬老人,送親戚朋友。但是提著東西去哪兒都不方便,還怕壞了或者丟了,心累。

第三:年味已淡。農村裡的青壯年勞力都出去打工了,家裡都是一些老人,很多年貨都是買一些現成的,失去了很多忙碌的年味。也沒有殺雞宰羊,因為現在農村養的也少,而且有的地方還不讓養。

總結下來,估計就這些方面吧。


以前過年是家裡窮沒吃沒喝,因為過年有吃的,有喝的。而現在過年大家比的是誰家房子多,誰家更有錢?誰的車子好誰的車子大。所以說,現在吃喝已經不重要了。所以大家在比的時候,有些人因為環境的原因。並沒有其他人過得好。所以有時候對過年反而畏懼。有些地方,大家常年在外打工。每年過年的時候才相聚。那些隨份子隨禮接踵而來,一年掙的錢,大部分都給隨禮了,每天都是吃吃喝喝吃吃喝喝。所以過年的時候變成頭疼的時候。大家反而對過年有些畏懼。還有就是大家現在在各個地方發展。在當地都有自己家庭。給老家反而感情減弱。過年也覺得和平常沒有區別。人情味也越來越淡。


現在一般成里多居住於年輕人,而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是上班族或自己做點小買賣,從早忙到晚,為了更好地工作,每天忙於工作,每天拖著疲憊的身子,有了時間就拿起手機來消遣,越來越淺忘了中國的各種節日,而對於過年而言她們長了一歲,壓力更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日里想什麼吃都會買什麼,所以過年在城裡人的心裡自然就趨於平淡了


推薦閱讀:

詩哲魂:科學是後現代社會極權主義
退役後,我誤入了催債公司的「捉鬼隊」
網秦創始人林宇稱被董事長史文勇綁架九死一生?
世紀難題——什麼樣的女人值得娶

TAG:民俗 | 社會 | 生活 |